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膜装置及叠膜整形系统、物料盘论文和设计-孙欣然

全文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叠膜装置及叠膜整形系统、物料盘。其中,叠膜装置包括:基座、物料盘以及按压机构,其中,物料盘设置在基座上,物料盘包括装料管,装料管设有装料通孔,装料通孔的截面与物料外轮廓的形状相匹配;按压机构与物料盘相对设置以用于将物料按压入装料通孔,以在物料进入装料通孔的过程中将物料表面的膜材折叠成预设的形状。本申请通过采用具有装料管的物料盘设置物料,以使得物料能够在被按压进入装料管的装料通孔的过程中可以将物料表面的膜材折叠成预设的形状,可以提高对物料表面膜材的折叠效率,同时可以提高物料的膜材的折痕的一致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叠膜装置,用于对物料表面的膜材进行折叠,其特征在于,所述叠膜装置包括:基座;物料盘,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物料盘包括装料管,所述装料管设有装料通孔,所述装料通孔的截面与物料所述物料外轮廓的形状相匹配;按压机构,与所述物料盘相对设置以用于将所述物料按压入所述装料通孔,以在所述物料进入所述装料通孔的过程中将所述物料表面的膜材折叠成预设的形状。

设计方案

1.一种叠膜装置,用于对物料表面的膜材进行折叠,其特征在于,所述叠膜装置包括:

基座;

物料盘,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物料盘包括装料管,所述装料管设有装料通孔,所述装料通孔的截面与物料所述物料外轮廓的形状相匹配;

按压机构,与所述物料盘相对设置以用于将所述物料按压入所述装料通孔,以在所述物料进入所述装料通孔的过程中将所述物料表面的膜材折叠成预设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盘进一步包括底盘,所述装料管安装在所述底盘上;

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装料管一端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以使得所述装料管和所述物料盘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装料通孔相对接,以作为所述物料的出料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槽,多个所述安装槽均匀分布在所述底盘上,其中每一所述安装槽内均插设安装一所述装料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底盘的安装孔;

所述底盘的侧边还设有把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基底和安装在所述基底上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物料盘,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按压机构;

其中,所述按压机构安装在所述装料管远离所述底盘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机构包括:

按压组件,设置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用于与所述物料接触并将所述物料按压进所述装料通孔内;

动力组件,连接所述按压组件以用于带动所述按压杆对所述物料按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杆的截面尺寸小于或者等所述装料通孔的截面尺寸;

在所述按压杆将所述物料按压进所述装料通孔后,所述按压杆进一步伸入所述装料通孔内对所述物料进行按压,以使得所述物料从所述通孔脱离所述装料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膜装置进一步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安装在所述物料盘背对所述按压机构一侧,所述加热组件用于接收从所述通孔脱离出的所述物料以对所述物料进行加热。

9.一种物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盘包括:

装料管,所述装料管设有装料通孔,所述装料通孔的截面与预设物料外轮廓匹配的形状相匹配;

底盘,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装料管一端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以使得所述装料管和所述物料盘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槽,多个所述安装槽均匀分布在所述底盘上,其中每一所述安装槽内均插设安装一所述装料管。

10.一种叠膜整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叠膜整形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叠膜装置和挤压整形装置,所述挤压整形装置用于对所述叠膜装置加工后的所述物料进行挤压整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叠膜装置及叠膜整形系统、物料盘。

背景技术

电机作为常见的动力组件,一般都具有定子和转子,通过电磁感应效应将电能转化为转子的机械能,从而带动与转子连接的其他装置运行。现有的定子一般由定子主体部和线圈组成,其中线圈是绕设在定子主体部上的。

为了防止短路,通常会在定子主体部与线圈之间设置一层绝缘膜,一般使用耐高温且绝缘性能较好的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然后对PET膜进行折叠,使得PET膜将线圈包裹起来。

