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辛亥革命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革命党人,城市社会史,立宪派,汉口卫生
辛亥革命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方秋梅[1](2018)在《有关辛亥革命时期城市社会史研究的一点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政治革命,还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革命。它既是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产物,又是引发近代中国社会持续酵变的动因。因此,我们将其作为政治史进行研究固然是辛亥革命史研究的题中之义,但过度局限于政治史,则未必能够获得我们对这场革命的整体性认识。诚如桑兵教授所言,辛亥革命正"走向摸高探深的成熟期","单纯从革命的角度立论,辛亥时期历史整体性的失位,不仅全局上往往漏洞百出,而且具体上容易捉襟见肘。辛亥时期革命当然处于无可争议的重要位置,但不是仅仅有革命的历史,整体把握不当,革命史的认识也难以适得其所"。为此,我们应将辛亥革命放到历史时空联系的脉络之中,应该进行贯通式的考察,用整体的历史眼光探究辛亥革命,(在时间维度上)注重古今连贯性,(在空间维度上)注重内外关联性。~①这自然是切中肯綮的大家宏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期刊2018年00期)
靳燕凌[2](2019)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延安时期是我党对其纪念与评价的高峰时期。为了推动国共合作、阐明中共政权合法性及扩大政治影响等,中共重新举起了叁民主义的旗帜,并于1938年正式开始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借助纪念活动及相关理论阐释,我党形成了对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基本评价,特别是关于叁民主义的阐释及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的总结,发展了大革命时期中共的相关理论及评价,并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与中共党史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平英[3](2019)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元老于右任》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时期,于右任决心掌控报纸这个重要的舆论工具,得孙中山先生支持,创办了《神州日报》,后又连办《民呼》《民吁》《民立》叁报,矛头直指腐朽的满清王朝,同时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于广泛延聘各路人才,组成班子,锻炼并造就了一批报业精英;报社又是同盟会中部的总会,更为革命政府锻炼和培育了一批干部,为创建中华民国立下不朽功勋。(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吴萌萌[4](2019)在《论学堂乐歌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学堂乐歌不仅是中国新音乐的开端,而且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为辛亥革命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学堂乐歌集体歌唱的音乐形式及富于革命宣传和思想启蒙的音乐内容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提供了思想准备。面对清政府内忧外患的腐败与屈膝,学堂乐歌唱出了驱逐鞑虏、复兴中华的时代强音和民众推翻王朝的决心。学堂乐歌犹如冲锋号角,为辛亥革命的最终胜利鼓舞了士气。(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9年05期)
李思思[5](2019)在《辛亥革命时期的陕西会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对陕西会党的历史沿革、代表人物、与同盟会的关系以及在陕西辛亥革命中的作用等系列问题进行研究。陕西会党历史悠久,秉持“反清兴汉”宗旨。在清末,已经开始独立进行反清抗税、抗捐等活动,在陕西辛亥革命酝酿时期,陕西籍的同盟会员对陕西会党进行了争取和团结工作,二者在反清的共同政治基础上结成了革命同盟,在同盟会的倡导下,他们共同策划、组织与实施了西安起义,成为最早响应武昌首义的北方省份。在西安起义中,陕西会党在攻打满城,光复西安并协助革命党在建立革命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陕西西线的乾州、凤翔,与陕西东部的潼关击退了清兵的反扑,巩固了革命成果。陕西会党发挥了举足轻重、非同一般的作用。当然,由于陕西会党本身的封建性、落后性,在整个陕西辛亥革命过程中,也存在某些反对军令、政令统一、自设衙门、闹独立性等消极负面现象,但总体上陕西会党在整个陕西辛亥革命过程中表现出了英勇无畏、可歌可泣的精神,为革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做出了决定性贡献。本文还对学术界关于陕西会党在陕西辛亥革命过程中的负面作用评价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认为学术界对于陕西会党的革命作用评价过于苛刻,作用过于低估,指出陕西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势力所篡夺,这是由当时全国整体政治形势所决定的。陕西同盟会革命党人,他们遵从总部的部署,率先与袁世凯势力达成议和,因此,革命党对陕西辛亥革命的失败应负主要责任,并且他们在议和之后对陕西会党的镇压是不够公正的,陕西会党对陕西辛亥革命的失败不能负主要责任。(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30)
汪可[6](2019)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戏剧宣传活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戏剧进行宣传,在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尤为常见,有社会文化的因素,也有其作为艺术媒介特有的原因。文明戏因辛亥革命宣传的需要传入中国,并在革命宣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正是因为文明戏契合了社会变革的需要,并与中国的戏剧文化相融合,使其得以在中国社会发展至今。本文主要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戏剧演出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以宣传的角度分析话剧,当时人称文明戏或新剧,在革命宣传过程中的特征和作用。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搜集当时大众报刊相关报道的史料,结合中国话剧史,尤其是晚清时期的新剧史,对辛亥革命时期的演剧活动进行概述和分析。主要从演出形式和演出内容两个角度的宣传特征进行研究。