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喹啉生物碱论文-杨光明,潘扬

异喹啉生物碱论文-杨光明,潘扬

导读:本文包含了异喹啉生物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莲,睡莲科,异喹啉生物碱,莲子心新碱

异喹啉生物碱论文文献综述

杨光明,潘扬[1](2019)在《莲异喹啉生物碱及其松弛平滑肌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莲Nelumbo nucifera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现在它被认为是药食两用作物。它广泛分布于我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其叶(荷叶)、花(荷花)、叶茎或花茎(荷梗)、叶基部(荷叶蒂)、雄蕊(莲须)、花托(莲房)、老熟果实(石莲子)、种子(莲子)、种皮(莲衣)、绿色胚芽(莲子心)、根茎(藕)和根茎的节部(藕节)等多个生物体部位均可作为药用或食用,是一种极具利用价值的经济作物。生物碱为莲的主要化学成分,其结构类型均为异喹啉类化合物。平滑肌通常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以及血管和泌尿、生殖等人体系统中,其异常收缩与高血压、哮喘和胃肠失调等多种疾病相关,而大部分治疗策略依赖于平滑肌松弛药物。以往的研究表明,莲生物碱对平滑肌具有较强的松弛活性。该文通过检索近年来CNKI,PubMed等学术数据库,选取国内外近年来与莲生物碱及其对平滑肌作用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以期为未来从莲生物碱中发现高效、低毒的平滑肌松弛剂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马雅婷,刘珍宁,刘雪,于洪建,赵广荣[2](2019)在《微生物异源合成植物异喹啉生物碱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异喹啉生物碱(plant isoquinoline alkaloids,PIAs)包括吗啡、可待因、加兰他敏及小糵碱等药用活性产物和其他天然活性产物。从植物中提取异喹啉生物碱,受制于低含量、种植季节及提取方法。人们开始研究利用微生物异源合成和改造天然异喹啉生物碱,从而获得低成本的药用活性物质。异喹啉生物碱合成途径长,反应复杂,为实现微生物异源合成带来了诸多挑战。随着合成途径和酶的解析和鉴定,合成生物学技术为在微生物中合成异喹啉生物碱提供了可能。综述了PIAs合成途径解析的最新进展,以及微生物异源合成PIAs的代谢工程策略,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张艳,张剑,葛海霞[3](2019)在《黄连中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生源途径及其合成生物学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连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临床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黄连的主要药效成分为小檗碱等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BIAs)。但面对中药资源日渐匮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这一问题,亟需解决。目前,新兴的合成生物学在对天然产物合成中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结构复杂的BIAs的合成。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黄连中BIAs的生源途径及合成生物学在BIAs合成中的应用进展,希望从生物层面对BIAs的合成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对以后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手段获取小檗碱等BIAs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药物生物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杨扬,郭举,刘站柱[4](2019)在《抗肿瘤活性双四氢异喹啉生物碱类似物的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四氢异喹啉天然产物是一大类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家族,目前已有近百个该类天然产物被陆续报道出来.