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辆节能液压转向辅助系统,包括转向泵、比例换向阀、转向器、转向油缸以及梭阀,比例换向阀设有进油口P、出油口A、T以及控制油口L,转向器设有进油口P1、回油口T1、出油口R2、L2,梭阀设置进油口A2、B2以及出油口LS,进油口P与转向泵的出油口连接,出油口A与进油口P1连接,出油口T和回油口T1回到油箱,出油口R2、L2与转向油缸连接供油回油;出油口R2、L2还分别与梭阀的进油口A2、B2连接,梭阀的出油口LS连接至比例换向阀的控制油口L调节比例换向阀液路PA开启比例。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转向油缸实时工况来控制进入转向器内部的流量,并且能够在无转向直行状态控制转向油缸泄压,节能环保,提高转向系统使用寿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车辆节能液压转向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泵、比例换向阀、转向器、转向油缸以及梭阀,所述比例换向阀设有进油口P、出油口A、T以及控制油口L,所述转向器设有进油口P1、回油口T1以及出油口R2、L2,所述梭阀设置进油口A2、B2以及出油口LS,所述进油口P与所述转向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出油口A与所述进油口P1连接,所述出油口T和回油口T1回到油箱,出油口R2、L2与所述转向油缸连接供油回油;所述出油口R2、L2还分别与所述梭阀的进油口A2、B2连接,所述梭阀的出油口LS连接至所述比例换向阀的控制油口L调节比例换向阀液路PA开启比例。
设计方案
1.一种车辆节能液压转向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泵、比例换向阀、转向器、转向油缸以及梭阀,所述比例换向阀设有进油口P、出油口A、T以及控制油口L,所述转向器设有进油口P1、回油口T1以及出油口R2、L2,所述梭阀设置进油口A2、B2以及出油口LS,所述进油口P与所述转向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出油口A与所述进油口P1连接,所述出油口T和回油口T1回到油箱,出油口R2、L2与所述转向油缸连接供油回油;所述出油口R2、L2还分别与所述梭阀的进油口A2、B2连接,所述梭阀的出油口LS连接至所述比例换向阀的控制油口L调节比例换向阀液路PA开启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节能液压转向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油缸包括左转向油缸和右转向油缸,所述出油口R2连接至所述左转向油缸有杆腔和右转向油缸无杆腔,所述出油口L2连接至所述左转向油缸无杆腔和右转向油缸有杆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节能液压转向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口LS还连接至第一精滤器,所述第一精滤器出油口通过稳压泄流阀连接至油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节能液压转向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油口L还连接至第二精滤器,所述第二精滤器出油口通过过载阀连接至油箱。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车辆节能液压转向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包括换向阀和转阀,所述进油口P1、回油口T1设置在所述换向阀上,所述换向阀上还设置有油口A1、B1、C1、D1以及控制油口L1,所述转阀设置有油口B3、C3和出油口E3,所述油口A1连接所述出油口R2,所述油口D1连接所述出油口L2,所述油口B1和油口C1分别来连接所述转阀的油口B3、C3,所述出油口E3与所述控制油口L1连接;所述换向阀左位时,所述油口A1和回油口T1连通,油口B1和进油口P1连通,油口C1和油口D1连通;所述换向阀中位时,所述油口P1与所述油口T1连通;所述换向阀右位时,所述油口B1和油口A1连通,所述进油口P1与油口C1连通,所述油口D1与回油口T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辆节能液压转向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口A1和油口D1通过极限压力保护阀连接至所述回油口T1,所述回油口T1通过单向阀与所述进油口P1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节能液压转向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转向一般通过转向泵由油箱内吸油,再通过换向阀和转向器控制转向油缸进油来完成。现有的车辆转向液压系统由于转向油缸的实时工况无法得到反馈,导致转向泵的输出功率与转向油缸实时工况不符的情况,转向泵的多余输出流量还必须经过转向器内部阻尼,导致了功率流量浪费,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另外,目前使用的转向系统,再无转向直线行驶时,转向油缸内部使用处于高压状态,严重影响了转向油缸的使用寿命。
因此开发一种车辆节能液压转向辅助系统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节能液压转向辅助系统,该转向辅助系统能够根据转向油缸实时工况来控制进入转向器内部的流量,并且能够在无转向直行状态控制转向油缸泄压,节能环保,提高转向系统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节能液压转向辅助系统,包括转向泵、比例换向阀、转向器、转向油缸以及梭阀,所述比例换向阀设有进油口P、出油口A、T以及控制油口L,所述转向器设有进油口P1、回油口T1以及出油口R2、L2,所述梭阀设置进油口A2、B2以及出油口LS,所述进油口P与所述转向泵的出油口连接,所述出油口A与所述进油口P1连接,所述出油口T和回油口T1回到油箱,出油口R2、L2与所述转向油缸连接供油回油;所述出油口R2、L2还分别与所述梭阀的进油口A2、B2连接,所述梭阀的出油口LS连接至所述比例换向阀的控制油口L调节比例换向阀液路PA开启比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转向器的出油口R2、L2分别连接至梭阀的进油口A2、B2,梭阀出油口LS连接至比例换向阀的控制油口L;梭阀比较出油口R2、L2的液压,并选取实时工况最大工作液压传递至比例换向阀控制油口L,从而调节比例换向阀的开关比例,使得与实际工况相应流量的油液进入转向器内部,避免流量和功率浪费,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油缸包括左转向油缸和右转向油缸,所述出油口R2连接至所述左转向油缸有杆腔和右转向油缸无杆腔,所述出油口L2连接至所述左转向油缸无杆腔和右转向油缸有杆腔。
