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论文和设计-刘泽东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涉及船舶领域。该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包括舱顶板、加固板、带动机构和框架,所述加固板顶部表面的右侧等间隔开设有进风孔,且长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板,所述加固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插杆,且空心板的顶部与进风孔相连通,所述充气罩的底部与舱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罩顶部的左侧通过连接管与空心板的底部相连通,所述L形管远离充气罩的一端与导管的两侧相连通。通过加固板和带动机构的使用,使得加固板在受到风力的吹动时,接收到的风力能够通过带动结构向舱顶板进行靠近,来加大舱顶的受力效果,从而不需要对加固板进行稳定的固定。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舱顶板(1)、加固板(2)、带动机构(3)和框架(4);所述舱顶板(1)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舱顶板(1)内侧的中部开设有穿孔;所述加固板(2)顶部表面的右侧等间隔开设有进风孔(11),且加固板(2)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长杆(5),且长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板(6),所述加固板(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套(7),所述活动套(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插杆(8),所述插杆(8)的底端贯穿通孔并延伸至舱顶板(1)底部的外侧,且活动套(7)的底部与舱顶板(1)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13);所述带动机构(3)包括空心板(301)、充气罩(302)和导管(303),所述空心板(301)的顶部与加固板(2)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且空心板(301)的顶部与进风孔(11)相连通,所述充气罩(302)的底部与舱顶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罩(302)顶部的右侧通过连接管(304)与空心板(301)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导管(303)贯穿连接在充气罩(302)内侧的中部,且导管(303)的底部贯穿穿孔并延伸至舱顶板(1)底部的外侧,所述导管(303)内部的下侧与活塞板(6)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导管(303)的外侧与充气罩(302)的贯穿处相通;所述框架(4)的底部与舱顶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框架(4)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槽(9)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块(10),且两个滑块(10)相对的一侧分别加固板(2)的两侧相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舱顶板(1)、加固板(2)、带动机构(3)和框架(4);

所述舱顶板(1)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舱顶板(1)内侧的中部开设有穿孔;

所述加固板(2)顶部表面的右侧等间隔开设有进风孔(11),且加固板(2)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长杆(5),且长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板(6),所述加固板(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套(7),所述活动套(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插杆(8),所述插杆(8)的底端贯穿通孔并延伸至舱顶板(1)底部的外侧,且活动套(7)的底部与舱顶板(1)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13);

所述带动机构(3)包括空心板(301)、充气罩(302)和导管(303),所述空心板(301)的顶部与加固板(2)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且空心板(301)的顶部与进风孔(11)相连通,所述充气罩(302)的底部与舱顶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罩(302)顶部的右侧通过连接管(304)与空心板(301)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导管(303)贯穿连接在充气罩(302)内侧的中部,且导管(303)的底部贯穿穿孔并延伸至舱顶板(1)底部的外侧,所述导管(303)内部的下侧与活塞板(6)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导管(303)的外侧与充气罩(302)的贯穿处相通;

所述框架(4)的底部与舱顶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框架(4)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槽(9)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块(10),且两个滑块(10)相对的一侧分别加固板(2)的两侧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板(2)为弧形板,且加固板(2)位于框架(4)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孔(11)为横向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罩(302)底部的两侧均连通有L形管(305),所述L形管(305)远离充气罩(302)的一端与导管(303)的两侧相连通,所述活塞板(6)的高度小于导管(303)与L形管(305)相连通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303)的顶端与充气罩(302)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导管(303)的顶部为封闭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303)与长杆(5)的贯穿处安装有封闭胶罩(12)。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

目前船舶舱顶在使用的过程中,舱顶需要进行加固处理,让舱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但是目前舱顶在进行加固处理时,都是通过固定承重的结构在保证舱顶的加固效果,但是舱顶在使用的过程中,舱顶受风力的吹动,固定的结构难免会出现松动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舱顶在加固时,连接的加固机构能够随着风力松动的问题,本方案采用加固板和带动机构的使用,使得加固板在受到风力的吹动时,接收到的风力能够通过带动结构向舱顶板进行靠近,来加大舱顶的受力效果,从而不需要对加固板进行稳定的固定,解决了风力容易让加固机构出现松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包括舱顶板、加固板、带动机构和框架。

所述舱顶板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舱顶板内侧的中部开设有穿孔。

所述加固板顶部表面的右侧等间隔开设有进风孔,且加固板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长杆,且长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板,所述加固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底端贯穿通孔并延伸至舱顶板底部的外侧,且活动套的底部与舱顶板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

