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茶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多重意象的符号,象征着清、静、雅、俭、和等文化内涵。但是茶的文化意义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质,而是一个复杂的建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是日常性向非日常性转变的过程,也是非日常性结构向日常性结构嵌入的过程。作为文化意义上的茶,不仅仅是供以饮用的饮料,其作为文学意象,最早出现在盛唐时期的诗文作品中,并且几乎都与佛教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茶的文学意象的建构,是方外世界非日常性向世俗世界日常性嵌入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被佛教赋予文化意义的茶成为"榫卯"或"桥梁",为世俗的文士所接受。同时,通过建构茶文化,佛教也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钱寅
关键词: 佛教,日常性,非日常性
来源: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04期
年度: 2019
分类: 哲学与人文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一般服务业,中国文学
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分类号: TS971;I206
DOI: 10.16600/j.cnki.41-1426/c.2019.04.017
页码: 122-128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656K
下载量: 197
相关论文文献
- [1].翻译补偿及其在文学意象翻译中的应用[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09(01)
- [2].凌霄花文学意象研究[J].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3].文学意象的表现性浅探[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10(08)
- [4].试论中日“蝉”之文学意象的差别——以《方丈记》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6(35)
- [5].《恶之花》文学意象的审美分析[J]. 牡丹 2017(23)
- [6].“玻璃”文学意象的营造[J]. 青年文学家 2017(29)
- [7].文学意象对文学词语创生的影响[J]. 大家 2010(11)
- [8].探寻文学意象的生成与丰富[J]. 江苏教育 2014(33)
- [9].“树”、“木”之文学意象[J]. 长江丛刊 2018(05)
- [10].台阶:父亲的精魂——析李森祥《台阶》的文学意象与文学典型[J]. 语文知识 2015(05)
- [11].品析文学意象 把握人生方向[J]. 新语文学习(初中版) 2009(Z2)
- [12].文学意象之“霜”分析[J]. 文学教育(上) 2009(07)
- [13].简论文学意象生成的心理机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3)
- [14].文学意象及其民族性[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03)
- [15].“连理枝”文学意象探微[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09)
- [16].梦断沈园 泫然情哀——试论陆游《沈园》(二首)的三重文学意象[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7].亭文学意象与建筑演变的历史关联及文化互参[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8].浅谈“文学意象”[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36)
- [19].“e学习”让文学意象轻舞飞扬[J]. 华夏教师 2014(01)
- [20].新疆蟠桃的文学意象在中西文化中生发的多维意义链探析[J]. 昌吉学院学报 2014(02)
- [21].唐代般若与文学意象、意境之美学融摄[J]. 河北学刊 2018(01)
- [22].叶尔克西作品中传统文学意象的原型解读[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6(08)
- [23].莫言作品中红高粱文学意象研究[J]. 文学教育(下) 2015(08)
- [24].用文学意象引领儿童文本解读[J]. 小学语文教学 2015(26)
- [25].“赤壁”文学意象的故事嬗变研究[J]. 大众文艺 2019(08)
- [26].文学意象的象征性是移情作用[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02)
- [27].少数民族文学意象的叙事性研究[J]. 文艺理论研究 2011(05)
- [28].“死而复生”原型在文学意象中的体现[J]. 长沙大学学报 2010(01)
- [29].《全唐诗》中的唐代麦类作物及其影响[J]. 三明学院学报 2017(01)
- [30].浅析西方文学中的“玫瑰”意象[J]. 青年文学家 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