本文在梳理《申报》大量的史料和中国话剧史之后,分析了戏剧作为宣传媒介所具有的独特性。其一,戏剧表演在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活动,能够使被宣传者乐于接受,缓解单纯说教式的宣传形式所产生的抵抗心理。其二,戏剧表演相比于报刊等文字媒介,更为生动形象,在故事般的剧情中使被宣传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此外,戏剧表演易于理解和接受,不需要识文断字的能力,因此受众基础广泛。最后,对于宣传者来说,新剧在表演技巧上易于掌握,容易学习,不需要花费长时间的练习。同时,本文以宣传的角度将辛亥革命时期所演出的戏剧分为四类,一,痛击清政府,即直接批评清廷统治的剧目。这是宣传常用的方法,即指出清政府的不好,进而达到革命宣传的目的。二,歌颂革命,也就是以革命志士为原型改编的戏剧。叁,借鉴,包括借古讽今和借外喻中。即借用之前的历史剧或者是历史事件编成戏剧,借此达到讽刺社会的目的。用发生在别处的事件来说明中国社会的问题,使宣传更具说服性。四,反映现实,这些剧目都具有时代性,深刻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问题、民众的生活、甚至灾难的悲惨状况等等,在宣传上具有同样的效用,即受众通过观看戏剧表演亲身感知到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而激发或支持或参与革命的热情。(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倪君[7](2019)在《辛亥革命时期海派京剧与现代美学形态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辛亥革命时期,海派京剧艺人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资产阶级革命行动,由此深刻区别于同时期的古典京剧艺人及其行为方式,从而体现出现代美学因子在海派京剧中的孕育生成,并最终促发中国美学形态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在美学价值上,虽然这种现代转变还是初步的,但是这一时期海派京剧自身所展示的种种现代美学精神,在中国社会从古典向现代转型过程中体现了现代美学形态对社会文化的反映和引导,进而反映了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特殊性、实践性。在社会价值上,海派京剧艺人作为伶人群体,一反传统社会对伶人的固化思维,能够奋起反抗社会黑暗,精神上编演新戏宣传革命、行动上身先士卒加入革命、经济上筹款募捐支援革命,这对辛亥革命的促成和海派京剧自身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庄岚,刘京京[8](2019)在《辛亥革命时期妇女参政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中一些接受西方思想的妇女开展了参政活动,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运动最终归于沉寂,但是参政运动的开展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辛亥革命时期妇女参政运动兴起的原因,对妇女参政的活动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妇女参政运动归于沉寂的原因,从而可以更好的了解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参政运动。(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07期)
杨文超[9](2019)在《论辛亥革命时期的朴寿》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时期全国各地形势复杂,福州将军朴寿在辛亥前即着手整顿福州驻防旗务,以期提高八旗武力。朴寿在革命中对革命军采取一定的抵抗的措施,最终被俘虏后被革命党人所杀,对当时福建革命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厘清朴寿的仕宦经历、并进一步探究辛亥前朴寿在福州将军任上整顿旗务以及朴寿在辛亥革命中的结局,以期为审视清末民初的民族关系提供一个有价值的视角。(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陈振杰[10](2019)在《辛亥革命时期E.A.罗斯的中国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时期大量西人来华,以他者的眼光看到了一个别样丰富和复杂的中国。美国社会学家E.A.罗斯作为来华人士的一员,对中国有着独特的观察。如在他看来,当时的中国人口密集,人们生活状况总体堪忧;教育方面,虽然废除了科举制,改行新式教育,但其普及程度不高,且存在一些问题;民族性格方面,中国人谨慎保守,家庭观念重,乡土情结浓。罗斯的中国印象,丰富了当时社会的历史细节,避免了脸谱化和概念化的误判,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02期)
辛亥革命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延安时期是我党对其纪念与评价的高峰时期。为了推动国共合作、阐明中共政权合法性及扩大政治影响等,中共重新举起了叁民主义的旗帜,并于1938年正式开始纪念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借助纪念活动及相关理论阐释,我党形成了对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基本评价,特别是关于叁民主义的阐释及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意义的总结,发展了大革命时期中共的相关理论及评价,并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与中共党史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辛亥革命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方秋梅.有关辛亥革命时期城市社会史研究的一点认识[J].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2018
[2].靳燕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李平英.辛亥革命时期的元老于右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吴萌萌.论学堂乐歌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贡献[J].四川戏剧.2019
[5].李思思.辛亥革命时期的陕西会党研究[D].西北大学.2019
[6].汪可.辛亥革命时期的戏剧宣传活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9
[7].倪君.辛亥革命时期海派京剧与现代美学形态转型[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庄岚,刘京京.辛亥革命时期妇女参政运动研究[J].科技风.2019
[9].杨文超.论辛亥革命时期的朴寿[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10].陈振杰.辛亥革命时期E.A.罗斯的中国印象[J].名作欣赏.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