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代谢论文_李彦澄,刘邓平,李蕾,李江,吴攀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代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质,有机物,甲硝唑,氯乙烯,微生物,碳源,氯苯。

共代谢论文文献综述

李彦澄,刘邓平,李蕾,李江,吴攀[1](2019)在《难降解有机物微生物共代谢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有关共代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用于共代谢研究的难降解有机物种类,主要为芳香族化合物、含氯化合物、抗生素、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部分实际工业废水等。重点介绍了具有共代谢功能的微生物,主要为甲烷氧化菌、假单胞菌和氨氧化菌等,并讨论了微生物共代谢技术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提出促进共代谢技术发展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姚磊,马涛,张列宇,席北斗,赵琛[2](2019)在《厌氧共代谢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葡萄糖、淀粉和草酸作为共代谢基质,采用厌氧培养方式进行一系列静态批次实验,研究不同共代谢基质和不同投加量对晚期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淀粉和草酸对晚期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均有促进作用。草酸、葡萄糖和淀粉最佳的投加量分别为50、10和10 mg/L,最佳的投加量下难降解COD去除率分别为43.00%、37.80%和32.60%。不同基质条件下的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最佳的投加量下反应速率顺序为:K_(草酸)>K_(葡萄糖)>K_(淀粉)>K_(空白)。叁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添加共代谢基质促进了类富里酸的降解,而对类胡敏酸的降解没有显着效果,出水中腐殖质的腐殖化程升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经厌氧共代谢作用后,晚期垃圾渗滤液中酰胺、苯环相关的官能团减少,而与有机羧酸类相关的官能团增多。(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唐诗月,王晴,杨淼焱,宋昕,虞磊[3](2019)在《共代谢基质强化微生物修复四氯乙烯污染地下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微生物修复地下水中四氯乙烯(tetrachloroethylene,PCE)周期长的问题,通过添加共代谢基质强化微生物修复技术以提高修复速率。以某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活性污泥为菌种来源,采用振荡培养法进行PCE高效降解菌群的驯化和筛选,对微生物降解PCE的温度、初始pH和PCE初始浓度3种影响因素进行了条件优化;使用甲醇、乙醇、葡萄糖、酵母浸膏以及乳酸钠作为共代谢基质,研究了不同共代谢基质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对PCE的降解规律,并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种水平上,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sp. FCB45是优势菌种;PCE初始浓度为1 mg·L-1,pH在中性,温度为30℃,共代谢基质为酵母浸膏时,微生物群落的降解效果最好,PCE降解率可高达96.75%,降解速率常数最高可达0.327 d-1;添加共代谢基质强化的微生物降解过程全部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添加共代谢基质的微生物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共代谢基质可以有效缩短微生物修复周期,对污染地下水的原位生物修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周霖,王鸿,杨毅,黄书莉,毛静[4](2019)在《寻常痤疮患者肠道-宿主共代谢产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寻常痤疮患者与健康对照肠道-宿主共代谢产物差异,为肠道菌群参与寻常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43例未经治疗的寻常痤疮患者和43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的粪便标本,对入组者病程、身高、体重、睡眠质量等一般资料进行调查。采用Agilent7890B型气相色谱仪对118种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代谢产物差异。结果寻常痤疮组与健康对照组代谢产物组成存在差异;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痤疮患者代谢产物组成差异不明显;非参数检验分析发现24种肠道-宿主共代谢物含量在痤疮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另外,寻常痤疮患者睡眠质量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肠道代谢产物与睡眠质量呈明显负相关。结论寻常痤疮患者与健康对照肠道-宿主共代谢产物差异明显,可能成为解释肠道菌群参与寻常痤疮发病机制的纽带。(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于洋,陈从立,李倾城,Ndayisenga,Fabrice[5](2019)在《共代谢策略强化微生物燃料电池降解甲硝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醋酸钠(2mM)作为共代谢基质,以甲硝唑为目标污染物,运行四个产电周期。实验结果表明:燃料电池体系分别加入35mg/L、15 mg/L、5 mg/L甲硝唑后运行至第四个周期,燃料电池峰值电压分别下降了88%、80%、7%;功率密度分别下降了94%、71%、3%。