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激肽受体论文_王诣鸥,黄宜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缓激肽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受体,多态性,氯乙烯,骨关节炎,基因,拮抗剂,损伤。

缓激肽受体论文文献综述

王诣鸥,黄宜兵[1](2019)在《缓激肽受体拮抗剂抗肝癌作用的初步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肝癌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第六位的常见癌症,在全球的死亡率极高~([1])。其中,在我国肝癌的发病率高居国内恶性肿瘤的第四位~([2])。BKM-570是一种具有良好抗癌活性作用的缓激肽受体拮抗剂,我们以BKM-570为模板,对其进行修饰,设计出两种活性较好的缓激肽受体拮抗剂,命名为J051-71和J051-105。(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8)

张冰雪[2](2019)在《缓激肽受体拮抗剂的合成表征及其抗癌作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癌症是一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难题,化疗是临床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顺铂、阿霉素和紫杉醇是最常用的叁种化疗药物。但叁种药物都存在不同局限性,如顺铂会引起很严重的肾损伤,阿霉素存在心脏毒性骨髓限制等,紫杉醇也因为价格昂贵使人望而却步。因此,寻找新型的抗癌药物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BKM-570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的缓激肽受体拮抗剂,在小细胞系肺癌(SCLC)、非小细胞系肺癌(非SCLC)、肺、前列腺、结肠和子宫颈中均有一定活性,尤其是针对肺癌、前列腺癌的作用均优于顺铂,能够有效抑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迁移和增殖。在本研究中,我们以BKM-570为模板,对其进行修饰改造,在保留其活性部位的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活性模拟,设计筛选出叁种活性较好缓激肽受体拮抗剂,命名为J051-71、J051-87和J051-105。首先通过有机化学方法合成叁种化合物,并对其合成路线进行优化。将叁种化合物进行抗癌细胞系的活性筛选,通过对七种不同的癌细胞进行MTT毒性检测实验,发现叁种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尤其对A549效果最佳,IC_(50)约为1μM。通过比较七种癌细胞中两种缓激肽受体B1R和B2R的表达量,发现两种受体在A549细胞中都具有较高的表达量。因此在后续研究中,我们选用A549细胞进行相关的活性及机理的研究。叁种缓激肽受体拮抗剂均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A549的迁移,但只有J051-71和J051-105表现出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并呈现浓度依赖性,但J051-87并没有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实验证实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即随着随着J051-71和J051-105浓度的升高,CL-PARP和CL-Caspase 3的蛋白表达量增加。通过使用缓激肽受体B1R和B2R的抑制剂DALBK和HOE-140发现,仅使用DALBK后J051-71的诱导凋亡作用抑制,但对J051-105没有影响。而HOE-140的使用对两种化合物的诱导作用没有明显的影响。我们推测,J051-71可能是通过B1R发挥作用来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杀死癌细胞。而J051-105和J051-87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家祥[3](2019)在《缓激肽与其受体B2R调控Kupffer细胞活化介导叁氯乙烯致免疫性肝损伤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叁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在工业上广泛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不仅作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原料之一,且被广泛应用于五金、玩具、电子等行业用作金属部件和电子元件清洗剂。TCE的应用也很难找到其他较好的替代品,加之接触毒物工人缺乏有效的防护,TCE接触已成为我国工人健康危害的突出问题。我国2005年制定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已将其命名为“职业性叁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ccupational medicamentosa-like dermatitis due to TCE,OMLDT)。近年来研究发现OMLDT的临床表现不仅有严重的全身性皮肤损害,同时肝功能衰竭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肝脏损伤在OMLDT的防治引起了国内职业卫生医师及临床治疗医师的广泛关注。关于OMLDT及其免疫性肝脏损伤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多数研究认为是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IV型变态反应,随着TCE诱导免疫性肝脏损伤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发现T淋巴细胞介导IV型变态反应不能完全解释其发病机制,但相关研究还发现,补体激活可能在OMLDT免疫性肝损伤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allikrein-kinin System,KKS)与补体系统有较强的生物相关性,有研究发现TCE致敏阳性豚鼠肝脏可见肝窦Kupffer细胞增多,Kupffer细胞活化及其炎症因子表达改变在TCE免疫性肝脏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此过程中Kupffer细胞炎症反应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BK与其受体B2R结合均可以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和STAT3信号通路,们推测TCE致免疫性肝脏损伤过程中,KKS系统活化产物BK与其受体结合激活MAPK信号通路,使肝脏Kupffer细胞分泌促炎及抗炎细胞因子发生改变,进一步放大细胞免疫反应,参与肝脏的免疫性损伤过程。研究目的采用整体动物实验并结合Kupffer细胞分离技术和检测技术,使用KKS系统抑制剂PKSI-527和B2R特异性抑制剂HOE-140研究BK与受体B2R结合激活MAPK通路后对肝脏Kupffer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并结合体外分离培养TCE致敏小鼠肝脏Kupffer细胞,从正反两个方面测定Kupffer细胞MAPK信号通路改变及其产生的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对TCE免疫性肝脏损伤的机制进行探讨。本研究成果将为TCE诱导免疫性肝脏损伤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服务于OMLDT的防治工作。第一部分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在叁氯乙烯致敏小鼠体内活化研究研究方法建立TCE经皮致敏BALB/c小鼠模型,使用激肽释放酶激肽高选择性抑制剂PKSI-527预处理致敏小鼠,观察各组小鼠血浆和肝脏中KKS系统相关蛋白指标的表达情况。使用ELISA检测小鼠血浆中BK、PK和HMWK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小鼠肝脏中KKS系统活化产物BK及其受体表达情况。探讨KKS系统在TCE致敏小鼠体内和肝脏中的活化和表达情况。结果1.小鼠模型皮肤致敏情况本次建模过程,各组小鼠未有动物死亡,观察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小鼠,背部皮肤均未有红斑和水肿出现。TCE致敏组小鼠背部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红斑和水肿,水肿严重者出现皮肤隆起,用200μl枪头触之,皮肤水肿增厚明显,TCE未致敏小鼠皮肤未发现明显红斑和水肿。2.各组小鼠致敏率分析TCE处理组小鼠,60只TCE处理组小鼠中有24只致敏,其中皮肤评分为1的11只,评分为2的9只,评分为3的4只,另36只未致敏,致敏率达40%;60只TCE+PKSI-527处理组小鼠中有13只致敏,其中皮肤评分为1的7只,评分为2的3只,评分为3的3只,另47只未致敏,致敏率达21.67%。3.各组小鼠建模过程中体重改变情况建模过程中监测各组小鼠体重变化,研究发现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小鼠体重变化稳定,无明显异常。在建模阶段,TCE致敏组小鼠体重增长较慢,第18d第一次激发后体重出现明显的“V”型下陷,TCE+PKSI-527组小鼠体重改变与TCE处理组相似,但未有出现明显的“V”型下陷。各组小鼠第20d的体重减去初始体重,计算建模阶段体重改变差值,TCE致敏组小鼠体重变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E+PKSI-527组小鼠体重改变也明显减少(P<0.05)。4.各组小鼠肝脏系数变化动物处死后,取各组小鼠肝脏,称重,计算肝脏脏器系数,统计分析发现,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8h和72h TCE致敏组小鼠肝脏系数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48h和72h TCE+PKSI-527致敏组小鼠脏器系数也明显升高。5.