现有的技术中,通常是采用人工折叠的方式对PET膜进行折叠,其具有折膜效率低且PET膜折叠后的形状一致性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叠膜装置以及叠膜整形系统、物料盘,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PET膜进行折叠时,折膜效率低且PET膜折叠后的形状一致性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叠膜装置,用于对物料表面的膜材进行折叠,叠膜装置包括:

基座;

物料盘,设置在基座上,物料盘包括装料管,装料管设有装料通孔,装料通孔的截面与物料外轮廓的形状相匹配;

按压机构,与物料盘相对设置以用于将物料按压入装料通孔,以在物料进入装料通孔的过程中将物料表面的膜材折叠成预设的形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物料盘。物料盘包括:

装料管,所述装料管设有装料通孔,所述装料通孔的截面与物料所述定子铁芯所述物料外轮廓匹配的形状相匹配;

底盘,设置有安装槽,所述装料管一端插设于所述安装槽内,以使得所述装料管和所述物料盘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底盘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槽,多个所述安装槽均匀分布在所述底盘上,其中每一所述安装槽内均插设安装一所述装料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叠膜整形系统。叠膜整形系统包括如前文所述的叠膜装置及挤压整形装置,其中,挤压整形装置用于对叠膜装置加工后的物料进行挤压整形。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叠膜装置以及叠膜整形系统。通过采用具有装料管的物料盘设置物料,采用按压机构将物料按压进装料管的装料通孔中,以使得物料能够在被按压进入装料管的装料通孔的过程中可以将物料表面的膜材折叠成预设的形状,因此可以提高对物料表面膜材的折叠效率,同时可以提高物料的膜材的折痕的一致性;进一步的,在一个物料盘上设置多个装料管可以一次对多个物料进行按压叠膜,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物料的叠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物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物料的横截面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叠膜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叠膜装置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叠膜装置在B-B’截面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叠膜装置提供的一种物料盘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物料盘在A-A’截面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所示叠膜装置提供的一种物料盘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叠膜装置中的加热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挤压整形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挤压整形组件在C-C’截面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叠膜整形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一种物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物料的横截面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物料100包括主体部110,主体部110上设置有凹槽111以用于设置线圈120,线圈120设置在凹槽111内从而绕设在主体部110上。其中在主体部110和线圈120之间还设置有一层膜材130,膜材130的作用是将主体部110和线圈120隔开以起到绝缘作用。其中,膜材130的材质可以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绝缘材质。其中,物料100可以是定子或者转子。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物料100也可以不包含线圈,物料100可以是表面设置有膜材并需要对膜材进行折叠使得膜材紧贴物料100的外轮廓的元件。

当物料100为定子或者转子时,物料100一般是呈环形段,物料100的外轮廓包括两个同心设置的弧形面和分别连接这两个弧形面的两个斜面。凹槽111通常设置在这两个斜面上。然而,目前生产中一般采用多个物料100拼装呈完整的圆环形进行使用,这两个斜面一般是两个物料100的拼接连接面。因此需要对膜材130进行整形,使得膜材130可以紧贴物料100外轮廓的表面,使得膜材130不影响多个物料100的拼装。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叠膜装置,请参阅图3-图5,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叠膜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叠膜装置的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叠膜装置在B-B’截面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叠膜装置300包括基座310、按压机构320以及物料盘200。物料盘200设置在基座310上,按压机构320与基座310相对设置,其中按压机构320用于对物料进行按压,从而使得物料能够穿过装料通孔211。

请参阅图6-图7,图6是图3所示叠膜装置提供的一种物料盘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物料盘在A-A’截面的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物料盘200包括装料管210,装料管210上设置有装料通孔211以用于设置物料,其中装料通孔211的截面尺寸与物料外轮廓匹配的形状相匹配。因此可以使得物料完全进入装料通孔211时,物料表面的膜材能够完全折叠将线圈包裹起来,且膜材能够紧贴在线圈表面。

