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居住区地下新能源充电装置,属于充电装置领域,一种城市居住区地下新能源充电装置,包括位于底座上侧的充电本体,充电本体与底座之间连接有旋转机构,充电本体侧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充电头,且多个充电头均匀排布于充电本体中部,充电本体侧端设置有多个显示屏,多个显示屏均位于充电头上侧,充电本体上端设置有多个控制开关,底座上端开凿有多个定位孔,充电本体侧端设置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板和定位杆,固定板固定连接于充电本体侧端,固定板自上而下开凿有矩形孔,定位杆贯穿矩形孔,且定位杆下端与定位孔相匹配,本方案可以实现同时供多辆车充电,且能够灵活旋转,实现多角度充电。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城市居住区地下新能源充电装置,包括位于底座(2)上侧的充电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本体(1)与底座(2)之间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充电本体(1)侧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充电头(5),且多个充电头(5)均匀排布于充电本体(1)中部,所述充电本体(1)侧端设置有多个显示屏(4),多个所述显示屏(4)均位于充电头(5)上侧,且多个显示屏(4)与多个充电头(5)一一对应,所述充电本体(1)上端设置有多个控制开关(3),且多个控制开关(3)与多个显示屏(4)一一对应,所述底座(2)上端开凿有多个定位孔(6),所述充电本体(1)侧端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位于充电头(5)下侧。
设计方案
1.一种城市居住区地下新能源充电装置,包括位于底座(2)上侧的充电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本体(1)与底座(2)之间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充电本体(1)侧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充电头(5),且多个充电头(5)均匀排布于充电本体(1)中部,所述充电本体(1)侧端设置有多个显示屏(4),多个所述显示屏(4)均位于充电头(5)上侧,且多个显示屏(4)与多个充电头(5)一一对应,所述充电本体(1)上端设置有多个控制开关(3),且多个控制开关(3)与多个显示屏(4)一一对应,所述底座(2)上端开凿有多个定位孔(6),所述充电本体(1)侧端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位于充电头(5)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居住区地下新能源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柱(7)和轴承(8),所述底座(2)上端中心处开凿有凹槽,所述轴承(8)外圈壁与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柱(7)固定连接于轴承(8)内圈壁,且旋转柱(7)上端与底座(2)底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市居住区地下新能源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板(9)和定位杆(10),所述固定板(9)固定连接于充电本体(1)侧端,所述固定板(9)自上而下开凿有矩形孔(11),所述定位杆(10)贯穿矩形孔(11),且定位杆(10)下端与定位孔(6)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居住区地下新能源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10)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2),所述限位块(12)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矩形孔(11)的长度和宽度,且限位块(12)的长度大于矩形孔(11)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市居住区地下新能源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10)上端固定连接有拉环(13),所述拉环(13)表面包裹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表面刻设有防滑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城市居住区地下新能源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垫为两层,且位于外层的硅胶垫为透明垫,两层所述硅胶垫之间填充有荧光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城市居住区地下新能源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10)为不锈钢,且定位杆(10)表面涂覆有防腐涂层,所述定位杆(10)底端连接有打磨层。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城市居住区地下新能源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大大改善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新能源汽车通常都是采用电力驱动,属于零排放的汽车,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现在市场上流通的新能源汽车大多都是电动汽车,在政策的驱动下电动汽车加快发展趋势,电动汽车将快速大量的投放到市场,充电桩需求和充电桩的建设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都对电动汽车的市场推广造成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影响到我国城市交通运输领域减排的进程。