各组小鼠血浆PK、HMWK表达水平使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中PK和HMWK浓度,检测发现空白对照组与溶剂对照组的小鼠血浆中PK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8h和72h TCE致敏组小鼠血浆PK浓度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h、48h、72h和7d四个时点中,PK浓度在72h时点达到峰值;使用PKSI-527处理后,各组血浆PK浓度明显降低,48h和72h TCE+PKSI-527致敏组小鼠血浆PK浓度明显低于相应TCE致敏组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溶剂对照组的小鼠血浆中HMWK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4h和48h TCE致敏组小鼠血浆HMWK浓度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KSI-527处理后,各组血浆HMWK浓度明显降低,48h TCE+PKSI-527致敏组小鼠血浆HMWK浓度明显低于相应TCE致敏组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各组小鼠血浆BK浓度使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浆BK表达水平,发现空白对照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48h和72h TCE致敏组小鼠血浆BK浓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我们发现BK表达水平在72h时点达到最高峰值,TCE+PKSI-527处理组各时点致敏小鼠血浆BK浓度较TCE致敏组相应时点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 TCE+PKSI-527致敏组小鼠血浆BK浓度明显降低。7.不同处理组肝脏B2R表达水平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72h TCE致敏组、72h TCE+PKSI-527致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B2R的表达量,检查发现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肝脏中B2R有少量表达,72hTCE致敏组小鼠肝脏B2R表达量明显增多,使用PKSI-527后,表达量有所下降。结论1.成功建立TCE经皮致敏小鼠模型,小鼠首次激发后,体重有较为显着的“V”型下陷趋势;2.TCE致敏小鼠体内KKS系统活化,TCE致敏小鼠血浆中PK、HMWK、B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3.TCE致敏小鼠肝脏B2R表达升高,使用PKSI-527后,B2R表达量降低。第二部分缓激肽受体B2R调控Kupffer细胞活化介导叁氯乙烯致免疫性肝损伤及机制研究研究方法研究一中,我们发现KKS系统活化及其活性产物BK和受体B2R在叁氯乙烯致敏小鼠肝脏中表达增高,但其在其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如何,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为了揭示TCE致敏小鼠免疫肝损伤中KKS活化的分子机制,我们在前期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特异性B2R拮抗剂HOE140,检测BK/B2R信号通路对TCE致敏小鼠免疫肝损伤的影响;检测TCE致敏BALB/c小鼠中Kupffer细胞活化情况,从实验动物肝脏中分离出Kupffer细胞,观察MAPK和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1.各组小鼠致敏率分析各组小鼠在建模过程无死亡,根据表2的皮肤反应评分,在第20天将小鼠分为致敏组和未致敏组。分别以TCE处理组和TCE+HOE140处理组进行致敏率计算。TCE处理组致敏率39.58%(19/48),TCE+HOE140组致敏率32.69%(17/52),两组致敏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各组小鼠肝脏组织CD68表达CD68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膜蛋白。当Kupffer细胞被激活时,CD68表达增加,并作为Kupffer细胞激活的标志物,本研究使用IHC检测发现,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肝脏CD68+细胞数表达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E处理经皮致敏后,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24h和72h TCE致敏组肝脏中CD68+细胞数均明显增加;同时,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24h和72h TCE+HOE140致敏组肝脏中CD68+细胞数也均明显增加。TCE致敏组和TCE+HOE140致敏组相比,CD68+细胞数改变无明显差异。3.各组小鼠肝脏组织CD16/CD32表达IHC法进一步检测M1型Kupffer细胞表面标记物CD16/CD32的表达,与CD68表达情况一致,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肝脏CD16/CD32+细胞数表达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E处理经皮致敏后,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24h和72h TCE致敏组肝脏中CD16/CD32+细胞数均明显增加;同时,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24h和72h TCE+HOE140致敏组肝脏中CD16/CD32+细胞数也均明显增加。TCE致敏组和TCE+HOE140致敏组相比,CD16/CD32+细胞数改变无明显差异。4.各组小鼠肝脏组织B2R表达研究发现TCE处理组肝脏损伤在72h时点最为严重,因此,我们选择在72h时间点检测B2R蛋白的表达。使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B2R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B2R有一定量的表达,表达量较少,两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72h TCE致敏组肝脏B2R表达量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出6~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未致敏组B2R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 TCE致敏组与未致敏组相比,肝脏B2R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HOE140后,72h TCE+HOE140致敏组与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72h TCE+HOE140未致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72h TCE+HOE140致敏组与TCE致敏组相比,肝脏B2R表达量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HOE140在TCE处理小鼠中的作用HOE140是B2R的特异性拮抗剂,使用荧光双标检测BK和B2R的结合情况,研究发现TCE致敏组BK和B2R表达较多,且BK和B2R有结合现象(暗黄色),使用HOE140后,BK和B2R结合情况有所降低(红色和绿色),结果显示HOE140对B2R发挥了拮抗作用,效果明显。6.各组小鼠肝脏损伤情况6.1肝功能检测空白对照组与溶剂对照组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4h、72h TCE致敏组AS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的未致敏组相比,24h、72h TCE致敏组AS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4h TCE+HOE140致敏组AS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72h TCE+HOE140致敏组AST增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检查结果发现,空白对照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致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LT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应的未致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4h和72h TCE+HOE140致敏组ALT增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超微结构检测通过透射电镜检测观察,空白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器结构完整,无明显改变。24h和72h TCE致敏组小鼠肝细胞内细胞器消失,肝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泡,线粒体消失,糖原颗粒明显减少,内质网断裂,细胞核膜界限不清。同时,24h和72h TCE+HOE140致敏组组织形态学改变减轻,肝细胞核糖体部分减少,少量线粒体发生空泡变性,72h TCE+HOE140致敏组大部分线粒体清晰。7.各组小鼠肝脏MAPK通路和STAT3蛋白表达情况7.1小鼠肝脏P38 MAP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肝脏p-P38表达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 TCE致敏组72h TCE+HOE140致敏组p-P38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表达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相应未致敏组相比也未发现明显表达差异(P>0.05)。