进一步的,所述出油口LS还连接至第一精滤器,所述第一精滤器出油口通过稳压泄流阀连接至油箱。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稳压泄流阀的流量较小,在转向工作时稳压泄流阀不影响实时工况液压正常反馈;当处于无转向直线状态,转向油缸内部的液压通过稳压泄流阀泄压,回到油箱,避免转向油缸内部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影响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油口L还连接至第二精滤器,所述第二精滤器出油口通过过载阀连接至油箱。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避免控制油口L液压过大,设置过载阀保证系统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器包括换向阀和转阀,所述进油口P1、回油口T1设置在所述换向阀上,所述换向阀上还设置有油口A1、B1、C1、D1以及控制油口L1,所述转阀设置有油口B3、C3和出油口E3,所述油口A1连接所述出油口R2,所述油口D1连接所述出油口L2,所述油口B1和油口C1分别来连接所述转阀的油口B3、C3,所述出油口E3与所述控制油口L1连接;所述换向阀左位时,所述油口A1和回油口T1连通,油口B1和进油口P1连通,油口C1和油口D1连通;所述换向阀中位时,所述油口P1与所述油口T1连通;所述换向阀右位时,所述油口B1和油口A1连通,所述进油口P1与油口C1连通,所述油口D1与回油口T1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转向器内部的换向阀以及转阀来精确控制转向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油口A1和油口D1通过极限压力保护阀连接至所述回油口T1,所述回油口T1通过单向阀与所述进油口P1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转向泵;
2、比例换向阀;
3、转向器;301、换向阀;302、转阀;
4、梭阀;
5、左转向油缸;
6、右转向油缸;
7、第一精滤器;
8、稳压泄流阀;
9、第二精滤器;
10、过载阀;
11、油箱;
12、极限压力保护阀;
13、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节能液压转向辅助系统,包括转向泵1、比例换向阀2、转向器3、转向油缸以及梭阀4。
比例换向阀2设有进油口P、出油口A、T以及控制油口L。
转向器3设有进油口P1、回油口T1以及出油口R2、L2。
转向器3包括换向阀301和转阀302,进油口P1、回油口T1设置在换向阀301上,换向阀301上还设置有油口A1、B1、C1、D1以及控制油口L1,转阀302设置有油口B3、C3和出油口E3,油口A1连接出油口R2,油口D1连接出油口L2,油口B1和油口C1分别来连接转阀302的油口B3、C3,出油口E3与控制油口L1连接;换向阀301左位时,油口A1和回油口T1连通,油口B1和进油口P1连通,油口C1和油口D1连通;换向阀301中位时,油口P1与油口T1连通;换向阀301右位时,油口B1和油口A1连通,进油口P1与油口C1连通,油口D1与回油口T1连通。
油口A1和油口D1通过极限压力保护阀12连接至回油口T1,回油口T1通过单向阀13与进油口P1连接。
梭阀4设置进油口A2、B2以及出油口LS。
转向油缸包括左转向油缸5和右转向油缸6。
进油口P与转向泵1的出油口连接,所以出油口A与进油口P1连接,出油口T和回油口T1回到油箱11。
出油口R2连接至左转向油缸5有杆腔和右转向油缸6无杆腔,出油口L2连接至左转向油缸5无杆腔和右转向油缸6有杆腔。
出油口R2、L2还分别与梭阀4的进油口A2、B2连接,梭阀4的出油口LS连接至比例换向阀2的控制油口L调节比例换向阀301液路PA开启比例。
出油口LS还连接至第一精滤器7,第一精滤器7出油口通过稳压泄流阀8连接至油箱11。
稳压泄流阀8的流量较小,在转向工作时稳压泄流阀8不影响实时工况液压正常反馈;当处于无转向直线状态,转向油缸内部的液压通过稳压泄流阀8泄压,回到油箱11,避免转向油缸内部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影响使用寿命。
控制油口L还连接至第二精滤器9,第二精滤器9出油口通过过载阀10连接至油箱11。避免控制油口L液压过大,设置过载阀10保证系统安全。
本实施例转向器3的出油口R2、L2分别连接至梭阀4的进油口A2、B2,梭阀4出油口LS连接至比例换向阀2的控制油口L;梭阀4比较出油口R2、L2的液压,并选取实时工况最大工作液压传递至比例换向阀2控制油口L,从而调节比例换向阀2的开关比例,使得与实际工况相应流量的油液进入转向器3内部,避免流量和功率浪费,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9021.8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479756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B62D 5/06
专利分类号:B62D5/06
范畴分类:32B;27C;27J;
申请人:扬州盛达特种车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扬州盛达特种车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汽车产业园潍柴大道8号
发明人:周鑫;田迎春;徐顺利;吴亚运
第一发明人:周鑫
当前权利人:潍柴(扬州)特种车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启兵
代理机构:1121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