通过采用与物料外轮廓相匹配的装料通孔211设置物料,使得物料在进入装料通孔211的过程中,物料上的膜材能够被装料通孔211内表面折叠,使得膜材能够紧贴在物料的表面。因此可以提高物料上的膜材的折叠效率。同时,通过采用相同尺寸的装料通孔211对膜材进行折叠,可以提高物料上膜材折痕的一致性,以使得后续的多个物料的拼装更加简单快捷。

本实施例中,装料管210的外轮廓可以呈圆柱形或者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等形状在此不做限定,进一步的装料通孔211可以由相对设置的第一弧面板、第二弧面板及相对设置的第一斜面板以及第二斜面板围合构成。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物料盘200可以进一步包括底盘220,底盘220用于安装装料管210,且底盘220上还可以设置安装结构221从而将整个物料盘200安装到相应的叠膜装置上。安装结构221可以设置在底盘220的边缘区域,其中安装结构221可以是穿出底盘220的安装孔,通过采用螺钉、键或者销钉等连接件与安装孔相配合使得整个物料盘200可以稳定的安装在叠膜装置上。

本实施例中,底盘220与装料管210分别成型后安装匹配连接,其具体为,底盘220上设置有安装槽222,装料管210的一端插设与安装槽222中从而实现底盘220与装料管210稳定连接。其中,安装槽222的底部具有通孔223,当装料管210的一端插设到安装槽222中与底盘220稳定连接后,通孔223可以与装料通孔211匹配对接,以使得物料可以从装料管210另一端进入装料通孔211后,穿过装料通孔211从通孔223流出。因此通孔223可以作为物料的出料孔。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物料表面的膜材折叠后发生变形,可以将通孔223设置为与装料通孔211相同的孔,即通孔223的截面同样与物料的外轮廓相匹配。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物料的叠膜效率,还可以在底盘220上设置多个安装槽222,每一个安装槽222均可以插设安装一个装料管210。因此可以通过此物料盘200一次对多个物料进行叠膜。其中,多个安装槽222设置在底盘220的同一侧,且多个安装槽222可以均匀分布在底盘220的中心区域,例如多个安装槽222可以采用阵列排布的方式设置在底盘220的中心区域。

进一步,请参阅图8,图8是图3所示叠膜装置提供的一种物料盘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物料盘200的移动,还可以在底盘220上设置把手224,把手224设置在底盘220的侧边。其中,可以在底盘22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把手224以方便搬运。

本实施例中,采用在底盘220上设置安装槽222,以使得装料管210可以通过插设安装的方式与底盘220可拆卸连接,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装料管210和底盘220还可以一体成型。

请进一步参阅图3-图5。基座310包括基底311和安装支架312,安装支架312安装在基底311上与基底311固定连接。安装支架312包括第一安装部313和第二安装部314,其中第一安装部313设置在靠近基底311一侧,第二安装部314设置在第一安装部313背对基底311一侧。

其中,物料盘200安装在第一安装部313的位置,按压机构320安装在第二安装部314的位置,通过按压机构320可以使得物料盘200上的物料向靠近基底311的方向运动。

其中,第一安装部313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板3131和两端分别连接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板3131的连接板3132。第一安装部313两支撑板3131安装在基底311上,即,两支撑板3131的一端均与基底311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连接板3132连接。

请进一步参阅图5,按压机构320安装在第二安装部314的位置,其中按压机构320包括:按压组件321和动力组件322。其中动力组件322可以包括电机、气缸等动力装置及用于将动力组件322与按压组件321连接的连接件,通过动力组件322连接按压组件321,从而可以带动按压组件321对物料进行按压,使得物料能够穿过装料通孔211。

其中,当动力组件322为气缸时,为了防止由于安装误差,而导致动力组件的气缸的活塞杆在带动按压组件321的过程中出现弯折或者损伤问题,还可以通过在活塞杆远离气缸的一端连接万向接头,通过万向接头使得动力组件322能够与按压组件321相连接。