7.2小鼠肝脏ERK MAP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肝脏p-ERK表达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 TCE致敏组p-ERK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72h TCE未致敏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 TCE+HOE140致敏组与72h TCE致敏组相比,p-ERK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小鼠肝脏JNK MAP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肝脏p-JNK表达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 TCE致敏组p-JNK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72h TCE未致敏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 TCE+HOE140致敏组与72h TCE致敏组相比,p-JNK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4小鼠肝脏STAT3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肝脏p-STAT3表达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 TCE致敏组p-STAT3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72h TCE未致敏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 TCE+HOE140致敏组与72h TCE致敏组相比,p-STAT3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各组小鼠肝脏Kupffer细胞MAPK通路蛋白表达情况8.1 Kupffer细胞P38 MAP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分离Kupffer细胞后,提取蛋白,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研究发现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肝脏p-P38表达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 TCE致敏组p-P38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72h TCE未致敏组相比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 TCE+HOE140致敏组与72h TCE致敏组相比,p-P38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2 Kupffer细胞ERK MAP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分离Kupffer细胞后,提取蛋白,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研究发现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肝脏p-ERK表达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 TCE致敏组p-ERK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72h TCE未致敏组相比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 TCE+HOE140致敏组与72h TCE致敏组相比,p-ERK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 Kupffer细胞JNK MAP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分离Kupffer细胞后,提取蛋白,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研究发现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肝脏p-JNK表达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h TCE致敏组p-JNK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72h TCE未致敏组相比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 TCE+HOE140致敏组与72h TCE致敏组相比,p-JNK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各组小鼠Kupffer细胞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分离Kupffer细胞后,提取总RNA,使用实时定量PCR检测Kupffer细胞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量。研究发现,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72h TCE致敏组Kupffer细胞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量明显上升,与空白对照组和72h TCE未致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HOE140处理后降低了Kupffer细胞IL-1β,IL-6和TNF-αmRNA的表达量,TCE+HOE140致敏组与TCE致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炎性因子表达水平10.1肝脏中IL-1β表达水平空白对照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72h TCE致敏组较空白对照组相比评分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致敏72h组表达最高,24h、72h TCE致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72h TCE+HOE140致敏组IL-1β表达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72h致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肝脏中IL-6表达水平空白对照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72h TCE致敏组较空白对照组相比评分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致敏72h组表达最高,24h、72h TCE致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24h TCE+HOE140致敏组IL-6表达显着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24h致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h TCE+HOE140致敏组IL-6表达显着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72h致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3肝脏中TNF-α表达水平空白对照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72h TCE致敏组较空白对照组相比评分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2h致敏组表达最高,24h、72h TCE致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72h TCE+HOE140致敏组TNF-α表达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72h致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CE致敏小鼠肝脏组织中BK和B2R表达明显升高,并伴有Kupffer细胞活化;2.HOE140能够明显改善TCE致敏小鼠免疫性肝损伤;3.MAPK信号通路和STAT3蛋白在TCE致敏小鼠肝脏中表达增强,HOE140能够明显降低其表达量;4.Kupffer细胞MAPK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明显增强,HOE140能够改善其表达水平;5.BK及其受体B2R介导MAPK调控Kupffer细胞炎性因子释放在TCE致敏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杨玲[4](2018)在《缓激肽受体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NF-κB信号通路介导叁氯乙烯免疫性肾损伤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叁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作为常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环境,接触TCE的工人出现以严重的全身性皮肤损害为主并伴有肝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被命名为“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Occupational dermatitis medicamentosa-like of trichloroethylene,ODMLT)。早期研究认为ODMLT是由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但近来研究发现,迟发型超敏反应不能完全解释由TCE导致的多脏器损伤。肾功能障碍是ODMLT病人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动物实验和ODMLT患者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在TCE致敏引起的肾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题组研究中发现,TCE暴露导致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allikrein-kinin system,KKS)激活,主要包括缓激肽(Bradykinin,BK)和激肽受体(B1R/B2R)水平的上调。