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检测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拓扑,网络,分布式,顶点,层次,矩阵,节点。
网络检测点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石恒华,何泾沙,许鑫[1](2009)在《基于网络延迟的检测点放置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网络延迟检测点的有效放置问题,根据网络节点之间的网络延迟,使用系统聚类法对网络节点进行聚类,并使用递归去除1度异常节点算法提高聚类效果.提出动态距离和最小算法,在聚类结果的类中选取对应的类中心,检测点放置在类中心上.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聚类法中类平均法更适合对网络节点进行聚类,递归去除1度异常节点后能表现出更好的聚类效果,通过动态距离和最小算法能找到放置检测点的最佳位置.使用系统聚类法中的类平均法、递归去除1度异常节点算法、动态距离和最小算法,能有效地解决网络检测点的放置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石恒华,何泾沙,许鑫[2](2009)在《基于叁元组信息的网络流量检测点选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地选取网络流量检测点,根据流守恒假设,提出一种网络流量检测点选取算法.该算法将网络流量检测点选取问题抽象为图的弱顶点覆盖问题,使用叁元组信息标记网络节点,通过比较和替换节点的叁元组信息并根据最后的叁元组信息,完成网络流量检测点的选取.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不需要了解网络拓扑的全局信息,能动态地排除无法部署的网络节点,有效地解决了网络流量检测点的选取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通信学会通信软件技术委员会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9-04-25)
石恒华,何泾沙,许鑫[3](2009)在《基于叁元组信息的网络流量检测点选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地选取网络流量检测点,根据流守恒假设,提出一种网络流量检测点选取算法.该算法将网络流量检测点选取问题抽象为图的弱顶点覆盖问题,使用叁元组信息标记网络节点,通过比较和替换节点的叁元组信息并根据最后的叁元组信息,完成网络流量检测点的选取.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不需要了解网络拓扑的全局信息,能动态地排除无法部署的网络节点,有效地解决了网络流量检测点的选取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S1期)
石恒华,何泾沙,许鑫[4](2009)在《基于邻接矩阵的网络流量检测点设置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网络流量的有效测量问题时,考虑网络节点的流守恒,把网络流量监测点问题抽象为无向图的最小弱顶点覆盖问题,这是一个NP难的问题.基于图论中邻接矩阵的概念,提出一个近似算法,通过重复删除邻接矩阵中所有行元素之和不超过1的节点对应的行和列,得到最小弱顶点覆盖集.在此基础上通过预先递归去除无向图中1度节点,满足任意节点度数都大于或等于2的最小弱顶点覆盖问题求解条件,并将递归节点作为该近似算法的入口点.仿真实验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新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能够发现更小的弱顶点覆盖集.(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信息隐藏与多媒体安全学术大会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03-28)
石恒华,何泾沙,许鑫[5](2008)在《基于邻接矩阵的网络流量检测点选取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网络流量进行有效检测,考虑网络节点的流守恒,把网络流量检测点选取问题抽象为无向图的弱顶点覆盖问题.基于图论中邻接矩阵的概念,在满足对任意顶点度数大于2的假设条件下,提出一个求解弱顶点覆盖问题的近似算法.通过将求解弱顶点覆盖集中点与边的关系转化为点与点的关系,降低了矩阵计算复杂度.仿真实验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新算法能够选取出更小的弱顶点覆盖集,部署更少的网络流量检测点,减轻了由网络流量数据收集造成的额外负担.(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S1期)
何慧,胡铭曾,云晓春,张宏莉[6](2006)在《网络延迟聚类的宏观预警的检测点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模异常事件爆发,使网络可用性受到严重威胁。引发人们对大规模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其检测效果直接取决于网络检测点选取。大规模网络预警检测点放置问题被转化为网络拓扑有权图聚类问题。针对层次聚类算法面临的初始点选择问题提出基于出度分离初始点选择算法,降低聚类结果对初值的依赖。同时,提出改进双向层次聚类算法DHC,有效降低了结果簇数量。实验证明,此算法整体最优并成功应用于测得的真实全国骨干网络,有效解决了检测点放置问题。(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谭克扬,康平,李茂林[7](2005)在《治艾“四免一关怀”政策全面落实》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11月29日讯(记者 谭克扬 通讯员 康平 实习生 李茂林)在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省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于11月29日在长沙举行新闻通气会宣布:我省艾滋病防治网络已基本建立,2005年又在各地设立了50个省级艾滋病监测点、137个自(本文来源于《湖南日报》期刊2005-11-30)
何慧,胡铭曾,云晓春,张宏莉[8](2005)在《网络延迟聚类的宏观预警的检测点放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模异常事件爆发,使网络可用性受到严重威胁。引发人们对基于网络和分布式大规模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而其检测效果直接取决于网络检测点的选取。本文将大规模网络预警检测点放置问题转化为网络拓扑有权图聚类问题。针对层次聚类算法面临的初始点选择问题提出了基于出度分离的初始点选择算法,降低聚类结果对初值的依赖。同时,提出了改进的双向层次聚类算法DHC,有效降低了结果簇的数量。实验证明,此算法整体最优并成功应用于测得的真实全国骨干网络,有效解决了检测点放置问题。(本文来源于《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上册)》期刊2005-08-01)
网络检测点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有效地选取网络流量检测点,根据流守恒假设,提出一种网络流量检测点选取算法.该算法将网络流量检测点选取问题抽象为图的弱顶点覆盖问题,使用叁元组信息标记网络节点,通过比较和替换节点的叁元组信息并根据最后的叁元组信息,完成网络流量检测点的选取.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不需要了解网络拓扑的全局信息,能动态地排除无法部署的网络节点,有效地解决了网络流量检测点的选取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检测点论文参考文献
[1].石恒华,何泾沙,许鑫.基于网络延迟的检测点放置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
[2].石恒华,何泾沙,许鑫.基于叁元组信息的网络流量检测点选取算法[C].中国通信学会通信软件技术委员会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3].石恒华,何泾沙,许鑫.基于叁元组信息的网络流量检测点选取算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
[4].石恒华,何泾沙,许鑫.基于邻接矩阵的网络流量检测点设置算法[C].第八届全国信息隐藏与多媒体安全学术大会湖南省计算机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5].石恒华,何泾沙,许鑫.基于邻接矩阵的网络流量检测点选取算法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6].何慧,胡铭曾,云晓春,张宏莉.网络延迟聚类的宏观预警的检测点放置[J].通信学报.2006
[7].谭克扬,康平,李茂林.治艾“四免一关怀”政策全面落实[N].湖南日报.2005
[8].何慧,胡铭曾,云晓春,张宏莉.网络延迟聚类的宏观预警的检测点放置[C].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上册).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