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力板车棚固定架,包括固定架主体和耐力板棚,两侧对称所述固定架主体顶部安装有耐力板棚,所述固定架主体包括支撑杆、安装座、支撑座、第一卡块、螺纹杆、螺纹孔、活动座、第二卡块、转把、连接杆、安装槽和支撑条,所述支撑杆底部安装有安装座,所述支撑杆顶部安装有支撑座;本实用新型逆时针转动转动转把,螺纹杆在支撑座的螺纹孔配合下带动活动座向上运动,然后将耐力板棚两侧的卡槽对准两侧的支撑座顶部的第一卡块放下,然后通过顺时针转动转把,螺纹杆在支撑座的螺纹孔配合下带动活动座向下运动,直至第二卡块卡进耐力板棚顶部的卡槽内,这样便可快速的完成固定架主体和耐力板棚的固定,同时便于后期的拆卸。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耐力板车棚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主体(1)和耐力板棚(2),两侧对称所述固定架主体(1)顶部安装有耐力板棚(2),所述固定架主体(1)包括支撑杆(3)、安装座(4)、支撑座(5)、第一卡块(6)、螺纹杆(7)、螺纹孔(8)、活动座(9)、第二卡块(10)、转把(11)、连接杆(12)、安装槽(13)和支撑条(14),所述支撑杆(3)底部安装有安装座(4),所述支撑杆(3)顶部安装有支撑座(5),所述支撑座(5)顶部中心处安装有第一卡块(6),所述支撑座(5)上方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8),所述螺纹杆(7)顶端穿过螺纹孔(8)安装有活动座(9),所述活动座(9)底部中心处安装有第二卡块(10),所述螺纹杆(7)底端安装有转把(11),两侧所述支撑座(5)两端分别通过两根平行的连接杆(12)连接,两根所述连接杆(12)上方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上方平行安装有若干个支撑条(14);所述耐力板棚(2)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雨水槽(15),所述耐力板棚(2)两端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16)。
设计方案
1.一种耐力板车棚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主体(1)和耐力板棚(2),两侧对称所述固定架主体(1)顶部安装有耐力板棚(2),所述固定架主体(1)包括支撑杆(3)、安装座(4)、支撑座(5)、第一卡块(6)、螺纹杆(7)、螺纹孔(8)、活动座(9)、第二卡块(10)、转把(11)、连接杆(12)、安装槽(13)和支撑条(14),所述支撑杆(3)底部安装有安装座(4),所述支撑杆(3)顶部安装有支撑座(5),所述支撑座(5)顶部中心处安装有第一卡块(6),所述支撑座(5)上方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8),所述螺纹杆(7)顶端穿过螺纹孔(8)安装有活动座(9),所述活动座(9)底部中心处安装有第二卡块(10),所述螺纹杆(7)底端安装有转把(11),两侧所述支撑座(5)两端分别通过两根平行的连接杆(12)连接,两根所述连接杆(12)上方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上方平行安装有若干个支撑条(14);
所述耐力板棚(2)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雨水槽(15),所述耐力板棚(2)两端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力板车棚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6)和第二卡块(10)与耐力板棚(2)顶部和底部开设所述卡槽(16)配合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力板车棚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和支撑座(5)焊接连接,且二者连接处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力板车棚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4)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架主体(1)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固定在地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力板车棚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力板棚(2)、支撑座(5)、活动座(9)和支撑条(14)剖面形状相同。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棚固定架领域,具体为一种耐力板车棚固定架。
背景技术
车棚由固定架和顶棚组成;固定架多由金属合金制造,如钢,铝等,质量轻且质地硬,车棚在市场上的发展和使用越来越广泛,车棚作为城市公交设施绿色出行的一部分,是市民停放车的固定场所,车棚的建设单位打造城市低碳交通,为了还城市一个健康清新的环境,市民要加强意识,从而达到减低碳元素类,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膜结构车棚是建筑结构中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形式,自从1970年代以来,膜结构在国外已逐渐应用于体育建筑、商场、展览中心、交通服务设施等大跨度建筑中。
现有耐力板车棚固定架在使用的过程中,顶棚和固定架的安装操作比较麻烦,且需要多人共同配合完成安装,且在安装后发生破损需要更换时,拆卸同样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力板车棚固定架,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耐力板车棚固定架,包括固定架主体和耐力板棚,两侧对称所述固定架主体顶部安装有耐力板棚,所述固定架主体包括支撑杆、安装座、支撑座、第一卡块、螺纹杆、螺纹孔、活动座、第二卡块、转把、连接杆、安装槽和支撑条,所述支撑杆底部安装有安装座,所述支撑杆顶部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顶部中心处安装有第一卡块,所述支撑座上方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杆顶端穿过螺纹孔安装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底部中心处安装有第二卡块,所述螺纹杆底端安装有转把,两侧所述支撑座两端分别通过两根平行的连接杆连接,两根所述连接杆上方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方平行安装有若干个支撑条;
