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性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社会性,因素,意识,包络,儿童,引文,陕西。
社会性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Qiu,Ting,刘幸林,杨晶[1](2019)在《中国西部省区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DEA-Malmquist方法和Tobit模型探究了2007-2017年中国西部省区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地区综合技术效率整体均值较高,但不同省份和不同年份效率状况存在一定异质性;考察期内Malmquist指数均值为1.316,呈现出效率上升的变化趋势,且技术进步已经成为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增效的重要诱因。此外,T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经济发展、城市化、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优化对于提升中国西部省区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潘剑瑜[2](2019)在《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因素调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是叁代同堂的现象,年轻人的工作生活压力随之增大。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客观事实,越来越多的老人为了儿女能轻松些,自己的老年生活丰富些,同时还有对孙辈的爱,默默就承担起照顾孙辈的责任。在中国,隔代抚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教养方式,随之我们也会更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在孩子隔代抚养中社会性发展的各方面影响情况。在隔代抚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中许多学者关注点大多都是在孩子身上所呈现出来的一些负面的问题,而对祖辈家长的直接研究并不是很多。所以本次论文从祖辈家长的角度出发,探讨祖辈家长的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因素。(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75期)
蒋芳[3](2019)在《影响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及教育观念的转变,社会性发展越来越受到家长、教师及社会的关注,小学时期作为人生的基础阶段,其社会性发展关系到将来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社会性指个体通过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在心理及行为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特征总和;社会性发展指个体由自然人不断社会化,逐渐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小学生的良好社会性发展具体表现在懂得尊重关心他人,善于同他人沟通交流进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遵守社会规范准则,承担社会责任,努力贡献社会;乐于助人、乐于合作、乐于分享等。本研究建立在已有社会性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以小学时期的“我”为研究对象,采用教育叙事研究法讲述多个对“我”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性事件,展示小学时期“我”在依恋、同伴交往、社会认知、亲社会行为、道德、责任担当、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影响“我”社会性发展的具体教育因素;通过采访“我”身边的重要他人,充实丰富“我”的社会性发展细节,并进一步挖掘教育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因素是推动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教学、教师、训育、合作学习、班风、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学因素主要包括学科教学和班队会活动;教师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显性影响和隐性影响。希望借助本研究调动家庭、学校、社会积极思考如何通过教育来促进小学生社会性发展,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促进小学生社会性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曹婷婷[4](2019)在《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陈会昌的《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对湖南省长沙、娄底两市494名3-6岁的幼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湖南省长沙、娄底两市3-6岁幼儿的社会性总体发展较好; 4岁左右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有性别差异,并受幼儿年龄的发展、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职业、亲子时间、幼儿园教育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黄莹,杨莉明[5](2018)在《职业群体对于微信的社会性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质性研究的角度,分析了都市白领群体在工作情境下的微信使用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16名白领日常工作中的微信使用实践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以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饱和度检验等步骤,归纳出70个初始概念、18个概念范畴并发展为4个主范畴及各主范畴间关系的"故事线",构建白领群体对于微信的社会性使用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技术可供性、个人因素、社会情境、组织结构因素是微信全面渗透组织工作情境的四个影响因素。基于研究发现,本文得出如下启示:微信所具有的技术可供性使其作为组织传播工具和基本沟通方式之一提升了工作效率;工作者对于微信的能动性使用使其成为不同时空"勾连"工具进而促进了协作;微信成为了职场人脉拓展工具有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本研究是对过去基于西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文化语境下开展的移动传播技术与工作的研究的补充与拓展。(本文来源于《新闻界》期刊2018年11期)
段庆锋,潘小换[6](2018)在《科学引文形成机制:学术性与社会性因素的交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引文在文献计量学及科学评价领域具有基础性地位,厘清其关键因素及生成机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方法/过程]通过梳理文献,整合规范理论和社会建构理论,尝试从学术价值、社会声誉、社会接近性、结构嵌入4个方面揭示引文机制;选取图书馆与情报学领域,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实证结果支持了4种引文机制的有效性,包括:被引数、PageRank值正向促进文献被引;期刊、作者、机构声誉与文献被引正相关;引文更倾向于发生于相同的期刊、机构、国家之间;引文更倾向于嵌入叁角结构,而非星形结构。研究结果系统地揭示了科学引文生成的社会化特征,指出了体现为网络结构嵌入的内生动力机制。(本文来源于《情报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11期)
