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环境诱变水稻论文-黄永相,郭涛,蔡金洋,刘永柱,张建国

空间环境诱变水稻论文-黄永相,郭涛,蔡金洋,刘永柱,张建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环境诱变水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空间诱变,品质性状,诱变效应

空间环境诱变水稻论文文献综述

黄永相,郭涛,蔡金洋,刘永柱,张建国[1](2013)在《空间环境和~(60)Co-γ辐照对水稻稻米品质的诱变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4个水稻品种返回式卫星搭载和60Co-γ射线辐照两种条件下SP2(M2)和SP3(M3)的稻米品质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后代稻米品质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其变异幅度和方向因品种或性状不同而异;空间诱变后代的胶稠度、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主要为正向变异,而直链淀粉含量多为负向变异,其变化趋势与γ射线辐照后代相似,但前者更有利于创造米粒长宽比大、糊化温度低和垩白小的变异株系。稳定性分析显示,空间诱变后代米粒长宽比和直链淀粉含量在SP2与SP3间的相关系数变幅分别为0.2979~0.9039和0.2356~0.7142,并且大多数相关系数达到极显着水平,表明可在SP2对其进行早代选择。(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沈岚[2](2007)在《空间环境诱变水稻数据模型建立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基因与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是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采集、表达、描述、储存和分析,推动了生物信息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带动了包括数据库、数据发掘、人工智能、算法、图形计算、软件工程等在内的计算机科学的大部分领域在生物信息学中的研究。空间环境诱变水稻的研究是在生物信息学范畴内,基于当今日渐成熟的太空技术而展开的,主要用来研究空间环境对水稻种子的基因所造成的各种影响。本文所研究内容来源于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生物和农业技术领域生物信息技术”主题的“空间生物信息获取与分析技术”课题。 本文首先对空间环境诱变水稻信息获取源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所要处理的四部分数据,包括水稻种质和诱变环境数据、田间实验数据、蛋白质组实验数据及基因组实验数据。根据对各部分数据的分析,建立了合理的关系数据模型,实现了数据的效存储,并为下一步的多维数掘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之后在所建立的数据库基础上完成了空间环境诱变水稻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将示例信息和数据进行录入,并根据应用需求对蛋白质组实验的部分数据进行统计。最后根据基因与表型及蛋白与表型间的关系,建立多维数据模型,并使用数据分析与挖掘工具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多维数据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基因信息与表型、蛋白质信息与表型之间的关系,为空间环境诱变水稻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利用空间环境对水稻种子进行诱变,应用现代生物学和生物信息技术,对分子水平上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指导水稻种子受空间条件影响而产生的突变情况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海事大学》期刊2007-03-01)

王俊敏,徐建龙,魏力军,孙野青,骆荣挺[3](2006)在《空间环境和地面γ辐照对水稻诱变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空间搭载和地面60Coγ辐照两种条件下的诱变敏感性和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诱变的敏感性均以粳稻强于籼稻,推广种强于农家种,籼稻中以中籼和晚籼>早籼,而不同粳稻气候生态型间的差异较小。对γ辐照不敏感的品种大多数对空间诱变也不敏感,而对γ辐照敏感的品种中仅有1/4对空间诱变敏感。空间搭载对54.2%的品种的处理当代秧苗生长具有加速作用,有的同时提高结实率。M2代研究表明,两种诱变处理均能诱发株高和抽穗期突变,但其突变频率差异较大。空间搭载处理的M2代矮秆、高秆和早熟的突变频率与M1代总生理损伤存在显着正相关。表明空间环境与地面γ辐照的诱变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本研究结果对开展水稻空间诱变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6年07期)

徐建龙,王俊敏,魏力军,孙野青[4](2005)在《水稻空间环境诱变和地面γ辐照敏感性的遗传与诱变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辐射敏感的粳稻品种Lemont和不敏感的籼稻品种特青配组的226个重组自交系作图群体,定位了影响空间搭载和地面γ辐照处理后两个辐射敏感指示性状苗高和结实率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结果表明,有89.3%的苗高和结实率的QTL与辐射敏感性有关,其中18个影响苗高的QTL包括8个在对照中检测出的,13个在γ辐射后代检测出的,9在空间搭载后代中检测出的,还有12个在两种处理与对照的差值中检测出;10影响结实率的QTL,包括8个在对照中检出的,4个在γ辐照后代检出的,5个在空间搭载后代检出的,还有5个在两种处理与对照的差值中检出的。这些QTL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成5类,第一类只在对照中检出,第二类只在空间搭载或γ辐射后代检出,(本文来源于《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1-01)