按压组件321包括安装基板3211和安装在安装基板3211上的按压杆3212,其中按压杆32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按压杆3212安装在基板3211的同一侧,且多个按压杆3212在安装基板3211的安装位置与物料盘200上的装料通孔211一一对应。以使得每一按压杆3212可以对一个物料进行按压,从而使得所有的物料都穿过装料通孔211。

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322可以采用气动活塞式动力组件,通过其活塞杆作为连接件与安装基板3211背对按压杆3212的一侧连接。进而通过活塞杆在气缸中的往复运动进而可以带动按压组件321向靠近或者远离物料盘200的方向运动。

本实施例中,按压杆3212的截面尺寸小于或者等于装料通孔211的截面尺寸,在按压杆3212将物料按压进入装料通孔211后,按压杆3212的一端可以深入到装料通孔211中对物料进行进一步按压,使得物料能够穿过装料通孔211。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按压组件321在运动时得稳定性,使得按压杆3212能够与装料通孔211精确对位,防止出现导向杆331与装料通孔211发生剧烈摩擦,或者出现导向杆331由于位置偏差无法插入装料通孔211内等问题,还可以设置导向结构330。其中导向结构330包括与按压组件321固定连接的导向杆331,及与导向杆331滑动配合的导向滑轨332,导向滑轨332设置在第二安装部314的位置与安装支架312固定连接。其中,导向滑轨332具有与导向杆331相匹配的导向孔3321,导向杆331一端贯穿导向孔3321与导向滑轨332滑动配合,导向杆331的另一端与安装基板321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多组导向结构330对按压组件321的运动进行导向,多组导向结构330在安装基板3211上的连接位置均匀分布,从而使得多组导向结构330对安装基板3211的施加的力分布均匀,进而使得整个按压组件321能够平稳运动。

请进一步参阅图5,叠膜装置300进一步包括加热组件400,加热组件400一端安装在连接板3132上,物料盘200安装在加热组件400上背对连接板3132的一侧上。从而使得物料穿过装料通孔211后能够进入到加热组件400中,以对物料进行加热处理。

请参阅图9,图9是图5所示叠膜装置中的加热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加热组件400包括加热块410,加热块410上设置有物料加热通孔411和热孔412。物料加热通孔411用于接收物料,并且对物料加热。其中,当物料进入物料加热通孔411后,物料可以在与物料加热通孔411内壁的摩擦作用下固定在物料加热通孔411内的任意位置上。热孔412用于设置加热件(图中未示出)以作为加热所需的热源。其中,加热件可以是加热棒或者加热杆,通过将加热件插入到热孔412中,从而可以实现对物料的加热。

其中,为了使得在加热的过程中物料表面的膜材不发生变形,可以将物料加热通孔411设置成与物料外轮廓相匹配的形状,通过加热及冷却后使得物料表面的膜材形状固化。

本实施例中,加热块410可以呈正方体、长方体或者圆柱体等形状,物料加热通孔411贯穿加热块410两相对设置的平面。热孔412与物料加热通孔411相垂直,热孔412可以设置在加热块410其他侧面上。其中,热孔412与物料加热通孔411需错开设置,即热孔412与物料加热通孔411不会出现相交叉而贯通连接,以避免热孔412中的加热件将物料烫伤。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热孔412与物料加热通孔411相垂直还可以相平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可以在加热块410上设置多个平行设置的物料加热通孔411,每一物料加热通孔411均可以设置物料以对物料进行加热。同样的,加热块410上可以设置多个热孔412,多个热孔412在加热块410上均匀错位分布,以使得对所有的物料加热通孔411中的物料加热时,所有的物料加热通孔411中各处的温度趋于一致从而可以使得对物料的加热温度稳定。

其中,物料加热通孔411开口所在的其中一个平面可以作为加热块410的安装面,其中这个平面上设置有螺纹孔、销钉孔或者键孔等固定孔以用于将加热块410固定到第一安装部313上。

