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忠麟:工作场所乐趣的前因与后果论文

温忠麟:工作场所乐趣的前因与后果论文

【摘要】对工作场所乐趣的定义、结构和测量、理论基础进行介绍,并梳理出工作场所乐趣的前因与后果。前因变量分为个体特征和外界因素,个体特征方面包括年龄和个性特质,外界因素方面包括言论自由、组织信任和仁慈领导;结果变量分为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认知层面包括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行为层面包括工作绩效、敬业度、组织公民行为、组织嵌入、非正式学习等。最后讨论了工作场所乐趣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工作场所乐趣 前因变量 结果变量

一、引 言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人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基本满足,开始更多地追求精神方面的需求。人们对于工作——这个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看重内在的体验。工作软环境的质量已经成为影响员工去留的重要因素,员工对工作场所乐趣有更多的重视和期望。相较于薪酬和晋升,工作场所乐趣对求职者的吸引力更大。[1]很多企业也逐渐意识到满足员工“高层级”需要的重要性。在《财富》杂志上公布的最值得去工作的100强企业中,Google、SAS、星巴克等企业已经将乐趣融入公司文化中。[2]

道路工程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事业,建设时间长、过程烦琐、人员变化率高和部门间交流事项较为交叉,使得道路工程建设档案比其他工程档案更为复杂。

20世纪70年代,工作场所乐趣——一种带有娱乐因素的企业文化悄然而生,有娱乐的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公司文化,能让员工变得更积极。随着人们对这种企业文化的关注,员工也越来越重视这个工作环境,每个人都喜欢工作中充满乐趣。[3]一种充满乐趣的工作场所文化更能吸引应聘者,能够使新员工更迅速地适应这个组织。改变工作场所动态,将工作氛围变得轻松活跃,可以使组织和员工都受益。[4]

随着工作场所乐趣在企业的盛行,学术界也渐渐开始关注这个变量。[5—8]2010年开始,国内也有学者涉及工作场所乐趣的研究。通过搜索知网、百度学术等,截至2017年底,国内仅有20篇关于工作场所乐趣的文献,75%都是硕士学位论文。可见国内对工作场所乐趣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总结工作场所乐趣的相关研究进展,从工作场所乐趣的定义,到结构及测量,再到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述评工作场所乐趣的研究现状,并总结出工作场所乐趣的前因与后果变量,以期让更多研究者了解和关注工作场所乐趣,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

1.建立较为快速的反应机制。高校在发生突发事件之后,为避免事件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必须立即做出反应,对事件带来的危害进行控制,尽可能降低事件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高校应当建立较为快速的反应机制,相关成员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的现场,在必要的情况下调动学生或学生干部参与到事故控制中。对于较为严重的突发事件,学校应当迅速组建事件处理小组,安排专门的学校领导统筹整个事件的处理工作。

二、定 义

国外学者将工作场所乐趣(Workplace Fun)等同于工作中的乐趣(Fun at Work),没有进行区分。Ford、Mclaughlin和Newstrom等人调查发现,大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认为企业应当营造和创设有乐趣的工作环境,这种环境应该包含有乐趣的、使人欢笑的、玩乐性的活动。这样的工作环境会使得员工产生快乐和幸福感。[9]

畜产品兽药残留、“瘦肉精”以及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工作,是依法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不发生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的重要技术支撑和措施。各市(县)区动监部门要提高认识,按照本计划的要求,明确责任,落实分工,全力配合好抽样工作;市检测中心要按抽样检测规范要求,严格执行标准,保证样品真实有效,检测数据科学、公正,确保菏泽市监测计划保质保量完成。

不同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工作场所乐趣的定义不一致。Owler认为,工作场所乐趣即工作和玩乐能够恰当地结合在一起;[10]McDowell认为,乐趣活动不一定是和工作任务有关的;[11]Fineman认为,工作场所乐趣是积极的,是欢乐和笑声的蔓延,可用来提高员工的主观幸福感;[12]而Fluegge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工作场所乐趣是一种可以使员工娱乐、享受和愉快的活动,强调乐趣活动是存在于工作任务当中的。[13]

国内学者门志芳提出,工作场所乐趣是能使人们快乐并且提升生产率的一种工作环境。[14]

虽然目前研究者对工作场所乐趣的定义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对于工作场所乐趣的内涵,大部分人认为工作场所乐趣是工作中能够给员工带来趣味和欢乐的活动,而该活动不一定与工作有关。

