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涵着丰富的廉政思想。具有法制无法替代的功能。“为官以正”、“为官尚义”、“节欲戒贪”。构成古代社会政治伦理和道德操守的核心,对于推进廉政建设,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儒家文化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间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如“为官成正”“为官尚义”、“节欲戒贪”等,构成了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和道德操守的核心,在推进廉政建设的今天,仍有旺盛生命力与现实借鉴意义。
一、“为官以正”对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念的启示
儒家文化认为,“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也就是说政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己本身,严于要求自己。如果己政,管理国政就是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不端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不可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无法治理。把为政者自身的“正”或“不正”,作为衡量政治好坏的先决条件。所谓“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不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为政者如果好礼的话,那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他;为政者如果走正道、崇尚正义的话,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他;为政者讲信用的话,那老百姓就不可能不为他效命,不为他效力。“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上之风必偃。”民从之德如“草”,君子之德如“风”,民德如“风”,民众在德行上受君子的影响,就像小草一样随风俯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为政者如果在亲人朋友这些人伦关系上做出良好的表率,就会引导社会风气越来越好。为官要正,表现用人上就是要公正地选拔人才。孔子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为政者要做到不以私仇而排斥人才,不因亲友而不予重用,这就做到了公正。一是举才要出于公心。举荐人才要对国家负责,要对人才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看其是否确实贤良。有言者未必有德,无才者未必无善言,一切都应以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为标准。正确的做法是“听其言而观其行”,选拔确有真才实学的人。二是为政者在选拔人才时要注意公正,要选拔贤能之士来辅佐政治,而不能让邪恶的人从事管理工作。孔子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选拔正直的人,罢免那不些不正直的人,人民就信服。三是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用人应当“赦小过”,主张选取人才时应有“无求备于一人”,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儒家特别重视为政者的表率作用,一个为政者如果站得直,行得正,必定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来。儒家的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无疑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启示我们领导在选拔干部时要从实际出发,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用多种方式广开进贤之路、选好用好人才。各级主要领导要以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思想,努力培养选拔可以担负重任的合格领导人才。对那些品德好、能力强、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要大胆提拔,不避嫌,不避仇。要树立用人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思想。对年轻干部的长处、短处,优点、缺点,要全面、客观地分析,用其所长。对本质好、主流好、有发展潜力的干部,虽有某些缺点,也要敢于合理使用,同时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出来。
[1]The“Belt and Road”initiative will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with more Chinese investment pouring in these regions,said Gordon Flake,director of the Perth US-Asia Center.
二、“为官尚义”对党员干部正确对待和处理义利关系的启示
儒家的“以义制利”、“见利思义”原则对处理好二者关系有借鉴价值。义是人行动的最高规范,“君子以义为上。”把“义”作为立人之根本。“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意指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无可无不可,其比照的尺度就是一个字——义。所以,君子处处要惟“义”是从,时时时刻刻不忘按仁义从事。君子行义,决不为富贵而富贵“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君子有义,方能大勇,“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君子有义,必行直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对于利,儒家承认其乃人之所欲,并对符合义的利给予了肯定。“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是恶也;不以其道得之,这里所说的“富与贵”显然指的是个人的物质占有欲与社会地位欲,都属于私利。这样儒家一方面承认对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的追求是合乎人情的,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一追求必须符合社会道德准则,做到“取之有道”,既合情又合理。在义利问题上,儒家并不反对追求物质利益,关键在于是否取之有道。因此,富贵之利并非不可求,而是如何求。君子不是不求利,而是通过正当渠道和手段求利,求利不忘义。所以,儒家思想关系到财富自身以及获得财富的手段的正当性、有效性和道德性。这些思想给今天的为官提供了思考问题的价值取向。因此,作为当代的领导者,一是在价值认识上要见利思义。执政者作为管人、管钱、管事的主体,面对种种利益的诱惑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见利而思义以给广大民众作出一个正面的表率,不能时刻陷自己于蝇头小利之中,而牺牲了一个“义”字。二是在行为准则上要取之有义。在当今社会,取之有义对于执政者而言尤其重要,因为市场条件下执政者时刻都面临着利益的诱惑,物欲与权势的商品化时刻要求执政者要做好取舍。
(2)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OM与TN呈显著正相关(r=0.574,P<0.05),TN与TP(r=0.433,P>0.05)和 OM 与 TP(r=0.073,P>0.05)相关性均不显著。
三、“节欲戒贪”对党员干部严格约束自己尚俭戒奢的启示
欲多则无刚,“怅也欲,焉得刚?”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克制自己欲望的膨胀。告诫应适度克制,以善其身。其次,儒家认为,为了实现社会整体和谐有序发展的美好愿望,为政者必须遵守“礼”。“礼”既包括各种规章制度,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礼仪,它具有规范、制约等特性。因此,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要以“礼”来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的社会位置,力争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君的遵守为君之道,为臣遵守为臣之道,为父的遵守为父之道,为子的遵守为子之道,只要人们都按照一定的社会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行事,就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并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儒家指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为政者应以“礼”修身养性,努力克制自己的私欲杂念,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儒家在“节欲戒贪”方面提出的“三戒”、“克已复礼”、“尚俭”的思想,不仅在中国古代社会为执政者树立了标尺,今天仍不失其借鉴意义。一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戒”字当头,扼制自己泛滥失控的欲望之流,节制自己不断膨胀的不合理欲望,使欲望里的产生和实现控制在适度范围之内,从而使得我们国家始终行驶在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法乱纪之事。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公共场合、集体活动和有人监督的时候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在远离组织、其他场合和无人监督的时候,也要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工作时间、业余时间一个样,不放纵、不越轨、不做违法乱纪之事。三是要树立节俭意识,不追求物质享受。领导干部增强节俭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和紧迫。领导干部增强节俭意识,就是要珍惜民财,把钱用在发展经济、解决民生、促进和谐上,使老百姓更富足,使社会更发展。
(作者单位:大杨树林业局纪委)
标签:儒家论文; 君子论文; 社会论文; 执政者论文; 人才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论文;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9年第16期论文; 大杨树林业局纪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