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用社激励机制的构建

论信用社激励机制的构建

一、浅议信用社激励机制的构建(论文文献综述)

徐荧徽[1](2020)在《基于模糊评价法的LS县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农村和地方经济的主要金融机构之一,正处于改制农村商业银行的关键过渡时期,存在内部控制环境被动、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其内部控制评价水平亟需得到进一步提高。基于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研究,可以发现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实施的漏洞,不断完善其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形成可借鉴的内部控制评价经验,对地方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促进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考虑县级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评价的现状,本文选取LS县农村信用社(下文称LS县农信社)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学习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理论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结论,结合实地调研和考察得到了LS县农信社内部控制评价的最新资料,介绍了LS县农信社的业务情况和组织架构,并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了其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其次,本论文结合LS县农信社现状,确定了以LS县农信社内部控制评价为一级评价指标,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评价与纠正)为二级评价指标,设计了符合LS县农信社实际情况的21个三级评价指标,然后,基于模糊评价法构建了LS县农信社内部控制三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并计算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权重进行了一致性检验。最后,将构建好的评价体系进行实施应用,给出了可实施、高质量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可为LS县农信社内部控制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为地方农信社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可行性措施,并对加强我国金融银行的监管有借鉴意义。

赵莉[2](2020)在《D信用联社董事会治理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信用社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排头兵,一直以来承担着落实国家三农政策、促进地方三农产业发展的重任。随着党中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被推入“快车道”,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农商银行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在企业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公司治理运行状况是衡量一个企业制度是否合理和有效的重要标准,而董事会治理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董事会治理的水平对于金融机构做出利于发展、促进发展、夯实发展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维护股东利益,实现金融机构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具有直接影响。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将D信用联社的董事会治理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分析农商行的特殊性,进一步分析D信用联社董事会治理的现状,指出目前D信用联社董事会治理存在问题主要包括董事会内部结构不规范、董事会独立性缺失、董事会与党委会职责边界划分不清晰、专业委员会未有效履职等五个方面。针对这五个问题本文给出的改进目标是提升经营绩效,有效防范风险,提出完善董事会治理的改进路径主要包括加强董事会内部结构规范性、明确党组织和董事会的职责、加强各专业委员会的履职能力、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关键路径。改进后的董事会治理体系,利于D信用联社在完成农商行改制后的稳健长远发展,有利于全自治区66家尚未改制完成的信用社、农合行参考借鉴,更好的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

郝琛玮[3](2020)在《衡州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核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金融监管的加强,金融改革更加地深入,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绩效考核对于银行的管理来说很重要,这里的绩效管理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对其员工进行的绩效考核的管理,它可以提高员工士气以及满意度,在银行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管是什么类型的银行,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案例分析法对衡州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深入调查,了解到衡州农村商业银行当前的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分别是:(1)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有限;(2)绩效考核执行环节沟通效果不佳;(3)没有将沟通的技巧用在沟通中;(4)考核方案缺乏公平;(5)考核结果的应用缺乏公平;(6)缺乏有效绩效考核申诉渠道;(7)管理者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管理能力;(8)基层员工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理论知识;(9)绩效管理的培训欠缺。这些问题导致衡州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管理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无形中阻碍了衡州农村商业银行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在对衡州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管理进行过问卷调查后,本文综合运用绩效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对衡州农村商业银行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到了衡州农村商业银行当前的绩效管理过程中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1)绩效沟通方面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衡州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层对绩效计划的沟通重视力度不够、在绩效考核执行环节沟通不充分、管理人员的内功修炼不够引起的;(2)绩效考核缺乏公平性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衡州农村商业银行考核方案尚不全面、考核结果的应用不到位及绩效考核申诉流于形式引起的;(3)缺乏绩效考核过程管理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衡州农村商业银行对管理者缺乏监督、绩效考核文化建设落后及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所产生的。本文以衡州农村商业银行当前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据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依据,对衡州农村商业银行当前的绩效考核方案提出了(1)管理层加强绩效考核前的沟通力度;(2)加强绩效考核执行环节的沟通;(3)改进绩效沟通的方式方法;(4)优化绩效考核方案;(5)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6)强化员工申诉机制;(7)强化绩效考核组织结构;(8)强化绩效考核的培训;(9)加强绩效考核文化建设,这九条优化改进建议,保持衡州农村商业银行整体绩效考核体系不变作为一个大前提,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保证改进的方案可以真正地用在实践当中,让衡州农村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更加合理和科学。