当共基质醋酸钠比例较低时,循环伏安特性曲线氧化还原峰消失,甲硝唑去除效率降低,细胞破损较为严重,细胞质溶出发生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而当共基质醋酸钠浓度充足时,氧化还原峰并没有显着的变化,甲硝唑去除效率升高,细胞的完整性较好,处于健康状态。实验结果表明醋酸钠作为共代谢基质促进了细胞色素对电子的传递作用,加快了体系的电能转化,削弱了甲硝唑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使燃料电池运行更加稳定。(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顾晨[6](2019)在《海洋细菌好氧共代谢降解四溴双酚A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溴双酚A是全球消耗量最大和应用最广泛的溴代阻燃剂之一,由于其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生物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四溴双酚A广泛分布于各类环境介质中,包括近海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等。目前,四溴双酚A的生物降解研究主要集中在厌氧转化,而好氧生物降解研究仅局限于陆源微生物,且降解机制研究不充分。迄今为止,尚未有海洋微生物好氧降解四溴双酚A的研究报道。鉴于四溴双酚A在进入厌氧环境前会长期暴露于好氧环境,并与易降解有机物共存,因此开展好氧共代谢生物降解研究对了解四溴双酚A的海洋环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上述科学问题,基于近海微生物菌群、海洋细菌和响应基因叁个层面,对好氧共代谢降解四溴双酚A功能微生物及其降解机制进行深入解析,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首先开展了海洋菌群好氧共代谢降解四溴双酚A研究。采用不同共代谢基质富集了近海微生物菌群(即A-H体系),发现不同菌群均具有好氧降解四溴双酚A能力,其中以牛肉膏和蛋白胨作为共代谢基质的菌群(G和H体系)降解能力最强,7天后四溴双酚A降解率均能达到60%左右。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四溴双酚A与不同共代谢基质经120天培养的海洋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和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交替单胞菌属(Alteromonas)、深海单胞菌属(Thalassomonas)、超微细菌属(Glaciecola)和伯克氏菌属(Limnobacter)为优势菌属,可能参与好氧共代谢降解四溴双酚A。对H体系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对四溴双酚A降解中间产物检测,推测出海洋微生物好氧共代谢降解四溴双酚A是通过脱溴和异丙基断裂两条途径同时好氧降解。考察了海洋细菌好氧共代谢降解四溴双酚A特性。从已富集培养的海洋混合菌群(H体系),分离筛选出2株好氧共代谢降解四溴双酚A的纯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分别命名为Alte omonas acleodii strain GCW和Pseudoalteromonas sp.strain GCY。菌株GCW和GCY好氧共代谢降解四溴双酚A(10 mg/L),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为0.27和0.15 d-1,相应的半衰期(T1/2)分别为2.6和4.7天。通过功能菌生理生化特性考察,发现菌株在培养期间,随着四溴双酚A浓度的增加会刺激菌株分泌胞外聚合物来抵御有毒物质对其毒害作用。菌株GCW和GCY共代谢培养在浓度为10 mg/L四溴双酚A作用下,其脱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2和1.6倍,与此同时电子传递活性也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通过四溴双酚A降解活性物种定位,发现菌株GCW胞外和胞内提取物中的活性物质对四溴双酚A降解发挥了主要作用,菌株GCY降解四溴双酚A主要发生在细胞外,由胞外酶和非酶活性物质构成。分析了海洋假交替单胞菌好氧共代谢降解四溴双酚A途径。鉴于Pseudoalteromonas sp.strain GCY为兼性菌,其降解四溴双酚A几乎是由胞外活性物种导致,选择菌株GCY作为代表性海洋菌株详细分析其胞外降解过程。对胞外提取物中具有降解四溴双酚A的活性物质通过铁络合和还原实验、活性氧自由基荧光探针检测和电子顺磁共振光谱检测技术,发现在菌株GCY胞外提取物中存在铁载体、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其中,胞外分泌的非酶小分子活性物质具有络合和还原铁的特性;胞外过氧化氢的来源是由于胞外分泌的氨基酸氧化酶催化分解L-氨基酸脱氨的过程所致;胞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生成是由呼吸系统中膜相关的NAD(P)H氧化还原酶产生;胞外羟基自由基的产生由Fe(Ⅲ)、铁载体、超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导致。高分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分析降解中间产物发现脱溴和异丙基断裂为菌株GCY好氧共代谢降解四溴双酚A的主要途径。基于降解中间产物叁溴酚,推测出活性溴自由基参与四溴双酚A降解过程。研究了海洋假交替单胞菌胞外降解四溴双酚A机制。通过对菌株GCY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基因注释,在基因组中发现L-赖氨酸-ε氧化酶抗菌蛋白LodA(基因lodA)和Na+-转位NADH:醌氧化还原酶(基因nqrA)等与胞外活性氧自由基形成相关的基因。利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对上述蛋白相对应的基因lodA和nqrA进行定量表达分析,发现菌株GCY在有/无四溴双酚A(10 mg/L)培养体系培养至稳定期时,基因lodA分别上调61.0和93.4倍,基因nqrA分别上调1.7和2.1倍,证实了基因lodA和nqrA分别参与菌株胞外产过氧化氢和超氧自由基的过程。由所获得的实验结论及热动力学角度分析推测出假交替单胞菌GCY可通过叁个途径胞外好氧降解四溴双酚A:超氧自由基直接脱溴、Fe(Ⅲ)/Fe(Ⅱ)-铁载体与过氧化氢产生的Fenton-like反应和铁催化的Haber-Weiss反应。此外,在陆域微生物系统中也发现了相似的胞外降解机制。