所述带动机构包括空心板、充气罩和导管,所述空心板的顶部与加固板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且空心板的顶部与进风孔相连通,所述充气罩的底部与舱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充气罩顶部的右侧通过连接管与空心板的底部相连通,所述导管贯穿连接在充气罩内侧的中部,且导管的底部贯穿穿孔并延伸至舱顶板底部的外侧,所述导管内部的下侧与活塞板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导管的外侧与充气罩的贯穿处相通。

所述框架的底部与舱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框架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块,且两个滑块相对的一侧分别加固板的两侧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固板为弧形板,且加固板位于框架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进风孔为横向孔。

优选的,所述充气罩底部的两侧均连通有L形管,所述L形管远离充气罩的一端与导管的两侧相连通,所述活塞板的高度小于导管与L形管相连通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导管的顶端与充气罩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导管的顶部为封闭口。

优选的,所述导管与长杆的贯穿处安装有封闭胶罩。

工作原理:使用时,加固板在受到船舶在行驶时的风力时,风力带动空气从进风孔吹入到空心板内,空心板内的空气通过连接管进入到充气罩内,充气罩内的空气通过L行管挤入到导管中,导管内在充入空气时,活塞板受到空气的挤压向下移动,让加固板向舱顶板进行靠近,保证舱顶板的受力效果。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通过加固板和带动机构的使用,使得加固板在受到风力的吹动时,接收到的风力能够通过带动结构向舱顶板进行靠近,来加大舱顶的受力效果,从而不需要对加固板进行稳定的固定。

2、该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通过导管和活塞板的使用,使得风力吹动的空气能够带动导管内的活塞板向下移动。

3、该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通过封闭胶罩的使用,使得长杆在进行活动时,导管内的空气不会从长杆与导管的贯穿处泄漏出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气罩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固板的俯视图。

其中,1舱顶板、2加固板、3带动机构、301空心板、302充气罩、303 导管、304连接管、305 L形管、4框架、5长杆、6活塞板、7活动套、8插杆、9滑槽、10滑块、11进风孔、12封闭胶罩、13支撑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包括舱顶板1、加固板2、带动机构3和框架4,加固板2为弧形板,且加固板2位于框架4的内侧。

舱顶板1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舱顶板1内侧的中部开设有穿孔。

加固板2顶部表面的右侧等间隔开设有进风孔11,进风孔11为横向孔,且加固板2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长杆5,且长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板 6,活塞板6的高度小于导管303与L形管305相连通的高度,加固板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套7,活动套7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插杆8,插杆8的底端贯穿通孔并延伸至舱顶板1底部的外侧,且活动套7的底部与舱顶板1之间连接有支撑弹簧13。

带动机构3包括空心板301、充气罩302和导管303,导管303的顶端与充气罩302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导管303的顶部为封闭口,导管303 与长杆5的贯穿处安装有封闭胶罩12,通过封闭胶罩12的使用,使得长杆5 在进行活动时,导管303内的空气不会从长杆5与导管303的贯穿处泄漏出去,空心板301的顶部与加固板2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且空心板301的顶部与进风孔11相连通,充气罩302的底部与舱顶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充气罩302顶部的右侧通过连接管304与空心板301的底部相连通,导管303贯穿连接在充气罩302内侧的中部,且导管303的底部贯穿穿孔并延伸至舱顶板1底部的外侧,导管303内部的下侧与活塞板6的外侧滑动连接,导管303 的外侧与充气罩302的贯穿处相通。

框架4的底部与舱顶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框架4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9,滑槽9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块10,且两个滑块10相对的一侧分别加固板2的两侧相连接。

使用时,加固板2在受到船舶在行驶时的风力时,风力带动空气从进风孔 11吹入到空心板301内,空心板301内的空气通过连接管304进入到充气罩 302内,充气罩302内的空气通过L行管305挤入到导管303中,导管303内在充入空气时,活塞板6受到空气的挤压向下移动,让加固板2向舱顶板1 进行靠近,保证舱顶板1的受力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一种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1963.0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336932U

授权时间:20190903

主分类号:B63B 3/62

专利分类号:B63B3/62

范畴分类:32D;

申请人:浙江海洋大学

第一申请人:浙江海洋大学

申请人地址:316022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

发明人:刘泽东;刘芷含

第一发明人:刘泽东

当前权利人:浙江海洋大学

代理人:龙洋

代理机构:33243

代理机构编号: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用于船舶舱顶的加固装置论文和设计-刘泽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