李其成[4](2019)在《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问题的核心是金融监管权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是否需要以及应该如何配置。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金融混业经营、金融创新以及地方金融业的繁荣,对中国现有中央集权垂直式的监管权力配置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战,现有监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金融业的剧烈变化。当前各国都在着力加强对金融整体性风险的防范,如何对新型金融活动进行有效监管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过去对于金融监管体制的研究都相对集中在中央一级政府部门间金融监管权的配置上,对地方政府能否享有以及如何享有金融监管权问题的研究相对缺乏。面对市场的新变化,地方政府实际已广泛参与到了地方金融监管之上,承担着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维稳第一责任。但不同地方金融监管模式差异较大,尚未形成成熟统一的模式,且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权在定位、正当性、内容等重要问题上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能否享有以及如何行使金融监管权,应首先明确金融监管权的性质、地位、特征等问题。金融监管权的根本属性是公权力,并呈现多元性与多重性特征,这决定了其行使需要合理配置。在权力的配置过程中,中央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力配置以权力的“功能性”理论为基础,而监管权力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配置则以“结构性”理论为理论基础。在“结构性”理论下,我国金融市场、权力结构、政府职能等因素共同决定并创生了中国进行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迫切内在需求,其中地方金融业的发展状况是第一大动因,地方政府的金融竞争是直接动力,维护金融安全是根本目的,而国家权力结构改革是其政治背景。我国现有监管模式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和国情条件。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权的配置状况及其得失,对现有配置模式的建构和完善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家公权力之一的金融监管权,是国家权力体系中的一部分,服从并深受国家权力央地分配的制约。具体到金融领域,其历程可总结为:从金融中央集权到有限的地方竞争——中央逐渐削弱地方政府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力——为应对全球局势而进一步向中央集中——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之路确立。当前,坚决走市场化道路,应是最大的国情,亟需金融监管权配置模式改革与之适应。中国当前监管模式为中央“一行两会”为主体、多头分工式的中央一级金融监管,中央监管权在地方通过地方派出机构履行职能,权力主要集中于中央一级,存在协调不力、监管真空、限制创新、制约发展等突出问题,亟需向地方政府配置权力,让地方政府参与监管,弥补中央政府监管的不足。当前地方政府通过中央政府及其部门政策、文件等方式获得一定的金融监管权,是一种实用主义做法,虽无法律、法规明确、具体的授权,但有模糊的事实上的监管权力。国家最新政策明确了地方政府金融监管的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维稳第一责任,呈现了双层监管的发展趋势。中国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模式发展至今,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存在诸多的困境。地方政府缺乏法定的金融监管权,对于金融监管事务的参与,均是通过中央行政管理部门的个别授权,或地方政府的主动承担,缺乏制度化、体系化的权力配置。这种监管权集中于中央一级的配置模式,不论是应对传统金融模式及其创新,还是应对发展迅猛的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都力不从心。其中最关键的缺陷在于地方金融监管权的合法性危机,导致监管对象覆盖不足、制度弹性缺失、地方立法权缺位、责任不明等问题。就央地分权而言,世界上现存在分权型多层监管模式以及单层监管两种模式,前者以美国和加拿大为典型,后者是大多数国家采用的监管模式。美国和加拿大存在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两级金融监管机构,各自在金融监管的事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英、德、日等国均为非典型的金融监管央地分权模式,仍以中央政府监管为主。总体而言,其他国家或地区金融监管央地分权模式之于中国的启示,在于其权力配置方式和依据的法治化。相比较而言,中国地方政府并非完全不存在金融监管权,但在中国现有配置模式中,除个别地区通过地方法规形式予以确定之外,均是行政式的、实用主义的配置模式,缺乏法治化的特征。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启示还在于其无论何种央地配置模式,并不存在优劣之分,只有与国情合适与否。央地分层的监管体制与中央集权式的监管体制,受到联邦制或单一制国家形式的极大影响,但是二者并非一一对应,最终决定其模式的,是一国的金融市场及金融制度赖以存在的整个国情。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权实用主义配置的现实,已经显着表明向其配置权力的必要性。而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权配置的制度化,应该在重新厘清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动因、目标、价值及原则的基础上,将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权的首要价值定位于维护地方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其次要有利于提升金融监管的效率;最后,还应有利于实现地方经济民主。而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目标,则是实现金融监管权理论上的结构化、制度上的法治化和实践中的高效率。为此,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应当以合理分权、依法分权和权责对等为主要原则,坚持法治化的根本路径。中国当前最根本症结并非地方政府金融监管权有无的问题,而在于法治化的缺失。考虑到地方金融市场的特殊性,依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应当充分发挥各地方权力机构的作用,通过地方立法进行地方金融监管权的配置。金融监管权主体、对象、内容的配置,应把握以下原则:主体上,要坚持地方监管机构的独立化、专业化和责任化,并建立地方统筹监管、中央指导的央地监管机构关系;内容上,必须厘清地方金融市场与政府监管之间、地方监管与中央监管之间的两个界限。此外,任何规范的有效运行都离不开其所在的制度体系,金融监管权的科学化央地配置,应当以完善的顶层权力配置为依托,改严格分业式监管为统筹式监管、完善中央与地方经济权力配置的关系、完善金融机构破产制度、国家救助制度和存款保险制度等,从而培育强大而稳健的市场机制,从根本上减少市场失灵。