请进一步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加热块410可以是金属块,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因此,还可以在加热块410的侧面贴设隔热板430,以起到隔绝热量的作用。其中隔热板430可以保护操作人员不被烫伤,同时也可以减少加热块410的热量散失,提高热量利用效率。隔热板430可以采用电木等隔热材料制成,在此不做限定。

其中,隔热板430上设置有与热孔412匹配对接的连通孔431,连通孔431用于设置导电线,使得所有的加热件能够与导电线电连接从而进行加热。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加热组件400上固定温度传感器以对加热块410的温度进行监测,从而确保加热块410的加热温度能够处于预设的温度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对物料的加工流程以对物料100进行加工为例,其具体流程包括:将物料100部分插入到装料管210的装料通孔211中,使得物料100插入的部分的膜材130将线圈120包覆;将插装了多个物料100的物料盘200安装到加热组件400上,使得装料通孔211与物料加热通孔411一一匹配对接;控制按压机构320对物料100进行按压,使得物料100穿过装料通孔211后完全进入物料加热通孔411中,其中物料100穿过装料通孔211的过程中膜材130会被完全折叠以将线圈120包覆;当物料100完全进入物料加热通孔411后,通过加热组件400对物料进行加热,其中可以将加热温度设置为110-130℃,加热时间为3-5分钟;当完成加热后,再通过按压机构320的按压杆3212进一步深入物料加热通孔411中对物料100进行按压,使得物料100穿过物料加热通孔411;将穿过物料加热通孔411的物料收集起来进行自然冷却,则完成叠膜装置300对物料的加工。

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400安装在连接板3132上,因此为了确保物料100能够完全穿过物料加热通孔411从加热组件400中脱离,还需要在连接板3132设置连接通孔,当物料100完成加热后,按压杆3212进一步插入物料加热通孔411中对物料100进行按压,使得物料100能够被压出物料加热通孔411。本实施例中,加热组件400背对按压机构320的一侧还可以设置物料仓(图中未示出),其中物料仓可以设置在两支撑板3131之间以用于接收从物料加热通孔411脱离的物料100。

通过上述叠膜装置,可以使物料100上的膜材130可以紧贴物料100的表面,同时通过加热组件400对物料100进行加热可以进一步使得膜材130的形状固定。

当物料100脱离物料加热通孔411后通过物料仓进行接收,物料100可以在物料仓中自然冷却以使得物料100表面的膜材130的形状进一步固定。

当物料100完成冷却后还可以对其进行整形压合,使得物料100的外形能达到预设的要求。

请参阅图10-图11,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挤压整形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挤压整形组件500包括第一构件510和第二构件520,第一构件510和第二构件520直接通过弹性连接件530连接,以使得第一构件510和第二构件520能够相对往复运动,其中第一构件510靠近第二构件5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挤压结构511,第二构件520靠近第一构件5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挤压结构521。当第一构件510和第二构件520相对设置时,第一挤压结构511和第二挤压结构521相匹配对应,且对第一构件510和第二构件520二者中的至少一个施加压力的时候,可以使得第一挤压结构511和第二挤压结构521能够相匹且形成一个容置空间540,容置空间540中用于设置物料以对物料进行挤压,其中容置空间540与预设的物料的外轮廓相匹配,从而可以对设置到其中的物料进行挤压使得物料的外轮廓能够达到预设的要求;同时,对完成叠膜的物料件挤压整形还可以提高物料表面膜材折痕的一致性。

其中,第一挤压结构511和第二挤压结构521可以是设置在相应的构件一侧面上的凹槽或者凸台。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构件510设置多个第一挤压结构511,且在第二构件520上设置多个相匹配的第二挤压结构521,以使得第一构件510和第二构件520相连接的时候可以形成多个容置空间540,其中每一个容置空间540中均可以设置一个物料,因此可以一次对多个物料进行加压整形,从而可以提高对物料的挤压整形效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弹性连接件530设置在当第一构件510和第二构件520之间,以实现当第一构件510和第二构件520的弹性连接,使得在除去对当第一构件510或者第二构件520的压力的时候,第一构件510和第二构件520的位置能够相互分离,使得在完成对物料的挤压整形后,便于将物料从第一构件510和第二构件520之间取出。