所述耐力板棚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雨水槽,所述耐力板棚两端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与耐力板棚顶部和底部开设所述卡槽配合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和支撑座焊接连接,且二者连接处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座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架主体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固定在地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耐力板棚、支撑座、活动座和支撑条剖面形状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逆时针转动转把,螺纹杆在支撑座的螺纹孔配合下带动活动座向上运动,然后将耐力板棚两侧的卡槽对准两侧的支撑座顶部的第一卡块放下,然后通过顺时针转动转把,螺纹杆在支撑座的螺纹孔配合下带动活动座向下运动,直至第二卡块卡进耐力板棚顶部的卡槽内,这样便可快速的完成固定架主体和耐力板棚的固定,同时便于后期的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架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耐力板棚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架主体;2、耐力板棚;3、支撑杆;4、安装座;5、支撑座;6、第一卡块;7、螺纹杆;8、螺纹孔;9、活动座;10、第二卡块;11、转把;12、连接杆;13、安装槽;14、支撑条;15、雨水槽;1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耐力板车棚固定架,包括固定架主体1和耐力板棚2,两侧对称固定架主体1顶部安装有耐力板棚2,固定架主体1包括支撑杆3、安装座4、支撑座5、第一卡块6、螺纹杆7、螺纹孔8、活动座9、第二卡块10、转把11、连接杆12、安装槽13和支撑条14,支撑杆3底部安装有安装座4,支撑杆3顶部安装有支撑座5,支撑座5顶部中心处安装有第一卡块6,支撑座5上方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8,螺纹杆7顶端穿过螺纹孔8安装有活动座9,活动座9底部中心处安装有第二卡块10,螺纹杆7底端安装有转把11,两侧支撑座5两端分别通过两根平行的连接杆12连接,两根连接杆12上方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安装槽13,安装槽13上方平行安装有若干个支撑条14;
耐力板棚2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雨水槽15,便于雨天进行排水,耐力板棚2两端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16,便于与第一卡块6以及第二卡块10配合完成安装。
第一卡块6和第二卡块10与耐力板棚2顶部和底部开设卡槽16配合安装,便于相互配合完成安装。
支撑杆3和支撑座5焊接连接,且二者连接处两侧均焊接有支撑柱,保证支撑牢固性,保证支撑强度。
安装座4顶部开设有通孔,固定架主体1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固定在地面,便于固定架主体1的安装固定。
耐力板棚2、支撑座5、活动座9和支撑条14剖面形状相同,便于相互配合安装,保证安装紧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两个固定架主体1通过底部的安装座4进行平行安装,然后将连接杆12两端与两个的支撑座5连接,将若干个支撑条14放置到安装槽13内,逆时针转动转把11,螺纹杆7在支撑座5的螺纹孔8配合下带动活动座9向上运动,然后将耐力板棚2两侧的卡槽16对准两侧的支撑座5顶部的第一卡块6放下,然后通过顺时针转动转把11,螺纹杆7在支撑座5的螺纹孔8配合下带动活动座9向下运动,直至第二卡块10卡进耐力板棚2顶部的卡槽16内,完成安装,耐力板棚2顶部的雨水槽15便于雨天排水。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逆时针转动转把11,螺纹杆7在支撑座5的螺纹孔8配合下带动活动座9向上运动,然后将耐力板棚2两侧的卡槽16对准两侧的支撑座5顶部的第一卡块6放下,然后通过顺时针转动转把11,螺纹杆7在支撑座5的螺纹孔8配合下带动活动座9向下运动,直至第二卡块10卡进耐力板棚2顶部的卡槽16内,这样便可快速的完成固定架主体1和耐力板棚2的固定,同时便于后期的拆卸。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1711.1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353810U
授权时间:20190906
主分类号:E04H 6/00
专利分类号:E04H6/00;E04D13/04
范畴分类:36C;
申请人:江苏国伟兴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国伟兴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212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区黎里镇芦墟来秀路333号
发明人:陆国兴
第一发明人:陆国兴
当前权利人:江苏国伟兴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