方华[5](2019)在《AH省农村商业银行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方案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银行中层管理者作为银行的中坚力量,在薪酬激励要求上与银行高层管理者以及基层员工不尽相同,另外各个年龄段的中层管理者在薪酬激励内容和要求也存在差别。面对银行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的现状,本文在激励理论以及对中层管理者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对以往研究文献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当前AH省农村商业银行中层管理者激励方案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使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出研究理论基础后,笔者运用理论研究法和实地调查分析法对AH省农村商业银行中层管理者激励方案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继而以AH省农村商业银行中层管理者激励方案的设计为研究对象,以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以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尝试从多个层面分析和界定影响AH省农村商业银行中层管理者激励方案有效性的因素,提出提升AH省农村商业银行中层管理者激励措施运作的成效的优化方案,并为AH省农村商业银行中层管理者激励方案的运作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从理论层面看,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可丰富农村商业银行“中层管理者激励”的研究理论,从实践层面看,研究结果对AH省农村商业银行稳定中层管理者团队,并提升其工作积极性,继而借此提升银行绩效等方面均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朱沣[6](2019)在《L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L银行是一家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L银行面临着严峻的信贷风险问题,主要体现在逐年升高的不良贷款率。截止2017年年末L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2.4%,且还在呈上升趋势,关注类以上贷款总额占总贷款额的25.58%,占总贷款额的四分之一,在所有贷款逾期企业中,中小企业的占比高达76.74%。不良贷款的高发背后反映的是L银行较严重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L银行目前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L银行很难实现其风险管控的目标。通过先期调研,调查问卷的发放,以及回收分析,从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三个角度对L银行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贷前调查主要涉及贷前调查无法准确掌握企业信息、信贷客户集中于某个行业这两个问题。贷中审查主要的问题是贷中审查无法有效识别信贷风险。贷后管理主要涉及的问题有:贷款发放后无法有效追踪贷款流向、贷款发放后难以实时掌握企业信息、高危贷款企业难以实现有效退出、不良贷款处置时间过长。通过归纳和整理可以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银企信息不对称;2、缺乏专业的授信队伍;3、科技水平落后;4、缺少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5、缺乏有效客户准入及退出机制;6、相关信贷制度和产品设计不合理。针对L银行在风险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发展有效的关系型借贷;2、完善考核机制;3、加大科技投入并完善系统设计;4、引入“信贷工厂”模式;5、建设专业化的信贷队伍。本文基于相关风险管理理论,通过对L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终给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对L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提升信贷质量、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呼婷[7](2019)在《Y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仍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薄弱的地位,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匮乏,金融服务不到位,这几年在经济转型以及自身经营的发展需求下,作为农村经济重要支撑的农村信用社纷纷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而作为本文研究的Y县农村信用社依然不具备改制条件,原因是Y县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出现急速增长,并呈现井喷式爆发,致使Y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遭遇困难,所以不良贷款的消减与管理必须作为Y县农村信用社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Y县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对该社的不良贷款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对Y县农村信用社存款增长缓慢、贷款大幅度下降以及不良贷款急剧攀升的现状作了深入分析,在搜集该县各类不良贷款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得出Y县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不良贷款的相关管理建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企业类不良贷款管理建议,包括开展专项扶贫贷款中政策、积极盘活政策、提升人员素质,开展征信活动积极宣传活动等;二是对个人类不良贷款管理建议,包括开展科学的内部清收、积极处置不良资产两方面,最后对管理建议实施提出四项保障措施为制定精细化风险防控方案、形成科学化客户经理绩效评价机制等。目的在于有效地解决Y县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问题,促进Y县农村信用社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本文通过对Y县农村信用社各项不良贷款数据的分析,在有效解决Y县不良贷款问题处理的同时,也希望能对其他农村信用联社的不良贷款处置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李媛媛[8](2019)在《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最新《中国职业倦怠指数》调查报告中的数据已经展现出,中国企业里的员工中有大约70%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身心疲惫与耗竭状态。职业倦怠给员工带来的不仅是心里的疲乏,还影响到了其自身的职业发展,存在于企业内部也是不容小觑的隐患。对于在社会上立足的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员工团队是否具有高素质、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工作积极性是员工自愿的承担工作责任、执行和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产生一种自觉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一个人或一群人对企业经营想要达到的目标明悉,计划执行和实现过程中努力的克服障碍的意志和积极性的情感。目前,企业所处的市场条件变的越来越优越,企业争夺市场上对企业有用的资源要素的过程,已经逐渐变成了对于人力资本的竞争。作为日益严峻的竞争参与者,企业的人才资源成为了最重要的资源。各行各业都在争取有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既然是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企业管理者应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每个人的才能也都能得到发挥,让所有的工作任务,都安排合适的人去做,让所有的人都能做相适应的事,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但如今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也就是工作消极情绪的共性问题。工作消极情绪,是在某种具体工作行为中,由外因、内因的影响而产生了有碍于当事人持续工作,完成工作任务、正常思考的情感。员工工作效率下降、推卸责任、工作延误现象的存在,导致企业在本就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发展受到较大阻碍。因此,尽可能大的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潜能、工作能力一直是企业管理人员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要研究的对象是农村信用社这个特殊体制的企业。