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浅谈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程俊云(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毓华中学湖北省黄冈市435327)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9-127-02

1.反证法的概念与来源

1.1反证法的概念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法,证明定理的一种方法,先提出和定理中的结论相反的假定,然后从这个假定中得出和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来,这样就否定了原来的假定而肯定了定理,也叫归谬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不直接证明论题“若A则B”(即A→B)为真,而是从反面去证明它的否定命题“既A且B”为假,从而肯定“若A则B”为真的证明方法.

1.2反证法的来源

1.2.1古希腊的反证法

反证法,无论是逻辑上的还是数学上的,它的概念都是一致的.即是反证法是证明的一种方法.西方数学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下,认为万物皆数.但随着这个表征数学史第一次危机“根号2”的问题的出现,使得希腊人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数学,这最终导致希腊人放弃了以数为基础的几何.

1.2.2中国古代数学的反证法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数学中,本身对于演绎的证明一般就不太重视,而且中国传统逻辑学的不完备,尽管我们中国的先辈们认识到了一些逻辑规律,并且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大兴辩难之风,但是他们大多使用的都是类似于反驳,在他为《九章算术》作注释时也多次采用了归谬论证法,墨子也使用归谬法.但是应该指出,明确的反证法的用法却是凤毛麟角,在这一点上与西方存在着差别极大,而在中国数学中,即便是刘徽这位我国古代在理论与逻辑方面都很擅长的数学大师,也只是用到了反驳(如:举反例).

1.2.3反证法的其他来源

①墨子的“归谬法”

例如:“学之益也,说在诽者.”通过证明“学习无益”是假,而得到“学习有益”的命题是真.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反证法的特例.而将其归为归谬论证欠妥切,归谬是反驳的一种方法,显然在这里是证明一个命题为真.

②刘徽的“证伪法”在我们的数学中,我们都只将证明与反驳对应为直接证明、归谬法(如反例法)与间接证明(如反证法).从这意义来说,刘徽他并没有使用过反证法,他仅仅只是在使用归谬法,只是在推翻一些假命题,即在证伪.

1.3反证法的一般步骤

学习反证法应把握它的一般步骤:

反设:假定所要证的结论不成立,而设结论的反面(否定命题)成立;

归谬:将“反设”作条件,由此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出矛盾——与已知条件、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及明显的事实矛盾或自相矛盾.

结论:因为推理正确,产生矛盾的原因在于“反设”的谬误.既然结论的反面不成立,从而肯定了结论成立.

具体方法:

命题r=在C下,若A则B

反证:若A则¬B,证明¬B与A的矛盾

例1求证A(原论题)

证明(1)设非A真(非A为反论题)

(2)如果非A,则B(B为由非A推出的论断)

(3)非B(已知)

(4)所以,并非非A(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5)所以,A(非非A=A).

例2如果a是大于1的整数,而所有不大于a的素数都不能整除a,则a是素数.

证明假设a是合数,记a=bc(b、c∈Z,且b,c>1),由于a不能被大于1且不大于a的素数整除,所以b>a,c>a,从而bc>a,这与假设a=bc矛盾,故a是素数.

2.反证法的适用范围

究竟什么样的命题可以用反证法来证呢?当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证题的实践告诉我们:下面几种命题一般用反证法来证比较方便.

2.1否定性命题

即结论以“没有……”“不是……”“不能……”等形式出现的命题,直接证法一般不易入手,而反证法有希望成功.

例3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角是钝角.已知:∠A,∠B,∠C是三角形ABC的三个内角.求证:∠A,∠B,∠C中不能有两个钝角.

证明假如∠A,∠B,∠C中有两个钝角,不妨设∠A>900,且∠B>900,则∠A+∠B+∠C>1800.这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0”这一定理相矛盾.故∠A,∠B均大于900不成立.所以一个三角形不可能有两个钝角.

2.2限定式命题

即结论中含有“至多”、“至少”、“不多于”或“最多”等词语的命题.

例4求证:素数有无穷多个.

证明假设素数只有n个:P1、P2……Pn,取整数N=P1?P2……Pn+1,显然N不能被这几个数中的任何一个整除.因此,或者N本身就是素数(显然N不等于“P1、P2、……Pn中任何一个),或者N含有除这n个素数以外的素数r,这些都与素数只有n个的假定相矛盾,故素数个数不可能是有限的.

2.3某些存在性命题

例5设x,y∈(0,1),求证:对于a,b∈R,必存在满足条件的x,y,使|xy-ax-by|≥31成立.

证明假设对于一切x,y∈〔0,1〕使|xy-ax-by|<31恒成立,

令x=0,y=1,则|b|<31令x=1,y=0,得|a|<31令x=y=1,得|1-a-b|<31.但|1-a-b|≥1-|a|-|b|>1-31-31=31产生矛盾,故欲证结论正确.

2.4一些不等量命题的证明

如:不等式,反证法是证明它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当结论反面有无穷多种情况时,一般不宜用反证法.

2.5基本命题

例6.求证:两条相交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已知:如图,直线a、b相交于点P,求证:a、b只有一个交点.

证明假定a,b相交不只有一个交点P,那么a,b至少有两个交点P、Q.于是直线a是由P、Q两点确定的直线,直线b也是由P、Q两点确定的直线,即由P、Q两点确定了两条直线a,b.与已知公理“两点只确定一条直线”相矛盾,则a,b不可能有两个交点,于是两条相交直线只有一个交点.

2.6整除性问题

例7.设a、b都是整数,a2+b2能被3整除,求证:a和b都能被3整除.证明假设a、b不都能被3整除.

分三种情况讨论:

(1)a、b都不能被3整除,因a不能被3整除,故a2不能被3整除,同理,b2不能被3整除,所以a2+b2也不能被3整除,矛盾.

(2)a能被3整除,b不能被3整除,可得a2能被3整除,b2不能被3整除,故a2+b2也不被3整除,矛盾.

(3)同理可证第三种情况.由(1)(2)(3)得,原命题成立.

参考文献

[1]赵雄辉.证明的方法[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85-92.

[2]龙朝阳.反证法的理论基础与适用范围[J].安顺师专学报.1999(2):40-46.

[3]陈国祥.适合用反证法证明的几类问题[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4(7):22-23.

[4]颜长安.反证法初探[J].数学通讯.2001(13):22-24.

[5]高珑珑.反证法例说[J].中学数学月刊.1997(4):33-35.

[6]徐加生.例谈正难则反的解题策略[J].数学教学研究.1999(4):12-13.

标签:;  ;  ;  

浅谈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