自1974年Kluepfel等发现了第一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四氢异喹啉天然产物以来,已经有近百个该类四氢异喹啉天然产物被陆续报道出来,目前这类天然产物家族中的双四氢异喹啉生物碱因其优良的生物活性和复杂的化学结构成为了生物学和有机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并进一步推动了该类天然产物家族成员Ecteinasicdin 743 (ET-743)在欧盟成功上市,用于治疗晚期软组织瘤和卵巢癌.由于包括ET-743在内的这类双四氢异喹啉天然产物在自然界中含量极低以及化学结构复杂,使得对其化学结构的改造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此,综述了近十年来这类双四氢异喹啉天然产物类似物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沙娜·吾肯,尹旭,米久,焦顺刚,张和新歌[5](2019)在《矮紫堇中1个新的异喹啉生物碱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藏族特色药材矮紫堇为罂粟科植物尼泊尔黄堇Corydalis hendersonii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止痛、降压等功效。作为系统阐明矮紫堇防治缺血性心脏病药效物质的内容之一,本研究通过反相硅胶柱(ODS),羟丙基葡聚糖凝胶LH-20(Sephadex LH-20)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异喹啉生物碱,其结构经MS,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定名为矮紫堇碱G(hendersine G,1)。矮紫堇碱G可视为四氢小檗碱与琥珀酸的缩合产物,为新的结构骨架,但因为获得量少且结构复杂,目前没有确定其立体构型。本研究丰富了矮紫堇的药效物质研究内容,也为该药材中新颖结构分子的进一步挖掘提供了一定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林舒,齐烨迪,周鑫悦,苏慧,林诗瑶[6](2018)在《微乳液胶束电动色谱法分离测定白屈菜中异喹啉类生物碱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微乳液胶束电动色谱法(MEEKC)同时测定白屈菜中6种异喹啉类生物碱成分。实验以2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50mmol/L脱氧胆酸钠,0.3%(V/V)乙酸乙酯,8%(V/V)正丁醇,91.7%(V/V)的5 mmol/L硼砂-10 mmol/L磷酸溶液(pH=4.0)为运行缓冲液,25kV为分离电压。以214nm和280nm为检测波长。在上述分析条件下,6种分析物在20min内达到基线分离。经方法学验证,该MEEKC法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高,应用于白屈菜全草提取物中异喹啉类生物碱的测定,回收率良好,可以为白屈菜中异喹啉类生物碱的测定提供一种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吴嘉思,黄文戈,罗煜,侯娅,王平[7](2018)在《黄连异喹啉生物碱盐酸巴马汀对NLRP3炎症小体通路调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黄连主要异喹啉生物碱单体成分盐酸巴马汀的抗炎活性,验证其机制之一为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通路激活。方法:本实验通过内毒素(LPS)联合叁磷酸腺苷(ATP)刺激小鼠腹膜巨噬细胞系建立炎症模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beta(IL-1β)水平对黄连主要生物碱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以及药根碱进行抑制活性初筛,综合抑制活性强弱以及研究深入程度,选取巴马汀进行后续机制研究。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NLRP3、ASC、GAPDH、pro-IL-1β、cleaved-IL-1β、p-JNK和J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30μM/L巴马汀浓度依赖性显着降低细胞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L-1β水平;显着抑制NLRP3、cleaved-IL-1β和p-JNK蛋白表达。结论:巴马汀具有良好的抗炎功效,其机制与其抑制NLRP3、p-JNK和cleaved-IL-1β蛋白水平,从而减少下游细胞因子IL-1β生成有关。(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18年05期)