首先,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于农村经济的金融机构,受到了农村环境、农民习俗、农民文化程度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职员工的综合素质偏低,工作能力相对匮乏,思想觉悟不高等都成为了该企业员工的劣势。其次企业经营业务简单,服务对象单一,创新能力弱且存在历史包袱,导致企业的发展力不从心。再次企业服务体系老旧,受工作经验的传承,沿用长年累月的工作效率不高的办事风格,产生了服务标准的落后。最后,农村信用社管理系统选拔人才的制度沿用原来的陈旧机制,非正规途径选拔出的员工,很难真正胜任管理岗位。虽然该企业员工存在如此多问题,但是企业并没有员工淘汰制度,只要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就不会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就造成了该企业员工工作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不良现象泛滥,严重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基于农村信用社这些特殊性,本文以ZK农村信用社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梳理。根据梳理以往关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文献,和ZK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针对全体员工的问卷。定量收集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对问卷结果进行效度、信度检验,以确认问卷质量。利用因子分析法、简单的回归分析法,对收集到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变量因子建立五个回归模型,找出影响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员工关怀、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员工培训五个方面。作者发现该企业员工关怀越完善,员工工作积极性反而越不高,这需要企业足够重视。另外员工个体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年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逊色于年长的老员工。男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如女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高。针对这些特殊现象,作者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员工工作积极性定义、层次划分以及一些理论基础上,给出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对策,从员工关怀方面给出对策、工作环境方面给出对策、针对年轻的后备队伍的指导性建议,包括员工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员工培训方面都会有建设性的方案。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能对ZK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帮助,对类型相同或相似的企业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沙雨琪[9](2019)在《基于骆驼评价体系的HC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文中认为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我国是农业第一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经济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以农村信用社分布最广、最为重要,称其为农村人民“自己的银行”也不为过。农村信用社肩负农村金融发展的重任,农村信用社的财务情况和发展状况都是影响农村经济的重要因素,只有农村信用社重视自身财务风险,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通过评价分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化解风险才能更好的服务农民和大众,为服务“三农”奠定基础。本文以HC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HC农村信用社)为案例,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地调查法,通过对财务风险相关理论和概念加以阐述和界定,并综合运用。在充分了解HC农村信用社基本情况和财务风险评价现状的基础上,基于骆驼评价体系,从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能力、流动性水平五方面入手选取指标来评价HC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在深入剖析了HC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之后,分别从提高资本充足率、提升资产的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盈利能力、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六方面提出控制措施。本文旨在有效控制HC农村信用社的财务风险,并给相关金融机构在财务风险的评价与控制提供一些借鉴。

张庆林[10](2019)在《基于平衡计分卡的C农商银行绩效考核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不断深入的进程中得到空前发展,传统的绩效考核机制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在农商银行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虽然各农村商业银行逐步形成了较为成熟和规范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但所涉及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概念较为笼统,在借鉴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更新完善以满足自身的需求。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由于规范化运作起步较晚,内控管理较为薄弱,在科学的管理经验及合理的激励机制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科学的薪酬体系的缺乏,导致了人才外流较为严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在薪酬制度上进行积极的尝试,但在最为重要的收入分配方案的设计上,体现出我国农商银行对现代薪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认知不够,不符合人力资源市场的流动规律,最终无法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C农商银行长期以来使用类似于KPI的绩效考核体系,在一定时期起到了提振员工士气,提高经营效益的作用,但该考核体系仅仅停留在财务层面的指标,被考核者在执行过程中极易形成短期行为,缺乏驱动因素,不利于银行长远发展。纵观国外银行成功经验以及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案例,平衡计分卡作为新的绩效考核理念,可以弥补传统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诸多不足。平衡记分卡作为当前主流绩效评价工具,将客户、内部控制、员工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促使高管层在财务、客户、内部控制、员工四个维度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对银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根据预先设定的指标对业绩进行跟踪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总行整体战略规划实施,平衡计分卡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银行存在的绩效评价不全面不科学的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C农商银行工作实际,提出了适合C农商银行的平衡计分卡理论绩效考核体系。论文首先指出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从而引出本文的创新之处。其次,主要阐述平衡计分卡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分析平衡计分卡的优点,对比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分析C农商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从银行的基本情况到它的组织结构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描述分析银行现有绩效考核体系,对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的方案并提出实施优化方案的保障措施。本研究通过对商业银行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探索和研究,进而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对中国特色的银行绩效考核理论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对国内商业银行改变经营发展模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及保持银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起到指导意义。

