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包括外壳一和外壳二,所述外壳一和外壳二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边座,所述外壳一一端的连接边座和外壳二一端的连接边座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外壳一和外壳二内均设置有上母线导体和下母线导体,所述上母线导体和下母线导体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铜薄片,所述外壳一和外壳二之间与上母线导体和下母线导体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壳一内的上母线导体具有铜薄片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并通过铜薄片与外壳二内的上母线导体软连接,该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设计合理,能够使母线温度下降和振动减小,有利于母线的安全运行。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包括外壳一(1)和外壳二(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一(1)和外壳二(2)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边座(3),所述外壳一(1)一端的连接边座(3)和外壳二(2)一端的连接边座(3)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外壳一(1)和外壳二(2)内均设置有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所述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铜薄片(10),所述外壳一(1)和外壳二(2)之间与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壳一(1)内的上母线导体(4)具有铜薄片(10)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并通过铜薄片(10)与外壳二(2)内的上母线导体(4)软连接,所述外壳一(1)内的下母线导体(5)具有铜薄片(10)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并通过铜薄片(10)与外壳二(2)内的下母线导体(5)软连接,所述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上均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绝缘固定夹板(6),所述绝缘固定夹板(6)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绝缘子(7),所述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铜板(8),所述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上的连接铜板(8)之间通过铜编织线(9)软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包括外壳一(1)和外壳二(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一(1)和外壳二(2)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边座(3),所述外壳一(1)一端的连接边座(3)和外壳二(2)一端的连接边座(3)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外壳一(1)和外壳二(2)内均设置有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所述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铜薄片(10),所述外壳一(1)和外壳二(2)之间与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壳一(1)内的上母线导体(4)具有铜薄片(10)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并通过铜薄片(10)与外壳二(2)内的上母线导体(4)软连接,所述外壳一(1)内的下母线导体(5)具有铜薄片(10)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并通过铜薄片(10)与外壳二(2)内的下母线导体(5)软连接,所述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上均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绝缘固定夹板(6),所述绝缘固定夹板(6)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绝缘子(7),所述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铜板(8),所述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上的连接铜板(8)之间通过铜编织线(9)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绝缘子(7)之间的距离小于6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一(1)与外壳二(2)的内侧壁上和上母线导体(4)与下母线导体(5)的外侧壁上均涂有无光泽黑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一(1)和外壳二(2)的外侧壁上涂有浅色漆。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
背景技术
封闭母线(Enclosed busbars或者Closed busbars)是由金属板(钢板或铝板)为保护外壳、导电排、绝缘材料及有关附件组成的母线系统。包括离相封闭母线、共箱(含共相隔相)封闭母线和电缆母线,广泛用于发电厂、变电所、工业和民用电源的引线。
封闭母线在运行过程中,经常面临机组的抖动、母线内外温差的变化、土建基础的位移、密封胶老化等诸多因素影响,母线升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改变母线的布局能够起到削减热量产生的效果,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能够使母线温度下降和振动减小,有利于母线的安全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包括外壳一和外壳二,所述外壳一和外壳二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边座,所述外壳一一端的连接边座和外壳二一端的连接边座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外壳一和外壳二内均设置有上母线导体和下母线导体,所述上母线导体和下母线导体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铜薄片,所述外壳一和外壳二之间与上母线导体和下母线导体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壳一内的上母线导体具有铜薄片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并通过铜薄片与外壳二内的上母线导体软连接,所述外壳一内的下母线导体具有铜薄片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并通过铜薄片与外壳二内的下母线导体软连接,所述上母线导体和下母线导体上均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绝缘固定夹板,所述绝缘固定夹板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绝缘子,所述上母线导体和下母线导体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铜板,所述上母线导体和下母线导体上的连接铜板之间通过铜编织线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相邻的两个所述绝缘子之间的距离小于6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壳一与外壳二的内侧壁上和上母线导体与下母线导体的外侧壁上均涂有无光泽黑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壳一和外壳二的外侧壁上涂有浅色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包括外壳一、外壳二、连接边座、上母线导体、下母线导体、绝缘固定夹板、绝缘子、连接铜板、铜编织线和铜薄片。
1.此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根据趋肤效应电流趋于表面流动的特性,把原来水平布置的母线导体改为竖直布置,增大了各个上母线导体之间距离和各个下母线导体之间的距离,根据比奥—沙瓦定律,两平行导体间的电动力大小与两导体通过的电流和导体长度成正比,与导体间中心距离成反比,能够有效的减小各相间电磁振动力,削弱热量的产生。
2.此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的每段上母线导体和下母线导体上均增加了固定绝缘子,使原来每两个绝缘固定夹板间的距离由原来的大于100cm,改为两个绝缘固定夹板间距小于60cm,减小两个绝缘子的距离能够提高系统刚度,使振动的固有频率与工频频率错开,减小共振,刚度的提高减小了振幅,从而达到消除或减小振动的目的,消除因振动产生的热量。
3.此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的各段上母线导体和下母线导体在连接头处使用软连接,这样大大减小了振动力的叠加,避免了各段间的共振传递,水平方向上的相邻的两个上母线导体之间采用铜薄片软连,相邻的两个下母线导体之间也采用铜薄片软连,竖直方向上,对应的上母线导体和下母线导体之间用铜编织线连接,从而能够有效的消除振动力的叠加及共振传递,改善母线的运行工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的外壳二剖面示意图;
图中:1-外壳一、2-外壳二、3-连接边座、4-上母线导体、5-下母线导体、6-绝缘固定夹板、7-绝缘子、8-连接铜板、9-铜编织线、10-铜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包括外壳一1和外壳二2,所述外壳一1和外壳二2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边座3,所述外壳一1一端的连接边座3和外壳二2一端的连接边座3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外壳一1和外壳二2内均设置有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所述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铜薄片10,所述外壳一1和外壳二2之间与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外壳一1内的上母线导体4具有铜薄片10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并通过铜薄片10与外壳二2内的上母线导体4软连接,所述外壳一1内的下母线导体5具有铜薄片10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并通过铜薄片10与外壳二2内的下母线导体5软连接,所述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上均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绝缘固定夹板6,所述绝缘固定夹板6上通过螺栓安装有绝缘子7,所述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铜板8,所述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上的连接铜板8之间通过铜编织线9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相邻的两个所述绝缘子7之间的距离小于60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壳一1与外壳二2的内侧壁上和上母线导体4与下母线导体5的外侧壁上均涂有无光泽黑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外壳一1和外壳二2的外侧壁上涂有浅色漆。
工作原理:此降低电磁振动力的母线排布结构根据趋肤效应电流趋于表面流动的特性,把原来水平布置的上母线导体4和下母线导体5改为竖直布置,增大了各个上母线导体4之间距离和各个下母线导体5之间的距离,根据比奥—沙瓦定律,两平行导体间的电动力大小与两导体通过的电流和导体长度成正比,与导体间中心距离成反比,能够有效的减小各相间电磁振动力,削弱热量的产生,根据结构力学单自由度体系强迫振动(无阻尼)结论,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4159.7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62(甘肃)
授权编号:CN209419159U
授权时间:20190920
主分类号:H02G 5/06
专利分类号:H02G5/06
范畴分类:37D;
申请人:朱磊
第一申请人:朱磊
申请人地址:734000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南环路12号
发明人:朱磊
第一发明人:朱磊
当前权利人:朱磊
代理人:谢肖雄
代理机构:44248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