徐建龙,王俊敏,魏力军,孙野青[5](2005)在《空间环境诱变和地面γ辐照对水稻品种的敏感性及诱变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较全面反映籼、粳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对空间环境诱变敏感性及诱变效应的差异,选择了籼、粳不同气候生态型品种包括早籼农家种、早籼推广种、中籼农家种、中籼推广种、晚籼农家种、晚籼推广种及早粳农家种、早粳推广种、中粳农家种、中粳推广种、晚粳农家种和晚粳推广种共计24个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空间搭载和地面不同剂量的γ辐照处理。结果表明,对空间环境诱变和地面γ辐照诱变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1-01)

关双红,赵伟[6](2004)在《空间环境诱变水稻育种工作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中期,曾经放置高空气球和利用"阿波罗"号飞船搭载种子,在经历了太空飞行的玉米种子发育成的植株中,观察到生长发育不正常及叶片上出现黄条斑的现象。美国在 NASA报告中记载航天种子与地面相比,出现营养层和表层多孔、微量元素等发生变化,这证明卫星搭载空间环境对(本文来源于《种子世界》期刊2004年08期)

王彩莲,陈秋方,慎玫[7](1998)在《空间环境和质子对水稻的诱变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5个水稻品种的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以及用不同能量、剂量的质子辐射水稻干种子,研究其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对根尖细胞染色体有一定的致畸作用,能促进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空间飞行中的水稻染色体畸变细胞率极(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技报告》期刊1998年S6期)

王彩莲,陈秋方,慎玫[8](1998)在《空间环境和质子对水稻的诱变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5个水稻品种的干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以及用不同能量、剂量的质子辐射水稻干种子,研究其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空间环境对根尖细胞染色体有一定的致畸作用,能促进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空间飞行中的水稻染色体畸变细胞率极显着高于地面对照组。与γ射线和质子处理比较,空间环境对染色体的致畸效应较低,而有丝分裂指数极显着高于质子和γ射线处理。空间环境对水稻M_1代幼苗的损伤效应亦低于质子和γ射线。空间环境和质子在M_2代能诱发较高频率的叶绿素缺失、株高和抽穗期突变,其有益性状突变的频率高于γ辐照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技报告》期刊1998年00期)

空间环境诱变水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基因与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是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采集、表达、描述、储存和分析,推动了生物信息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带动了包括数据库、数据发掘、人工智能、算法、图形计算、软件工程等在内的计算机科学的大部分领域在生物信息学中的研究。空间环境诱变水稻的研究是在生物信息学范畴内,基于当今日渐成熟的太空技术而展开的,主要用来研究空间环境对水稻种子的基因所造成的各种影响。本文所研究内容来源于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生物和农业技术领域生物信息技术”主题的“空间生物信息获取与分析技术”课题。 本文首先对空间环境诱变水稻信息获取源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所要处理的四部分数据,包括水稻种质和诱变环境数据、田间实验数据、蛋白质组实验数据及基因组实验数据。根据对各部分数据的分析,建立了合理的关系数据模型,实现了数据的效存储,并为下一步的多维数掘模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之后在所建立的数据库基础上完成了空间环境诱变水稻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将示例信息和数据进行录入,并根据应用需求对蛋白质组实验的部分数据进行统计。最后根据基因与表型及蛋白与表型间的关系,建立多维数据模型,并使用数据分析与挖掘工具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多维数据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基因信息与表型、蛋白质信息与表型之间的关系,为空间环境诱变水稻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利用空间环境对水稻种子进行诱变,应用现代生物学和生物信息技术,对分子水平上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指导水稻种子受空间条件影响而产生的突变情况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环境诱变水稻论文参考文献

[1].黄永相,郭涛,蔡金洋,刘永柱,张建国.空间环境和~(60)Co-γ辐照对水稻稻米品质的诱变效应[J].核农学报.2013

[2].沈岚.空间环境诱变水稻数据模型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

[3].王俊敏,徐建龙,魏力军,孙野青,骆荣挺.空间环境和地面γ辐照对水稻诱变的差异[J].作物学报.2006

[4].徐建龙,王俊敏,魏力军,孙野青.水稻空间环境诱变和地面γ辐照敏感性的遗传与诱变效应研究[C].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5

[5].徐建龙,王俊敏,魏力军,孙野青.空间环境诱变和地面γ辐照对水稻品种的敏感性及诱变效应研究[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5

[6].关双红,赵伟.空间环境诱变水稻育种工作概述[J].种子世界.2004

[7].王彩莲,陈秋方,慎玫.空间环境和质子对水稻的诱变效应[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8

[8].王彩莲,陈秋方,慎玫.空间环境和质子对水稻的诱变效应[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8

标签:;  ;  ;  ;  

空间环境诱变水稻论文-黄永相,郭涛,蔡金洋,刘永柱,张建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