二、浅议信用社激励机制的构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信用社激励机制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模糊评价法的LS县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标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内部控制评价基本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内部控制评价的相关概念
        2.1.1 内部控制评价的含义
        2.1.2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2.1.3 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3 LS县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评价现状研究
    3.1 LS县农村信用社概况
        3.1.1 业务情况
        3.1.2 组织架构
    3.2 内部控制评价现状分析
        3.2.1 内部控制评价现状
        3.2.2 典型性案例
        3.2.3 存在的问题
        3.2.4 原因分析及溯源
4 LS县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
    4.1 模糊评价法方法介绍
    4.2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指标设定
        4.2.1 内部控制环境维度
        4.2.2 风险评估维度
        4.2.3 内部控制活动维度
        4.2.4 信息与沟通维度
        4.2.5 监督评价与纠正维度
    4.3 构造评价矩阵
    4.4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4.4.1 构造判断矩阵
        4.4.2 权重计算与一致性检验
    4.5 模糊评价及结果分析
5 LS县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实施策略
    5.1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实施应用
        5.1.1 明确实施目标
        5.1.2 制定实施细则
        5.1.3 建立监督、反馈、激励机制
    5.2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实施建议
        5.2.1 提升领导层重视程度
        5.2.2 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培养
        5.2.3 建立有效信息披露机制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调查问卷样表
附录2 :LS县农信社内部控制考核表

(2)D信用联社董事会治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介绍
        1.3.1 公司治理
        1.3.2 董事会治理
        1.3.3 董事会的结构
    1.4 相关理论综述
        1.4.1 产权理论
        1.4.2 委托代理理论
        1.4.3 利益相关者理论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D信用联社治理现状分析
    2.1 D信用联社经营现状分析
        2.1.1 基本情况介绍
        2.1.2 产权制度改革情况
        2.1.3 业务开展情况
        2.1.4 财务情况
        2.1.5 股权结构
        2.1.6 存在的问题
    2.2 D信用联社公司治理现状
        2.2.1 社员代表大会治理现状
        2.2.2 董事会治理现状
        2.2.3 监事会治理现状
        2.2.4 经理层治理现状
    2.3 D信用联社董事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2.3.1 董事会内部结构不规范
        2.3.2 董事会的独立性缺失
        2.3.3 董事会与党委会的职责边界不清晰
        2.3.4 专业委员会未有效履职
        2.3.5 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第三章 D信用联社董事会治理机制改进的目标和思路
    3.1 董事会的职能与特征
        3.1.1 董事会独立性凸显
        3.1.2 董事会结构合理
        3.1.3 董事会具有激励作用
        3.1.4 董事会运作高效
    3.2 商业银行董事会的功能
        3.2.1 商业银行治理的特殊性
        3.2.2 商业银行董事会的功能
    3.3 D信用联社董事会治理改进的原则
        3.3.1 权责对等原则
        3.3.2 激励与约束原则
        3.3.3 经营效益与风险防控并重原则
        3.3.4 稳健经营与改革发展协调推进原则
    3.4 D信用联社董事会治理改进的目标
        3.4.1 董事会有效履职
        3.4.2 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3.4.3 经营业绩显着提升
第四章 D信用联社董事会治理机制改进的设计
    4.1 优化董事会构成
    4.2 强化董事会独立性
    4.3 落实独立董事制度
    4.4 加强各专业委员会的履职能力
    4.5 健全高层管理者激励和约束长效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衡州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核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绩效的概念
        2.1.2 绩效考核的概念
    2.2 绩效考核的基本内容
        2.2.1 工作成绩的考核
        2.2.2 工作能力的考核
        2.2.3 工作态度的考核
    2.3 绩效考核的方法
        2.3.1 关键绩效指标法
        2.3.2 360度考核法
        2.3.3 平衡计分卡考核法
        2.3.4 强制正态分布法
    2.4 相关理论
        2.4.1 期望理论
        2.4.2 公平理论
3 衡州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概述
    3.1 衡州农村商业银行基本情况
        3.1.1 衡州农村商业银行概况
        3.1.2 衡州农村商业银行组织架构
    3.2 衡州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概况
        3.2.1 绩效考核单元
        3.2.2 绩效考核指标
        3.2.3 衡州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结果评定
        3.2.4 绩效考核结果反馈
        3.2.5 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3.3 绩效考核问卷调查的情况说明
        3.3.1 样本数据
        3.3.2 性别分布
        3.3.3 年龄分布
        3.3.4 岗位分布
        3.3.5 行龄分布
4 衡州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核过程中的问题
    4.1 衡州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绩效存在的问题
