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兴:《边区群众报》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选择及启示论文

李祥兴:《边区群众报》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选择及启示论文

摘要:《边区群众报》以其自身具有的特点和优点面向基层群众有效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积极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从内容选择的角度看,其基本内容包括: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读党的文件及各项具体政策、分析时事与形势的发展、纠正群众中不正确的认识、布置工作交流基层工作经验。《边区群众报》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选择呈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层次性与差异性、紧密结合群众的需要等特征。

关键词:边区群众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容选择

从《边区群众报》的创刊宗旨看,与《解放日报》主要是为满足中高级干部和知识分子阅读的需要不一样,该报主要是为满足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的阅读需求。因此,在内容的选取上,《边区群众报》与《解放日报》就有很大的不同,其立足点在于“办一张边区群众喜爱的报纸,要直接给边区老百姓阅读,使识字很少的人看得懂,不识字的人听得懂”。[1](P21)正是因为如此,该报创刊后不久,“在仅有150万人口的陕甘宁边区,发行量很快达到1万份”,[2]这个发行量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可观的。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审视《边区群众报》,其刊载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呈现些什么特征,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何启示值得深究。

一、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政府的具体工作部署是《边区群众报》的应有之义。同时,由于《边区群众报》是一张直接面对普通群众发行的报纸,这就决定了《边区群众报》既要承担党的宣传任务,体现党的意图,又要满足群众需要,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懂、好实行,真正将我党的宣传意图和群众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基于这种考虑,《边区群众报》不像其他普通的报纸那样对一些重要的报道按照当时通行的新闻报道格式刊载、将中央的文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搬来不作任何处理,直接刊发。为了使蕴含在这些文件、讲话和重要新闻中的精神能为普通群众领会把握,《边区群众报》通常是依据读者的理解接受能力,对这些内容进行改编和处理,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明了的文本将其呈现出来。相关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5)研究开发元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专家知识库中评估打分指标及权重赋值体系(AHP层次分析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统计平均法)、打分策略算法(综合评分法、功效系数法、综合指数法)以及安全推理知识体系的定义、描述、管理维护。

第一类是依据通俗化的要求,在吃透中央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写和缩编。据当时担任《边区群众报》主编的胡绩伟后来回忆,[1]当时该报对中央和边区的很多重要指示以及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并没有照原文刊登,而是有选择地用通俗的语言加以改写和缩编。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原文刊登在1943年7月2日的《解放日报》上,全文共计7500字。《边区群众报》将原文改写刊登在1943年7月11日的第3版上,但是该报刊登的这个文件则是经过了改写和缩编的,全文压缩为2300字。与原文比较,《边区群众报》将其标题改为“纪念抗战六周年,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并加上副标题“向国民政府提出四个意见,向敌军提出五个口号”,同时将原文比较长的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用很简短的一段话描述出来,这样就将宣言的主要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出来了。[3]为着重说明“四个意见”和“五个口号”,文章不仅对各个部分内容进行压缩改写,并配上解释的副标题。在原来的“应该加强作战、应该加强团结、应该改良政治、应该发展生产”的四个意见后面分别配上了“协助正面战场、改善兵役制度”,“停止内部摩擦,改善党际关系”“发挥爱国自由、惩治贪污腐化”“制止囤积居奇、实行减租减息”[3]等几个副标题。而“五个口号”下面原来没有详细的标题,在这里分别加上了朗朗上口,简单易懂的标题,分别是“爱护群众利益、爱护眼睛一样”“主力军和民兵配合作战”“军民努力生产、处罚懒惰份子”“努力学习文化、继续整风学习”“粉碎特务活动、提高警惕性”[3]等,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阐释。

第二类是用更大的篇幅对原文进行扩充,目的在于让群众能够通俗易懂地理解原文。通俗易懂是《边区群众报》的基本特点,为帮助群众准确地理解原文的信息,该报不仅仅拘泥于文字的多少,有时经过改写的新闻甚至比原新闻的字数更多。如对重庆谈判结束后毛主席回到延安这一重大新闻,《解放日报》与《边区群众报》分别于1945年10月12日和10月14日在头版作了报道。然而,由于读者不同,二者之间的写法就有很大的不同。