然而,BK及其受体如何诱导免疫性肾损伤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相关研究证明,B1R和B2R的表达活化参与了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结肠上皮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NF-κB信号通路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K受体也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进一步加重TCE诱导的肾脏免疫性损伤。因此,本研究通过阻断BK与受体(B1R/B2R)结合来探索TCE致敏小鼠B1R/B2R受体与免疫肾损伤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选择靶向药物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研究目的本研究拟从整体动物实验到体外细胞实验两个层次来探索TCE介导免疫性肾损伤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整体动物模型观察BALB/c小鼠经TCE致敏后肾脏组织损伤B1R/B2R受体表达和NF-κB信号通路激活以及炎性因子水平表达情况,观察通过B1R/B2R受体拮抗剂干预处理后其对TCE致敏小鼠肾损伤的改变情况;再者,通过体外实验提取BALB/c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进一步验证TCE介导免疫性肾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体内实验在适宜温度(20~25℃)和湿度(50±5%)的条件下饲养健康的无特定病原体级(specific pathogen-free,SPF)的雌性BALB/c小鼠(6~8周龄,18~24g),12小时光照/黑暗循环。所有小鼠自由进食饮水,适应性喂养1周(5只/笼)后,将小鼠随机分配到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TCE处理组,TCE+B1R拮抗剂处理组或TCE+B2R拮抗剂处理组。构建TCE致敏的BALB/c小鼠模型,所有动物均在末次激发后24小时对皮肤过敏反应进行评分。在B1R/B2R拮抗剂处理组中,TCE激发前BALB/c小鼠在第17天和第19天腹膜内注射R715/HOE140进行干预。2.体外实验我们成功建立有效提取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RETC)的方法来评价TCE致敏小鼠RETC的损伤。通过经腹主动脉穿刺用1mg/mlⅡ型胶原酶和0.25%胰蛋白酶再灌注消化小鼠肾脏后,可获得较纯的肾小管节段,经过培养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爬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标记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抗体鉴定该方法提取细胞主要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果1.致敏率和肾脏脏器系数在最终激发后24h进行评分,TCE组中的致敏率为44.3%(31/70),B1R拮抗剂预处理组的致敏率为40.5%(15/37),而B2R拮抗剂预处理组的致敏率为34.0%(18/53)。总致敏率为40.0%。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小鼠皮肤均未见红斑水肿的现象。小鼠的肾脏脏器系数比较发现:TCE处理24h后的小鼠肾脏脏器系数没有明显上升。72h TCE致敏组和B1R拮抗剂组的肾脏脏器系数要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而72h B2R拮抗剂组小鼠肾脏脏器系数较TCE致敏组和B1R拮抗剂组明显降低。2.肾脏病理及肾功能改变肾脏组织病理检测发现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以及TCE未致组小鼠的肾脏组织中没有明显的病理改变,而72h TCE致敏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萎缩脱落甚至细胞坏死。比较发现,两个拮抗剂组小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病理损伤显着减轻。肾功能检查结果发现,各指标在溶剂对照和空白对照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72h阳性致敏组各指标较24h各组有显着升高。除血清BUN之外,Cr水平在两个拮抗剂预处理组中均有显着降低。血清微球蛋白?_1MG和?_2MG变化与Cr趋势一致,然而,B1RA没有显着降低血清?_1MG水平。3.肾脏组织中B1R和B2R表达情况免疫荧光通过CK18双标检测发现B1R和B2R主要在TCE致敏BALB/c小鼠肾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72h TCE致敏组小鼠肾脏中肾小管上皮细胞中B1R和B2R表达显着增加,而TCE未致敏组的小鼠肾脏中的两个受体表达均没有明显增多。4.免疫组化法检测Kim-1,Lipocalin-2和NF-?B p65的沉积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标志性蛋白Kim-1和Lipocalin-2表达情况评估肾小管损伤。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小鼠的肾脏中没有明显可见的Kim-1和Lipocalin-2沉积,而72hTCE致敏组小鼠的这两种肾小管损伤标志性蛋白的表达显着增高,且两个拮抗剂组的表达均显着低于TCE致敏组。NF-?B p65在肾脏组织表达的结果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NF-?B p65细胞核转位在72hTCE致敏组中表现最为显着,且两个拮抗剂组的表达均显着下降。各未致敏组中表达也没有显着差异。5.TCE诱导小鼠肾脏的NF-?B p65信号通路活化与溶剂对照组小鼠相比,TCE致敏组小鼠肾脏胞浆蛋白中p-I?B水平显增加且I?B显着降低,此外,肾脏组织的细胞核蛋白中,NF-?B p65亚基的水平显着升高。B1RA和B2RA预处理减弱TCE诱导的I?B磷酸化导致I?B水平的降低以及NF-?B p65亚基的核转位。并且,NF-?Bp65亚基的核转位在两个拮抗剂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肾脏NF-?B p65及炎症因子mRNA水平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之间NF-?Bp65 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溶剂对照组相比,72h TCE致敏组及B1RA和B2RA致敏组的NF-?B p65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1RA和B2RA致敏组与TCE致敏组相比,均显着抑制了NF-?B p65mRNA表达水平的增高。此外,两个拮抗剂致敏组之间相比较,NF-?B p65 m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B1RA/B2RA干预有效地下调il-1β,tnf-α和il-17 mRNA的表达水平,且B1RA和B2RA两个拮抗剂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此外,与24h时点B2RA预处理小鼠的il-1βmRNA水平,相比TCE致敏组有显着下降。7.成功建立酶液灌注法提取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经腹主动脉用1mg/mlⅡ型胶原酶和0.25%胰蛋白酶再灌注消化小鼠肾脏后获得较纯的肾小管节段并培养。并通过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法标记CK18抗体鉴定,证实该实验方法所提取细胞主要为肾小管上皮细胞。8.肾小管上皮细胞Megalin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发现Megalin主要在小鼠肾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72h TCE致敏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Megalin表达显着减少,TCE未致敏组的细胞中的Melain表达没有显着减少。9.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b1r和b2r mRNA表达TCE致敏小鼠的肾小管上皮细胞b1r和b2r mRNA的表达在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72h TCE致敏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显着上升,而TCE未致敏组则有明显的下降趋势。10.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F-?B信号通路活化TCE阳性处理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肾小管上皮细胞p-I?B明显升高且I?B明显下降,同时,细胞核蛋白NF-?B p65明显升高。B1RA和B2RA显着抑制了p-I?B水平的增高和I?B水平的下降以及细胞核蛋白NF-?B p65的转位。两个拮抗剂处理组相比,只有p-I?B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致敏剂量的TCE通过皮肤接触可致小鼠发生以皮肤损害为主并伴有肾脏病理和功能损伤的免疫毒性作用。2.TCE致敏的小鼠免疫性肾损伤中伴有KKS的活化,主要是B1R和B2R的表达增高,并通过活化NF-?B信号通路扩大炎症因子谱进一步加重TCE介导的免疫性肾损伤发病过程。3.通过成功建立提取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法,再次检测细胞成分的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变化情况,验证TCE致敏的小鼠B1R和B2R活化NF-?B信号通路在免疫性肾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8-10-01)