通常情况下,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充电站和换电站的形式,另一个中充电桩的形式,但是充电站和换电站的建设费用都比较昂贵,往往在进行运营的时候入不敷出。为了节约成本,通常会选择充电桩,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需要安装到特定的地方,并且设置在地面上,通常需要配备专用的停车位进行停车充电,会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并且,在地面上的充电桩很容易被认为的损坏。
中国专利CN205706224U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动汽车充电桩柜体,该新型电动汽车充电桩柜体,包括充电桩本体和充电枪头。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新型电动汽车充电桩柜体,该新型电动汽车充电桩柜体的充电枪头能够放置在充电桩本体上,同时,充电桩本体的左侧面上设有充电枪头放置座,充电枪头放置座同时也能够放置充电枪头,充电桩本体顶面的凸弧面,能够有效的将雨水引流出去。此外,该新型电动汽车充电桩柜体结构设计合理,体积小,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虽然该装置能够节约一定的占地面积,但是其设置在地面上,仍然存在占用地面空间,并且容易被人为破坏的缺陷。
为改善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7627877A提供了一种埋置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该充电装置包括安装箱、升降机构和充电机构,安装箱为中空结构,升降机构和充电机构均设置于安装箱内,安装箱埋设于地下,安装箱的顶部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有可开启的顶盖,升降机构用于将充电机构从开口处推出或者推入安装箱。本装置的安装箱设置在地面以下,并将充电机构设置在安装箱内,使充电机构不会占用地面资源;而且可以将充电机构很方便的伸到地面,方便进行汽车的充电。可以将本装置设置在原有的停车位附近,而不需要每一个充电装置再配备相应的车位,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本装置建设成本低,使用范围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
但是上述专利中的充电装置一次只能给一辆车充电,且不能根据车辆所在位置灵活充电,使用局限性强。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居住区地下新能源充电装置,它可以实现同时供多辆车充电,且能够灵活旋转,实现多角度充电。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居住区地下新能源充电装置,包括位于底座上侧的充电本体,所述充电本体与底座之间连接有旋转机构,所述充电本体侧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充电头,且多个充电头均匀排布于充电本体中部,所述充电本体侧端设置有多个显示屏,多个所述显示屏均位于充电头上侧,且多个显示屏与多个充电头一一对应,所述充电本体上端设置有多个控制开关,且多个控制开关与多个显示屏一一对应,所述底座上端开凿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充电本体侧端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位于充电头下侧,本方案可以实现同时供多辆车充电,且能够灵活旋转,实现多角度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柱和轴承,所述底座上端中心处开凿有凹槽,所述轴承外圈壁与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柱固定连接于轴承内圈壁,且旋转柱上端与底座底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板和定位杆,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充电本体侧端,所述固定板自上而下开凿有矩形孔,所述定位杆贯穿矩形孔,且定位杆下端与定位孔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矩形孔的长度和宽度,且限位块的长度大于矩形孔的宽度,将限位块的长宽方向对准矩形孔的长宽方向向上拉动定位杆,定位杆下端脱离定位孔,转动定位杆,使得限位块的长宽方向对应矩形孔的长宽方向,此时限位块挡于矩形孔上侧,用户可根据需要转动充电本体进行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所述拉环表面包裹有硅胶垫,所述硅胶垫表面刻设有防滑纹,用户手握拉环拉动定位杆更加方便,拉环上包裹的硅胶垫可使用户拿握更加舒适,且不易脱手。
进一步的,所述硅胶垫为两层,且位于外层的硅胶垫为透明垫,两层所述硅胶垫之间填充有荧光层,便于用户在昏暗条件下查找拉环,方便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为不锈钢,且定位杆表面涂覆有防腐涂层,所述定位杆底端连接有打磨层,使得定位杆不易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同时供多辆车充电,且能够灵活旋转,实现多角度充电。
