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件内圈加工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紧固件内圈加工的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电动升降杆、顶板、连接轴、打磨头、打磨电机、固定台、凹槽、圆盘、步进电机、固定槽和固定螺栓,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台上能够放置多组紧固件,从而使其能够一边对需要打磨的紧固件内圈进行打磨一边更换已经打磨完成的紧固件,另外在需要更换打磨的紧固件时,只需启动步进电机,此时步进电机会带动圆盘转动,从而将位于固定槽内的需要打磨的紧固件转动到打磨头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拆卸方便、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电动升降杆的设计方便对打磨头的位置进行调节,防止在装拆的过程中触碰打磨头。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紧固件内圈加工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电动升降杆(2)、顶板(3)、连接轴(4)、打磨头(5)、打磨电机(6)、固定台(7)、凹槽(8)、圆盘(9)、步进电机(10)、固定槽(11)和固定螺栓(12),所述工作台(1)的上方水平设有顶板(3),所述顶板(3)和工作台(1)之间竖直设有电动升降杆(2),所述电动升降杆(2)的固定端末端与工作台(1)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升降杆(2)的活动端末端与顶板(3)的顶板(3)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顶板(3)的顶部中心镶嵌有打磨电机(6),所述顶板(3)的底部中心下方设有打磨头(5),所述打磨头(5)的顶部中心和打磨电机(6)的轴心之间通过连接轴(4)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台(1)的表面中心设有固定台(7),所述固定台(7)的表面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呈圆形,所述凹槽(8)内腔底部中心设有步进电机(10),所述凹槽(8)的内腔设有圆盘(9),所述圆盘(9)的底部中心和步进电机(10)的轴心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圆盘(9)的表面等距设有四组固定槽(11),每组固定槽(11)的外壁四周均贯穿设有固定螺栓(12),每组所述固定螺栓(12)的尾端均位于固定槽(11)的内腔。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紧固件内圈加工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电动升降杆(2)、顶板(3)、连接轴(4)、打磨头(5)、打磨电机(6)、固定台(7)、凹槽(8)、圆盘(9)、步进电机(10)、固定槽(11)和固定螺栓(12),所述工作台(1)的上方水平设有顶板(3),所述顶板(3)和工作台(1)之间竖直设有电动升降杆(2),所述电动升降杆(2)的固定端末端与工作台(1)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升降杆(2)的活动端末端与顶板(3)的顶板(3)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顶板(3)的顶部中心镶嵌有打磨电机(6),所述顶板(3)的底部中心下方设有打磨头(5),所述打磨头(5)的顶部中心和打磨电机(6)的轴心之间通过连接轴(4)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台(1)的表面中心设有固定台(7),所述固定台(7)的表面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呈圆形,所述凹槽(8)内腔底部中心设有步进电机(10),所述凹槽(8)的内腔设有圆盘(9),所述圆盘(9)的底部中心和步进电机(10)的轴心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圆盘(9)的表面等距设有四组固定槽(11),每组固定槽(11)的外壁四周均贯穿设有固定螺栓(12),每组所述固定螺栓(12)的尾端均位于固定槽(11)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紧固件内圈加工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9)的直径不大于凹槽(8)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紧固件内圈加工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头(5)呈圆柱体,其中打磨头(5)为铁块制成,所述打磨头(5)的外表面为磨砂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紧固件内圈加工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进电机(10)为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紧固件内圈加工的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固定螺栓(12)的尾端均粘接有防滑橡胶块。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件内圈加工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紧固件内圈加工的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紧固件在市场上也称为标准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紧固连接成为一件整体时所采用的一类机械零件的总称,它的特点是品种规格繁多,性能用途各异,而且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程度极高。紧固件是应用最广泛的机械基础件,需求量很大。有些紧固件内圈为圆形结构,在生产的时候需要用到打磨装置,将紧固件内圈上的毛刺打磨干净。