要求师资力量比较雄厚,每个教学小组必须配备一位临床指导教师,这在当前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比较困难。

《边区群众报》的标题是“成千成万的人向飞机场跑,毛主席回来了!”。正文内容是:“‘毛主席啥时候回来呀?’全边区的人民天天在想着,天天在望着。十月十一日,消息传开了,说,毛主席今天三点钟一定回来。每个人从早晨就望着,恨这个三点钟,为什么不早一点到呢?等着,等着,等到一点钟。忽然,嗡嗡在响,人民惊奇地叫起来了:‘飞机!毛主席!’人们跑出来了。有的问:‘说三点钟吗?为啥一点钟就到了?’有的说:‘早到早放心!到飞机场!快跑吧!’”。[5]

在研究温度对stokes光输出特性的影响时,激光器自身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先观察实验用多波长布里渊掺铒光纤激光器在室温下stokes光输出的稳定性。在一小时内间隔10 min连续观察stokes光输出,其中SP功率固定在0.5 mW,得到图5波长稳定性曲线。在实验中观察到从第1阶stokes光BS1到第25阶BS25,未发现明显波长偏移,且功率波动在1 dBm以内。从BS26到BS30,功率波动较大,最高达2.5 dBm。因此,在研究stokes输出特性时只选取稳定部分波长stokes光,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跑!大家像飞机一样的跑!工作人员在跑,老百姓也在跑,老汉拉着孙孙在跑。过河的时候,一群小学生,急得鞋袜都不脱,就从河里跑过去了。劳动英雄吴满有,一上午就赶到城里来了,这个五十几岁的老英雄,也和青年人一样跑着,他一面跑一面问:‘飞机落下了吗?’人们告诉他:‘落下了了’他欣喜地跳着脚,拍着手,笑着直说:‘这就放心了!’”[5]

“跑到飞机场,大家都争着看毛主席。毛主席下飞机了,大家都拍手,用全身的力量拍手。毛主席举起帽子,给大家打招呼,他对大家说:‘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和平、民主、团结!这次谈判解决了一些问题,还有一些问题也能解决,困难还很多,但是我想是能克服的!’是的,我们知道还有很多困难,我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因为我们有毛主席的领导!大家拍着手,用全身的力量拍着手,欢迎我们的毛主席!”[5]

通过对比,除了新闻标题更加通俗易懂外,《解放日报》的正文内容只有短短4竖排共4句话,共计150个字。而《边区群众报》的新闻则分为3大段,共计600个字,篇幅要大得多。但是仔细阅读可以发现,新闻稿对延安干部群众期盼毛主席早日归来的心理描写得十分形象,充分体现了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见到毛主席的心情,对周围场景的描写也更加贴近当时群众的生活实际,语言也更加形象化、口语化。

第三类情况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几乎原封不动地将文件全文刊载在《边区群众报》上。如边区抗联为加强拥军工作,于1944年1月15日特发表《陕甘宁边区各界民众抗敌救国联合会为拥军工作告边区父老兄弟姊妹书》,鉴于“需要将原文内容原原本本告诉边区民众”,同时要求“文字写得比较通俗易懂”,该报用两个版面的增刊将全文刊登出来。文件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列举边区驻军在自卫、生产、帮助群众等方面的种种好处后,号召边区群众坚决实行拥军公约,并学习延安金盆区、富县牛武区、定县、淳耀、新正、子曲等在拥军工作方面的模范,切实做好拥军工作。