蔡艳,杨旭东,雷莹[5](2018)在《TNF-α和IL-1β通过MAPK通路上调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缓激肽受体和内皮素受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支气管平滑肌对气道收缩剂的高反应性是哮喘的主要病理表现,但这种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释放对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起重要作用。研究旨在考察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对缓激肽、内皮素-1和血栓素A2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HBSMCs)中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HBSMCs与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13以及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共同培养后,检测缓激肽受体B1和B2、内皮素B受体、血栓素A2受体和β2肾上腺素受体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TNF-α增加了HBSMCs中缓激肽B1和B2受体的mRNA水平,IL-1β增加了HBSMCs中的内皮素B受体的mRNA水平。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和JNK抑制剂SP600125降低了TNF-α上调的缓激肽受体mRNA水平,MEK1/2抑制剂U0126和IκB激酶抑制剂TPCA-1消除了由IL-1β引起的内皮素B受体的mRNA水平增加。结论 TNF-α通过p38 MAPK和JNK信号通路在转录水平上调缓激肽B1和B2受体,IL-1β通过MEK1/2和下游NF-κB通路在转录水平上调HBSMCs中内皮素B受体。(本文来源于《西北药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施犇[6](2018)在《缓激肽B2受体+9/-9bp基因多态性对膝骨关节炎中促炎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导致关节功能逐渐丧失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其能够令患者致残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OA发病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肥胖、年龄、免疫、机械损伤等因素有关,近来遗传因素作为OA的重要发病机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缓激肽B2受体(Bradykinin B2 receptor,BDKRB2)广泛存在于包括关节组织在内的全身各种组织中,介导了大多数由缓激肽引起的炎症反应。尽管BDKRB2在炎症中的作用已被阐明,但关于BDKRB2基因多态性与炎症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既往的研究已经发现了细胞因子在OA的发病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时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和TLR-4在OA损伤的软骨细胞周围表达也有上调,并且BDKRB2+9/-9bp基因多态性与骨关节炎的易感性和严重性相关,这些研究提示BDKRB2+9/-9bp基因多态性可能与OA中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TLRs的作用相关,或许其可以作为OA发生和发展的基因标记,成为重要的临床筛查指标。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基因测序、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探究BDKRB2+9/-9bp基因多态性和膝OA中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以及其涉及的分子机制。将从基因多态性的角度阐明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为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研究方法总共有156例膝关节OA患者及121名正常对照者被纳入研究。两组受试者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技术对其BDKRB2+9/-9bp基因多态性测定并分型。将两组受试者根据BDKRB2+9/-9bp基因型,每组再分成-9/-9bp、+9/-9bp和+9/+9bp叁组,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样本血清和滑膜液中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8,比较两组内不同基因型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两组的受试者的关节滑膜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Quantitative Real-time,qRT)PCR测定TLR-2和TLR-4的mRNA水平,并且对不同基因型进行比较。分离培养膝OA患者的滑膜细胞,分别加入B2受体抑制剂MEN16132,TLR-2 siRNA制剂(干扰RNA),scrambled siRNA制剂(siRNA对照),以及空白对照组,4组分别在加有缓激肽(Bradykinin,BK)刺激(1μM)和正常培养的培养基质下分别进行培养,最后测定培养基质中相关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膝OA患者血清和滑液中TNF-α、IL-6、IL-8和IL-1β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9/-9bp基因型组血清和滑液TNF-α和IL-8水平显着高于+9/+9bp组(P<0.05);而-9/-9bp和+9/-9bp基因型组IL-6水平显着高于+9/+9bp组(P<0.05)。然而各组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基因型正常对照组的促炎细胞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膝OA患者滑膜组织中TLR-2和TLR-4表达上调(P<0.01)。在膝OA患者中,TLR-2 mRNA水平+9/+9bp基因型组显着低于-9/-9bp和+9/-9bp基因型组(P<0.01),但是各基因型组中TLR-4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中,各基因型组中TLR-2和TLR-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BK可以刺激人OA滑膜细胞IL-6和IL-8因子的分泌增加,MEN16132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抑制BK的效应,同时TLR-2 siRNA也显着抑制基础及缓激肽诱导的IL-6和IL-8的分泌,然而各处理组中TNF-α的分泌无显著变化。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BDKRB2+9/-9bp基因多态性影响膝OA患者血清与滑液中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BDKRB2+9/-9bp基因多态性与TLR-2表达密切相关,同时TLR-2的表达降低可以抑制膝OA患者滑膜细胞中的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这进一步证明BDKRB2+9/-9bp基因多态性可以通过改变TLR-2表达影响膝OA中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8-05-01)

