籽粒蛋白质论文_代美瑶,张影全,户重雪,刘鸿飞,张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籽粒蛋白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籽粒,蛋白质,小麦,糜子,含量,淀粉,氮素。

籽粒蛋白质论文文献综述

代美瑶,张影全,户重雪,刘鸿飞,张波[1](2019)在《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理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籽粒主要由果(种)皮、糊粉层、胚乳和胚等部位组成。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蛋白组分数量和质量各不相同,是其具有不同加工特性的物质基础。掌握籽粒不同部位的蛋白质理化特性,可以为面粉配粉、专用粉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师栾02-1品种的小麦为试验材料,通过碾米机碾辊和籽粒间的摩擦力对籽粒进行逐层剥刮,从而得到富含籽粒不同部位的样品组分,并对其进行蛋白质理化特性的检测。结果显示,参试品种籽粒由内向外,蛋白质数量属性,如粗蛋白、湿面筋、干面筋含量范围分别是90.69~201.63、86~343.5、38.33~145.23 mg/g,均呈现先逐渐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清蛋白、球蛋白、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可溶蛋白、麦谷蛋白大聚体含量范围分别是21.58~59.32、5.19~21.67、7.50~50.10、31.97~97.19、67.87~155.56、16.14~65.72 mg/g。清蛋白呈现先小幅度降低后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余蛋白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籽粒由内向外,蛋白质质量属性,如面筋持水率、面筋指数范围分别为124.65%~159%、99.03%~100%,面筋持水率逐渐降低,面筋指数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认为,麦芯部位的蛋白质组分数量较少但持水率较强,越靠近糊粉层蛋白质组分数量逐渐增加但持水率较弱。(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王嘉,曾召琼,梁建秋,于晓波,吴海英[2](2019)在《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大豆分子标记开发及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开发与高蛋白、耐荫、抗倒伏等性状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同时利用开发的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为后续高蛋白、耐荫、抗倒育种研究提供参考和分子标记资源。【方法】以大面积栽培品种南豆12和地方品种十月黄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对亲本材料进行覆盖度约为40×的全基因组重测序,用BWA、GATK及Breakdancer等软件比对,检测亲本材料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的突变类型,挖掘相关变异基因。结合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和荫蔽处理获得的转录组数据,结合qRT-PCR对发生突变的储藏蛋白、环境适应相关基因进行表达规律分析。同时,基于重测序数据,挖掘亲本间存在于基因编码区的SNP位点,对其进行酶切位点分析,将SNP标记转化为CAPS或dCAPS标记。此外,搜索亲本间存在的插入/缺失变异位点,在插入/缺失位点两侧高度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开发InDel标记。对开发的CAPS标记和InDel标记进行多态性筛选,选取具有多态性的CAPS分子标记和InDel标记,对F2材料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分型结果,利用JoinMap 4.0软件进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依据构建的遗传图谱,结合近红外分析获得F2材料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数据,使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南豆12大量储藏蛋白、环境适应相关的重要基因或同源基因发生突变。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变异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且差异显着,qRT-PCR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结果。此外,经检测开发的540个CAPS分子标记中有332个具有酶切多态性,300对InDel引物中有201对引物能扩增出多态性。基于533个多态性分子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20个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长度2 973.87 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5.58 cM。利用此图谱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QTL位点6个,可解释4.68%—18.25%的表型变异。【结论】基于亲本间的变异位点,共开发了533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包含8个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到6个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QTL位点,其中,主效QTL位点1个(qSPC-6)。(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6期)