        4.1.1 衡州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2 绩效访谈
    4.2 衡州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2.1 欠缺必要的沟通
        4.2.2 绩效考核缺乏公平性
        4.2.3 绩效考核能力不高
    4.3 衡州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4.3.1 对绩效沟通欠缺理解
        4.3.2 绩效考核制度尚不健全
        4.3.3 绩效考核工作过程存在瑕疵
5 改善衡州农村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建议
    5.1 强化绩效沟通
        5.1.1 管理层加强绩效考核前的沟通力度
        5.1.2 加强绩效考核执行环节的沟通
        5.1.3 改进绩效沟通的方式方法
    5.2 提升绩效考核的公平性
        5.2.1 优化绩效考核方案
        5.2.2 考核优化方案
        5.2.3 优化员工考核
        5.2.4 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5.3 强化组织保障制度
        5.3.1 强化绩效考核组织结构
        5.3.2 强化绩效考核的培训
        5.3.3 加强绩效考核文化建设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之处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路径
第一章 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金融监管权理论基础
        一、金融监管的公权力属性
        二、金融监管的正当性理论
    第二节 金融监管权的多元与多重
        一、金融监管权主体的多元化
        二、金融监管对象的全覆盖
        三、金融监管内容的系统化
    第三节 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结构化”性质
        一、国家权力的央地配置
        二、“结构化”视角下的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
    第四节 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动因
        一、地方金融业的发展状况是根本动因
        二、地方政府金融发展的竞争需要是直接动因
        三、维护金融安全是终极动因
        四、国家权力结构改革是重要动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央地金融监管权配置的变迁和现状
    第一节 中央金融监管权模式的历史变迁
        一、1949-1979:中央银行“大一统”时代
        二、1979-1992: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与地方监督保障
        三、1992-2003:分业监管与地方干预
        四、2003-至今:分业监管与金融监管协调
    第二节 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权的历史考察
        一、1949 年以来我国权力央地关系的发展
        二、我国金融监管央地关系的变迁
    第三节 我国央地金融监管权配置的现状分析
        一、中央金融监管权配置现实
        二、金融监管权集中配置于中央的弊端
        三、地方金融监管权的配置现实
        四、央地双层监管的显着趋势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困境
    第一节 地方金融监管的多重困境
        一、应对传统金融的困境
        二、地方金融监管法律依据普遍缺失
        三、地方监管机构定位不清
        四、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困境
    第二节 金融监管权配置的合法性危机
        一、金融立法现状
        二、现行金融立法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融监管央地配置域外模式借鉴
    第一节 分权型多层监管模式
        一、美国的分权型双层金融监管权配置
        二、加拿大分权型双层金融监管权配置
        三、美国、加拿大分权型多层监管体制特征
    第二节 集中型单层监管模式
        一、英国金融监管权集权型单层配置模式
        二、德国依托地方银行的地方监管模式
        三、日本中央政府部门行政授权地方监管模式
        四、欧盟合作性金融监管模式
        五、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单层监管模式的特征
    第三节 域外金融监管的比较分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一、域外金融监管权配置的制度化
        二、监管权力央地配置模式的决定因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制度建构
    第一节 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宏观设计
        一、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价值取向
        二、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配置目标
        三、金融监管权央地配置的主要原则
    第二节 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法治化路径
        一、通过法律制度配置监管权力
        二、充分发挥地方立法权的作用
    第三节 地方金融监管权主体配置
        一、监管机构配置的基本原则
        二、中央指导下的地方统筹监管模式
    第四节 地方金融监管权内容配置
        一、厘清地方监管与中央监管之间的界限
        二、厘清地方金融市场与政府监管之间的界限
        三、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内容
    第五节 配套制度设计
        一、中央从严格分业走向行业统筹
        二、完善中央与地方经济权力配置关系
        三、创造地方金融监管权实现的条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AH省农村商业银行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薪酬激励理论概述
    一、薪酬激励的基本概念
        (一) 薪酬
        (二) 激励
        (三) 激励方案
        (四) 中层管理者
    二、薪酬激励的管理学相关理论
        (一) 双因素理论
        (二) 需要层次理论
        (三) ERG理论
        (四) 成就需要理论
        (五) 期望理论
        (六) 公平理论
    三、文献回顾
        (一) 薪酬基本概念研究
        (二) 薪酬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
        (三) 国外薪酬激励方面研究
        (四) 国内薪酬激励方面研究
第三章 AH省农商行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现状分析
    一、AH省农商行简介及发展情况
        (一) AH省农商行简介
        (二) AH省农商行发展情况
    二、农商行中层管理者及薪酬激励情况
        (一) AH省农商行中层管理者构成
        (二) 农商行员工薪酬激励情况
        (三) 中层管理者现有激励措施
    三、农商行现行中层管理者激励存在的问题
    四、农商行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农商行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优化方案设计
    一、农商行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优化方案设计的原则
        (一) 公平性原则
        (二) 兼容性原则
        (三) 竞争性原则
        (四) 经济性原则
    二、中层管理者绩效考评体系科学的建立
        (一) 指标设置
        (二) 设置原则
        (三) 发挥激励作用
    三、中层管理者岗位分析和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 意义和目标
        (二) 注意事项
        (三) 设置岗位和制定说明书