三、工作场所乐趣的结构与测量

基于不同的定义,工作场所乐趣有不同的结构(如表1所示)。文献中使用最多的是McDowell所编制的量表,一共24个题目,包括四个维度:社交活动、庆祝活动、个体自由、整体的乐趣。社交活动是指同事之间友好的交流互动;庆祝活动是组织为业绩突出的员工或者在特殊日子里的员工所特意举办的庆祝活动;个体自由是指个体在组织中有灵活性,能够自由地着装、听音乐等;而整体的乐趣主要是指从整体上全面评估组织是否有乐趣氛围、是否有乐趣文化以及管理者是否对乐趣支持等。[11]

Karl、Peluchette和Harland对前人的工作场所乐趣量表和工作场所乐趣态度量表进行了整合,得到了一个新工作场所乐趣量表,该量表分为活动形式和态度两个分量表。[15]活动形式分量表主要包括与同事的社交活动、工作中的庆祝活动、个体自由程度以及整体乐趣四个维度,也就是McDowell量表的四个维度,但题目只有10个;工作场所乐趣态度问卷采用的是Aldag和Sherony[16]的量表。Fluegge在McDowell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提出了新的观点——工作场所乐趣是组织为了给员工带来欢乐而举办的一系列玩乐性活动,并将这些活动划分为社交型、人际型、任务型三个类型。[13]

Simon通过对人力资源部员工的访谈开发了一个新的量表,将工作场所乐趣分为四个维度:员工导向活动(Staff-oriented)、上级导向活动(Supervisor-oriented)、社交导向活动(Social-oriented)、策略导向活动(Strategy-oriented),也称为“4S”模型。员工导向活动是指公司专门为员工开展的活动,以员工为主要导向,比如为员工举办生日会;上级导向活动是组织中上级直接给下级开展的有目标性的活动,比如聚餐;社交导向活动类似于年会,组织大家一起交流;策略导向活动是指组织通过制定策略为员工开展的乐趣活动,如开办员工健身中心。[17]

目前,基于不同的定义发展出了不同的工作场所乐趣量表,但是量表的开发不仅要看定义,而且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将在下节具体讨论。

Tews、Michel和Allen开发出一个新的工作场所乐趣量表,该量表共有14个题目。他们将工作场所乐趣分为活动的趣味性、同事社交、管理者的支持三个维度。活动的趣味性是关于由企业组织的正式活动,如团队建设、比赛等;同事社交是指和同事一起外出或者互相开玩笑的非正式活动;管理者的支持包括管理者鼓励大家玩、允许工作中玩乐等的正式和非正式活动。[18]

工作场所乐趣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Lundin等发现,某医院在引入工作场所乐趣的理念一年后,其高满意度员工比例从原来的25%提升到了75%。[32]Karl等的研究也表明,感受到工作场所乐趣的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比其他没有感受到工作场所乐趣的员工更高;对于认可工作场所乐趣的员工而言,工作场所乐趣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比其他员工的更深。[2]Ford等人的研究发现,在一个有乐趣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员工通常很少出现抱怨、无聊、焦虑和有压力的情况,并且对工作的满意度更高。[9]门志芳的研究也发现,在新生代员工中工作场所乐趣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满意度,[14]这与Fluegge、Chan、Ahn和Ryu的研究结果一致。[13,33,8]

新生代员工出生在1980—1990年,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基本满足,在成长过程中有较多丰富的娱乐活动,习惯了有娱乐活动的生活,所以也希望在工作中能够参加一些有乐趣的、幽默的活动,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22]新生代员工对乐趣非常重视,且年轻的个体出于乐趣会更有积极性。王聪颖和杨东涛通过对江苏省280名企业员工的研究得出,改革开放一代与文革一代的员工对工作乐趣有着不同的态度。[27]Young、Junehee和Wansoo研究也发现,不同时代的员工对工作场所乐趣的态度有差异。[28]

门志芳基于中国文化背景,对国外量表进行了修订,最后得到一个包含16个题目的量表,分为三个维度:享有乐趣的程度(5个题目)、对待乐趣的态度(6个题目)和感知的结果(5个题目)。但是,该量表由于应用较少,信效度还未得到充分的验证。[14]