(2)定位杆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矩形孔的长度和宽度,且限位块的长度大于矩形孔的宽度,将限位块的长宽方向对准矩形孔的长宽方向向上拉动定位杆,定位杆下端脱离定位孔,转动定位杆,使得限位块的长宽方向对应矩形孔的长宽方向,此时限位块挡于矩形孔上侧,用户可根据需要转动充电本体进行充电。
(3)定位杆上端固定连接有拉环,拉环表面包裹有硅胶垫,硅胶垫表面刻设有防滑纹,用户手握拉环拉动定位杆更加方便,拉环上包裹的硅胶垫可使用户拿握更加舒适,且不易脱手。
(4)硅胶垫为两层,且位于外层的硅胶垫为透明垫,两层硅胶垫之间填充有荧光层,便于用户在昏暗条件下查找拉环,方便充电。
(5)定位杆为不锈钢,且定位杆表面涂覆有防腐涂层,定位杆底端连接有打磨层,使得定位杆不易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充电本体、2底座、3控制开关、4显示屏、5充电头、6定位孔、7旋转柱、8轴承、9固定板、10定位杆、11矩形孔、12限位块、13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3,一种城市居住区地下新能源充电装置,包括位于底座2上侧的充电本体1,充电本体1与底座2之间连接有旋转机构,充电本体1侧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充电头5,且多个充电头5均匀排布于充电本体1中部,充电本体1侧端设置有多个显示屏4,多个显示屏4均位于充电头5上侧,且多个显示屏4与多个充电头5一一对应,充电本体1上端设置有多个控制开关3,且多个控制开关3与多个显示屏4一一对应,底座2上端开凿有多个定位孔6,充电本体1侧端设置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位于充电头5下侧,本方案可以实现同时供多辆车充电,且能够灵活旋转,实现多角度充电。
请参阅图5,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柱7和轴承8,底座2上端中心处开凿有凹槽,轴承8外圈壁与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旋转柱7固定连接于轴承8内圈壁,且旋转柱7上端与底座2底端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2和图4,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板9和定位杆10,固定板9固定连接于充电本体1侧端,固定板9自上而下开凿有矩形孔11,定位杆10贯穿矩形孔11,且定位杆10下端与定位孔6相匹配。
请参阅图2和图4,定位杆10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2,限位块12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矩形孔11的长度和宽度,且限位块12的长度大于矩形孔11的宽度,将限位块12的长宽方向对准矩形孔11的长宽方向向上拉动定位杆10,定位杆10下端脱离定位孔6,转动定位杆10,使得限位块12的长宽方向对应矩形孔11的长宽方向,此时限位块12挡于矩形孔11上侧,用户可根据需要转动充电本体1进行充电。
请参阅图2和图4,定位杆10上端固定连接有拉环13,拉环13表面包裹有硅胶垫,硅胶垫表面刻设有防滑纹,用户手握拉环13拉动定位杆10更加方便,拉环13上包裹的硅胶垫可使用户拿握更加舒适,且不易脱手。
硅胶垫为两层,且位于外层的硅胶垫为透明垫,两层硅胶垫之间通过黏胶粘合,黏胶中混杂有荧光颗粒,荧光颗粒发光,便于用户在昏暗条件下查找拉环13,方便充电。
定位杆10为不锈钢,且定位杆10表面涂覆有防腐涂层,定位杆10底端连接有打磨层,使得定位杆10不易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方案中充电头5包括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7627877A中的充电枪、绕线盘和固定件,因这些结构不是本方案的改进点,故不作详细分解,且本方案中充所有涉电结构及电性连接关系均与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7627877A中的方案相同,故此处不作赘述。
使用该充电装置时,用户手握拉环13,将限位块12的长宽方向对准矩形孔11的长宽方向向上拉动定位杆10,定位杆10下端脱离定位孔6,转动定位杆10,使得限位块12的长宽方向对应矩形孔11的长宽方向,此时限位块12挡于矩形孔11上侧,用户可根据需要转动充电本体1,转动到合适角度时,反向操作定位杆10,即将限位块12移至固定板9下侧,此时定位杆10下端插入定位孔6中,固定充电本体1,可通过充电头5进行充电。
相比于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7627877A提供了一种埋置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它一次只能给一辆车充电,且不能根据车辆所在位置灵活充电,使用局限性强;本方案可以实现同时供多辆车充电,且能够灵活旋转,实现多角度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1134.X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381824U
授权时间:20190913
主分类号:B60L 53/30
专利分类号:B60L53/30
范畴分类:32B;37C;
申请人:冯惠珺
第一申请人:冯惠珺
申请人地址:252000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176号聊城市规划局
发明人:冯惠珺;闫伟
第一发明人:冯惠珺
当前权利人:冯惠珺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新能源论文; 硅胶垫论文; 新能源汽车论文; 能源论文; 新能源技术论文; 旋转开关论文; 定位设计论文; 电动汽车论文; 轴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