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包括罐体、泥浆泵、药剂泵、出泥阀门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罐体的顶部开口并设有泥浆管和药剂管,底部设有出泥口,罐体的顶部还设有顶部液位计,罐体的底部设有底部液位计。泥浆泵与泥浆管的一端连接。药剂泵与药剂管的一端连接。出泥阀门设置在出泥口底部的管道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与顶部液位计、底部液位计均电性连接,控制端与泥浆泵的控制开关、药剂泵的控制开关、出泥阀门均电性连接。该装置对淤泥的沉淀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无需大量专业人工,方便管理,节省成本。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其顶部开口并设有泥浆管(5)和药剂管(6),其底部设有出泥口(7),所述罐体(1)的顶部还设有顶部液位计(8),罐体(1)的底部设有底部液位计(9);泥浆泵(2),与泥浆管(5)的一端连接;药剂泵(3),与药剂管(6)的一端连接;出泥阀门(4),设置在出泥口(7)底部的管道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其输入端与顶部液位计(8)、底部液位计(9)均电性连接,其控制端与泥浆泵(2)的控制开关、药剂泵(3)的控制开关、出泥阀门(4)均电性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1),其顶部开口并设有泥浆管(5)和药剂管(6),其底部设有出泥口(7),所述罐体(1)的顶部还设有顶部液位计(8),罐体(1)的底部设有底部液位计(9);

泥浆泵(2),与泥浆管(5)的一端连接;

药剂泵(3),与药剂管(6)的一端连接;

出泥阀门(4),设置在出泥口(7)底部的管道上;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其输入端与顶部液位计(8)、底部液位计(9)均电性连接,其控制端与泥浆泵(2)的控制开关、药剂泵(3)的控制开关、出泥阀门(4)均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还设有不锈钢内筒(11),所述泥浆管(5)和药剂管(6)的一端固定在不锈钢内筒(11)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内筒(11)的顶部设有螺旋形管道(12),所述泥浆管(5)和药剂管(6)伸入至螺旋形管道(1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内筒(11)为倒圆台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底部为倒圆锥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上部开设有溢流口(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13)处管路的管径小于泥浆管(5)的管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泥浆沉淀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清淤是治理河道的手段之一,但目前对清淤产生的淤泥一般是先用水泥沉淀池沉淀后,然后将泥浆泵送至淤泥干化设备。这种处理方式无法彻底清理沉淀池池底淤泥,会导致淤泥在底部固结,需定期对池底进行人工清理,严重影响淤泥处理效率。另外采用水泥沉淀池处置淤泥需要安排人员长期看守在沉淀池旁开关泥浆泵,十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以解决采用水泥沉淀池处理淤泥存在淤泥在池底固结,需定期对池底进行人工清理,严重影响淤泥处理效率;采用水泥沉淀池处置淤泥需要安排人员长期看守在沉淀池旁开关泥浆泵,十分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包括:

罐体,其顶部开口并设有泥浆管和药剂管,其底部设有出泥口,所述罐体的顶部还设有顶部液位计,罐体的底部设有底部液位计;

泥浆泵,与泥浆管的一端连接;

药剂泵,与药剂管的一端连接;

出泥阀门,设置在出泥口底部的管道上;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输入端与顶部液位计、底部液位计均电性连接,其控制端与泥浆泵的控制开关、药剂泵的控制开关、出泥阀门均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罐体内还设有不锈钢内筒,所述泥浆管和药剂管的一端固定在不锈钢内筒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不锈钢内筒的顶部设有螺旋形管道,所述泥浆管和药剂管伸入至螺旋形管道中。

优选地,所述不锈钢内筒为倒圆台形。

优选地,所述罐体底部为倒圆锥形。

优选地,所述罐体的上部开设有溢流口。

优选地,所述溢流口处管路的管径小于泥浆管的管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利用液位计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对泥浆泵、药剂泵和出泥阀门对泥浆的输送和排放进行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无需大量专业人工,节省成本,方便管理。

(2)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在罐体内设置不锈钢内筒,在不锈钢内筒的顶部设置螺旋形管道,泥浆管和药剂管伸入至螺旋形管道中,使得淤泥沉淀药剂与泥浆在内筒壁上形成旋流,药剂与淤泥充分反应,沉淀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的不锈钢内筒呈倒圆台形,罐体底部为倒圆锥形,保证在出泥时能够排尽内部淤泥,不会在底部形成板结的泥块,无需停工清洗。罐体的上部设置溢流口,溢流口处管路的管径小于泥浆管的管径,溢流口在排出表层水同时,罐内液位还会继续上升至上限水位,避免了溢流口排出泥浆。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的自动控制逻辑图。

附图标注:1-罐体、2-泥浆泵、3-药剂泵、4-出泥阀门、5-泥浆管、6-药剂管、7-出泥口、8-顶部液位计、9-底部液位计、10-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1-不锈钢内筒、12-螺旋形管道、13-溢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为一种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包括罐体1、泥浆泵2、药剂泵3、出泥阀门4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

罐体1的顶部开口并设有泥浆管5和药剂管6。泥浆管5的一端与泥浆泵2连接,药剂管6的一端与药剂泵3连接。罐体1底部为倒圆锥形,保证在出泥时能够排尽罐体1内部的淤泥,不会在罐体1底部形成板结的泥块,无需停工清洗。罐体1的底部设有出泥口7,出泥阀门4设置在出泥口7底部的管道上。罐体1的上部开设有溢流口13。溢流口13处管路的管径小于泥浆管5的管径。溢流口在排出表层水同时,罐内液位还会继续上升至上限水位,避免了溢流口排出泥浆。

罐体1的顶部还设有顶部液位计8,罐体1的底部设有底部液位计9。顶部液位计8和底部液位计9均为音叉液位计。罐体1内还设有不锈钢内筒11,不锈钢内筒11的顶部设有螺旋形管道12,泥浆管5和药剂管6固定在不锈钢内筒11的顶部并伸入至螺旋形管道12中,泥浆与药剂在螺旋形管道12中形成旋流、充分反应,沉淀效果极佳。不锈钢内筒11为倒圆台形,使得不锈钢内筒11底部的压强大于顶部的压强,泥浆进入不锈钢内筒11后,流速变缓,固体颗粒逐渐沉淀,沉淀到不锈钢内筒11斜面上的固体颗粒必然向不锈钢内筒11内侧滑移,淤泥不易沉积。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的输入端与顶部液位计8、底部液位计9均电性连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的控制端与泥浆泵2的控制开关、药剂泵3的控制开关、出泥阀门4均电性连接。

罐内液位到达溢流口13时,表层清水通过溢流口13流出。由于溢流口13处的管径较泥浆管5的管径小,液位会继续上升至顶部。当不锈钢内筒11内的液位与顶部液位计8接触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信号,自动关闭泥浆泵2及药剂泵3,并打开出泥口7底部的出泥阀门4,开始出泥。当液位下降到底部液位计9以下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0接收到信号,自动关闭出泥口7底部的出泥阀门4,并打开泥浆泵2及药剂泵3,开始往不锈钢内筒11内输送泥浆与药剂。如上述过程循环,就实现了沉淀设备的自动控制,作业时无需大量人工,方便管理。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5429.X

申请日:2019-03-1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583956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C02F 11/14

专利分类号:C02F11/14

范畴分类:41A;

申请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161 北京市丰台区西四环南路52号中建一局大厦1311室

发明人:叶家祥;黎龙;田永科;王鸿迪;关永恒;王旭东;刘凤宇

第一发明人:叶家祥

当前权利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湘舟

代理机构:11004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自动控制的淤泥沉淀装置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