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展望未来,改革开放更决定着民族复兴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了这一伟大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升级版”改革即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主张。人才不仅是改革的关键推动者、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保障和稳固支撑。文章立足改革与人才之间的辩证关系,从人口质量理论角度分析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人才支撑的路径。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人才支撑;人口质量;高校;路径
1978—2018年间,我国人民砥砺前进、奋勇向前可谓是创造了一个传奇的时代。在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决定,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伴随着改革的深入,目前我国改革所处的历史定位是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随着发展进入新阶段,要啃的都是硬骨头、要进入的都是险滩,改革面对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形成改革共识的难度也随之增大。而目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以人力资本为主导。人力资本是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健康具有的价值。人才是人力资本的人格化,是指有才能、才干、才智或一定专长的人。
食用向日葵SH363(内蒙古三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JK601(安徽华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试向日葵列当种子:采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西小召乡;供试药剂:植物诱抗剂-IR-18(内蒙古锦苗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按照马克思主义人口质量理论来看,人口质量是由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3个方面构成的。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最基本内容,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文化素质是人口质量的核心,是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人口质量的提高对于社会的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力的提高需要科学技术作为支撑,科学技术的革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人口质量与社会发展呈正相关的关系。人口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人才队伍的建设,人口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实现2050年建成人才强国的目标。
选取医院放射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40例腹部创伤患者,其中男性22例,平均年龄(35.45±4.6)岁,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30.68±3.12)岁。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一、人的因素是改革开放成败的关键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理论和政策的制定始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人口质量理论,全面二孩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就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精神实质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成果。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部分城市人口被压抑的生育意愿,积极稳固全面二孩政策不仅符合国家和群众的意愿,并且随着社会生产的提高,现在推行全面二孩政策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口质量。尽管自2016年起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没有达到预想中的婴儿潮,但2017年二孩数量也比2016年增加了162万。由此可见,若稳固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老龄化的压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提供人才支撑的时代价值
人才支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认为:我国贫穷落后需要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在于科技,科技的掌控者又是人,国家的进步和社会主义的建设都需要人才的支撑,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成功的,其中对人才的培养与重视也是正确的。因此,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也是需要人才作支撑的,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将会再次创造改革的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完成下去,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而改革需要的支撑是什么?无疑人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个人才济济而又人才紧缺的时代,大到国家、小到各个城市,谁都无法忽视人才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而我国从人口的“量”转变为“质”、加速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是当前国家建设的重要战略。那如何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人才支撑?笔者基于人口质量理论角度分析为全面改革提供人才支撑的实现路径如下:
人才自古至今都是治国兴邦的关键所在。早在西周的时候就有“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的思想。在国际形式多变的大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撑。这是因为,人才是事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才方面,多次发表讲话和演说,提出了人才的重要性。他提出:“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宏伟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强国战略,比如,人才强国战略、质量强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等。改革开放40年多来,我国的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但是我国的发展还是不平衡、不充分的,而人才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人才竞争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抓住新科技革命和变革的机遇,提高人口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强化人才强国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工作开展的根本任务和教育事业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颁布的《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高校的发展战略引领了方向。高校具有多学科优势、创新平台优势和高水平创新成果优势,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人才支撑的实现路径
人才支撑是国家进步与发展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40年,我国已脱离贫困的门槛,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多,比如,供给侧结构改革、经济增长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变化等,最终都将汇集到全面深化改革这个点上。因此,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确保高素质人才队伍作支撑。国家的发展与进步需要人才作为支撑,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努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物质基础。
1.国家层面:积极稳固全面二孩政策和强化人才强国战略
