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社会工作专业性质的分析,明确“双师型”教师建设的需求,从岗位胜任力角度对于“双师型”教师建设提出策略建议。此外,社会工作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为应用型专业师资建设提供推广性思路。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社会工作
1 社会工作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
社会工作由一项助人活动发展为一门学科,旨在通过专业实践帮助人们解决个人、群体(特别是家庭)和社区的问题,并帮助人们获得满意的人际关系、群体关系和社区关系[1]。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强调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理论。然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却面临着理论过强而实践不足,无法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学习成果,也无法在实践中学到切实可行的实务技能的诟病[2]。社会工作专业教师的学历教育也无法回避上述过程中的不足,只有部分教师通过担任社会工作督导积累实务经验,就社会工作教师队伍而言,教学仍侧重于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未能落到实处。
培养“双师型”教师,即教师具备教育工作和实际职业工作的基本素质以及胜任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和指导专业实践的能力[3],可以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 社会工作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岗位胜任力
岗位胜任力属于管理学的概念,是指系列个人特征,这些个人特征能够区分工作人员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的绩效水平[4],研究岗位胜任力可以在岗位职业化、专业化的基础上,匹配最适合的人才,促使人才发挥最大效能,提升工作的积极性。教师同样是一种特定的职业化岗位,“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执业能力的提高,完善教师队伍结构。
在岗位胜任力的素质模型中,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克里兰(David McClelland)提出“冰山模型”,将胜任力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露出水面冰山部分的即表象,可观察、测量的内容:知识和技能;二是隐藏在水面下的冰山部分即潜在的,不易被感知的价值观、自我概念、个性品质和内在动机[5]。依照此模型,基于社会工作专业属性,作为复合型的教育者,“双师型”教师的岗位胜任力应当具备以下内涵:
公民性缺失抑或制度供给不足?—对我国社区参与困境的微观解读……………………………徐 林 徐 畅(32)
PEMFC电池主要由质子交换膜、双极板和电极(阴极和阳极)组成。其中质子交换膜、阳极和阴极组合成膜电极装置(MEA),它是PEMFC的关键部件。此外,PEMFC还包括催化层、气体扩散层和气体通道等结构[6],冷启动过程中可能会造成MEA损伤和催化层结构改变等问题[7],致使燃料电池冷启动失败,PEMFC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三是专业的价值观。不同的角色所秉持的价值观有各自的独特性,社会工作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第一种角色是教师,应当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与素养,从学术的角度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第二种角色是社会工作者,所遵循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伦理是指导社会工作实务开展乃至专业发展的准绳。在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自我概念应当是教师与社会工作者的结合,但现实却是教师对于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内在认同不足。
一是扎实的理论知识。接受系统的教育,拥有包括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等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对于特定领域有专门的知识积累,如医务社会工作领域需要拓展关于护理学、康复医学、医院管理、医患关系、卫生政策等内容。具备理论指导实践以及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
二是丰富的实务技能。先期已具备一线社会工作者、实务督导的经历,拥有经验型的技能,能够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服务案主,能够在经验技能的基础上优化理论知识,最终可以将实务技巧传授给学生。
(1)在实施混凝土涂层前,为了保证其最终效果,避免混凝土表明杂质混入涂层影响到其效果,需要对混凝土表明进行科学处理。具体内容包括出去杂物、填平其中的凹陷,具体方法就是利用与混凝土相同品质的水泥砂浆来填补混凝土结构表明存在的各种缺陷,促使其形成一个光滑平整的平面;针对混凝土结构表面上附着的碎屑、凸起和其他杂物,可以使用铲刀将其清除;对于混凝土结构表面的油污等难以清除的物质,可以使用对应的溶剂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需要使用干净水进行冲洗,保证混凝土结构表面清洁。在实施涂装前,混凝土结构表面需要达到平整、干净、无凸起和凹陷、无油污的效果。
四是优秀的人格品质。有以人为本的育人观,能够科学扮演不同角色,特别是作为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状态以及抵御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3 社会工作专业“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提升策略
明确的是社会工作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岗位胜任力提升面临着不小的挑战。现有教师个人改变和转型面临困难,完成既定教学任务之余,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平台学习知识,强化实务技能。且岗位胜任力的提升不仅关乎教师个人,同样涉及教师队伍,然而教师结构调整并不能一蹴而就。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双师型”教师岗位胜任力的提升可以由微观到宏观分步骤实施。
首先,优化教师队伍的准入机制。同等条件下择优录取具有社会工作实务经验的教师。启动新教师规范化培训,定期在选定的社会工作机构开展实务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社会工作实务训练。其次,拓展继续教育内涵。将理论更新与实务技能提升纳入培训范畴。最后,引入行业导师制。以往社会工作机构的工作者只指导学生毕业实习,由于时间限制对于学生提升实务能力影响不足。通过行业导师的引入,建立机制将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者纳入到教师队伍中,完成“双师型”教师建设过程中的过渡阶段,同时也使教师与社会工作者在合作中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O·威廉·法利,拉里·L·史密斯,斯科特·W·博伊特.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
[2]任文启.西部地区社会工作课内实践教学改革刍议[J].社会工作,2014(05):74-81+154.
[3]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4]李敏,范艳存,乔婷婷,甘晓芳,王磊.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岗位胜任力模型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31(08):68-72.
[5]彭剑锋,靳小娟.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3.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995(2019)07-0164-01
基金项目:内蒙古医科大学2018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类项目“健康中国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NYJXGG2018007)。
作者简介:王铭敏(1989-),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医学与卫生政策,医务社会工作;
*通讯作者:乔婷婷(1979-),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精神卫生与卫生政策,医务工作。
标签:社会工作论文; 教师论文; 专业论文; 岗位论文; 实务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社会规划论文; 《科技经济导刊》2019年第7期论文; 内蒙古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