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带论文_郭晓华,戴菲,殷利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路绿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绿带,道路,树种,集宁,榆林市,潍坊市,植物。

道路绿带论文文献综述

郭晓华,戴菲,殷利华[1](2018)在《基于ENVI-met的道路绿带规划设计对PM_(2.5)消减作用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道路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道路绿带承担着城市道路重要的生态环境改善功能,道路绿带的断面布局是道路绿地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首次将ENVI-met运用于城市道路断面绿带规划设计模拟中,定量研究城市道路绿带断面形式对PM_(2.5)的消减作用,结果表明:1)道路横断面绿化类型对PM_(2.5)分布有显着影响。道路绿化导致机动车道PM_(2.5)浓度增加,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PM_(2.5)浓度减少;2)道路绿化能明显消减人行道PM_(2.5)浓度。从PM_(2.5)的消减面积来看,四板五带式>两板叁带式>一板两带式>叁板四带式;从PM_(2.5)的消减程度来看,两板叁带式>四板五带式>一板两带式>叁板四带式。3)两板叁带式、四板五带式绿化消减效果最佳,人行道消减率最大提高了18%。研究证实了道路绿化确能改善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的颗粒物污染,为绿色基础设施消减PM_(2.5)浓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文来源于《风景园林》期刊2018年12期)

刘宇[2](2017)在《乌兰察布市集宁新区道路绿带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工农南路、泰昌南路、昌盛街、格根西街、杜尔伯特大街、满达街6条主要道路为调查研究对象,对集宁新区道路绿带配置进行综合分析。调查分析主要包括道路断面形式、绿带形式、植物种类与数量、形态与色彩、季相特性、生活型与树木生长状况等方面。然后,对集宁新区目前道路绿带植物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集宁新区道路绿带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有:(1)植物群落结构不合理,乔灌木搭配比例不协调。(2)道路绿带植物季相景观匿乏。(3)植物观赏特性不丰富。(4)植物配置模式单一,缺乏特色。(5)植物后期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根据目前存在的状况,提出适合于集宁区道路绿带植物配置的对策如下:(1)丰富植物季相景观,增加观果、观花等观赏特性较强的植物的应用。(2)采用多种植物配置模式,丰富城市绿带景观效果。(3)加强道路绿带的维护管理。(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杨月,邱发根[3](2016)在《交通安全下的道路绿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道路绿化中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根据工作实践,提出了影响交通安全的道路绿带设计因素主要有绿化植株高度、种植间距、群落节奏变化等方面的具体内容,目的是从保证交通安全的基础上对道路绿带种植中可控因素进行景观效果的塑造。(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6年15期)

岳桦,袁伟[4](2016)在《山东省潍坊市道路绿带树种结构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完善潍坊市道路绿化系统,提高道路绿带的植物配置科学性,对潍坊市道路绿带进行了调研。利用样方法与延长米法相结合对潍坊市区内全部快速路、全部主干路、绝大部分次干路以及部分支路的道路绿带植物种类构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潍坊市道路绿带共应用植物147种,其中乔木78种,灌木61种,藤本8种。重要值在前10位的乔木和灌木中,乡土树种应用的种类占40%,树种构成不够合理。国槐的胸径多样性指数最高,说明国槐的应用时间较长,树龄结构丰富。不同类型道路绿带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为路侧绿带>行道树绿带>侧分绿带>中分绿带。其中路侧绿带与行道树绿带的植物种类构成最为相似,造成景观单一,缺乏特色。(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6年01期)