施犇,陈烁,赵建宁[7](2018)在《缓激肽B2受体基因多态性+9/-9bp对骨关节炎患者血清NO产物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研究缓激肽B2受体(BDKRB2)基因多态性+9/-9 bp与骨关节炎(OA)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产物水平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OA的发病机制。方法本研究共招募了156名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和58名健康志愿者参与实验。参与研究对象OA患者的BDKRB2基因多态性被测定后按基因型进行分组,在OA患者滑膜组织中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BDKRB2的mRNA产物表达水平,通过NO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NO产物水平。结果我们发现与+9/+9 bp基因型组相比,+9/-9 bp和-9/-9 bp基因型OA患者血清中NO产物水平更高。相关性分析显示BDKRB2 mRNA与NO水平呈显着正相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OA患者血清中NO产物水平显着升高,并且随着Kellgren-Lawrence(KL)评分增加而增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MLR)所示(性别和年龄校正后)血清NO产物水平与BDKRB2多态性和KL评分呈正相关,与肥胖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提示缓激肽B2受体基因+9/-9 bp多态性影响骨关节炎患者中BDKRB2受体基因以及NO产物的表达,其可能作为骨关节炎的一个遗传调制机制在炎症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施犇,赵建宁,陈烁[8](2017)在《缓激肽B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缓激肽作为一种炎症递质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缓激肽B2受体(BDKRB2)则介导了大多数缓激肽引起的炎症反应,并且广泛存在于包括关节组织在内的各类组织中,近年来的研究逐渐表明BDKRB2基因的多态性与骨性关节炎(OA)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文章就国内外关于BDKRB2基因多态性对OA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影响以及对OA发生发展中的相关产物的表达的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进一步完善OA的发病机制,为OA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罗开平[9](2017)在《缓激肽β2受体-58T/C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高血压风险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风险和缓激肽B2受体(BDKRB2)-58T/C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所以,我们对相关研究进行荟萃分析,试图建立该基因与疾病关系的全面评价。材料和方法: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EBSCO,Embase,ISI和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被检索并筛选相关文章。2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评估文献质量。本文采用stata 12.0及Cochrane RevMan5.2统计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13篇研究纳入至本荟萃分析。在显性模型(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95%CI):0.74,0.58-0.94),纯合子模型(OR,95%CI:1.66,1.11-2.47),隐性模型(OR,95%CI:1.32,1.07-1.64),杂合子模型(OR,95%CI:1.23,1.06-1.43)和C等位基因(OR,95%CI:1.22,1.05-1.42)中发现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风险与BDKRB2-58T/C基因多态性之间显着相关。显性模型(OR,95%CI:0.72,0.56-0.93),纯合子模型(OR,95%CI:1.78,1.09-2.90),隐性模型OR,95%CI:1.39,1.04-1.86),杂合子模型(OR,95%CI:1.26,1.07-1.49)和C-等位基因(OR,95%CI:1.24,1.04-1.49)间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风险与BDKRB2-58T/C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在亚洲人中被证实了。在显性模型(OR=0.30;95%CI=0.15-0.62),纯合子模型(OR=3.79;95%CI=1.82-7.85),隐性模型(OR=1.57;95%CI=1.05-2.33),杂合子模型(OR=3.32;95%CI=1.56-7.10)和C-等位基因(OR=1.70;95%CI=1.25-2.30)发现在非洲裔美国人中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风险与BDKRB2-58T/C基因多态性之间显着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可能与BDKRB2基因-58T/C多态性有关联,-58CC基因型和-58C等位基因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遗传易感标志,而-58TT基因型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遗传保护标志。(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6-01)