萧永平通过访谈和调查构建了工作乐趣类型学理论模型,该模型包括员工发起/组织发起和工作相关/工作无关两维度四类型工作乐趣;通过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将乐趣分为社交型、放松型、辅助型和福利型。[21]社交型乐趣是指类似于与同事八卦的这种员工自发的、与工作相关程度较低的活动;放松型乐趣是类似于茶歇的活动,与员工的工作相关性较高并且是自发性的;辅助型乐趣则是类似于团体建设的活动,是官方组织的但与员工工作相关性较低的活动;福利型乐趣就是节假日这种官方组织的、与员工工作相关性较高的活动。该量表与Meyer提出的将工作场所乐趣分为有形和无形乐趣两个维度的量表相类似。Meyer认为,有形的工作场所乐趣是企业制造的,比如公司内部的娱乐设施;无形的工作场所乐趣是员工自发形成的。[22]

4.作者用外接压力表的方法测量低压燃油压力,其实通过读取数据流中的高压预压力,标准值为7bar,也可以判断低压油泵的性能好坏。高压燃油压力可以由数据流读出,但是作者没有写出发动机运转中的高压燃油压力。该发动机压缩压力标准值为11~14bar,文中测量数据10~11bar属于非正常范围。作者应在故障排除前与排除后测量发动机尾气,这是分析故障原因和检验竣工质量的重要依据。

表1不同工作场所乐趣量表的维度

相似维度1相似维度2相似维度3、4独有的维度McDowell(2004)社交活动庆祝活动、个体自由、整体的乐趣Karl等(2005)活动形式态度Fluegge(2008)社交型人际型、任务型Simon(2010)社交导向活动员工导向活动、上级导向活动、战略导向活动Tews等(2014)同事社交活动的趣味性管理者的支持Plester等(2015)任务有趣性自发的乐趣、管理趣味性Georganta(2017)自发的乐趣、管理趣味性乐趣氛围门志芳(2013)享有乐趣的程度、对待乐趣的态度、感知的结果萧永平(2013)社交型放松型、辅助型、福利型

四、关于工作场所乐趣的理论基础

(一)William Glasser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就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种。然而,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 Glasser的看法与马斯洛不同,他认为需要理论应该分为生存需要、爱和归属需要、权力和认同需要、自由和自主需要、乐趣需要。[23]由此可知,在William Glasser提出的不一样的需要理论中,乐趣被视为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相似,他认为当个体的前四种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会有希望获得乐趣,从而实现乐趣的需要。

(二)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1959年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提出的理论,也称“激励保健理论”。该理论认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是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主要因素。保健因素只能够消除人们的不满意感,并不会带来满意感;而只有激励因素才会给人们带来满意感。也就是说,不是简单满足个体的需求就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而只有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根据William Glasser的需要层次理论,乐趣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一种激励因素,当个体的乐趣需要得到满足后,其积极性就能被激发。Ford、Mclaughlin和Newstrom等人的研究表明,工作场所乐趣是激励工具,当组织满足员工的乐趣需要(如工作满意度)时,员工就会产生积极性。[9]

(三)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SET)指出,个体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会对自己所获得的报酬和所付出的代价进行分析。[24]若员工在组织中和他人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得到了组织或别人的帮助,那么在恰当的时候他们也会给予别人帮助,这就是回报,类似于一种交换。工作场所乐趣可以看成是工作或者生活给予员工个体的一种内在报酬,因此,当员工感受到工作场所乐趣时,便会给组织或者他人以一定的回报作为交换。比如,当员工体验到组织的工作场所乐趣时,能够感受到公司的人性化关怀,从而会更敬业、更忠诚,以此来回报组织,离职意愿也会更小。

(四)情感事件理论

1996年,Weiss和Cropanzano提出了情感事件理论(Affective Events Theory, AET)。[25]该理论认为,由福利待遇、领导风格以及是否能够得到晋升机会等形成的工作环境特征会通过两种情感路径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一种是情感驱动行为,就是员工将工作特征与自己的期望进行比较,从而对工作形成评价,是直接的情感反应;另一种则是判断驱动行为,通过特定的工作事件引发,最终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是间接的情感反应。也就是说,日常情绪的累积会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比如枯燥的工作环境让员工长期感到没有价值感,最终会导致员工离职等行为。因此,员工在体验工作场所乐趣时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场所乐趣的态度,会通过情感路径使员工的行为发生变化。

(五)工作要求资源模型

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ob Demands Resources Model, JD-R)表明,工作不仅会消耗员工的体力,而且会消耗员工的智力。而恢复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使员工从工作中脱离出来,工作场所乐趣恰好就可以做到使员工从工作中脱离以恢复精力,因为工作场所乐趣涉及人际交往因素,它可以作为一种工作资源对员工产生影响。Sonnentag也认为工作场所乐趣可以作为个体恢复机制,因为工作场所乐趣可以给员工提供一段从工作中恢复的时间,并且缓解单调无趣的工作带来的消极体验,释放压力,愉悦身心,使得个体在工作中得到休息,恢复精力,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中。[26]