二、解读党的文件及各项具体政策

第一,解读文件名称。文件名称解释是指针对一些重要的、群众不熟悉但是又有必要告诉群众的文件进行解释,目的在于让群众知道这个文件名称的由来、其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与价值等。如在重庆谈判中,由于中国共产党表现出谋求国内和平建国的诚意并作出重大让步,最终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这一历史性文件,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打碎了蒋介石的独裁专制统治。由于该文件是1945年10月10日签订的,故又称之为《双十协定》。但是,对于这一简称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理解,文件的具体内容也难以理解透彻。为此,1945年11月1日《边区群众报》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对这一文件作了解释。当时的问题是“上期群众报有好几处讲到‘双十协定’,这是指的哪一个文件?”答案是这样的,“‘双十协定’就是‘国共两党会谈纪要’,是在十月十号签订的,十月十号是‘双十节’,所以叫作‘双十协定’”。[6]通过这样的解释,普通民众就知道《双十协定》是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结束后于民国政府的国庆节“双十节”这一天签订的历史性文件。

由于边区的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文化水平比较低,难以直接阅读中央文件、理解中央文件精神并将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为解决这一难题,《边区群众报》特地开辟文件解释专栏解读重要的文件名称、文件精神以及文件中涉及的专有名词。

第三,解读专有名词。名词解释是针对文件中出现的一些专有名词作通俗易懂的解释,这些名词的专业性比较强,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难以准确理解其基本含义。因而,群众往往会因为不懂这些名词而影响其阅读文件,进而影响其对整个文件的理解。于是,对这些文件作通俗化的解释也成为解读文件不可缺少的一环。如1944年11月15日,《边区群众报》对文件中常常出现的“酝酿”一词作了通俗化的解释,指出“酝酿本意是指酿酒中的一道工序,强调酒不是一下子就能酿成,而是要经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发酵过程。”由此出发,作者解释了日常工作中所指的“酝酿”是指一项工作正式展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也就是在工作开展前“先让大家想一想,估计估计,拉一拉、议论议论,让大家对这件事看清楚,有个认识,提出些意见,想出些办法”。[8]在解释完“酝酿”这个概念后,作者还结合实际工作谈了酝酿是否成功的火候,指出:“在酝酿当中,大家对这件事有了认识了,群众的情绪高起来了,积极分子也发现了,这就是酝酿成熟了,可以正式开始做了。”[8]最后,文章强调“我们在群众中做每件事都要经过酝酿阶段,看看有没有成熟,不能就马马虎虎的动手做开”,[8]要高度重视酝酿这一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以提高工作成功的概率。《边区群众报》几乎每期都刊有这样的名词解释,对通俗化理解党的文件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二,阐释中央文件精神。文件解释专栏是在对中央文件精神精准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央文件的精神展开通俗化的阐释,使书面语言色彩比较浓的文件变得更加口语化,更加与群众的实际生活贴近,更加容易为群众理解接受。如1943年6月4日中央发布了《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这一文件,文件总结了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延安整风运动以来关于领导方法的基本经验,指出了今后党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是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对于这一历史性文件,1943年7月18日《边区群众报》在文件解释专栏中对其进行了专门解释。该报首先对文件标题作了通俗化的处理,改为“建立领导核心——解释中央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这样一开始就直接抓住了文章的实质和核心,并且围绕这个核心问题作了阐释,指出“领导与群众结合的问题,就是领导和广大群众发生正确关系的问题”。[7]而要实现领导与群众的正确关系必须做到:“第一,领导同志要会团结一批积极分子,形成一个领导核心;第二,要用这个核心去提高群众当中的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使得他们走到正确这方面来。”[7]与此同时,文章还结合边区春耕工作的实际情况,指出边区春耕工作之所以取得巨大成绩,“就是领导的同志用了上面所说的这个道理”,强调要抓住“劳动英雄,积极的农民,形成一个中心的力量”,并“在群众当中去做宣传鼓动工作,使得生产不大积极的人积极起来”,这样才能把生产推动起来。[7]这就是以实际工作来诠释领导与群众结合的工作方法,通俗易懂,易为群众所接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人才的动手能力的需求不断多样化,幼儿园儿童的好奇心,聪明才智的不断显现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传统的积木、剪纸、泥塑等手工制作已经难以适应儿童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如今,人工智能逐步占据了人类的日常生活,在各地时常掀起一股“机器人热”,各地的机器人模型大赛层出不穷,机器人逐渐可以代替人类做各种事情,这些也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儿童的眼光,影响着他们对于周围世界的认识,但当今能够懂得机器人原理并能操作的学前教育人才却寥寥无几。当今本科学前教育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化,不足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分析时事与形势的发展

