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钙粉煤灰论文-崔金江,赵亚丁,朱卫中,朱广祥

增钙粉煤灰论文-崔金江,赵亚丁,朱卫中,朱广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增钙粉煤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增钙粉煤灰,负温混凝土,抗压强度,XRD

增钙粉煤灰论文文献综述

崔金江,赵亚丁,朱卫中,朱广祥[1](2012)在《负温增钙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利废、环保的角度出发结合增钙粉煤灰具有需水量低、活性高和可自硬的特征,研究了3种增钙粉煤灰掺量(42.8%、33.3%、23.8%)的负温混凝土在恒负温(-15℃)、恒负温转正温和自然变负温养护条件下的抗压强度的发展变化规律;同时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分析其不同龄期的水化程度及产物和显微结构,探讨其水化机理,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2年12期)

王龙梅,江守恒,朱卫中[2](2008)在《砂率对增钙粉煤灰C50混凝土强度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增钙粉煤灰的特性出发,研究了砂率变化对C50级增钙粉煤灰的强度变化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坍落度及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当砂率从38%变至41%时,对C50级增钙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影响不大,当砂率从41%变化至44%时,混凝土强度呈下降趋势,降低强度约为3~5MPa。由此,证明在增钙粉煤灰混凝土中砂率增大对泵送混凝土的和易性带来好处的同时却降低了其相应的强度。可供增钙粉煤灰应用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08年04期)

孙树斌,江守恒,朱卫中[3](2008)在《增钙粉煤灰GHPC技术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混凝土技术节能减排、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尽量降低混凝土中单方水泥用量及其绿色混凝土的定义与概念的角度出发,对增钙粉煤灰绿色混凝土(GHPC)技术的关键点进行分析,深化"绿色"概念,提高应用水平,发展增钙粉煤灰GHPC,从而提出增钙粉煤灰GHPC是混凝土技术可持续发展技术之一,实践表明,在C10~C60级混凝土中均可广泛应用增钙粉煤灰取代水泥,其取代量可以从30%到95%,可在工程中广为应用。(本文来源于《低温建筑技术》期刊2008年04期)

焦有宙,毛鹏军,郭前辉,张全国[4](2007)在《增钙粉煤灰矿物组成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低硫兖州煤为试验煤种,在两段多相反应试验台上开展了低硫煤增钙粉煤灰矿物组成特性试验研究,对试验获得的粉煤灰进行XRD,SEM和EDS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兖州煤原状粉煤灰晶体主要由莫来石、石英、钙长石、赤铁矿等非水化活性矿物组成;随混合煤粉中CaO添加质量分数在0~25%范围的逐渐增加,增钙粉煤灰矿物组成中具有水化活性的2CaO.SiO2,3CaO.Al2O3等矿物出现并逐渐增加,非活性成分逐渐消失,但粉煤灰矿物组成中早强、高强矿物较少;当混合煤粉中再添加适量的MgO时,增钙粉煤灰矿物中出现水化活性优良的Q相矿物,且其质量分数为32.1%,粉煤灰矿物组成得到调整和优化。(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余曼丽[5](2007)在《活化增钙粉煤灰对水泥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测试了将增钙粉煤灰物理活化或化学活化后作混合材,水泥在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化学活化和物理活化对增钙粉煤灰进行改性可提高其极限掺量,同时改善其安定性,水泥强度得到有效提高。(本文来源于《水泥》期刊2007年10期)

焦有宙,王学涛,赵迎芳,张全国[6](2007)在《高硫煤增钙粉煤灰矿物组成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粉煤灰的矿物组成是决定粉煤灰资源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调整粉煤灰矿物组成,改善其水化活性,是提高粉煤灰资源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为获得高硫煤增钙粉煤灰矿物组成变化规律,以高硫长广煤为试验煤种,在两段多相反应实验台上开展了高硫煤增钙粉煤灰矿物组成特性试验研究。对试验获得的粉煤灰样品进行了XRD、SEM和EDS图谱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长广煤原状粉煤灰晶体矿物主要由莫来石、石英、斜铁灰石等非水化活性矿物组成;随着混合煤粉中添加的CaO质量分数在0%~35%范围内逐渐增加,增钙粉煤灰矿物组成中具有水化活性的2CaO.SiO2、3CaO.Al2O3和3CaO.3Al2O3.CaSO4等矿物出现并逐渐增加,非活性成分逐渐消失,但粉煤灰矿物组成中早强、高强矿物质量分数较低;当混合煤粉中同时添加适量的CaO和MgO,增钙粉煤灰矿物组成中出现了水化活性优良的Q相矿物,且其质量分数达27.2%,粉煤灰矿物组成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高硫煤增钙粉煤灰矿物组成特性试验将为高硫煤增钙粉煤灰资源化提供新的技术选择。(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韩继国,王选仓,时成林,李晓红[7](2007)在《双掺增钙渣、增钙粉煤灰水泥混凝土路用性能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对新型废料——增钙渣和增钙粉煤灰进行了物理化学性能分析,证明其活性优于普通混凝土。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双掺该材料的水泥混凝土的力学强度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了影响强度性能的因素。采用快冻法等规定的试验方法验证了双掺混凝土的抗冻、收缩、抗磨耗等路用耐久性能。对双掺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机理进行了级配调整、改善界面性能、孔结构等3方面的理论分析。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双掺增钙渣、增钙灰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抗折弹性模量等力学指标达到重交通等级公路要求,抗冻性能、收缩性能与普通砂混凝土相当,抗磨耗性能超过了普通砂混凝土,证明双掺此种材料的水泥混凝土可以满足公路建设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社会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07年05期)

