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碱解-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工艺运行效能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变化研究

热碱解-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工艺运行效能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变化研究

论文摘要

为实现剩余污泥稳定化,并评估剩余污泥的生态环境风险,本研究采用热碱解-中温两相厌氧消化(Thermal-Alkaline Pretreatment-Mesophilic Two Phase Anaerobic Digestion,taMTPAD)工艺处理剩余污泥.考察了热碱解条件及在20、16和10 d 3个不同的总水力停留时间(Total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tHRT)下,taMTPAD工艺的运行效果及消化前后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taMTPAD工艺,当tHRT=10 d时,产酸相的挥发性脂肪酸(VFA)积累量和产甲烷相的日产气量达到最大值,但对ARGs的控制效果最差;tHRT=16 d时反应器的运行效果与tHRT=20 d时接近,但对磺胺类ARGs的控制效果不如tHRT=20 d时;当tHRT=20 d时,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和ARGs的削减效果最好.对比tHRT=10 d时的taMTPAD工艺和MTPAD(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发现对剩余污泥进行热碱预处理能提升产酸相150.32%的VFA产量和产甲烷相89.3%的甲烷产率,但同时热碱解却使得厌氧消化后污泥部分ARGs(sul1、tetO、tetW、tetX)相对丰度回升.研究表明,延长tHRT有利于taMTPAD工艺削减ARGs和VS,而缩短tHRT则有利于产气.

论文目录

  • 1 引言 (Introduction)
  • 2 材料与方法 (Materials and methods)
  •   2.1 污泥的来源
  •   2.2 剩余污泥热碱解方法
  •   2.3 污泥中温两相厌氧实验方法
  •   2.4 常规指标分析方法
  •   2.5 DNA提取
  •   2.6 ARGs定量分析
  •   2.7 数据处理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3.1 剩余污泥热碱解效果
  •     3.1.1 SCOD、破胞率、蛋白质和多糖变化规律
  •     3.1.2 剩余污泥热碱解前后ARGs的变化
  •   3.2 热碱解-中温两相厌氧消化 (taMTPAD) 处理效果
  •     3.2.1 pH、ORP随时间的变化
  •     3.2.2 VS、TS随时间的变化
  •     3.2.3 NH3-N、SCOD、VFA随时间的变化
  •     3.2.4 日产气量和甲烷产率
  •   3.3 热碱解-中温两相厌氧消化 (taMTPAD) 工艺对ARGs的影响
  •     3.3.1 intI1和ARGs的变化
  •     3.3.2 中温两相厌氧过程各基因片段相关性分析
  • 4 结论 (Conclusions)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吴学深,胡勇有,廖子聪,程建华,陈元彩

    关键词: 剩余污泥,热碱解,两相厌氧,总水力停留时间,抗性基因

    来源: 环境科学学报 2019年07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广东省应用型科技研发专项资金项目(No.2016B020240005)

    分类号: X703

    DOI: 10.13671/j.hjkxxb.2019.0124

    页码: 2088-2098

    总页数: 11

    文件大小: 4671K

    下载量: 239

    相关论文文献

    • [1].连续式两相厌氧消化的产气潜能[J]. 环境工程学报 2018(04)
    • [2].固态物料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进展[J]. 中国沼气 2011(06)
    • [3].两相厌氧消化产气相关性研究[J]. 广东化工 2019(03)
    • [4].两相厌氧消化反应器设计及启动方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3)
    • [5].温度对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处理化工废水的影响[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17)
    • [6].餐厨垃圾半连续乙醇型酸化两相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6)
    • [7].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处理鸡粪[J]. 环境工程学报 2013(04)
    • [8].污泥与秸秆共基质中温两相厌氧消化特性[J]. 环境科学研究 2019(05)
    • [9].餐厨垃圾两相厌氧消化特性试验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03)
    • [10].两相厌氧消化产氢产甲烷研究进展[J]. 环保科技 2019(05)
    • [11].城市污水污泥与有机固废常温/中温两相厌氧消化技术的可行性分析[J]. 民营科技 2018(10)
    • [12].污泥两相厌氧消化反应器生物相研究[J]. 山西建筑 2011(14)
    • [13].2-CSTRs两相厌氧消化系统在不同乙醇回收率下的联合产能[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7)
    • [14].有机负荷与回流比对餐厨垃圾两相厌氧消化的影响[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8(06)
    • [15].有机垃圾两相厌氧消化氨氮累积模型的建立及验证[J]. 重庆大学学报 2011(01)
    • [16].酸化处理提高玉米秸秆厌氧消化性能及其优化研究[J]. 中国沼气 2019(04)
    • [17].生物质飞灰对餐厨垃圾两相厌氧消化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06)
    • [18].固液分离对污泥两相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J]. 工业水处理 2018(06)
    • [19].热碱处理污泥协同餐厨垃圾两相厌氧消化的特性[J]. 环境工程 2018(09)
    • [20].果蔬废弃物两相厌氧消化特征研究[J]. 能源环境保护 2011(04)
    • [21].超声与碱预处理剩余污泥中温两相厌氧消化[J]. 山西建筑 2014(31)
    • [22].厨余垃圾厌氧消化产甲烷速率经验模型的修正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05)
    • [23].不同有机质含量剩余污泥的两相厌氧消化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03)
    • [24].城市污泥两相厌氧消化沼气产量的技术分析[J]. 江苏环境科技 2008(01)
    • [25].脱水污泥高温两相与单相厌氧消化工艺比较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33)
    • [26].甲烷化出水循环量对固体废物厌氧水解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08(09)
    • [27].生物炭介导市政污泥两相厌氧消化性能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20(03)
    • [28].酸化相发酵类型对甲烷相产甲烷性能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11)
    • [29].脱水污泥两相厌氧消化系统的启动试验[J]. 净水技术 2018(02)
    • [30].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工艺研究[J]. 可再生能源 2015(02)

    标签:;  ;  ;  ;  ;  

    热碱解-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工艺运行效能及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