胡哲,杨红燕,卢健,王吴斌,张英虎[3](2019)在《播期和密度对夏大豆南农47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播期,副因素为密度,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大豆品种南农47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农47的产量在播期6月10—22日间差异不显着,6月22日后播种,产量显着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播期的延迟呈下降趋势,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盐城地区,南农47在6月10日左右播种,667 m~2密度为2.08万株时,产量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其值分别为194.45 kg和43.9%。(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孙宇慧,刘天相,蒲乐凡,任慧,王中华[4](2019)在《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主效QTL-QGpc.hwwgr-4BS的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GPC)是衡量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前期研究中,我们在4BS染色体IWA1846-IWA4662区间检测到一个控制小麦GPC的主效QTL-QGpc.hwwgr-4BS。本研究利用660K SNP芯片和BSR-Seq策略对QGpc.hwwgr-4BS进行精细定位和标记开发。结果表明,660K SNP芯片共筛选出1287个多态性SNP,有933个分布在4B染色体上,约占72.5%,其中有3个差异SNP富集区,分别位于13.39Mb-52.57Mb、75.95Mb-143.60Mb和383.66Mb-465.59Mb之间。BSR-Seq分析结果表明,在4B染色体上有两个候选区域:82.66Mb-1 10.70Mb和396.69Mb-425.08Mb与小麦GPC相关,其中含有5211个差异SNP。采用KASP技术成功分型10个SNP标记,并构建了4B染色体定位区间遗传图谱,图谱遗传距离为27.15cM,标记密度为2.72cM/标记。利用该图谱将QGpc.hwwgr-4BS定位在4BS染色体的AX-111602491和AX-174260001标记区间,该区间遗传距离为10.55cM,对应的物理距离为21.06Mb,共包含232个标记和216个基因。该研究结果为小麦GPC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郭鑫,纪萌琦,刘艳丽,杨小洁,邓志英[5](2019)在《小麦籽粒发育期间蛋白质和淀粉相关性状的连锁和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培育优质、广适的小麦新品种,是我国目前小麦育种的主要趋势之一。而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及其品质是影响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自然群体和RIL群体两个群体为材料,结合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分别对两个环境下籽粒发育的四个时期即开花后7天、14天、21天、28天的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谷蛋白大聚合体(GMP)、支链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进行QTL定位和关联分析,以期获得籽粒发育期间与蛋白质和淀粉相关性状紧密连锁的基因位点,为品质性状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发现,与蛋白质、GMP、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合成都相关的染色体有4条,分别为3B、4A、6B和7A染色体。其中,3B染色体最为重要,该染色体上的wPt-5870-wPt-3620标记区间被多次检测到。在RIL群体中,QGPC3B和QGPC2A两个位点贡献率分别为26.97%和12.76%,为主效QTL位点,其中QGPC3B位点主要在花后14天到花后21天表达。在自然群体中,位于3A染色体上的极显着关联位点RAC875_c7060_67遗传变异贡献率最大,可解释的表型变异12.97%。通过条件关联分析发现,6B染色体上TA005876-0602位点,在蛋白质合成的3个时期都有表达。3B染色体在花后7天之前主要控制GMP和支链淀粉的合成,在花后14天到21天主要控制蛋白质和GMP的合成,在花后21天到28天主要控制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合成。(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王君杰,陈凌,王海岗,曹晓宁,刘思辰[6](2019)在《糜子叶片氮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高光谱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以叶片氮含量为切入点,探求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最佳光谱预测模型,为糜子优质生产的管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2017年和2018年2年的氮肥运筹试验数据和光谱数据,通过"光谱特征信息—叶片氮含量—籽粒蛋白质含量"这一研究思路,以叶片氮含量为中间链接点将光谱模型和籽粒蛋白质含量链接,建立基于高光谱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监测模型。【结果】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的糜子全生育期叶片氮含量监测模型要优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并且原始光谱反射率(R)的SVM模型效果优于一阶导数(1ST)模型,建模集和验证集的R2分别为0.928、0.924;RMSE相对较小,分别为0.19、0.12;RPD都大于2,分别为3.71、6.07。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叶片氮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均达到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0.66和0.73。灌浆期R-SVM模型能准确的监测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决定系数R2为0.798,均方根误差RMSE为0.14,预测残差RPD为1.65。【结论】建立基于灌浆期糜子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高光谱R-SVM监测模型,有助于指导糜子优化田间管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籽粒品质分级,为高光谱技术在糜子优质高产栽培和精准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陈光华,韩浩坤,马洪驰,党科,王孟[7](2019)在《糜子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积累与相关合成酶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糜子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及淀粉积累规律,选用糯性和粳性糜子品种各2个,分别为‘龙黍21号’、‘晋黍5号’和‘榆糜2号’、‘陇糜8号’,分析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糜子开花后,粳糯品种籽粒脂肪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粗蛋白含量不断减少,其中谷蛋白含量最高。各氨基酸中,谷氨酸、脯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最高。淀粉含量变化呈S型增加,积累速率先增加后减小。4种淀粉合成相关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BSS)以及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显示出单峰曲线变化。粳性品种中SSS酶主要调控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Q酶主要调控总淀粉和直链淀粉,AGPP酶参与直链淀粉的积累;而糯性品种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主要受到SSS和Q酶的调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代美瑶,巩艳菲,李芳,张波[8](2019)在《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理化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制粉工序不同节点或逐层研磨的小麦粉表示籽粒从外到内不同部位的组分,因其蛋白组分含量和性质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加工特性。