        (四) 岗位评价
    四、农商行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方案
        (一) 薪酬组成的优化
        (二) 基本薪酬优化
        (三) 岗位工资考核优化
        (四) 绩效工资考核优化
        (五) 激励模式
第五章 AH省农商行中层管理者薪激励方案优化的配套措施
    一、中层管理者环境建设的优化
        (一) 公司治理结构须完善
        (二) 薪酬激励监督执行需有效
        (三) 薪酬激励信息披露要畅通
    二、中层管理者管理体系机制的完善
        (一) 中层管理者进出管理
        (二) 中层管理者公开竞聘
        (三) 中层管理者工作授权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L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及目的
    1.2 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框架
第二章 L银行的基本情况和经营环境
    2.1 L银行基本情况
    2.2 L银行经营环境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银行信贷业务基本情况和风险管控情况概述
    3.1 L银行信贷业务基本情况概述
    3.2 L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情况概述
    3.3 L银行信贷风险现状概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L银行对公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调查
        4.1.1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发放
        4.1.2 调查问卷的分析
    4.2 L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4.2.1 贷前调查中存在的问题
        4.2.2 贷中审查中存在的问题
        4.2.3 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3 L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4.3.1 银企信息不对称
        4.3.2 缺乏专业的授信队伍
        4.3.3 科技水平落后
        4.3.4 缺少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
        4.3.5 缺乏有效客户准入及退出机制
        4.3.6 相关信贷制度和产品设计不合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对策研究
    5.1 发展有效的关系型借贷
    5.2 完善考核机制
    5.3 加大科技投入并完善系统设计
    5.4 引入“信贷工厂”模式
    5.5 建设专业化的信贷队伍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7)Y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村信用社、贷款、不良贷款相关概念
        2.1.2 贷款的分类
        2.1.3 不良贷款的相关财务指标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预期收入理论
        2.2.2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信贷配给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Y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3.1 Y县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分析
        3.1.1 Y县农村信用社的基本概况
        3.1.2 Y县农村信用社经营状况分析
    3.2 Y县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现状
        3.2.1 表内不良贷款数据汇总现状
        3.2.2 不良贷款构成分布现状
        3.2.3 不良贷款与行业内对比
        3.2.4 不良贷款管理存在的问题
    3.3 Y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3.3.1 Y县农村信用社信贷内外部政策不科学
        3.3.2 Y县农村信用社内部岗位人员不充足
        3.3.3 Y县农村信用社贷款机制不严谨
        3.3.4 贷款客户整体质量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Y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管理建议
    4.1 企业类不良贷款管理建议
        4.1.1 实行专项贷款政策
        4.1.2 实行积极盘活政策
        4.1.3 提升人员专业素质
        4.1.4 开展征信环境积极宣传活动
    4.2 个人类不良贷款管理建议
        4.2.1 实行科学内部清收举措
        4.2.2 积极处置不良资产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Y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的保障措施
    5.1 制定精细化信贷风险防控方案
        5.1.1 严格贷款管理政策
        5.1.2 充实贷前调查内容
        5.1.3 优化贷款审批程序
        5.1.4 完善贷后管理模式
    5.2 形成一套完善的客户经理绩效评级体系
        5.2.1 配备一套完整的客户经理选用机制
        5.2.2 配备一套完整的客户经理绩效评级机制
    5.3 构建专业化的贷款管理及清收体系
        5.3.1 制定科学贷款管理机制
        5.3.2 制定科学清收机制
    5.4 创建贷户信用评价机制
        5.4.1 严格把控企业信用评级
        5.4.2 严格个人贷户资产信用评级
    5.5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8)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
    1.4 创新之处
2 员工积极性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员工积极性的定义
        2.1.2 员工工作压力的定义
        2.1.3 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特征
    2.2 理论基础
        2.2.1 需求层次理论
        2.2.2 双因素激励-保健理论
        2.2.3 心理学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理论
        2.2.4 公平理论
        2.2.5 强化理论
3 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现状描述
    3.1 ZK农村信用社及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概述
    3.2 ZK农村信用社组织结构
    3.3 ZK农信社样本的人力资源构成
    3.4 ZK农信社员工工作积极性现状及不良影响
4 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分析
    4.1 研究方法
        4.1.1 样本的选择
        4.1.2 问卷及变量设计
        4.1.3 信度和效度分析
    4.2 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识别
        4.2.1 样本描述性统计
        4.2.2 样本数据的使用价值分析
        4.2.3 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4.3 ZK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因素分析
5 提高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对策与建议
    5.1 用心关怀员工
    5.2 改良员工工作环境
    5.3 明确员工的职业发展
    5.4 完善薪酬体系
    5.5 提高员工培训质量
    5.6 重视员工个体特征
6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骆驼评价体系的HC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关于财务风险概念和风险识别的研究