五、工作场所乐趣的前因与后果

本文汇总了有关工作场所乐趣实证研究中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从外因与内因的角度来看,影响工作场所乐趣的因素有外界因素与个体特征两大类;结果变量分为工作态度及感知等认知层面和工作绩效及行为等行为层面。

WPR熔点仪 (上海精科仪器有限公司);LCQ Advantage离子阱液质联用仪 (美国Thermo Fisher公司);Bruker AvanceⅢ核磁共振仪 (以TMS为内标,CDCl3为溶剂,1H NMR 500 MHz, 瑞士 Bruker BioSpin公司)。试剂均为市售分析纯。二氯甲烷用五氧化二磷干燥,三乙胺用氢氧化钾干燥。阳性对照药剂硫酸链霉素购于上海思域化工有限公司,纯度98.0%。

(一)个体特征方面的前因变量

1.年龄

Georganta对医疗工作者和公立学校的教师进行访谈和调查,最后将工作场所乐趣分为乐趣氛围(Fun Climate)、管理有趣性(Manage Fun)和自发的乐趣(Organic Fun)。乐趣氛围又分为管理者的支持(Management Support for Fun)和个体自由(Personal Freedoms),管理有趣性包含乐趣事件和特殊事件,自发的乐趣包括自发组织的乐趣、社交乐趣、开玩笑和闲聊等。[20]

对比两种翻译,前者是背负任务直到死的那天,后者是奉献自己的最好直到心跳停止,明显后者传达出的情感更让人产生敬重之情。这句成语最先出自《出师表》,是诸葛亮一生忠诚的概括,从古至今也很少有人能做到如此,而我们的周总理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2.个性特质

研究表明,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看重乐趣。Karl等人通过对医疗行业员工的研究发现,可以影响个体对工作场所乐趣态度的因素之一是个体的个性特质,那些外向、随和以及情绪稳定的个体能够体验到更多的乐趣,感受到较多乐趣的员工的情感枯竭较低,并且与对工作场所乐趣的态度呈正相关。[2]Chan在其研究中发现,当组织制造出工作场所乐趣时,相比于内向的员工,那些外向、爱开玩笑和喜欢玩乐活动的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更高。[4]

①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地下水取水水源论证及其取水影响分析应包括论证范围内地下水资源评价、论证范围内地下水可采量计算、取水可靠性分析、提出布井方案及分析取水影响等内容。

(二)外界因素方面的前因变量

1.言论自由

在工作场所乐趣中,言论自由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因素,能让员工体会到个体自由,尤其是自发的工作场所乐趣,是不可能发生在没有言论自由的工作场所中的。Georganta通过调查发现,言论自由与管理者的支持和个体自由显著正相关,与其他维度的相关都不显著,因此Georganta认为言论自由是工作场所乐趣的先决条件。[20]

比如:讲解《认识图层》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好的开篇教学情境:在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利用计算机上的音乐播放器播放歌手杨宗纬的歌曲《洋葱》,这样学生都会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中,甚至还有许多同学自己跟着一起唱,当杨宗纬唱到“如果你一层一层剥开我的心,你会发现,你会流泪”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减小音量。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刚才听到的洋葱是一层一层时,就是今天我要讲的“图层”。这时,课堂上就会出现一遍笑声。一节课原本以为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在学生难以想到的音乐中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组织信任

Georganta认为,管理工作场所乐趣的关键特征是关心员工的福祉。[20]他通过研究发现,仁慈领导除了与工作场所乐趣闲聊维度相关不显著外,与其他各个分维度都显著相关,因此他认为管理者对乐趣的支持是对工作积极结果变量(如工作满意度)最重要的预测变量,仁慈领导是在工作中全心全意和真正付出并使员工受益的人,能够为员工的乐趣提供最好的支持。[31]

3.仁慈领导

仁慈领导是指领导对下属个人的福祉所表现出的个别、全面而长久的关怀。[30]

Karl等人认为,同事和领导的信任可以使员工对待乐趣的态度得到改善,从而对组织开展工作场所乐趣的活动产生积极帮助。[15]如果组织中不存在信任,员工就可能会对类似开玩笑这种乐趣产生反感,从而降低工作场所乐趣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如果组织中存在不信任感,会严重限制工作场所乐趣的发展。[29]