时事与形势发展分析就是将近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趋势告诉民众,让民众清楚在时事与形势发展的过程中自己应该承担什么任务,怎样应对局势的变化发展等。当时边区很多区乡干部和老百姓,对时事不是很清楚,迫切渴求指导讲解。为此,陕甘宁边区清涧县书赵锦萃曾经写信给《边区群众报》反映群众要求讲解时事。于是边区政府组织了精干力量讲解时事,当基层民众听了时事讲解后,发出了感慨,说道:“这样的会以后要多开才好,我们农民出生在乡圪崂里,你们多宣传,我们心里才会明亮。”[9]从这里不难看出,农民是十分关心时事与形势发展的,不是像某些人说的“农民只顾种地,不管时事不问时事”。[9]与此同时,分析时事与形势的发展问题,并以此动员民众武装群众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应有之义。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边区群众报》开辟了时事常识、时事问答、时事问题、时事报告、形势分析等栏目向民众分析时事与形势发展问题,向群众传递时事新闻、时事论文和时事知识等。

其次,提高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由于把生产建设放在第一位,很多基层干部开口闭口谈的是生产建设,而忽视了经常对群众开展政治教育,其结果是“很多群众在政治认识上,在民主生活的学习上,在遵守法令上,都没有不断地提高”,成为“一个很大的缺点”。[14]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状况,就必须注重对群众加强日常政治教育,克服不正确的思想。从当时的实际做法看,主要是通过比较,让群众认识到边区有今天的光明前景实属不易,让其知道“要保卫这一块民主自由的地区,还有很多困难”,并“把时事随时告诉群众”,使群众“懂得我们党在每个时期的政策,同时也要随时注意揭穿敌人的谣言”。[14]在内容的选择上,重点加强“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组织的力量和纪律的重要”“遵守法令的重要”[14]等几个方面的教育。只有经常开展这些教育,夯实群众的政治教育基础,“在具体问题的说服教育上,才容易说得通”,[14]才能容易引导其思想,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

其次,刊载时事文献。时事文献主要是通过时事报告、时事评论和时事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相关时事信息。与时事新闻不同,时事文献在内容的选择上融资料的丰富性、常识性和系统性为一体,让读者不仅对整个时事材料有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而且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和判断。如1946年11月9日《边区群报》刊登了《目前的大局怎么样?》一文,作者分析了全面内战爆发后,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进行自卫,取得了巨大胜利,进攻解放区的蒋军“六成里倒已经去掉一成”的局面。对于蒋军的整个形势,文章作了系统全面的梳理,指出本来不足的蒋军军力,在战场上被消灭三十三个旅后,兵力更加显得捉襟见肘,更加不足。由于蒋军违背人民休养生息、盼望和平的愿望,大举进攻解放区,给解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激起了解放区军民更加激烈的抵抗,遭受重大的失败。此外,由于穷兵黩武,蒋管区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纷纷起来反抗抓丁拉夫,抗捐抗税,形成了反蒋的第二条战线。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蒋介石虽然有他的洋爸爸——美帝国主义分子的帮助,但是绝不能把人民的力量打下去的。”[11]这就是说,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人民,尽管解放军暂时退出一些地区,但是最终会“变守势为攻势,变被动为主动,把失去的地方重新夺回来”。[11]