陆萍[5](2015)在《城市中心区道路绿带夜景照明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城市核心区已不再满足于基本的道路功能照明,其以建筑景观照明、植物景观照明为重点,对城市夜景风貌进行亮化提升。经过多年来不断建设,城市核心区建筑景观照明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领导与设计者逐渐将注意力移向建筑以外的景观元素,并将道路绿带列为城市道路环境的重要载体,在方案设计中对其效果加以亮化提升。然而,关于道路绿带夜景照明目前尚未有相关系统性的设计规范,且实践仍旧存在盲目性,因此针对道路绿带夜景照明设计方法的研究迫在眉睫。依据我国《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城市道路绿带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及路侧绿带,具有广泛的夜间照明应用需求。然而,照明设计在此方面的关注度不够,照明效果方面不仅存在景观照明效果缺乏良好表现、视觉舒适安全感受不佳等问题,还常存在照明方式选用不当,照明亮度对比缺乏一定的指标控制等问题。本文以城市中心区道路绿带为主要研究载体,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模拟评价以及分析总结等研究方法,对不同道路绿带夜景照明设计方法及其视觉效果进行研究。针对不同道路等级、道路性质的道路绿带载体,通过对典型城市道路绿带主要规划模式、主要植栽种类及布局组合形式、以及道路绿带照明常用方式进行现场实地调研与分析总结,提取出典型场景、典型照明方式作为研究模型。基于该模型,运用DIALux Evo软件模拟不同照明场景,通过主观评价实验探究不同亮度对比、不同照明方式对道路绿带视觉效果的影响,获取视觉景观效果良好,视觉安全感受舒适的亮度比指标及照明方式选择。最终,形成道路绿带夜景照明设计方法流程及推荐导则。本导则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绿带景观照明区域划分、道路绿带载体现状、道路绿带夜景照明控制需求、照明主题意境氛围营造、照明光色选择、照明设计方式选择、场景道路绿带照明方式组合选择、照明亮度比控制、交叉口道路绿带处理建议、照明光源种类及灯具种类选择以及照明灯具设置等内容,为道路绿带夜景照明工程设计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何庭,胡翟欣[6](2015)在《榆林市主要道路绿带植物景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道路不仅是交通功能和城市功能需求的简单反应,还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发展基础之上的绿色生态走廊。通过道路绿带绿化景观相关概念对榆林市城区道路绿带景观进行实例分析,阐明道路绿带中行道树树种选择、文化内涵表达、乡土树种、短期效益、长期效益的应用方面,在营造道路绿带景观建设中所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5年18期)

张灵艺[7](2015)在《城市主干道路绿带滞尘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含有大量PM25的雾霾天气已经成为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活带来极大危害,而环境粉尘污染则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植物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城市园林绿地的滞尘效应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一大热点。道路环境空气污染十分严重,而道路绿带是道路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绿带的滞尘效应对改善道路环境空气质量举足轻重。本文选取重庆市多条主干道路绿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道路绿带的植物个体滞尘能力、植物群落滞尘效益的室内外试验测定,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城市主干道路绿带的滞尘效应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评价,系统全面地探讨道路绿带的滞尘效应,对基于滞尘作用的道路绿地设计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不同植物个体的滞尘能力存在差异,从植物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来看,不同类型的植物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强弱顺序为:草本>灌木>乔木。