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长街1吕军2
(1广东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急重症医学部广东中山528415)
(2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510507)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过程中,采取封闭式吸痰与传统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8例采取封闭式吸痰方式,对照组38例采取传统吸痰方式,分析两组患者7天后的VAP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7天后VAP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采用封闭式吸痰可降低VAP发生。
【关键词】封闭式吸痰;气道管理;VAP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158-02
VAP是指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并发症,易造成脱机困难。2010年2月到2011年1月对我院76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分别采用封闭式吸痰与传统方式吸痰,对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由我院ICU收治的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共76例(经口气管插管)。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49.5±6.3)岁,平均病程(9.3±3.5)天。对照组38例,其中男27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50.4±6.7岁。平均病程为8.9±3.2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全部使用德国生产的DragerEvita2dura呼吸机。使用监护仪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监测。气管插管内气囊均选用高容低压气囊,气囊内压力25~30cmH2O。持续气道湿化每日湿化液150~250ml,温度32℃,每2小时吸痰1次,每次吸痰持续时间<15秒。
试验组:采用封闭式吸痰方法,均在人工气道外端接T字型开口的封闭式吸痰管,T型管的另一端接呼吸机,吸痰时采用T字型封闭式吸痰管吸痰,管端一头接人工气道另一端接呼吸机,管端旁有一冲洗装管,接输液袋内有冲管用生理盐水,每2小时吸痰一次,封闭式吸痰管每24小时更换一次。
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方法,使用普通开放式负压吸痰管吸痰,每2小时吸痰一次,每次吸痰后更换吸痰管。
1.3VAP的临床诊断标准
机械通气48小时以上至撤机拔管后48小时内的患者,同时具备以下2项或以上表现:(1)发热,体温≥38℃或较基础体温升高1℃;2)周围血中白细胞>10×109/L或<4×109/L;(3)脓性支气管分泌物,涂片见白细胞>25个/LP,培养出潜在的呼吸道病原菌(连续2次培养阳性并分离到同一菌株);(4)胸部X线检查可见新的或进展性浸润病灶。
1.4观察评价
统一、规范执行以下步骤:(1)行机械通气7天内,每天常规给患者拍床旁胸片。(2)每天常规采血常规送检。(3)密切观察痰液变化情况,监测体温变化。(4)必要时利用支气管纤维镜采集痰标本并送细菌培养。
2.结果
机械通气7天后试验组发生VAP5例,患病率为13.15%,对照组发生VAP16例,患病率为42.10%,P<0.01,两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我国第一位的医院感染,而医院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和最危重的是VAP。VAP令患者在ICU内住院时间增多5~7天,总住院时间比未发生VAP的患者延长2~3倍[1]。因此,预防VAP的发生对于降低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使患者痰液引流通畅,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需要定时进行吸痰,以往使用开放式吸痰方法,护士在操作时需要脱开呼吸机,且吸痰操作本身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呛咳,气道中的微生物由此播散到空气中,易污染环境以及工作人员的衣着,引起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及医务人员的感染。近年来,封闭式吸痰应用逐步普及。我们通过临床比较发现,封闭式吸痰比传统式吸痰具有更多的优势:吸痰管在密闭的袖套内进行操作,减少了吸痰管在空气中因暴露带来的污染,从而克服传统式吸痰方法导致的交叉感染及对医护人员感染的可能。但是,封闭式吸痰只是相对封闭的环境,更换吸痰管还是会与外界相通,因而并不能完全消除院内感染,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减少VAP或者延迟VAP发生和有效的综合救治才能够促使患者及时脱机,从而机体得到尽快的康复。而患者一旦发生VAP,加强气道护理,对肺部感染的治疗作用超过抗生素的应用[2]。
【参考文献】
[1]戴琳峰,徐君,孙怡华.机械通气呼吸回路延长管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2009,1(44):46-47.
[2]毛宝龄,钱桂生.呼吸衰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200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