谭燕萍,李彩兰,谈丽华,苏子仁[8](2018)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二黄消炎片中5种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二黄消炎片中5种原小檗碱类生物碱(小檗碱、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色谱柱:YMC-Pack ODS-AM(4.6mm×250.0mm,5μm);流动相:以0.1%(v/v)甲酸水溶液-乙腈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345nm;柱温:27℃。结果二黄消炎片中5种生物碱成分的色谱分离行为良好,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药根碱及表小檗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26 4~5.342 4(r=0.999 9)、0.403 2~1.411 2(r=0.999 6)、0.309 7~1.083 9(r=0.999 8)、0.111 2~0.389 2(r=0.999 8)、0.162 2~0.567 7(r=0.999 6)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9%、98.66%、98.67%、98.67%、98.67%。结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可行性高,专属性强,准确性高,重现性好,可作为二黄消炎片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之一。(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8年17期)

向玉婷[9](2018)在《叁种含异喹啉类生物碱中药粉体的表征、理化性质及体外溶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论文以黄柏、延胡索、防己叁种含异喹啉类生物碱的中药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粒径粉体并对其进行表征及理化性质研究,并对其不同粒径粉体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度进行比较研究,为上述中药粉体的合理入药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和研究基础。方法粉体的表征及理化性质的研究:将黄柏、延胡索、防己叁种中药进行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以制备不同粒径的粉体,并通过激光粒度衍射仪测定粉体粒径及其比表面积,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显微形貌,通过红外光谱测定观察其化学成分信息是否改变,通过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其浸出物含量,比较超微粉碎前后粉体的差别。粉体中主要异喹啉类生物碱有效成分的体外溶出度研究:采用浆法对叁种中药不同粒径粉体中主要异喹啉类生物碱有效成分的体外溶出度进行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和其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量和累计溶出率,考察体外溶出变化规律。结果粉体的表征及理化性质的研究:黄柏、延胡索、防己叁种中药分别制备成粗粉、细粉和超微粉,其粒径及比表面积测定结果表明叁种中药经超微粉碎后粒径明显减小,比表面积明显增大;显微形貌观察结果显示,超微粉碎后,粉体细胞结构破碎程度大,难以观察到原药材特征;红外光谱测定结果显示,黄柏、延胡索、防己叁种中药超微粉与细粉的红外光谱信息基本一致;浸出物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粉体浸出物含量有所增加。体外溶出度研究:黄柏、延胡索叁种中药不同粒径粉体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和溶出度均为超微粉>细粉>粗粉;不同溶出介质的溶出特征表现为0.1 mol/L盐酸溶液>pH 4.5醋酸-醋酸钠缓冲盐溶液>pH6.8磷酸盐缓冲溶液>超纯水。结论黄柏、延胡索、防己叁种中药制成粗粉、细粉、超微粉后,其粒径、比表面积、形貌结构均发生较大变化,但其有效成分均并未发生改变其化学成分基本不发生改变,浸出物含量与粒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浸出物含量有所增加。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和溶出度会有所增大,同种药材的有效成分在不同介质中溶出量和溶出度也有所差异。(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徐涛,刘吉华[10](2017)在《苄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微生物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苄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广泛分布于木兰科、防己科、番荔枝科、罂粟科、芸香科、樟科、小檗科等植物中,具有抗肿瘤、镇痛、止咳、降压、抗菌、抗炎、免疫抑制等多种生理活性,吗啡、罗通定、可待因、青藤碱、罂粟碱等多种药物已应用于临床。鉴于其广泛的临床应用,苄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结构修饰成为研究的热点,微生物转化由于效率高、手性及立体选择性强、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反应过程绿色环保等特点,在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微生物转化在苄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结构修饰中的应用,为更深入的研究苄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17年06期)

异喹啉生物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异喹啉生物碱(plant isoquinoline alkaloids,PIAs)包括吗啡、可待因、加兰他敏及小糵碱等药用活性产物和其他天然活性产物。从植物中提取异喹啉生物碱,受制于低含量、种植季节及提取方法。人们开始研究利用微生物异源合成和改造天然异喹啉生物碱,从而获得低成本的药用活性物质。异喹啉生物碱合成途径长,反应复杂,为实现微生物异源合成带来了诸多挑战。随着合成途径和酶的解析和鉴定,合成生物学技术为在微生物中合成异喹啉生物碱提供了可能。综述了PIAs合成途径解析的最新进展,以及微生物异源合成PIAs的代谢工程策略,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喹啉生物碱论文参考文献

[1].杨光明,潘扬.莲异喹啉生物碱及其松弛平滑肌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9

[2].马雅婷,刘珍宁,刘雪,于洪建,赵广荣.微生物异源合成植物异喹啉生物碱的新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9

[3].张艳,张剑,葛海霞.黄连中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生源途径及其合成生物学的应用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19

[4].杨扬,郭举,刘站柱.抗肿瘤活性双四氢异喹啉生物碱类似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9

[5].沙娜·吾肯,尹旭,米久,焦顺刚,张和新歌.矮紫堇中1个新的异喹啉生物碱分离与鉴定[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

[6].林舒,齐烨迪,周鑫悦,苏慧,林诗瑶.微乳液胶束电动色谱法分离测定白屈菜中异喹啉类生物碱成分[J].分析科学学报.2018

[7].吴嘉思,黄文戈,罗煜,侯娅,王平.黄连异喹啉生物碱盐酸巴马汀对NLRP3炎症小体通路调控机制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8

[8].谭燕萍,李彩兰,谈丽华,苏子仁.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二黄消炎片中5种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含量[J].重庆医学.2018

[9].向玉婷.叁种含异喹啉类生物碱中药粉体的表征、理化性质及体外溶出度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8

[10].徐涛,刘吉华.苄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微生物转化[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7

标签:;  ;  ;  ;  

异喹啉生物碱论文-杨光明,潘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