刘建华[10](2017)在《ASIC3在缓激肽B1受体激活引起炎性皮损区瘙痒反应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瘙痒是皮肤疾病和一些系统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睡眠,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急性瘙痒主要由某些致痒物质引起的,慢性瘙痒主要由皮肤疾病和某些系统性疾病引起。临床上治疗瘙痒以传统的抗组胺治疗为主,但对于大多数的慢性瘙痒,效果往往不佳。瘙痒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是很清楚,目前普遍认为瘙痒并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由致痒物质、皮肤神经纤维、角质形成细胞、皮肤屏障、外周中枢神经系统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常用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 S adjuvant,CFA)炎症模型进行触诱发痒实验发现,炎症皮损区出现痒觉敏化,并且缓激肽受体(bradykinin receptor,BR)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缓激肽(bradykinin,BK)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致痛物质也是重要的致炎因子。缓激肽及其代谢产物des-Arg(9)-bradykinin,des-Arg(10)-kallidin通过结合细胞膜上的特异性缓激肽受体发挥生物作用。缓激肽受体是一种九肽段蛋白耦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受体。正常生理情况下B1R除中枢神经系统组少量表达外其他组织几乎不表达,而在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炎症、创伤等情况诱导下迅速表达,是一种诱导性表达受体。皮内注射B1R受体激动剂可引起CFA炎症模型小鼠产生搔抓行为,但B1R受体激动剂引起瘙痒的下游机制至今不是很清楚。有研究指出机体炎症,对应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酸敏感性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表达上升,干皮症小鼠ASIC3基因敲除或使用特异阻断剂均可使搔抓行为减弱。B1R激动剂引起瘙痒是否与背根神经节上ASIC3表达增加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方法:模型制备:C57BL/6J鼠七氟醚麻醉后颈背部皮肤剃毛,皮内注射CFA,96h后进行行为学观察。实验前置于Plexiglas盒内适应30 min,麻醉后腹腔预注射ASIC3阻断剂APETx2,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后立即放入Plexiglas盒内。30min后,于七氟醚麻醉后颈背部炎性皮损区皮内注射BIR激动剂,放入Plexiglas盒内观察小鼠后肢搔抓药物注射部位的次数,每只小鼠的观察时间为30 min。观察结束后处死取相应节段DRG,western blot检测DRG中ASIC3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探讨ASIC3参与瘙痒是否具有选择性,本研究检验了 APETx2是否能抑制DCP模型小鼠自发痒以及急性致痒物质:氯喹(chloroquine,CQ),内皮素-1(endothelin-1,ET-1)、48/80 混合物(48/80 compound)诱发的瘙痒。结果:1.抑制ASIC3通路显着减弱小鼠B1R激动剂诱发的炎性皮损区瘙痒行为。较对照组,实验组腹腔预注射APETx2明显减弱小鼠的搔抓行为(Figl-1,*P<0.05),表明ASIC3参与B1R激动剂诱发的瘙痒。2.抑制ASIC3通路只能减弱某些致痒物质引起的瘙痒。腹腔预注射APETx2明显减弱氯喹引起的瘙痒(Fig2-2,*P<0.05),但对48/80compound,ET-I引起的搔抓行为无明显减弱作用(Fig2-2,*P>0.05).3.抑制ASI3通路减弱DCP自发痒模型小鼠的搔抓行为。实验组腹腔注射APETx2小鼠30min内搔抓次数显着较对照组减少(Fig2-1,*P<0.05)。4.皮肤炎症刺激引起DRG上ASIC3表达增加。CFA引起的炎症皮损区对应节段的DRG上ASIC3表达较正常鼠有明显的增加(Figl-2)。结论:炎症刺激引起DRG上ASIC3表达上调。ASIC3通路参与B1R激动剂及CQ引起的瘙痒,但不参与ET-1、48/80compound引起的瘙痒。结论ASIC3可能参与B1R激活引起瘙痒的下游机制ASIC3参与瘙痒的调节具有选择性(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缓激肽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癌症是一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难题,化疗是临床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顺铂、阿霉素和紫杉醇是最常用的叁种化疗药物。但叁种药物都存在不同局限性,如顺铂会引起很严重的肾损伤,阿霉素存在心脏毒性骨髓限制等,紫杉醇也因为价格昂贵使人望而却步。因此,寻找新型的抗癌药物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BKM-570是一种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的缓激肽受体拮抗剂,在小细胞系肺癌(SCLC)、非小细胞系肺癌(非SCLC)、肺、前列腺、结肠和子宫颈中均有一定活性,尤其是针对肺癌、前列腺癌的作用均优于顺铂,能够有效抑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迁移和增殖。在本研究中,我们以BKM-570为模板,对其进行修饰改造,在保留其活性部位的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活性模拟,设计筛选出叁种活性较好缓激肽受体拮抗剂,命名为J051-71、J051-87和J051-105。首先通过有机化学方法合成叁种化合物,并对其合成路线进行优化。将叁种化合物进行抗癌细胞系的活性筛选,通过对七种不同的癌细胞进行MTT毒性检测实验,发现叁种化合物均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尤其对A549效果最佳,IC_(50)约为1μM。通过比较七种癌细胞中两种缓激肽受体B1R和B2R的表达量,发现两种受体在A549细胞中都具有较高的表达量。因此在后续研究中,我们选用A549细胞进行相关的活性及机理的研究。叁种缓激肽受体拮抗剂均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A549的迁移,但只有J051-71和J051-105表现出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并呈现浓度依赖性,但J051-87并没有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实验证实获得了同样的结果,即随着随着J051-71和J051-105浓度的升高,CL-PARP和CL-Caspase 3的蛋白表达量增加。通过使用缓激肽受体B1R和B2R的抑制剂DALBK和HOE-140发现,仅使用DALBK后J051-71的诱导凋亡作用抑制,但对J051-105没有影响。而HOE-140的使用对两种化合物的诱导作用没有明显的影响。我们推测,J051-71可能是通过B1R发挥作用来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杀死癌细胞。而J051-105和J051-87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缓激肽受体论文参考文献