明确不同部位蛋白质理化特性,可为制粉、配粉和专用粉生产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小麦蛋白质的分类、蛋白质及其组分在小麦籽粒中的分布,以及不同组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小麦籽粒由内向外,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大,面筋含量先逐渐增加后降低。越接近外层胚乳或糊粉层,清蛋白、球蛋白、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可溶蛋白、谷蛋白大聚体含量、面筋指数、沉降指数等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各蛋白质组分的增加幅度不同;面团吸水率和拉伸面积逐渐增加,延伸性逐渐降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阻力等变化规律不明显,总体表现为波动至较大值后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敏,刘添,李亚静,李翠平,郭振清[9](2019)在《减少灌水次数对强筋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减少灌水次数对强筋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选用4个强筋小麦品种(津农7号、农优3号、师栾02-1和中麦998),在大田条件下设置3种灌水处理(CK:冬水+拔节水+开花水;W2:冬水+拔节水;W1:冬水),研究了减少灌水次数对强筋小麦植株各器官氮素的积累与转运、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含量、蛋白质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并对协调强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的适宜灌水次数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减少灌水次数后,强筋小麦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明显降低,氮素转运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升高;蛋白质组分的变化表现为,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升高,醇溶蛋白含量下降;籽粒产量显着下降,水分利用效率升高,但不同品种增幅不同。综上所述,减少灌水次数能促进强筋小麦营养器官的氮素向籽粒转运,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升高,籽粒蛋白质品质得到改善。本试验条件下,W2处理(冬水+拔节水)可以有效协调强筋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伍晓轩,杨洪坤,朱杰,柳伟伟,普琼达瓦[10](2019)在《不同有机肥种类配施化学氮肥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究不同有机氮源和不同有机无机氮配比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方法】于2017—2018年在西南丘陵区仁寿县进行,以中筋冬小麦品种川农30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120、180 kg/hm~2)和不同种类有机肥(T1生物有机肥,T2普通有机肥)下,设置有机无机氮不同配比(R0为100%尿素、R25为25%有机肥+75%尿素,R50为50%有机肥+50%尿素,R75为75%有机肥+25%尿素,R100为100%有机肥)对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品质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两个施氮量(120 kg/hm~2到180 kg/hm~2)下的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差异不显着,增施氮肥(180 kg/hm~2)导致氮肥偏生产力显着降低;有机肥种类对产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湿面筋含量无显着影响,但生物有机肥相较于普通有机肥显着提高蛋白质含量;单施普通有机肥、生物有机肥或单施化肥均不利于产量提升,有机氮与无机氮1∶1比例可显着提高穗数、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但对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无显着影响。【结论】有机无机配施有利于丘陵旱地中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协同提升,提高氮肥偏生产力,推荐施肥量及配比为120 kg/hm~2水平下有机氮∶无机氮=1∶1,有机氮源推荐使用生物有机肥。(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籽粒蛋白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结果,开发与高蛋白、耐荫、抗倒伏等性状紧密相关的分子标记,同时利用开发的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为后续高蛋白、耐荫、抗倒育种研究提供参考和分子标记资源。【方法】以大面积栽培品种南豆12和地方品种十月黄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对亲本材料进行覆盖度约为40×的全基因组重测序,用BWA、GATK及Breakdancer等软件比对,检测亲本材料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的突变类型,挖掘相关变异基因。结合种子不同发育时期和荫蔽处理获得的转录组数据,结合qRT-PCR对发生突变的储藏蛋白、环境适应相关基因进行表达规律分析。同时,基于重测序数据,挖掘亲本间存在于基因编码区的SNP位点,对其进行酶切位点分析,将SNP标记转化为CAPS或dCAPS标记。此外,搜索亲本间存在的插入/缺失变异位点,在插入/缺失位点两侧高度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开发InDel标记。对开发的CAPS标记和InDel标记进行多态性筛选,选取具有多态性的CAPS分子标记和InDel标记,对F2材料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分型结果,利用JoinMap 4.0软件进行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依据构建的遗传图谱,结合近红外分析获得F2材料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数据,使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V2.5软件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南豆12大量储藏蛋白、环境适应相关的重要基因或同源基因发生突变。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变异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模式且差异显着,qRT-PCR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结果。此外,经检测开发的540个CAPS分子标记中有332个具有酶切多态性,300对InDel引物中有201对引物能扩增出多态性。基于533个多态性分子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20个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长度2 973.87 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5.58 cM。利用此图谱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QTL位点6个,可解释4.68%—18.25%的表型变异。【结论】基于亲本间的变异位点,共开发了533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包含8个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检测到6个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QTL位点,其中,主效QTL位点1个(qSPC-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籽粒蛋白质论文参考文献