Hurtz和Donovan等发现,与不快乐的员工相比,快乐员工的离职率和缺勤率都相对较低,而工作场所乐趣可以发挥让员工开心、鼓舞员工士气、吸引员工的作用。[34]McGhee也认为,减少员工离职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工作场所乐趣。[35]马丽、鲍红娟、杨春江、毛承成和刘伟姣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场所乐趣能够显著负向影响员工的离职意愿,也就是说,员工在工作中感受到的乐趣越多,离职意愿越低。[36]这与Ford等、刘伟姣的研究结果一致,[9,24]但是Becker和Tews通过对酒店员工的研究发现,娱乐活动与员工离职相关不显著,他们认为这可能与调查的乐趣活动不同有关。[37]

(三)认知层面的结果变量

1.工作满意度

Plester、Cooperthomas和Winquist的研究认为,工作场所乐趣对一些组织内的员工而言是在实际工作任务中的经历和体验,挑战了传统的将工作任务和乐趣区分开的二分法,认为两者可以同时发生,乐趣是由活动的流动性产生的。因此他们将工作场所乐趣区分为自发的乐趣(Organic Fun)、管理的有趣性(Manage Fun)和任务的有趣性(Task Fun)。[19]

2.离职倾向

除此之外,尚未做好认证准备的生物标志物研发人员还可以通过CPIM计划与FDA会面。CPIM计划旨在提高药物开发效率,它为来自行业、学术界、患者支持团体和政府的研究人员提供交流平台。会议过程中,FDA将与研究人员探讨其所提出的与药物开发相关的创新方法和技术想法,并提供专业指导。

(四)行为层面的结果变量

1.工作绩效

具有幽默感和乐趣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更了解自己是否具有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38]与严肃的领导和工作环境相比,有乐趣的工作氛围和环境会使员工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幽默、有乐趣的工作环境能正向预测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11]国内外不少研究也表明,工作场所乐趣和工作绩效显著正相关。[14,27,39,40]

2.敬业度

有研究表明,员工的敬业度对组织绩效有积极的影响,[41]因此管理层通常都很看重员工的敬业度。当一个组织的娱乐性较高时,企业的员工会更加尽心尽力地完成组织布置给他们的工作,也就是说,工作场所乐趣有助于员工敬业度的改善。Becker和Jamaludin的实证研究证明,工作场所乐趣能显著正向影响敬业度。[37,42]Plester和Hutchison的调查也发现,职场乐趣和敬业度显著正相关。[43]

3.组织公民行为

调研期间,共召开13次座谈会,听取政府有关部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和部分企业、学校、医院以及21位人大代表、律师等方面对法规草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并到高新技术企业、研究设计院所、育种基地和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实地考察,详细了解新旧动能转换、种子生产经营和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等情况。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对组织的社会和心理环境具有维持和增强作用的行为。[44]Fluegge和Karl等人分别对工作场所乐趣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工作场所乐趣和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13,15]杨浩认为,当员工感受到组织给予其正面投入后,通常就会用直接的积极行为来回馈组织,这种行为即组织公民行为。而工作场所乐趣便是组织对于员工的一种非常直接的积极投入,这种投入能够使员工感受到组织给予的轻松、活跃的氛围,从而感觉自己很好地被组织接受;同时,这种投入能使员工在心理层面上对组织产生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员工更好地融入组织中从而更愿意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45]

4.组织嵌入

陕石化院不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纪委书记带头讲党课,坚持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组织纪检人员集体学习和专题学习《纪律审查工作实务手册》,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党章党纪党规、法律法规、监察体制改革等多个方面的定期集中学习,并对相关内容进行考核,成绩不合格者继续加强学习直至完全掌握,督促纪检人员学业务、强素质。开展纪检机构廉洁风险防控,排查廉洁风险点17个,制定防控措施几十项。通过业务培训、以会代训、岗位练兵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统筹协调、执纪监督、抵御风险的能力。

组织嵌入是使员工留在现有组织的所有组织影响力的总和,或是阻止员工离开现有组织的所有组织影响力的总和。[46]刘伟姣分别讨论了工作场所乐趣对组织嵌入三个维度(联系、匹配和牺牲)的作用。在联系维度,工作场所乐趣可以增加同事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员工之间产生情感和相互依赖感,以此加强组织联系,提升员工对组织的依附感。组织匹配是指员工对自己与组织环境等相融情况的感受,而工作场所乐趣能使员工在组织中感受到乐趣文化、更好地适应环境并融入组织。在牺牲的维度,工作场所乐趣能增加组织的凝聚力。当员工有离职的想法时,考虑到自己要失去高凝聚力、高乐趣的工作环境,可能会打消离职的意愿,选择留下。[24]