简单来说,改革与人才可谓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改革开放为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为人才充分发挥提供了平台,而人才的数量与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推进与深入,可谓是在改革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坚定了我国继续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前进的决心。立足于经济发展与人口质量的关系,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我国仍需要一批创新型、智能型人才,这是由劳动力供给无限增长、劳动对经济增长由粗放型转化到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可喜现象。所谓“可喜现象”指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2000年的工农业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但是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是社会对经济发展判断的高度认同;对人才支撑路径的探析则是对建设经济体系战略目标的行动落实。
提供人才支撑是高校发展之本,尤其是要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进入21世纪后,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深刻影响着我国的高校教育。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来看,社会对大学提供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仍然是学生的创新性意识缺乏、创造力潜质培养不足。因此,新时代、新思想、新模式和新教育将弥补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而目前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将会是学校提升质量从而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人才的重要举措。
2.品种结构逐步调整。养殖品种包括青、草、鲢、鳙、鲤、鲫、鳊、鲌、鲈、鮰、鳜、鳅、大鲵、鳖、龟等20余种经济鱼类。大鲵、黄缘闭壳龟等品种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水生保护动物,已成为地方养殖特色品种。
2.高校层面: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
陶瓷作品在特定空间中所拥有的占有力,是无可限量甚至革命性的。她的这些装置以其体量与数量在某一空间形成干涉性介入,进入这个空间你无法回避它们的存在。于是那些横切了的“弧”的断层,似乎并没有终止,而是在无形中无限拓展、延伸,或许直到融入这个空间。
本研究发现,干预1学年后,儿童体力活动水平有明显改善,儿童进行休闲性体力活动时间明显增加(469.31±345.89 min vs 563.10±345.88min,P=0.005)。体力活动水平不足(<180min/周)的比例明显下降(P=0.003)。尤其是每周体力活动时间≥300min的比例明显增加(P=0.029)。
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科学定位思政课。高校可以说是居于培养人才地点的核心位置,高校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重点,在思想上重点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改革思政课的课程灌输、结合社会现实让知识贴近生活,培养高校学生的信任感与责任感。第二,建立完善的导师机制。创新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奇思妙想,更是需要团队的。而导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条件、是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启发式教育的实施主体,因此,应建立完善的导师机制、加强学生与导师的互动。第三,变革人才培养制度。教育是一个长期见效的事业,需要依靠有效的制度来形成长效机制。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1999年,我国开始高校扩招。自高校扩招以来到201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2.7%,说明我国教育以大基数、高速度、低成本实现了由精英式教育转到大众式教育,提高人口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是背景前提。但随着改革的升级,我国高校应该变革人才培养制度、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第四,加强“产学研”合作。恩格斯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产学研合作是高校培养创新型、时代性人才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加强产学研合作改良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学校能按照市场需求制定与优化培养方案,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参与企业创新实践的机会。对于企业而言,能够与学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利用学校的优势、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3.社会层面:增强教育培训机构的责任感
培训机构是以学历教育或成人教育为目的、其课程内容和价格是得到教育部门批准的盈利机构。学校教育的宗旨是提升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相应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宗旨就是提高学员的专业技能或应试技能。在《2018—2023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市场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蓝皮书指出,未来10年内,教育培训行业将是增长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依然会受到资本的强力青睐。而增强教育培训机构的责任感,不仅有利于培训机构的发展壮大,还有利于培养出的人才更加贴合社会的要求、符合社会进步的需求。
增强教育培训机构的责任感,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挣钱无可厚非,但要守住底线。教育培训机构是以教育为商品换取利益的盈利机构,不要打着投资教育的名头干着资本融资的事情。毕竟教育机构作为学校的补充,国家方面应该对那些只挣取学费而忽略教育的教育机构采取惩罚性措施,比如,取缔此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应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再谈挣钱。第二,建立良好的教育服务质量监控体系。我国教育培训机构满足了学员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但目前教育培训机构服务质量监控体系依旧不健全。增强教育培训机构的责任感,需要教育培训机构建立良好的教育服务质量监控体系。比如,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学员服务满意度调查,并及时反馈记录在案,已备主管部门的核查成为培训教育机构是否合格的参评条件之一。第三,重视软技能的培养。学校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道德感、人文素养、品德风尚等软技能的培养。现在的教育培训机构多注重学员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很容易忽视了对学员软技能的引导与树立。为了给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人才支撑,要加强培训机构的责任感,重视对学员软技能的培养。
新时代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人才支撑,其路径是多方面的。笔者从人口质量角度分析其路径,分别从国家政策、高校培养创新人才与教育培训机构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方面路径作为研究点,分别对国家政策、高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提出了相关改革方向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培养出一支质量够高、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专业技能强硬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习近平谈创新[N].人民日报,2016-3-1(09).
[2]舒远招.马克思的创造概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5):37-4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5.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9.012.012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标签:人才论文; 人口论文; 培训机构论文; 质量论文; 我国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才学论文; 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改革与开放》2019年第12期论文; 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