《边区群众报》是办给乡区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看的大众化报纸,其宗旨是“说出群众要说的话,讲出边区群众要知道的事情”,[16]以此推动边区基层各项工作的展开。秉承这一宗旨,《边区群众报》专门开辟了区乡工作副刊以专门布置工作和交流基层工作经验,目的在提出意见,供给参考。

品牌价值共同创造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括客户参与和针对特定品牌的行为意愿等。如在社交网络中,消费者可以生成诸如视频、数字图像、音频文件、评级或形成推荐等内容,这些内容可供其他消费者公开使用。这些由消费者所创造的内容允许其他消费者获得更多的产品信息和知识,并为他们提供与其他消费者交流和体验的渠道,从而增加其信心和随之而来的购买意愿[20]。可见,价值共创的核心是消费者间的互动、分享和相互影响。据此,该研究将价值共创意愿界定为消费者参与品牌价值创造活动中的相互交流、信息分享以及参考其他消费者推荐进行购买决策的意愿。

四、纠正群众中不正确的认识

从整体上看,边区群众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在民主政府的领导下积极生产,拥军支前,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少数群众由于受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对党和边区政府的政策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因此,加强宣传教育、解疑释惑,纠正群众中存在的不正确认识是为必要。《边区群众报》从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对生产运动、政治思想、思想观念上存在的不正确认识加以引导,进行教育。

首先,纠正了生产运动中存在的不正确认识。面对国民党的封锁和包围,再加上边区自然灾害等因素的作用,边区的物质供应日益紧张。为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党中央号召边区群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因而,边区政府每年在生产季节都会发动群众增加生产,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防旱备荒。但是,对这项工作并不是所有群众都能十分透彻地认识其重要性。正如《边区群众报》指出的:“据我们了解,群众对于防旱备荒,还有一些不正确的看法。”[13]因此,基层干部要加强对这些错误认识的引导,让群众树立起正确的观念,从而促进防旱备荒工作的顺利推进。为此,《边区群众报》对群众当中存在的“等、要、靠,懒、臃、散”错误思想作了详细的分析,并从“毛主席没有叫我们等死”“二流子不要妄想”“反动派不会自己饿死”“指亲戚靠邻里,耽误自己”“商人不懂庄家,说的外行话”[13]等几个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解答,以此克服群众当中存在的消极错误思想,动员民众集中力量加紧生产,防旱备荒。

首先,报道时事新闻。时事新闻主要是向群众宣传新近发生的重大时事新闻。由于《边区群众报》不是日报,因而其刊登的新闻时效性难以保证。所以,《边区群众报》在选择刊登这类新闻时一般等该新闻事件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收集整理分析相关新闻材料的基础上,对这些材料进行改写,进行集中报道。如1946年7月28日《边区群众报》在第三版开辟的时事报告就对一个月以来的谈判和战争进行了综合报道和分析讲解,题目是《一月来的谈判和战争》。对于谈判,文章用“谈判半死不活,内战越打越凶”的小标题概括其中心思想,然后指出“谈判实际上停止了,只在表面上,还没有破裂”,蒋介石拥兵自重,发动了对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一个月以来内战的规模更加扩大”。[10]对于一个月的战争,文章对重点交战地区如中原战场、苏北战场、山西战场的敌我双方的态势和发展作了详细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指出:“这一月来,蒋介石用了那么大的兵力打内战,可是没有占到半分便宜,反而损兵折将,吃了些亏。”[10]文章最后发出警告,告诫蒋军“如果再不收手,还会吃更大的亏”。[10]当然,这不是说对所有的新闻都是这样,也有一些比较重大且重要的新闻材料例外。