5.非正式学习

这部法律的制定意义很重大: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二是完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体系。三是为我们国家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提供了法治保障。

非正式学习不是高度结构化的,是发生在正式课堂外的,由学习者自行发起和控制。非正式学习包括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行为,比如自我反省、尝试新的工作方式、与他人交流以及阅读与工作相关的材料等。[47]Tews、Michel和Noe发现,活动的趣味性和非正式学习显著相关,管理者的支持正向预测非正式学习的分维度自我学习。[7]

续断饮片标准汤中川续断皂苷Ⅵ转移率的研究…………………………………………………… 李军山等(20):2782

(五)小结

关于工作场所乐趣前因变量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而关于其结果变量的研究比较多,其中很多变量在研究中也可作为中介变量。如前文所介绍的,工作场所乐趣和工作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都相关,而杨浩的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公民行为相关显著,因此工作满意度可以作为工作场所乐趣和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变量。[45]Aldag和Sherony认为,每个人对工作场所乐趣的态度不一样,比如有些人觉得工作时就应该认真工作,如果举办趣味活动就会显得不严谨,甚至可能会扰乱办公秩序和浪费时间;[16]而有些90后认为工作场所乐趣很有必要,它能够减轻工作压力并减弱工作的单调、枯燥程度。因此,对工作场所乐趣的态度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这与实证研究结果一致。[45]Young、Junehee和Wansoo的研究结果显示,“Y一代”感知的工作场所乐趣对工作绩效具有更强的正向影响,因此年龄是工作场所乐趣和工作绩效的调节变量。[28]

六、研究展望

(一)明确工作场所乐趣变量的定义和结构

首先,从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虽然对工作场所乐趣的定义从内涵上看是一样的,但是定义本身没有达成一致。其次,对工作场所乐趣结构的研究也不够深入,从已有文献来看,目前使用的比较多的是McDowell[11]开发的量表,信效度都良好,也得到了很多实证研究的证明。而国内开发的个别量表相对不是太成熟,需要更多实证研究的检验。因此,要结合中国的本土文化背景,继续对工作场所乐趣的维度进行研究,对量表做进一步的修订和验证,使量表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更准确地反映中国组织中的具体情况。

(二)关注工作场所乐趣的消极作用

现有研究大多认为工作场所乐趣对组织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Becker和Tews发现,工作场所乐趣会降低员工的工作投入;[37]Tews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对乐趣活动的支持与绩效显著负相关;[39]Georganta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工作场所乐趣容易产生小团体。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同时关注工作场所乐趣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正确认识和应用工作场所乐趣,从而使工作场所乐趣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20]

(三)丰富工作场所乐趣的本土化研究

由于目前大量的研究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因此中国情景下有关工作场所乐趣的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挖掘、丰富和完善。中国文化讲究人际关系的和谐,管理者可以通过提高工作场所乐趣加强同事之间的联系,增进友谊,从而增加组织公民行为,提高个人绩效。已有研究发现工作场所乐趣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37]但最终能否达到提高组织绩效的目的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对工作场所乐趣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也可以为中国的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应当关注工作场所乐趣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开展相关的实证研究。

(四)对工作场所乐趣研究的扩展与完善

首先,大部分研究都是从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去探索的,而关于工作倦怠、工作压力等负面因素以及领导方式、领导风格、领导心理资本等领导层面的因素对工作场所乐趣影响的研究尚少,未来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其次,已有研究存在相悖结果。比如,Fluegge-Woolf的研究表明工作场所乐趣能正向影响工作绩效,[40]但是Tews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对乐趣的支持与员工绩效是显著负相关的;[39]Müceldili、Erdil和Plester、Hutchison的研究均发现工作场所乐趣与工作投入显著正相关,[48,43]而Becker和Tews却发现乐趣活动对工作投入有负面作用。[37]两种不一样的结论的原因是什么?未来需要更多研究来为此做出更准确的理论解释。最后,哪个维度的趣味活动在工作场所乐趣中占的比重大?工作场所乐趣对哪个结果变量的作用效果量最大?Tews等认为在一线员工的工作中,管理者的权限最大,因此管理者的支持最重要。这有待进一步验证。[39]

(五)关于工作场所乐趣的分析方法

从目前有关工作场所乐趣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几乎所有研究都是使用Block层级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没有考虑到测量误差。而结构方程模型(SEM)不仅可以同时处理显变量和潜变量,而且还考虑了变量存在测量误差,并提供拟合指数来评价模型的拟合程度,弥补了使用显变量的不足。[49]目前,研究工作场所乐趣的文章使用SEM的还较少见,且用的都是显变量,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使用SEM做潜变量分析,或许可以得到一些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M. J. TEWS, J. W. MICHEL, A. BARTLETT. TheFundamentalRoleofWorkplaceFuninApplicantAttraction. 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Studies, 2012, 19(1): 105—114.