其中,弹性连接件530可以是弹簧,第一构件510和第二构件520之间靠近彼此的一面上都可以设置相对应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弹性连接件530的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实现弹性连接。

请进一步参阅图11,挤压整形组件500还包括滑动杆550,滑动杆550贯穿第一构件510和第二构件520,且可以与第一构件510和第二构件520二者中的至少一者滑动配合。其中,第一构件510和第二构件520均设置有滑动杆安装孔560,滑动杆550贯穿第一构件510和第二构件520的滑动杆安装孔560,且滑动杆550的一端可以固定在其中一个滑动杆安装孔560中,例如滑动杆55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构件510的滑动杆安装孔560中,其另一端插入第二构件520的滑动杆安装孔560中与第二构件520滑动配合。

因此,通过设置滑动杆550,使得在对第一构件510和\/或第二构件520施加压力时,第一构件510和\/或第二构件520可以沿着滑动杆550的轴向进行来回运动,从而可以防止出现在对第一构件510和\/或第二构件520施加压力时,第一构件510和第二构件520出现错位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挤压整形组件500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构件520,第一构件510以及多个第二构件520依次层叠设置,其中距离第一构件510最近的第一个第二构件520与第一构件510相匹配,其相靠近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挤压结构511和第二挤压结构521,从而形成容置空间540以用于设置物料且对其进行挤压;同样的相邻的两个第二构件520之间彼此想靠近的侧面同样可以分别设置第一挤压结构511和第二挤压结构521。

因此,通过采用第一构件510以及多个第二构件520依次层叠设置,可以形成多个容置空间540,其中每一个容置空间540均可以用于设置一个物料100且对物料100进行挤压整形,从而可以提高对物料100的挤压整形效率。

本实施例中,当采用第一构件510以及多个第二构件520依次层叠设置时,第一构件510以及每一个第二构件520上均设置有滑动杆安装孔560,滑动杆550插入在相应的滑动杆安装孔560以将第一构件510和每一个第二构件520贯穿。其中,滑动杆550与第一构件510固定连接,滑动杆550与所有的第二构件520均可以滑动配合,从而可以使得所有的第二构件520均可以沿滑动杆550的轴向运动,可以确保所有第二构件520均准确对位,从而可以避免出现第一构件510以及多个第二构件520之间出现错位问题。

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加压装置对挤压整形组件500施加的压力,进而对设置在容置空间540中的物料100进行挤压整形。因此需要将挤压整形组件500安装在加压装置上,从而进行挤压。

其中,为了方便挤压整形组件500的安装,整形组件500可以进一步包括挤压底板570,挤压底板570一侧设置有环形凸板580,挤压底板570与环形凸板580可以形成一个安装槽590,其中第一构件510插设于安装槽590内。挤压底板570的侧边可以设置U型槽等安装结构,通过此安装结构可以将整形组件500安装到相应的加压装置上,从而对物料进行挤压整形。

当将挤压整形组件500安装到相应的加压装置上后,通过加压装置对整形组件500中距离最远的一个第二构件520进行加压,使得每一个第二构件520均向靠近第一构件510的方向运动,从而可以实现对容置空间540中的物料100进行挤压整形。其中,为了确保挤压整形效果,可以采用压力值为1.8-2.0kg\/cm2的压力对整个整形组件500进行按压,按压时间为1min左右,从而可以确保将物料100的外轮廓挤压成预设的形状,从而可以方便后续的拼装成形。

