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应力法论文_沈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极限应力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极限,状态,概率,管片,路堤,盾构。

极限应力法论文文献综述

沈华[1](2019)在《采用极限状态法和容许应力法进行铁路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铁路路基设计理论从容许应力法向极限状态法转轨的需求,依托银西(银川—西安)高速铁路,分别采用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以Q/CR 9127—2015《铁路路基极限状态法设计暂行规范》中给定的计算表达式和分项系数为基础,对持久状况下多种路堤边坡高度和坡率进行路堤边坡稳定性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的计算结果,验证出边坡稳定性极限状态法计算结果是可靠的。同时对极限状态法的分项系数进行研究和优化,提出了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为使结构设计更加经济,Q/CR 9127—2015中边坡稳定性计算表达式中的分顶系数可提高0.348%。(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李国旺[2](2018)在《盾构管片承载力按极限状态法和允许应力法设计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钢筋混凝土盾构管片的结构设计,分别按照国内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概率极限状态法和日本盾构隧道规范中的允许应力法,对管片厚度确定、接头承载力设计、连接螺栓的设计和检算、管片配筋设计及应力检算做了详细的分析。并从设计理论假定、荷载及材料强度的选取、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推导等,对两种设计方法做了论述,最后从安全可靠和经济角度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11期)

闫岩[3](2018)在《极限状态法与容许应力法铁路大跨连续梁设计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桥涵设计规范的基本理论正在从容许应力法向极限状态法转轨,通过对主跨100 m连续梁采用极限状态法和容许应力法进行正截面抗弯强度、正截面抗裂性和斜截面抗裂性等结构控制因素的对比分析,校核铁路桥涵极限状态法设计规范的适用性,并对铁路桥涵极限状态法设计规范的部分内容提出修改建议。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安全储备基本接近,采用容许应力法进行设计更为保守。研究结果对铁路规范的转轨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8年05期)

魏曦光[4](2013)在《基于许用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的架桥机主梁校核》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起重机金属结构设计采用许用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两种方法并行。文中在阐述许用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的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某型桁架式架桥机主梁,应用许用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分别对主梁结构进行强度校核,之后现场实测主梁应力值,分析结果表明相比许用应力法,架桥机桁架式主梁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校核时,富余量较大。(本文来源于《机电技术》期刊2013年05期)

高策,薛吉岗[5](2012)在《铁路桥梁结构设计规范由容许应力法转换为极限状态法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极限状态法已经成为国际桥梁工程设计的主流方法。我国铁路桥梁工程采用容许应力法进行设计已逾60年。目前,我国建筑、公路工程等已采用极限状态法进行结构设计。随着铁路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容许应力法已经不能适应铁路桥梁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从介绍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优缺点入手,结合国内外桥梁设计方法现状,分析我国铁路桥梁采用极限状态法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设计方法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2年02期)

张世民,张忠苗,魏新江,郑阅[6](2006)在《极限应力法计算复合桩基沉降》一文中研究指出修正应力法是计算复合桩基加固区沉降的方法之一,其最大缺点是桩土应力比n难以确定。复合桩基中刚性桩受力的实测统计数据表明:基础边、角部刚性桩极限承载力发挥度在90%以上,基础中部刚性桩极限承载力发挥度也在80%以上。据此提出假定刚性桩承载力发挥到接近其极限承载力,从而可方便地确定桩土应力比n,解决修正应力法的难题,故称该计算方法为极限应力法。另外,对该假定造成的误差进行研究,并与修正应力法的误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修正应力法不考虑桩对土的侧限作用使沉降计算结果偏大,而此假定计算结果偏小,从而使极限应力法比修正应力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S1期)

任伟新,曾庆元[7](1995)在《求解钢压杆极限承载力的有限条塑性系数增量初应力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有限条塑性系数增量初应力法,用于分析钢压杆的弹塑性稳定极限承载力.该法采用分级加载,用有限条法建立结构的增量平衡方程;在塑性范围,引入截面的塑性系数对弹性刚度进行折减得到结构的弹塑性刚度矩阵;用修正的Newton-Raphson方法迭代求解.数值结果表明,本法效率较高,与钢压杆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可以考虑残余应力和载荷偏心的影响,可望实现大型超静定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分析.(本文来源于《固体力学学报》期刊1995年01期)

沈其明,邓和平[8](1985)在《结构设计中的容许应力法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地叙述了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概况以及结构设计中的容许应力法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它们各自的特点作了比较。(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学院学报》期刊1985年02期)

极限应力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钢筋混凝土盾构管片的结构设计,分别按照国内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概率极限状态法和日本盾构隧道规范中的允许应力法,对管片厚度确定、接头承载力设计、连接螺栓的设计和检算、管片配筋设计及应力检算做了详细的分析。并从设计理论假定、荷载及材料强度的选取、承载力计算公式的推导等,对两种设计方法做了论述,最后从安全可靠和经济角度进行了对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限应力法论文参考文献

[1].沈华.采用极限状态法和容许应力法进行铁路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对比[J].铁道建筑.2019

[2].李国旺.盾构管片承载力按极限状态法和允许应力法设计对比[J].山西建筑.2018

[3].闫岩.极限状态法与容许应力法铁路大跨连续梁设计对比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8

[4].魏曦光.基于许用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的架桥机主梁校核[J].机电技术.2013

[5].高策,薛吉岗.铁路桥梁结构设计规范由容许应力法转换为极限状态法的思考[J].铁道标准设计.2012

[6].张世民,张忠苗,魏新江,郑阅.极限应力法计算复合桩基沉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

[7].任伟新,曾庆元.求解钢压杆极限承载力的有限条塑性系数增量初应力法[J].固体力学学报.1995

[8].沈其明,邓和平.结构设计中的容许应力法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85

论文知识图

极限应力法计算值建模系统软件流程图一15许用应力法计算结果程序流程框图数输入基本参数输入荷载-沉降曲线

标签:;  ;  ;  ;  ;  ;  ;  

极限应力法论文_沈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