[2] K. KARL, J. PELUCHETTE, L. HALL-INDIANA,et al. AttitudestowardWorkplaceFun:AThreeSectorComparison. Journal of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Studies, 2005, 12(2): 1—17.

[3] K. OWLER, R. MORRISON, B. PLESTER. DoesFunWork?TheComplexityofPromotingFunatWork. Journal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2010, 16(3): 338—352.

[4] S. C. H. CHAN. DoesWorkplaceFunMatter?DevelopingaUseableTypologyofWorkplaceFuninaQualitative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0, 29(4): 720—728.

[5] S. LINSTEAD. JokersWild:TheImportanceofHumourintheMaintenanceofOrganizationalCulture. Sociological Review, 1985, 33(4): 741—767.

[6] M. MULKAY.On Humor: Its Nature and Its Place in Modern Society. Cambridge:Polity Press,1988.

[7] M. J. TEWS, J. W. MICHEL, R. A. NOE. DoesFunPromoteLearning?TheRelationshipbetweenFunintheWorkplaceandInformalLearning.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17, 98: 46—55.

[8] G. S. AHN, S. RYU. EffectsofWorkplaceFuntoJobSatisfactionandWorkEngagementofHospitalNurses. Journal of Health Informatics and Statistics, 2017, 42(2): 144—152.

[9] R. C. FORD, F. S. MCLAUGHLIN, J. W. NEWSTROM. QuestionsandAnswersaboutFunatWork. Human Resource Planning, 2003, 26(1): 791—792.

[10]K. OWLER.FunatWork. New Zealand Management, 2008, 55(3): 40—42.

[11]T. MCDOWELL. Fun at Work: Scale Development,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Links to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an Diego, CA: Allian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2004:2—10.

[12]S. FINEMAN. OnBeingPositive:ConcernsandCounterpoint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6, 31(2): 270—291.

[13]E. R. FLUEGGE. Who Put the Fun in Functional? Fun at Work and Its Effects on Job Performance. Gainesville,USA:University of Florida,2008:57—63.

[14]门志芳. 工作场所乐趣对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24—44.

[15]K. KARL, J. PELUCHETTE, L. HARLAND. IsFunforEveryone?PersonalityDifferencesinHealthcareProviders'AttitudestowardFun. Journal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2007, 29(4): 409—447.

[16]R. ALDAG, K. SHERONY. ASpoonfulofSugar:SomeThoughtsonFunatWork. Current Issuesin Management, 2001, 1(1): 62—76.

[17]S. C. H. CHAN. DoesWorkplaceFunMatter?DevelopingaUseableTypologyofWorkplaceFuninaQualitative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0,29(4): 720—728.

[18]M. J. TEWS, J. W. MICHEL, D. G. ALLEN. FunandFriends:TheImpactofWorkplaceFunandConstituentAttachmentonTurnoverinaHospitalityContext. Human Relations, 2014, 67(8): 923—946.

[19]B. PLESTER, H. COOPERTHOMAS, J. WINQUIST. TheFunParadox. Employee Relations, 2015, 37(3): 380—398.

[20]A. GEORGANTA.Fun and Positive Experiences in the Workplace: Effects on Job Burnout, Need for Recovery and Job Engage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alonica, Greece: University of Macedonia, 2017:70—71.

[21]萧永平. 工作乐趣与员工绩效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 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20—38.

[22]H. MEYER. FunforEveryone.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1999, 20(2): 13—17.

[23]A. H. MASLOW. ATheoryofHuman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1943, 50: 370—396.

[24]刘伟姣. 新生代员工工作场所乐趣对离职的影响. 秦皇岛: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9—10.

[25]H. M. WEISS, R. CROPANZANO. AffectiveEventsTheory:ATheoreticalDiscussionoftheStructure,CausesandConsequencesofAffectiveExperiencesatWork.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6, 18(3): 1—74.