再次,揭破封建迷信思想的虚假面纱。边区由于地处大西北,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思想相对闭塞,再加上交通不便,群众的封建迷信思想较为浓厚,阻碍了无神论的传播,进而影响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反动分子却利用群众当中存在的浓厚封建迷信思想散布谣言、造谣中伤,影响边区人心的安定,企图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为此,揭露敌人的阴谋并借此揭开封建迷信的虚假面纱,破除群众头脑中存在的迷信思想,增强其无神论观念,有助于群众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如1946年7月,敌特在定边县散布谣言,称“张天师进了北京,五月到九月要发生瘟疫,人死一大半。有些人半信半疑,有点担心”。[15]为安定人心,定边县政府迅速查找消息来源,发现该消息原来是国民党特务制造的谣言,被边区群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传开来,使群众上当受骗。《边区群众报》及时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披露,揭露了敌人的险恶用心,消除了群众心中的惶恐不安,提高了群众的警惕性和思想认识水平,有效地防止了类似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了边区的社会稳定。

①污水处理工程。全市已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5处,实现了辖区内县城都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晋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7.5万t,形成的中水用于西河百丽园、白马寺山森林公园、泽州公园、花园头水库等河道景观生态用水,以及道路喷洒、园林绿化用水,并满足国投晋城热电厂一期生产用水。阳城县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1.8万t,1万t中水用于2×135 MW电厂及建瓷工业园区用水。高平市与山西国际能源公司合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3万t,用于2×600 MW电厂用水和园林绿化、丹河河道景观用水。这些污水处理回用工程的密集投入运行,使全市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37.6%,远超30%的三年规划预期指标。

五、布置工作、交流基层工作经验

再次,普及时事知识。普及时事知识主要通过时事测验和时事问答的形式让民众熟悉时事新闻和时事材料,以把握时事局势和趋向。时事测验和问答主要有两个优点,一是以问题与提问的形式将比较重要的时事问题提炼出来,以引起注意和重视;二是检验性的时事问答和测验具有的奖励性可以激发群众的求知欲望,使其主动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增强群众学习的主动性。如对于军队国家化和政治民主化谁先谁后的问题一度成为重庆谈判中国共两党争论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对于国民党提出的先军队国家化其实质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当时应向群众解释清楚的重要问题。为此,《边区群众报》在时事问答栏目中给予了解答。当时的问题是“毛主席到重庆,还不见有什么结果,听说国民党提出一个主张,叫作‘军队国家化,要把解放区的军队交给国民政府,请你们解释一下,国民党说的‘军队国家化’是什么意思’?”。[12]对此,《边区群众报》刊登的答案首先指出“国家有两种,一种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把持的国家,这种国家是黑暗的、专制的,是人民没吃没穿的。还有一种国家,是广大人民的国家,这种国家是民主的,光明的,是使人民吃好穿好的。所以军队是国家的应看是那种国家的”。[12]而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国家决定着这两种军队性质的不同,文章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对国共两党军队在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后的行为进行了鲜明对比,指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国家的军队是“用来杀老百姓的,用来抢老百姓的”,而人民军队则是“保卫老百姓利益的”。[12]因而,“要说军队国家化首先要说国家民主化”,“就是把反动的国家变成民主的国家,把反动的军队变成人民的军队”。[12]所以,“解放区这支人民的军队只能交给民主的国家”,[12]而不能交给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免变成残害民众,践踏民众利益的工具。这一回答不仅回答了两党谈判中争论的焦点问题,而且通俗地指出了其根本原因所在。

《解放日报》的标题是“昨日延市各界热烈欢迎毛主席,国共会谈已获重要成果”,正文内容是:“(本报讯)昨日午后一时半,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张治中将军陪同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志飞返延安。中共中央各部委负责同志、边区政府林、李正副主席,本市各机关团体学校代表及群众万余人,齐集机场欢迎。下机后,毛主席、张治中将军先后发表简短演说,群众热烈高呼口号,鼓掌不息。张治中将军随即乘专车下榻副司令员长官部休息。”[4]

饱和输出灰度值随电子注量的变化规律,如图3所示,不同辐照偏置条件下器件的退化趋势相似,即随电子注量增加饱和输出灰度值不断减小,说明饱和输出灰度值对电离总剂量敏感。