[1].代美瑶,张影全,户重雪,刘鸿飞,张波.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理化特性[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王嘉,曾召琼,梁建秋,于晓波,吴海英.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大豆分子标记开发及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定位[J].中国农业科学.2019

[3].胡哲,杨红燕,卢健,王吴斌,张英虎.播期和密度对夏大豆南农47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9

[4].孙宇慧,刘天相,蒲乐凡,任慧,王中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主效QTL-QGpc.hwwgr-4BS的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开发[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5].郭鑫,纪萌琦,刘艳丽,杨小洁,邓志英.小麦籽粒发育期间蛋白质和淀粉相关性状的连锁和关联分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6].王君杰,陈凌,王海岗,曹晓宁,刘思辰.糜子叶片氮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高光谱监测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9

[7].陈光华,韩浩坤,马洪驰,党科,王孟.糜子籽粒形成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积累与相关合成酶特性[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8].代美瑶,巩艳菲,李芳,张波.小麦籽粒不同部位蛋白质理化特性研究进展[J].中国粮油学报.2019

[9].张敏,刘添,李亚静,李翠平,郭振清.减少灌水次数对强筋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9

[10].伍晓轩,杨洪坤,朱杰,柳伟伟,普琼达瓦.不同有机肥种类配施化学氮肥对丘陵旱地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施氮量与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不同水氮处理对成熟期籽粒蛋白质...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孕穗期冠层...休闲期不同覆盖条件下施氮量对旱地小...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孕穗期冠层...1 扬麦 9 号(A)和豫麦 34(B)籽粒蛋白

标签:;  ;  ;  ;  ;  ;  ;  

籽粒蛋白质论文_代美瑶,张影全,户重雪,刘鸿飞,张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