开展了陆域细菌(Pseudomonas sp.fz)好氧共代谢胞外降解TBBPA研究,推测出胞外寡肽螯合Fe(Ⅲ)还原成寡肽螯合Fe(Ⅱ)与过氧化氢驱动胞外源于生物的Fenton-like反应降解四溴双酚A为陆域细菌fz胞外降解四溴双酚A的机制。发现陆域菌株fz好氧共代谢降解四溴双酚A过程发生了明显膜损伤,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膜损伤越严重。海洋菌株GCY膜完整性分析发现该菌株未受到明显膜损伤可能的原因是通过胞外聚合物和胞内过氧化氢酶共同应对胞外氧化压力。基于海洋细菌GCY与陆域细菌fz共代谢四溴双酚A的胞外降解机制比较,发现铁载体、培养体系pH变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溴离子来源及细胞膜完整性为海洋与陆域细菌好氧共代谢降解四溴双酚A主要差异;海洋与陆域细菌好氧降解四溴双酚A均为共代谢过程、主要发生在胞外、活性物质(铁载体和活性氧物种)通过Fenton-like降解四溴双酚A为二者共性。综上,本论文结果表明海洋细菌可好氧共代谢降解四溴双酚A,发现了胞外共代谢降解的新机制,揭示了胞外活性氧物种对近海生态环境中四溴双酚A环境归趋的重要作用。该研究成果可为自然环境和人工修复系统中微生物降解四溴双酚A及其它有机污染物提供新的启示,同时为研发高效生物修复新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唐涛涛[7](2019)在《不同类型秸秆厌氧共代谢降解污泥中多环芳烃的效能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AD)技术不仅能处理一系列的固体废弃物,而且还能产生清洁能源沼气。但污泥单一厌氧消化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诸如:沼气产量低、对污泥中有毒害有机污染物去除效率低等。如何进一步降低污泥中典型有毒害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备受关注,诸如: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本研究选用玉米、小麦和水稻秸秆作为共基质,并按不同有机质含量[挥发性固体(VS)质量比]分别为1:0.5、1:1和1:1.5的比例向污泥中添加秸秆与污泥进行厌氧共代谢。探讨不同类型秸秆与污泥在不同配比下对沼气产量、沼气成分、微生物多样性、PAHs去除效能的影响以及秸秆促进PAHs降解的机制。其中,以未添加秸秆的污泥厌氧消化为对照组(CK)。结果表明:(1)秸秆的添加能显着提高沼气日产量和甲烷(CH_4)成分,且沼气日产量随秸秆添加量的增加不断增加。其中,当污泥与玉米秸秆的配比为1:1.5时对沼气日产量和CH_4成分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可达到2303.08 mL·d~(-1)和52.48%。(2)与CK组相比,秸秆的添加均能促进污泥中总多环芳烃(∑PAHs)降解。其中,当污泥与水稻秸秆的配比为1:0.5时对∑PAHs的降解具有较强的作用,其平均降解率可达到51.33%。同时,秸秆的添加对4环芳烃苯并(b)荧蒽(BbF)和苯并(k)荧蒽(BkF)的降解也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其中,水稻秸秆的添加更有利于BbF和BkF的降解,其平均降解率最高可达到69.93%(VS_(污泥):VS_(水稻)=1:1.5)和68.76%(VS_(污泥):VS_(水稻)=1:0.5)。(3)秸秆添加后,各实验组微生物在门分类水平上均以Chloroflexi(绿弯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Aminicenates、Cloacimonetes(细菌)和Euryarchaeota(广古菌门)、Bathyarchaeota为优势菌群。其中,随着秸秆的添加,Bacteroidetes、Cloacimonetes和Bathyarchaeota相对丰度增加。在纲分类水平上,秸秆的添加能促进Synergistia、Anaerolineae和Bacterodidia_vadinHA17菌属的生长。在属分类水平上,秸秆的添加能促进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unclassified_f_Ruminococcaceae、unclassified_p_Cloacimonetes、Bacteroides(细菌)和Methanomassiliicoccus(古菌)的生长。(4)秸秆的添加可通过增加体系中脱氢酶活性和部分微生物的相对丰度,从而促进污泥中PAHs的降解。随着秸秆的添加,体系中对难降解有机物具有降解功能的微生物相对丰度会增加,如:Bacteroidetes、Verrucomicrobia(细菌)和Bathyarchaeota(古菌)(门水平);Bacteroidia、Bacterodidia_vadinHA17、Anaerolineaceae、Synergistetes(细菌)(纲水平);norank_c_Bacteroidetes_vadinHA17、norank_f_Anaerolineaceae(细菌)和norank_p_Bathyarchaeota(古菌)(属水平)。其中,Verrucomicrobia、Bathyarchaeota、Anaerolineaceae、norank_f_Anaerolineaceae和norank_p_Bathyarchaeota对烃类化合物的降解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水稻秸秆的添加更有利于上述菌群的生长,从而进一步促进污泥中PAHs的降解。(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赵建国,李亚鹤,杨浩洁,胡德欢,李玉[8](2019)在《基于不同共代谢碳源降解4-氯苯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氯酚废水在环境中的广泛存在及其显着的难生物降解性,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处理4-氯苯酚(4-CP)废水,探讨不同共代谢碳源降解4-CP对污染物去除和活性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别以可溶性淀粉(DS)和乙酸钠(SA)为共代谢碳源时,4-CP可被有效降解去除;当两个SBR处于稳定运行阶段时,其进水COD、氨氮、磷酸盐和4-CP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可达到85%以上,且在单个SBR运行周期中的去除趋势一致;两个SBR的活性污泥EPS中多糖和蛋白质无显着差异,以SA为共代谢碳源降解4-CP的活性污泥更易分泌胞外蛋白质。(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03期)