刘晓波[8](2006)在《增钙粉煤灰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及显微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冬季气温低、时间长,混凝土施工均处于负温的条件下,因此研究负温条件下的混凝土的性能极为必要。本文既着眼于绿色混凝土,又致力于混凝土的负温施工,研究了增钙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冻临界强度及其负温抗压强度发展规律;通过快冻试验和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养护制度和增钙粉煤灰掺合料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法、扫描电镜和XRD等现代分析方法,研究负温增钙粉煤灰混凝土的水化产物、孔结构和显微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课题研究范围内,当保持增钙粉煤灰混凝土的水胶比W/B不变时,负温增钙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增钙粉煤灰取代水泥量的增加而降低。自然变负温养护条件,由于变温条件增加了水泥石体系的自由能差,比恒负温养护在早期更能够促进混凝土的水化。相对于标准养护,负温养护7d会对混凝土形成损伤,转标养28d后,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均有所下降。相对于基准混凝土,增钙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均有所提升,这主要是由于增钙粉煤灰改善了混凝土的孔结构和界面结构,从而使其具有更为优异的耐久性。本文认为,负温混凝土存在抗冻临界结构,一个临界强度对应着一个临界结构,而一个临界结构未必仅仅对应一个临界强度。因为增钙粉煤灰具有形态效应、活性效应、微集料效应和自凝性、自硬性等优势,它改善了混凝土的微观结构,降低了负温混凝土的抗冻临界强度,所以增钙粉煤灰可以作为负温混凝土的掺合料。(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6-06-01)

龚晓红,郑权,张雪晶,龚逸明[9](2006)在《增钙粉煤灰中的f-CaO体积安定性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增钙粉煤灰由于其生产工艺、原燃材料的组成、物料细度、熔剂矿物含量等因素,决定了增钙粉煤灰中的f—CaO本征性质。正确认识和利用增钙粉煤灰中f—CaO的性能特点,可以减缓和防止f—CaO对体积安定性造成的破坏作用,可以扩大市场,确保工程质量,增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6-03-01)

龚晓红,郑权,张雪晶,龚逸明[10](2005)在《增钙粉煤灰中的f-CaO体积安定性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增钙粉煤灰中的f-CaO具有其本征性质。正确认识和利用增钙粉煤灰中f-CaO的性能特点,可减缓和防止f-CaO对体积安定性造成的破坏作用,进而确保工程质量。(本文来源于《粉煤灰综合利用》期刊2005年06期)

增钙粉煤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增钙粉煤灰的特性出发,研究了砂率变化对C50级增钙粉煤灰的强度变化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坍落度及水胶比不变的情况下,当砂率从38%变至41%时,对C50级增钙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影响不大,当砂率从41%变化至44%时,混凝土强度呈下降趋势,降低强度约为3~5MPa。由此,证明在增钙粉煤灰混凝土中砂率增大对泵送混凝土的和易性带来好处的同时却降低了其相应的强度。可供增钙粉煤灰应用人员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增钙粉煤灰论文参考文献

[1].崔金江,赵亚丁,朱卫中,朱广祥.负温增钙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的研究[J].混凝土.2012

[2].王龙梅,江守恒,朱卫中.砂率对增钙粉煤灰C50混凝土强度影响[J].低温建筑技术.2008

[3].孙树斌,江守恒,朱卫中.增钙粉煤灰GHPC技术刍议[J].低温建筑技术.2008

[4].焦有宙,毛鹏军,郭前辉,张全国.增钙粉煤灰矿物组成特性试验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5].余曼丽.活化增钙粉煤灰对水泥性能的影响[J].水泥.2007

[6].焦有宙,王学涛,赵迎芳,张全国.高硫煤增钙粉煤灰矿物组成特性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

[7].韩继国,王选仓,时成林,李晓红.双掺增钙渣、增钙粉煤灰水泥混凝土路用性能试验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

[8].刘晓波.增钙粉煤灰混凝土抗冻临界强度及显微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9].龚晓红,郑权,张雪晶,龚逸明.增钙粉煤灰中的f-CaO体积安定性能特征[C].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和矿物掺合料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6

[10].龚晓红,郑权,张雪晶,龚逸明.增钙粉煤灰中的f-CaO体积安定性能特征[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5

标签:;  ;  ;  ;  

增钙粉煤灰论文-崔金江,赵亚丁,朱卫中,朱广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