其中,乔木类植物的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大小为:广玉兰>银杏>桢楠>香樟>木芙蓉>小叶榕>桂花>黄葛树>天竺桂>重阳木>加杨>羊蹄甲;灌木类植物的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大小为:小叶黄杨>金叶假连翘>红花檵木>海桐>夏鹃>毛叶丁香>春鹃>黄花槐>细叶十大功劳;草本类植物的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大小为:细叶结缕草>麦冬>韭莲>葱莲。从植物单株叶片滞尘总量来看,乔木类植物单株滞尘能力强弱顺序为:小叶榕>黄葛树>广玉兰>重阳木>香樟>桂花>银杏>加杨>天竺桂>桢楠>木芙蓉>羊蹄甲;灌木类植物单株滞尘能力强弱顺序为:金叶假连翘>小叶黄杨>红花檵木>海桐>夏鹃>毛叶丁香>春鹃>黄花槐>细叶十大功劳。乔木中,广玉兰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最大,但是其单株的总滞尘量却不是最大的,而小叶榕的单株叶片滞尘总量则为最大,灌木类植物也有同样的现象。这表明植物个体滞尘能力与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冠幅以及叶面积指数有关。(2)通过测定样方对PM10和PM2.5的减尘率衡量道路绿带植物群落的滞尘效益,而不同结构植物群落的滞尘效益有所不同,6种植物群落结构对PM10滞尘效益的强弱顺序为:乔灌草型>乔木型>乔草型>乔灌型>灌草型>草地型;对PM25滞尘效益的强弱顺序为:乔草型>乔木型>草地型>乔灌型>乔灌草型>灌草型。通过聚类分析表明,含有乔木(以常绿乔木为主)具有复层结构且叶面积指数较大的群落对PM10的滞尘效益强;含有多种常绿乔木且具有草本结构的群落对PM25的滞尘效益强,而处于枯叶期的落叶乔木和密集的灌木则很有可能降低群落对PM2.5的减尘率。当植物群落样方的叶面积指数在34梯度时平均减尘率最大。风速与植物群落中细颗粒物浓度呈负相关,即植物群落中的风速越大,其中的PM10和PM25浓度越小;温度与群落中细颗粒物浓度均呈现了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植物群落中的温度越高,其中的PM1o和PM25浓度越大。(3)在封闭室内对8种植物进行模拟施尘试验,研究发现,植物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均从一开始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至最大值后趋于平缓波动或少量减小。其中,除2种灌木外,其他植物均在施尘25天,即第5次采样测定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最大,其单位叶面积饱和滞尘量分别是黄葛树39.63g·m-2、天竺桂22.379 g·m-2、、叶榕34.686 g·m-2、桂花42.164 g·m-2、麦冬86.28 g·m-2、细叶结缕草16276 g·m-2,而西洋鹃则在施尘15天测得其饱和滞尘量为33.62 g·m-2,雀舌黄杨则在施尘20天测定出饱和滞尘量为61.478 g·m-2。而室内模拟小环境条件下,植物群落对PM10和PM2.530天的减尘率没有明显规律的变化趋势,但减尘率基本从第一天开始呈曲折下降,分别在施尘第14天和12天最低,然后反弹上升至第16天,之后呈上下震荡型降低至施尘最后一日;通过空白对照试验发现,在滞尘过程中,PM10颗粒物更多的是通过沉降的途径减少,而PM2.5颗粒物的自然沉降量较少,大部分只能通过植物的吸滞而减少,说明在理想条件下,植物群落对PM2.5有很好的滞尘效果。(4)在植物个体和植物群落滞尘效应的试验测定结果分析基础上,筛选出一套较为完整实用的评价指标,并确定出每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及评价等级,建立道路绿带滞尘效应评价模型。通过植物个体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单株叶面积总量、在叶期长短、植物生长型、叶面粗糙度、叶面绒毛、叶面粘度以及植物类型8个因子对25种植物个体进行综合评价,其滞尘能力的强弱顺序为:细叶结缕草>小叶黄杨>红花槛木>麦冬>金叶假连翘>小叶榕>韭莲>广玉兰>重阳木>黄葛树>海桐>葱莲>夏鹃>春鹃>羊蹄甲>桂花>桢楠>香樟>细叶十大功劳>天竺桂>加杨>毛叶丁香>黄花槐>银杏>木芙蓉。通过植物群落对PM10和PM25减尘率、植物群落结构以及叶面积指数4个因子对30个植物群落样方进行综合评价,将其滞尘效益强弱分为叁个等级。根据绿带植物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绿带群落对PM10和PM25减尘率这3个评价因子,得到中间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路侧绿带的综合指数分别为0.1080、0.1397、0.0373。通过植物个体、植物群落、绿带模式3个因子对10条道路绿带滞尘效应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余松路和黄山大道的绿带滞尘效应属于Ⅰ级,人和大道、龙溪路、金开大道、盘溪路、新南路、龙山路、天生路7条道路绿带滞尘效应都属于Ⅱ级,只有星光大道1条道路绿带的滞尘效应较差,属于Ⅲ级。(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5-20)