梅林玲,于静洁,张燕,孙力平[9](2018)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共代谢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共代谢概念的发展历程,并以氯代有机物的共代谢降解为例介绍了共代谢的作用机理,阐明了共代谢过程中诱导作用、竞争性抑制作用、毒性效应、能量供应及自我恢复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生长基质类型、生长基质与非生长基质的投加比、能量基质、电子受体、环境因素这5个方面对共代谢的影响.另外总结了共代谢在多环芳烃、氯代有机物、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等难降解有机物处理中的研究应用进展,最后指出了共代谢的研究难点.(本文来源于《天津城建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杨薇,王巧云,邓永东,吴学凤,王华林[10](2019)在《产酒精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的五、六碳糖共代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水解产物五碳糖的利用一直是个难题,提高五碳糖的利用率既能减少木质纤维素的浪费,又能提高乙醇产量。本实验对热假丝酵母进行紫外诱变,通过杜氏小管法和TTC显色法获得一株能利用木糖的突变菌株,并对其进行发酵实验,测定发酵情况以及对五、六碳糖共发酵效率;进而对其发酵机理进行探讨,构建酵母菌代谢网络并建立方程,进行矩阵计算得到细胞的代谢通量。结果表明,原始菌和突变株对葡萄糖的利用情况均较好,利用率分别接近95%、96%;但原始菌木糖的利用率低,乙醇产量最终只有17.58 g/L;而突变株T70-2的乙醇产量达到22.85 g/L,木糖的利用率可达92.2%。因此,本研究所得突变菌株能够实现五、六碳糖的共发酵。(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共代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取葡萄糖、淀粉和草酸作为共代谢基质,采用厌氧培养方式进行一系列静态批次实验,研究不同共代谢基质和不同投加量对晚期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淀粉和草酸对晚期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均有促进作用。草酸、葡萄糖和淀粉最佳的投加量分别为50、10和10 mg/L,最佳的投加量下难降解COD去除率分别为43.00%、37.80%和32.60%。不同基质条件下的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最佳的投加量下反应速率顺序为:K_(草酸)>K_(葡萄糖)>K_(淀粉)>K_(空白)。叁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添加共代谢基质促进了类富里酸的降解,而对类胡敏酸的降解没有显着效果,出水中腐殖质的腐殖化程升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经厌氧共代谢作用后,晚期垃圾渗滤液中酰胺、苯环相关的官能团减少,而与有机羧酸类相关的官能团增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代谢论文参考文献