陈为东,王萍,王美月[7](2018)在《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性交互的影响因素模型与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识别影响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性交互的正负向因子有助于平台增强社区用户在线互动、信息交流、知识流转的效率和规避不良作用因素。[方法/过程]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社会认知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从学术虚拟社区和用户视角分析社会性交互的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设计问卷调查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的社会性交互并运用结构方程检验模型的适用性。[结果/结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互惠、趋同性和归属感显着正向影响学术虚拟社区的社会性交互,而自我效能的影响未达到显着水平。社会性交互的"态度—意向—行为"之间呈链式影响关系:态度积极影响意向,意向正向作用于行为,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社会性交互4种优化策略:情感化设计、知识融合、精细化分区、共享积分。(本文来源于《情报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6期)
邢海滨[8](2018)在《浅析《战狼2》的民族性因素、《胭脂扣》悲剧的社会性——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理论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两部分:一、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民族化的理论,从民族文化的视角,分析《战狼2》承载的民族意识(家国意识、仁爱意识、复仇意识、侠客意识)以及民族的审美心理。二、用马克思主义悲剧观"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一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悲剧性冲突"来分析《胭脂扣》悲剧的社会性。指出十二少和如花生死爱恋的悲剧的社会性因素:门第观念、人性扭曲。(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8年05期)
李西彩[9](2018)在《陕西农村3—12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在儿童早期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有显着影响,随着年龄的成长,影响逐渐下降。幼儿园和学校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教师本身的榜样作用和使用的教学方法等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电视、电脑和网络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利用和引导对社会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否则就会产生消极影响。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引领要以促进儿童"成人"为目标,探索和研究学前教师有效教学与儿童有效学习、学前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及家园共育等问题。(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10期)
周玉芹,范俊强[10](2018)在《简析儿童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从文化价值观及历史变迁的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情绪的社会性发展是一种与社会和文化因素密切相关的复杂现象。本文从文化价值观及历史变迁的角度,介绍了不同文化价值观背景下教养方式、社会评价等对儿童情绪的社会性功能发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8年05期)
社会性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是叁代同堂的现象,年轻人的工作生活压力随之增大。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客观事实,越来越多的老人为了儿女能轻松些,自己的老年生活丰富些,同时还有对孙辈的爱,默默就承担起照顾孙辈的责任。在中国,隔代抚养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教养方式,随之我们也会更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在孩子隔代抚养中社会性发展的各方面影响情况。在隔代抚养与幼儿社会性发展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中许多学者关注点大多都是在孩子身上所呈现出来的一些负面的问题,而对祖辈家长的直接研究并不是很多。所以本次论文从祖辈家长的角度出发,探讨祖辈家长的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性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Qiu,Ting,刘幸林,杨晶.中国西部省区社会性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9
[2].潘剑瑜.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因素调查探究[J].考试周刊.2019
[3].蒋芳.影响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因素分析[D].山西大学.2019
[4].曹婷婷.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9
[5].黄莹,杨莉明.职业群体对于微信的社会性使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新闻界.2018
[6].段庆锋,潘小换.科学引文形成机制:学术性与社会性因素的交织[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
[7].陈为东,王萍,王美月.学术虚拟社区用户社会性交互的影响因素模型与优化策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
[8].邢海滨.浅析《战狼2》的民族性因素、《胭脂扣》悲剧的社会性——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理论实践[J].中国文艺家.2018
[9].李西彩.陕西农村3—12岁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J].文教资料.2018
[10].周玉芹,范俊强.简析儿童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从文化价值观及历史变迁的角度[J].学园.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