[26]S. SONNENTAG. Recovery,WorkEngagement,andProactiveBehavior:ANewLookattheInterfacebetweenNonworkandWork.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3, 88(3): 518—528.

[27]王聪颖, 杨东涛. 员工代际差异对其工作场所乐趣与绩效关系的影响. 管理学报, 2012, 9(12).

[28]G. C. YOUNG, K. WANSOO, K. JUNEHEE. EffectsofAttitudesvsExperienceofWorkplaceFunonEmployeeBehavio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3, 25(3): 410—427.

[29]J. R. DETERT, A. C. EDMONDSON.WhyEmployeesAreAfraidtoSpeak. Environmental Geology, 2007, 85(5): 23—25.

[30]樊景立, 郑伯埙. 华人组织的家长式领导:一项文化观点的分析. 本土心理学研究, 2000(13).

[31]F. KARAKAS, E. SARIGOLLU.BenevolentLeadership:ConceptualizationandConstructDevelop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2, 108(4): 537—553.

[32]S. C. LUNDIN. Fish! Tales: Real-life Stories to Help You Transform Your Workplace and Your Life. France:Hachette,2002:90—132.

[33]D. CHAN.CognitiveMisfitofProblem-solvingStyleatWork:AFacetofPerson-organizationFi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6, 68(3): 194—207.

[34]G. M. HURTZ, J. J. DONOVAN.PersonalityandJobPerformance:TheBigFiveRevisited.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0, 85(6): 869.

[35]P. Mc GHEE. TheKeytoStressManagement,Retention,andProfitability?MoreWorkplaceFun. HR Focus, 2000, 77(9): 5—6.

[36]马丽, 鲍红娟, 杨春江, 等. 新生代员工工作场所乐趣对离职的影响——组织嵌入的中介作用.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 (23).

[37]F. W. BECKER, M. J. TEWS. FunActivitiesatWork:DoTheyMattertoHospitalityEmployee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in Hospitality & Tourism, 2016, 15(3): 279—296.

[38]谌丽婷. 工作场所乐趣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工作投入与组织信任的中介作用研究. 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72—77.

[39]M. J. TEWS, J. W. MICHEL, K. STAFFORD. DoesFunPay?TheImpactofWorkplaceFunonEmployeeTurnoverandPerformance. Cornell Hospitality Quarterly, 2013, 54(4): 370—382.

[40]E. R. FLUEGGE-WOOLF. PlayHard,WorkHard:FunatWorkandJobPerformance. Management Research Review, 2014, 37(8): 682—705.

[41]J. K. HARTER, F. L. SCHMIDT, T. L. HAYES. Business-unit-levelRelationshipbetweenEmployeeSatisfaction,EmployeeEngagement,andBusinessOutcomes:A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2, 87(2): 268—279.

[42]M. F. JAMALUDIN, A. M. AHMAD, A. MOHAMMAD.et al. A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FunatWorkandWorkEngagement//Proceedings of the ASEAN Entrepreneurship Conference. Singapore: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2014:15—26.

[43]B. PLESTER, A. HUTCHISON. FunTimes:TheRelationshipbetweenFunandWorkplaceEngagement. Employee Relations, 2016, 38(3): 332—350.

[44]D. W. ORGAN. TheMotivationalBasisofOrganizationalCitizenshipBehavior.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0, 12(4): 43—72.

[45]杨浩. 工作场所乐趣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46—48.

[46]李静, 金桂生. 组织嵌入、政治技能与员工主动性的行为的关系研究. 经营与管理, 2017(9).

[47]R. A. NOE, M. J. TEWS, A. D. MARAND. IndividualDifferencesandInformalLearningintheWorkplac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013, 83(3): 327—335.

[48]B. MÜCELDILI, O. ERDIL. FindingFuninWork:TheEffectofWorkplaceFunonTakingChargeandJobEngagement.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6, 235: 304—312.

[49]方杰, 温忠麟, 张敏强, 等.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层中介效应分析.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维潜变量分析及应用”(31771245);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工作场所乐趣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8-04-18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19)01-0051-08

(作者简介:温忠麟,广东梅州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吴霞云,江西抚州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付爱月,黑龙江佳木斯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王珂,河南濮阳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建平;助理编辑:杨孟葳;责任校对:杨孟葳】

标签:;  ;  ;  ;  ;  ;  ;  ;  ;  ;  ;  ;  ;  ;  ;  ;  

温忠麟:工作场所乐趣的前因与后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