[1].李彦澄,刘邓平,李蕾,李江,吴攀.难降解有机物微生物共代谢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9

[2].姚磊,马涛,张列宇,席北斗,赵琛.厌氧共代谢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9

[3].唐诗月,王晴,杨淼焱,宋昕,虞磊.共代谢基质强化微生物修复四氯乙烯污染地下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9

[4].周霖,王鸿,杨毅,黄书莉,毛静.寻常痤疮患者肠道-宿主共代谢产物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

[5].于洋,陈从立,李倾城,Ndayisenga,Fabrice.共代谢策略强化微生物燃料电池降解甲硝唑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9

[6].顾晨.海洋细菌好氧共代谢降解四溴双酚A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7].唐涛涛.不同类型秸秆厌氧共代谢降解污泥中多环芳烃的效能及机制研究[D].贵州大学.2019

[8].赵建国,李亚鹤,杨浩洁,胡德欢,李玉.基于不同共代谢碳源降解4-氯苯酚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9].梅林玲,于静洁,张燕,孙力平.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共代谢研究进展[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8

[10].杨薇,王巧云,邓永东,吴学凤,王华林.产酒精热带假丝酵母突变株的五、六碳糖共代谢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9

论文知识图

熊果酸肝微粒体代谢产物Fig4-8Liverm...从单个分子到生态系统的系统生物学[2...大鼠口服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后血浆样本...不同共代谢底物下蒽的降解率2 在灭菌旱地红壤中 B[a]P 的共代不存在初级基质时1,4-二氯萘(20mg/...

标签:;  ;  ;  ;  ;  ;  ;  

共代谢论文_李彦澄,刘邓平,李蕾,李江,吴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