[1].王诣鸥,黄宜兵.缓激肽受体拮抗剂抗肝癌作用的初步机理研究[C].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张冰雪.缓激肽受体拮抗剂的合成表征及其抗癌作用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张家祥.缓激肽与其受体B2R调控Kupffer细胞活化介导叁氯乙烯致免疫性肝损伤及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4].杨玲.缓激肽受体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NF-κB信号通路介导叁氯乙烯免疫性肾损伤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

[5].蔡艳,杨旭东,雷莹.TNF-α和IL-1β通过MAPK通路上调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缓激肽受体和内皮素受体[J].西北药学杂志.2018

[6].施犇.缓激肽B2受体+9/-9bp基因多态性对膝骨关节炎中促炎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

[7].施犇,陈烁,赵建宁.缓激肽B2受体基因多态性+9/-9bp对骨关节炎患者血清NO产物水平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

[8].施犇,赵建宁,陈烁.缓激肽B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7

[9].罗开平.缓激肽β2受体-58T/C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高血压风险的meta分析[D].南昌大学.2017

[10].刘建华.ASIC3在缓激肽B1受体激活引起炎性皮损区瘙痒反应中的作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含有异叫噪酮母核结构的抗炎活性化合...不同形式的缺血预处理Fig2.1Differen...缓激肽受体激活肾小管上皮细胞NF...不同细胞中缓激肽受体B1R和B2R...85~95、135~145日龄给药(Ad)与对照(C...、J051-87和J051-105作用A549...

标签:;  ;  ;  ;  ;  ;  ;  

缓激肽受体论文_王诣鸥,黄宜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