因此,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挤压整形装置,其中挤压整形装置可以包括如前所述的挤压整形组件500和加压装置,通过加压装置对挤压整形组件500进行按压,从而可以使得容置空间540中的物料100的外轮廓可以被挤压成预设的形状。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叠膜整形系统,其中叠膜整形系统可以包括如前文所述的叠膜装置300和挤压整形组件500,通过叠膜装置300可以对物料100表面的膜材130进行折叠,使得膜材130能够紧贴物料的表面,然后再对物料100进行加热,当物料100冷却后使得膜材130形状进一步贴近物料的表面而不会发生翻折;进一步的,采用挤压整形组件500对冷却后的物料100进行挤压使得物料100的外轮廓可以满足预设的要求,因此可以便于后续的拼装。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叠膜整形方法,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叠膜整形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叠膜整形方法可以通过前所述的叠膜整形系统得以实现,其中叠膜整形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0:将物料部分插设于装料通孔内。

本步骤中,可以通过人员手工操作将将物料100部分插入到装料管210的装料通孔211中,使得物料100插入的部分的膜材130将线圈120包覆。

S120:通过按压机构对物料进行按压,以在物料进入装料通孔的过程中将物料表面的膜材折叠成预设的形状。

当完成步骤S110后,控制按压机构320对物料100进行按压,使得物料100穿过装料通孔211后完全进入物料加热通孔411中,其中物料100穿过装料通孔211的过程中膜材130会被完全折叠以将线圈120包覆。

S130:对物料进行挤压整形,以使得物料的物料的外轮廓符合预设的要求。

当完成对物料表面的膜材的折叠后,还可以通过挤压组件对物料进行挤压整形。其中,为了确保挤压整形效果,可以采用压力值为1.8-2.0kg\/cm2的压力对整个挤压整形组件500进行按压,按压时间为1min左右,从而可以确保将物料100的外轮廓挤压成预设的形状,从而可以方便后续的拼装成形。

本实施例中,在完成步骤S120后,还可以通过加热组件对物料进行加热处理,具体为物料加热通孔411接收物料100,通过加热组件400对物料进行加热,其中可以将加热温度设置为110-130℃,加热时间为3-5分钟;当完成加热后,再通过按压机构320的按压杆3212进一步深入物料加热通孔411中对物料100进行按压,使得物料100穿过物料加热通孔411;将穿过物料加热通孔411的物料收集起来进行自然冷却,则完成叠膜装置300对物料的加工。本步骤中,通过加热及自然冷却使得物料表面的膜材被折叠后能够塑形,从而可以确保膜材被折叠后的稳定性。当完成对物料的加热和自然冷却后,再将物料设置到挤压整形组件500内对物料进行挤压整形,使得物料的外轮廓满足预设的需要,以方便后续的拼装流程。

这里的拼装流程是指,将多个物料100一一拼装,从而可以形成圆环形或者其他规则形状的组件。

综上所述,本申请中通过采用具有装料管的物料盘设置物料,采用按压机构将物料按压进装料管的装料通孔中,以使得物料能够在被按压进入装料管的装料通孔的过程中可以将物料表面的膜材折叠成预设的形状,因此可以提高对物料表面膜材的折叠效率,同时可以提高物料的膜材的折痕的一致性;进一步的,在一个物料盘上设置多个装料管可以一次对多个物料进行按压叠膜,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物料的叠膜效率;通过加热组件对物料进行加热,在物料冷却后,物料的表面的膜材会进一步定型而不会发生翻折,可以提高物料膜材折叠效果;通过挤压整形组件对物料进行进一步的挤压,可以使得物料的外形满足预设的要求,因此可以便于后续的拼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叠膜装置及叠膜整形系统、物料盘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6510.7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419433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H02K 15/02

专利分类号:H02K15/02

范畴分类:37P;

申请人:深圳配天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配天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63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新区高新南一道德赛科技大厦23层(2303-2306室)

发明人:孙欣然;石知峰;王春辉

第一发明人:孙欣然

当前权利人:深圳配天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代理人:李庆波

代理机构:44280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叠膜装置及叠膜整形系统、物料盘论文和设计-孙欣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