首先,利用报纸布置工作。陕甘宁边区由于交通相对闭塞,干部群众与外界直接交流接触的机会不是很多,信息相对闭塞。因此,党和政府对各项具体工作的传达难以及时被群众知晓。在这种情况下,《边区群众报》成为沟通交流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正如毛泽东曾经为该报题词指出的,“希望读者多利用报纸,推动工作,学习文化”,[17]对《边区群众报》推动实际工作寄予很高的期望。如在当时安塞县马家沟,利用读报推动具体工作就十分出名,群众经常利用读报组读报的机会商量工作。当他们在《边区群众报》上看到《吴满有乡康圪崂谈论生产》的消息后,该读报小组就积极组织当年春耕生产的讨论。群众围绕如何搞好今年的生产,纷纷献言献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劳动英雄陈得发说:“我听康家圪崂杨怀山的话,打动了我的心,大家选咱当劳动英雄,咱实在还很差,像比揭地,我就不如陈长发和张忠和,要操心学习技术!”[18]紧接着,其他民众都先后发言或畅谈自己对春耕的设想,或提出春耕中改进的措施等。面对困难,大家一起商量着各种办法来解决,讨论一直持续到半夜。尽管外面下着大雪,但是屋内讨论十分热烈。通过类似的消息传递,推动了边区各项具体工作的开展。

其次,利用报纸交流经验。《边区群众报》不仅是布置工作的有效载体,而且是交流工作经验的好场所。每个地方拥有的比较成功的做法、好的经验、新的范例都刊登在《边区群众报》上,当其他干部群众读到这些内容时,就可以学习。通过这种相互学习形成一种经验交流的氛围。如1944年11月26日,《边区群众报》刊登了村主任孙仲明的来信,信中反映了该乡“孙乡长工作方式简单化,只管摊派数目字”,要求群众“所有穿衣纺织按数目计划,立刻执行”。[19]当村主任孙仲明得到这封信后,一看全都是数目字,却不知为何要做这些事、怎样做这些事,感到不知所措。这反映出基层干部在布置工作时容易犯简单化的错误,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而且这还不仅仅是个案,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边区群众报》在刊登出这封信的同时提出了具体意见,帮助区乡干部改进工作方法。文章强调在布置乡村工作时要“对群众进行宣传解释,要看群众高兴与不高兴,弄清群众心里怎样想,口里怎样讲” 。[19]当然,布置工作还要选择比较好的时机。如关于科学耕种,“政府有些号召,在开始宣传的时候,有的群众不相信。现在,秋收了,政府的这些号召,都可以证明是正确的。所以,区乡干部应该抓紧时机,用具体的事例向群众宣传。”[20]只有这样,群众才能广泛发动起来,才能拥护和支持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

最后,利用报纸反映意见。与一切人民的报纸一样,《边区群众报》也是反映群众意见,批评政府缺点的场所。如1944年12月10日,《边区群众报》就刊登了新正县召开群众大会,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的报道。新闻的标题是“大家爱自己的政府,指出工作中的缺点”。[21]纵览整个报道,群众是十分热爱自己的政府的,为帮助政府改进工作,群众指出了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这些缺点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上“太死板,不灵活”“摊派命令多、宣传说服少”“执行命令不彻底”[21]等诸多方面。针对群众提出的宝贵意见,县委书记李科同志现场表态,“大家提出的意见,都接受,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21]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版面还刊登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劳动英雄出公粮太多的不合理现象,并分析了其原因,要求区乡干部“注意这一问题,劳动英雄的负担要合理”。[22]正是因为群众报十分注重收集分析群众的意见,对改进和完善基层工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六、内容选择的特点及当代启示

《边区群众报》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由图7可知,在培养的鲁氏酵母菌周围的琼脂未显示绿色,同时并未出现透明圈,说明没有产生α-溶血和β-溶血现象,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则显示透明溶血圈;实验结果说明,本试验所用的鲁氏酵母菌无溶血现象发生,说明菌株不是溶血细菌,具有食用安全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选择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解决实际问题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边区群众报》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功地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来宣传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读党的文件和各项具体政策,分析形势和时事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因时因地制宜,切记照本宣科式地照搬照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生硬地宣传党的各项政策,而不顾形势和时事的发展变化。