传统的紧固件内圈打磨装置主要通过打磨机对紧固件内圈逐一进行安装固定,进行打磨后再拆卸下来换下一个,每次都要装拆操作,操作复杂,人工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效率低下,使用十分不方便,而且,在装拆的过程中触碰打磨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紧固件内圈加工的打磨装置,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紧固件内圈加工的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电动升降杆、顶板、连接轴、打磨头、打磨电机、固定台、凹槽、圆盘、步进电机、固定槽和固定螺栓,所述工作台的上方水平设有顶板,所述顶板和工作台之间竖直设有电动升降杆,所述电动升降杆的固定端末端与工作台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升降杆的活动端末端与顶板的顶板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顶部中心镶嵌有打磨电机,所述顶板的底部中心下方设有打磨头,所述打磨头的顶部中心和打磨电机的轴心之间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台的表面中心设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呈圆形,所述凹槽内腔底部中心设有步进电机,所述凹槽的内腔设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底部中心和步进电机的轴心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圆盘的表面等距设有四组固定槽,每组固定槽的外壁四周均贯穿设有固定螺栓,每组所述固定螺栓的尾端均位于固定槽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圆盘的直径不大于凹槽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打磨头呈圆柱体,其中打磨头为铁块制成,所述打磨头的外表面为磨砂面;
优选的,所述步进电机为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
优选的,每组所述固定螺栓的尾端均粘接有防滑橡胶块。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台上能够一次性放置多组紧固件,且每组需要打磨的紧固件互不干涉,即能够一边对需要打磨的紧固件内圈进行打磨一边更换已经打磨完成的紧固件,另外在需要更换打磨的紧固件时,只需启动步进电机,此时步进电机会带动圆盘转动,从而将位于固定槽内的需要打磨的紧固件转动到打磨头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拆卸方便、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电动升降杆的设计方便对打磨头的位置进行调节,防止在装拆的过程中触碰打磨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工作台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1、工作台,2、电动升降杆,3、顶板,4、连接轴,5、打磨头,6、打磨电机,7、固定台,8、凹槽,9、圆盘,10、步进电机,11、固定槽,12、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3:一种用于紧固件内圈加工的打磨装置,包括工作台1、电动升降杆2、顶板3、连接轴4、打磨头5、打磨电机6、固定台7、凹槽8、圆盘9、步进电机10、固定槽11和固定螺栓12,所述工作台1的上方水平设有顶板3,所述顶板3和工作台1之间竖直设有电动升降杆2,所述电动升降杆2的固定端末端与工作台1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升降杆2的活动端末端与顶板3的顶板3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顶板3的顶部中心镶嵌有打磨电机6,所述顶板3的底部中心下方设有打磨头5,所述打磨头5的顶部中心和打磨电机6的轴心之间通过连接轴4转动连接,所述工作台1的表面中心设有固定台7,所述固定台7的表面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呈圆形,所述凹槽8内腔底部中心设有步进电机10,所述凹槽8的内腔设有圆盘9,所述圆盘9的底部中心和步进电机10的轴心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圆盘9的表面等距设有四组固定槽11,每组固定槽11的外壁四周均贯穿设有固定螺栓12,每组所述固定螺栓12的尾端均位于固定槽11的内腔,所述圆盘9的直径不大于凹槽8的内径,所述打磨头5呈圆柱体,其中打磨头5为铁块制成,所述打磨头5的外表面为磨砂面,所述步进电机10为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每组所述固定螺栓12的尾端均粘接有防滑橡胶块。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将四组需要打磨的紧固件分别放入到四组凹槽8内,此时旋紧固定螺栓12让每组固定螺栓12的尾端搭接在紧固件的侧壁上,此时调节电动升降杆2,让打磨头5位于需要打磨额定紧固件内圈中,此时启动打磨电机6进行打磨,当打磨完成后调节电动升降杆2让打磨头5从紧固件的内圈内移出并启动步进电机10,直到相邻的另一组紧固件位于打磨头5的正下方为止,并重复以上步骤。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台上能够一次性放置多组紧固件,且每组需要打磨的紧固件互不干涉,即能够一边对需要打磨的紧固件内圈进行打磨一边更换已经打磨完成的紧固件,另外在需要更换打磨的紧固件时,只需启动步进电机,此时步进电机会带动圆盘转动,从而将位于固定槽内的需要打磨的紧固件转动到打磨头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拆卸方便、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电动升降杆的设计方便对打磨头的位置进行调节,防止在装拆的过程中触碰打磨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2954.X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319423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B24B 5/36
专利分类号:B24B5/36;B24B5/35
范畴分类:26F;
申请人:江苏甬怡紧固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甬怡紧固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2111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兴庄村
发明人:韦长红
第一发明人:韦长红
当前权利人:江苏甬怡紧固件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娟
代理机构:11427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