洪淑媛,唐夏君[8](2013)在《浅析城市道路绿带的升级改造——以广州大道北路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州大道北路段升级改造为例,分析和研究了道路绿化改造中如何兼顾实用性和景观,对城市带状公园的植物景现营造和生态构建做出有意义的探索。(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3年13期)

牟浩[9](2013)在《城市道路绿带宽度对空气污染物的削减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道路绿带是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道路绿带削减空气污染物的效率与绿带垂直结构和宽度密切相关,绿带宽度是道路绿带规划设计的重要指标,合理的绿带宽度应结合城市道路交通状况、道路布局、污染源特征、植物种类及配置、气候特征等因素确定。本文在武汉市青山区选取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3个等级的城市道路,分别观测了各等级道路绿带不同宽度(5m、10m、15m、20m)处大气中TSP、PM10、PM5、PM2.5、S02、N02的含量,对比分析了不同宽度的绿带削减空气污染物的百分率,确定了对空气污染物削减效率最佳的道路绿带宽度范围,以期为城市道路绿带规划设计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等级道路中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均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表现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不同等级道路的气体污染物中N02的质量浓度存在差异,亦表现为主干道(C=250μg/m3)>次干道(C=246μg/m3)>支路(C=155μg/m3),而SO2的质量浓度差异不明显。不同等级道路的车流量与大气颗粒物和N02的质量浓度呈显着正相关(P主=0.821、P次=0.874、P支=0.839),而与SO2的质量浓度相关性不显着(P主=0.534、P次=0.269、P支=0.406)。(2)在主干道绿带距离路边5m、10m、15m、20m处,绿带对PM2.5与PM5的削减作用较弱,削减百分率随着宽度的变化差异不明显,TSP和PM10削减百分率均在距路边5m处增幅最大,而在距路边10m、15m、20m处的削减百分率无明显差异,SO2的削减百分率均在10m处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步减小,N02的削减百分率在不同宽度间均未呈现明显规律。次干道绿带中PM2.5、PM5和PM10的削减百分率在距路边5m、10m、15m、20m处趋于稳定,绿带对TSP的削减百分率在距路边在5m处增幅最大,距路边10m、15m、20m处无明显差异。支路绿带对TSP的削减百分率距路边在5m处增幅最大,在距路边10m、15m、20m处无明显差异,PM2.5、PM5和PM10的削减百分率则在距路边5m、10m、15m、20m处无明显差异,次干道和支路绿带对气体污染物的削减效率变化趋势均未出现明显规律。(3)不同宽度绿带对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小粒径颗粒物(PM10、PM5、 PM2.5)削减效率影响不显着,而对PM10和TSP的削减效率影响显着,且不同等级道路TSP的削减百分率在距路边5m、10m处逐渐增大,距路边15m、20m处均保持稳定趋势。因此,为了显着的提高大气颗粒污染物的削减效率,城市道路绿带宽度应不小于10m。不同宽度绿带中SO2和NO2的质量浓度在距路边5m处明显降低,且均低于对照(距路边0m处),但不同宽度绿带对SO2和NO2的削减百分率在各等级道路中的变化均无明显规律。可见,对气体污染物削减效率的最佳绿带宽度可在5m以内。(4)不同等级道路绿带对空气污染物削减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风速和相对湿度与绿带不同宽度处空气污染物削减百分率存在显着的负相关性,其中,风速主要是对距路边5m处TSP的削减效率(PTSP-5m=-0.943)、距路边5m、10m处NO2的削减效率(P NO2-5m=-0.943, P NO2-10m=-0.812)及距路边20m处SO2的削减效率(PSO2-20m=-0.899)有显着影响,而相对湿度则对小粒径的PM2.5和PM5的削减有显着影响(PpM2.5-5m=-0.986, PpM2.5-10m=-0.812, PpM2.5-15m=-0.829, PpM2.5-20m=-0.943, PPM5-10m=-0.812)。温度、噪声、车流量与绿带对空气污染物的削减效率相关性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马良清,秦飞,沈维维,郭伟红[10](2012)在《基于普查的道路绿带木本植物结构测度——以徐州市鼓楼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普遍调查数据的城市道路绿化带木本植物结构特征的量化测度,采用物种相对多度分布模型(Ranked—abundance list)、生物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物种重要性指数相对多度Ra和物种重现率Rr、物种线密度Lsr进行测度。以徐州市鼓楼区城市道路绿化带为例,实际测定结果表明,综合运用这些测度指数,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城市道路绿化带的整体植物结构特征。(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10期)

道路绿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以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工农南路、泰昌南路、昌盛街、格根西街、杜尔伯特大街、满达街6条主要道路为调查研究对象,对集宁新区道路绿带配置进行综合分析。调查分析主要包括道路断面形式、绿带形式、植物种类与数量、形态与色彩、季相特性、生活型与树木生长状况等方面。然后,对集宁新区目前道路绿带植物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集宁新区道路绿带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有:(1)植物群落结构不合理,乔灌木搭配比例不协调。(2)道路绿带植物季相景观匿乏。(3)植物观赏特性不丰富。(4)植物配置模式单一,缺乏特色。(5)植物后期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根据目前存在的状况,提出适合于集宁区道路绿带植物配置的对策如下:(1)丰富植物季相景观,增加观果、观花等观赏特性较强的植物的应用。(2)采用多种植物配置模式,丰富城市绿带景观效果。(3)加强道路绿带的维护管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路绿带论文参考文献

[1].郭晓华,戴菲,殷利华.基于ENVI-met的道路绿带规划设计对PM_(2.5)消减作用的模拟研究[J].风景园林.2018

[2].刘宇.乌兰察布市集宁新区道路绿带调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3].杨月,邱发根.交通安全下的道路绿带设计[J].现代园艺.2016

[4].岳桦,袁伟.山东省潍坊市道路绿带树种结构量化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6

[5].陆萍.城市中心区道路绿带夜景照明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5

[6].何庭,胡翟欣.榆林市主要道路绿带植物景观探析[J].现代园艺.2015

[7].张灵艺.城市主干道路绿带滞尘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5

[8].洪淑媛,唐夏君.浅析城市道路绿带的升级改造——以广州大道北路段为例[J].现代园艺.2013

[9].牟浩.城市道路绿带宽度对空气污染物的削减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10].马良清,秦飞,沈维维,郭伟红.基于普查的道路绿带木本植物结构测度——以徐州市鼓楼区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

论文知识图

佩里的“邻里单位”资料来源:张京祥...包茂高速公路现场实景图绿带道路横断面示意图、5m绿带道路横断面示意图高泾南路道路横断面高泾中路道路横断面

标签:;  ;  ;  ;  ;  ;  ;  

道路绿带论文_郭晓华,戴菲,殷利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