其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选择体现了层次性与差异性。研究表明,受众由于自身因素的影响对传播的内容接受是不一样的。《边区群众报》从读者的现实出发,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选择上不是选择抽象高深的理论,而是选择与干部群众工作生活紧密联系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具体文件为对象,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可亲、易懂。在当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针对受众群体的不同开展深入细致的分众化工作,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23](P29)

再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选择紧密结合群众的需要。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24](P11)《边区群众报》之所以能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其传播内容契合了时代和人民的需要,并把这种需要与党的宣传意图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了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25]

[参考文献]

[1]胡绩伟.青春岁月[A].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M].西安:陕西日报社印刷厂,2006.

[2]李晓东,兰天峨.试论《边区群众报》对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启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纪念抗战六周年,中共中央发表宣言[N].边区群众报,1943-7-11(003).

[4]昨日延市各界热烈欢迎毛主席,国共会谈已获重要成果[N].解放日报,1945-10-12(001).

[5]成千成万的人飞向机场跑,毛主席回来了![N].边区群众报,1945-10-14(001).

[6]什么是双十协定[N].边区群众报,1945-11-14(004).

[7]建立领导核心——解释中央关于领导方法的决定[N].边区群众报,1943-7-18(005).

[8]文件名解释[N].边区群众报,1944-11-5(004).

[9]赵锦萃.清涧县书来信说群众要求讲时事[N].边区群众报,1946-9-8(001).

[10]一月来的谈判和战争[N].边区群众报,1946-7-28(003).

[11]目前的大局怎么样?[N].边区群众报,1946-11-9(001).

[12]在国共谈判当中什么是“军队国家化”?[N].边区群众报,1945-10-14(002).

[13]纠正群众当中不正确的认识[N].边区群众报,1945-6-24(002).

[14]平常注意教育群众工作才能顺利进行[N].边区群众报,1945-12-2(004).

[15]什么张天师李天师,原来是特务拉狗屎[N].边区群众报,1946-7-14(003).

[16]习仲勋.庆祝边区群众报六周年[N].边区群众报,1946-4-7(001).

[17]毛泽东.希望读者多利用报纸,推动工作,学习文化[N].边区群众报,1946-3-31(001).

[18]读报纸商量商量今年怎样生产[N].边区群众报,1946-3-31(003).

[19]工作方式简单化,只管摊派数目字[N].边区群众报,1944-11-26(003).

[20]秋收时期是宣传政府号召的好时机[N].边区群众报,1945-8-25(004).

[21]大家爱自己的政府,指出工作中的缺点[N].边区群众报,1944-12-10(001).

[22]刘玉.劳动英雄出公粮要合理[N].边区群众报,1944-12-10(001).

[23]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4]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5]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16,(9).

ContentSelectionandEnlightenmentofMarxistPopularizationinBorderAreaMassDaily

LI Xiang-xing

( The Documentation and Information Department, Central Party History and Documen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32, China)

Abstract: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BorderAreaMassDaily effectively disseminated Marxism to the grassroots masses and actively promoted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nt selection, its basic contents included: propaganda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arty’s lines,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interpretation of the Party’s documents and various specific policies; analysis of current affai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correction of the in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masses; arrangement of work to exchange grass-roots work experience. The content selection of the Marxist popularization on BorderAreaMassDaily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hierarchy and difference, and closely linking with the needs of the masses.

Keywords:BorderAreaMassDaily; the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content selection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9)08-0114-07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KS009);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2018M640157)

作者简介:李祥兴(1980—),男,安徽怀宁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文献信息部博士后,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任编辑:李 官〕

标签:;  ;  ;  ;  ;  ;  ;  ;  ;  ;  ;  ;  ;  

李祥兴:《边区群众报》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选择及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