        2.关于财务风险评价和风险成因的研究
        3.关于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
        4.文献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研究思路
        2.技术路线图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与不足
        1.创新点
        2.不足
二、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相关概念界定
        1.财务风险
        2.骆驼评价体系
    (二)理论依据
        1.信息不对称理论
        2.金融脆弱性理论
        3.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三、HC农村信用社概况及财务风险评价现状
    (一)HC农村信用社概况
        1.HC农村信用社简介
        2.资产与负债情况
        3.利润情况
    (二)HC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评价现状
四、基于骆驼评价体系的HC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识别
    (一)资本充足性
    (二)资产质量
        1.不良贷款率
        2.拨备覆盖率
    (三)管理水平
        1.法人治理结构
        2.人力资源状况
        3.内部控制情况
    (四)盈利能力
        1.资产利润率
        2.资本利润率
    (五)流动性水平
        1.核心负债依存度
        2.流动性比率
        3.超额备付金率
五、基于骆驼评价体系的HC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评价与风险成因分析
    (一)HC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评价
        1.资本充足性
        2.资产质量
        3.管理水平
        4.盈利能力
        5.流动性水平
        6.综合评价
    (二)HC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缺乏资本注入
        2.信贷风险管控能力弱
        3.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4.人员素质不高
        5.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6.业务种类单一
        7.预警机制不健全
六、基于骆驼评价体系的HC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控制的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
        1.利用多种渠道增资扩股
        2.优化加权风险资产
    (二)提升资产的质量
        1.规范信贷操作流程
        2.加大对不良信贷资产处置力度和责任追究力度
    (三)提升管理水平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2.提升员工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3.建立合理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
        4.建立有效的内部稽查制度
    (四)增强盈利能力
        1.拓展其他业务盈利能力
        2.抓住时机通过并购重组提升盈利能力
    (五)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1.树立正确流动性管理目标
        2.制定合理流动性计划
    (六)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
        1.建立适合的风险预警指标
        2.建立预警信号
        3.确定警戒线
        4.预警流程
七、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10)基于平衡计分卡的C农商银行绩效考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绩效管理
        2.1.2 绩效评价
        2.1.3 平衡计分卡
    2.2 理论基础
        2.2.1 绩效管理理论
        2.2.2 平衡计分卡理论
        2.2.3 商业银行应用平衡计分卡的优势
第三章 C农商银行现行绩效考核体系分析
    3.1 C农商银行概况
        3.1.1 C农商银行简介
        3.1.2 C农商银行组织结构
        3.1.3 C农商银行经营状况
        3.1.4 C农商银行现行绩效考核体系介绍
    3.2 C农商银行绩效管理调查分析
        3.2.1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3.2.2 调查结果分析
    3.3 C农商银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3.1 存在的问题
        3.3.2 原因分析
第四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C农商银行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4.1 C农商银行实施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的适用性分析
    4.2 C农商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基础
        4.2.1 设计目的
        4.2.2 设计原则
        4.2.3 设计流程
    4.3 C农商银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考核体系框架及内容
        4.3.1 绘制战略地图
        4.3.2 明确平衡计分卡关键指标
        4.3.3 确定平衡计分卡指标权重
        4.3.4 构建C农商银行平衡计分卡体系
第五章 保障措施
    5.1 完善组织架构,强化组织领导
    5.2 畅通员工沟通渠道,强化宣传引导
    5.3 构建绩效考核反馈机制,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浅议信用社激励机制的构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模糊评价法的LS县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D]. 徐荧徽.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4)
  • [2]D信用联社董事会治理改进研究[D]. 赵莉.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3]衡州农村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核问题研究[D]. 郝琛玮.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2)
  • [4]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问题研究[D]. 李其成.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7)
  • [5]AH省农村商业银行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方案优化研究[D]. 方华. 安徽大学, 2019(02)
  • [6]L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 朱沣.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Y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管理研究[D]. 呼婷. 长安大学, 2019(01)
  • [8]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研究[D]. 李媛媛. 河南大学, 2019(01)
  • [9]基于骆驼评价体系的HC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 沙雨琪. 佳木斯大学, 2019(03)
  • [10]基于平衡计分卡的C农商银行绩效考核研究[D]. 张庆林.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论信用社激励机制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