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庆文1邓勇2樊海宁3(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810001)
【中图分类号】R6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0
【摘要】目的:肝包虫病是人或畜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本病的死亡率和传染率很高,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本文将对当前肝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探索肝包虫病更好的诊疗方法。
【关键词】肝包虫病;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肝切除术;免疫治疗肝包虫病又名肝棘球蚴病,是人或畜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我国肝包虫病高发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高山草甸地区及气候寒冷、干旱少雨的牧区以及半农半牧区,以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最为严重,人类肝包虫病主要分两型,即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随着肝包虫病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提高,肝包虫病的诊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旨在对当前肝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做简要概述。
1.肝包虫病的诊断1.1影像学诊断影像学对肝包虫病的诊断较其他手段更可靠而直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影像更具有多角度、多参数、高清晰度等优点,解剖结构的显示更为精确,病灶位置及其与胆管和血管的关系可多方位、立体显示;对手术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方式的设计、术后并发症的减少等有重要意义[1],例如运用三维重建技术,可使肝泡型包虫病灶与肝脏有很强的立体感,与肝内各管道结构有明确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可进行任意模拟切面设计,最终达到精准的术前规划,并指导精确的手术操作。
1.2免疫学诊断免疫学诊断主要用于检测患者的血清抗体,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最为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于检测包虫囊液的AgB的特异性IgG抗体敏感性最高,而进一步鉴别泡型肝包虫病可用Em2-ELISA、Em18-ELISA和Em18免疫印记方法,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测包虫囊液的特异性抗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而且没有交叉反应,对于明确可疑包虫囊肿的生物学特征,可作为一种快速的诊断方法。间接血凝试验用于检测包虫囊液的特异性IgM抗体,敏感率89%,特异性可达97%,交叉反应少,可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一块用于临床检验[2]。
2.肝包虫病的治疗2.1药物治疗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近年来国内外重点研究的抗包虫药物,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试用于临床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按照WHO意见,阿苯达唑和甲苯咪唑均为抗包虫的首选药物,阿苯达唑问世后,在治疗包虫病方面有取代甲苯咪唑的趋势,阿苯达唑吸收较好,其血清浓度比甲苯咪唑高100倍,包虫囊液中浓度比甲苯咪唑高60倍。在治疗肝囊型包虫病时,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可视病情连续数个疗程,其疗程优于甲苯咪唑,对于肝泡型包虫病,国内则多以姑息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为[3]。
2.2手术治疗2.2.1肝囊型包虫病(1)内囊摘除术:主要适用于囊型肝包虫,手术显露包虫囊肿后,用湿纱布垫保护切口与周围脏器,纱布垫上再铺一层浸有10%甲醛溶液的纱布。在无胆汁漏情况下,再注入10%甲醛溶液杀灭头节,5min后吸出,如此反复2~3次,最后将囊内液体尽量吸净。注入甲醛溶液,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吸收中毒和外囊内壁呈硬化性改变或坏死。囊液吸净后,外囊切口做内翻缝合,以消灭残腔。
一般囊内可不放置引流。随着肝外科的进展及对肝包虫病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增加,对手术不仅切除寄生虫外生囊,同时一并切除因寄生虫囊肿引起的囊周肝实质病变区,即清除或减少在塌陷封闭囊腔过程中的障碍。内囊摘除外囊内翻缝合或内囊摘除外囊内翻缝合加置管引流术,此法是应用多年,各地采用最多的一种术式,约占肝包虫手术病人的96%,疗效确切。
(2)外囊切除术:是国外学者提出的新治疗方法,是肝包虫囊肿在肝叶切除治疗基础上完整切除囊周包膜及其内容物的术式,近来国内彭心宇等进一步提出根治型手术方式的改进及多种术式比较评价,可更好地解决术后复发和胆瘘合并感染两大难题[4]。
(3)内囊摘除+外囊次全切除术:这种术式是在内囊摘除术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切除外囊壁,仅留紧贴肝门、下腔静脉等重要血管或周围解剖层次不清的外囊壁。外囊次全切除术能降低残腔导致的感染或胆汁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具有创伤较小的特点,是一个有效、安全、经济、简单可行的术式[5]。
(4)微创治疗:目前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包虫病是一种微创有效方法,此术式对病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术前应严格选择其适应症指征[6]。
2.2.2肝泡型包虫病(1)病灶根治性切除术:适用于病灶局限于半肝,或几个肝段内,无明显的临近器官侵犯,且病人一般情况良好,能耐受该手术者,是目前肝泡型包虫的首选术式[7]。
(2)肝移植术:对于晚期肝功能衰竭和伴有难治性并发症的肝泡型包虫病—427—患者,肝移植是最有效地治疗方法[8],近年来国内温浩,董家鸿等对于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实施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术后患者恢复明显好于同种原位肝移植者[9]。
(3)病灶姑息性切除术:适用于患者不能耐受手术创伤,或病灶较大,解剖结构不清晰,累计主要血管或胆管而无法实施肝切除者,此术式主要是病灶的姑息性切除加外引流术。
3.结语肝包虫病是一种对人体危害很严重的寄生虫病,目前各种治疗方法欠佳,在治疗领域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随着临床实践的积累、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分子免疫学等方面的研究,相信我们一定会找到治愈肝包虫病的方法。
参考文献[1]温浩,徐明谦.实用包虫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5:102-232.[2]AzazyAA.etalIndirecthaemagglutination(IHA)forthedragnosisofhydatiddiseaseinYemen[J].JEgyptSocParastol.2000Aug:30(2):407-11.[3]郭永忠,丁木拉提,朱马拜.肝泡状棘球蚴病合并肺、脑转移.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7,11:493-494.[4]彭心宇,吴向未,张示杰,等.肝包虫囊肿周围组织壁病理结构的再认识[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3:74-77.[5]温浩,邵英梅.赵晋明,等.两型肝包虫病手术疗效547例临床分析.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7,6(1):13-18.[6]金敏,高毅,师龙生,等.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附120例报告)[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13(12):892-894.[7]温浩,栾梅香,王喜艳,等.肝泡状棘球蚴病包虫病肝移植一例报道[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2,23:375.[8]SuterM,GiuetM.LivertransplantationinalveolarhydatidDiease.DigSurg,1997,14(4):229—234.[9]温浩,董家鸿,张金辉,等.体外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治疗肝泡型包虫病.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