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当前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课程断裂、静态固化、目标不明、僵化保守等问题,必须以系统论的整体性、动态性、目的性、开放性等原则为指导,才能建立整体性强、动态均衡、目的明确、活泼开放的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文秘;课程改革;系统论;综合职业能力
中小企业是高职文秘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变革,企业更注重的是文秘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而不是单一方面的专业技能,可以说应用型、复合型秘书正是当前社会需求的主要对象。为了满足需求,目前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课程设置较多较庞杂,既有写作类课程,也有管理类课程,还有计算机类课程以及书法、摄影、化妆、形体气质塑造、礼仪训练等等素质课程。总体而言,我国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比较全面的,但课程结构却存在不同程度模仿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结构现象,这其实是不合理的。高职文秘专业的课程体系客观上存在授课时间短、课程多的特点,因此不能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追求学科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相反,课程体系设置应该坚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一教学宗旨,符合高职秘书人才培养“以够用为度,以适用为则,以实用为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目标要求。那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应当以系统论为视角结合高职文秘专业的特性来对目前的高职文秘专业课程结构进行构建和优化,使之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效用,从而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系统论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在契合性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一种综合的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它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所具备的个体能力结构,它由知识、技能和素质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其中任何一个孤立的能力要素都难以完成职业活动[1]。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在文秘人员的身上体现尤为突出。因此文秘专业的教师在传授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时候,不应当将其割裂分开,而是要注重彼此联系、系统地掌握,同时把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着眼于提高劳动者的综合职业素质。要达到这一综合性的培养目标,就必须树立系统论的观点,采用系统论的方法。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2]因此,系统中各要素不会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并且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十月革命胜利后,面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不能到前线去的工人在后方劳动战线上表现了忘我劳动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1919年5月10日,莫斯科-喀山铁路莫斯科调车站的共产党员和工人发起了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列宁对这一举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这是“伟大的创举”,是“后方工人的英雄主义”。他满腔热情地号召共产党员支持和推广星期六义务劳动,还亲自参加了这一运动,使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在苏联各地蓬勃地开展起来。“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实际上成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
以上主要是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有用的分析例子,以助教师以Eggleston模式去分析及选取适当及更有效的学习经历去上课。
“课程体系”其实就是一个系统,是指诸多课程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课程体系主要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培养目标需要哪些课程及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二是各课程间在内容和呈现上如何互相配合和衔接。”[3]这里都涉及到系统论思想对课程设置的指导问题。课程设置以系统论为指导,并且充分考虑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目的性、开放性等原则,便会使课程体系形成系统效应,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由系统论审视当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不足
11月13日7版上方照片说明“一年一度的上马已成为申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用“一年一度的‘上马'已成为……”为佳。
接近联考前一个月的某个夜晚,我正在学校提供的晚自习教室里作考前冲刺,日光灯管把教室照得明亮而冷清,同学们都埋首书桌、互不交谈。我选了一个邻接走廊靠窗的座位,设法让自己专心在书本上;突然,我听到一阵用手指关节轻轻敲打玻璃的声音,抬起头来,父亲的脸出现在窗格里面。父亲必定是不愿吵到其他正在看书的同学;我体会了他的心意,便悄悄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绕到教室的后面出去和他会合。
(一)整体性原则。系统科学将世界上各种事物、过程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的整体,重视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从整体性来看,当前高职文秘专业在课程安排以及结构设计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教条性,各门课程彼此独立,严重缺乏有效沟通,课程之间没有实现全面渗透与整合,存在断裂或重复现象。从纵向来看,哪一些是先导课程,哪一些是后续课程,彼此之间如何有机联系起来,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认识,相关授课教师之间也缺乏经常性的授课合作交流,导致同一类别的课程在三年的授课中某些知识点过多重复,相关的技能训练却得不到强化。就横向而言,同一学期段开设的几门不同类别的课程,往往在教学上缺乏联系,教师个人的教学进度、授课内容并没有完全公开,往往秘而不宣,这就导致了学生这一重要的学习主体接收到的知识都是零散的、碎片化的,无法构成一个彼此渗透的互相作用的知识系统,这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树立整体意识。一个和谐的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其各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之和。整体性是系统论中最基本的一个思想,因此对系统的把握必须从整体入手,从全面入手。因此,笔者认为,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根据系统论加强整体性,明确所开设课程的纵横向联系并作出合理安排,注重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学习中小学“全科教学”的系统论方法和实践,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授课过程中注重不同课程知识的互相渗透、彼此强化。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秘书理论与实务、秘书写作、会议与会务管理、文书档案管理、电脑速记、办公自动化、秘书礼仪、企业管理等,这些核心课程分别具有各自的专业知识结构,但某些知识点有所交叉,并且体现在秘书实际工作中是综合运用的,所以,在课程设置和授课过程中,应当注意教学进度的合理衔接安排、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专业技能的互相配合,以整体性的教学方式来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各科知识并转化为综合职业能力。比如《现代汉语》《基础写作》等课程为《应用写作》《行政公文写作》等课程奠定语言基础;《文学鉴赏》能够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气质,这为《秘书礼仪》提供了内在的人文支撑;《计算机基础》为《电脑速记》《办公自动化》等课程培养了基本操作技能。在各课程的项目教学中,还应当注重多学科交融互补、整体配合、互促并进的教学模式。
(四)开放性原则。开放是系统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系统只有和外界保持连续不断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才能维持动态有序的结构,否则,这种系统很快会瓦解,趋于无序状态。从开放性来看,文秘课程体系的设置其实显得较为僵化保守,缺乏开放意识,没有主动容纳、吸取外界信息并将之转换为系统发展的助力。整个课程体系缺乏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开放性结构,过于封闭、稳定,这其实反而不利于系统的有序发展。目前的高职文秘课程几乎就是对本科的课程进行简化而已,绝大部分都是必修课,选修课寥寥无几,更谈不上开放性结构。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往往都是专职教师一家之言,没有企业专业人员的现场指导、参与,学生所学难保不脱离时代、社会、企业的实际需要。为了避免外出麻烦,许多教师便把理论授课和实训都放在校内进行,这无疑削弱了课程系统的开放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系统论方法在高职文秘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三)目的最优性原则。系统论认为,系统各部分并不是各自独立,而是为了达到系统的共同目标而协调活动的。系统科学追求目标的最优化,要求各部分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的总体的最佳目标。从这点来看,许多教师对课程系统的目的最优性并没有透彻的理解和明确的把握。在实际教学中,仍然秉持学科本位的思想,坚持的是单独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的独立性、完整性,并没有协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从而使每门课程的功能和目标服从三年课程系统的总体的最佳目标,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最优目的。因为缺乏系统意识,每学期的教学目标都是按照单独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去执行,各自独立,并没有考虑到这门课程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对于总体目标的实现将起到何种作用,写作类、管理类、职业通用技能类、道德素质类等课程的教学目标没有互相支撑配合,这使得综合性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二)动态性原则。系统具有动态变化的性质,在系统形成过程中,开始趋向于“稳定态”的方向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稳定态将会破坏,新的“稳定态”将会产生。从这点来看,高职文秘的课程结构其实存在静态固化问题。任何一个系统都应当不断发展变化才是常态,才有长久的生命活力,处于静止状态其实并非好事。许多教师沿袭多年的教学习惯,按照教材或自编的讲义进行年复一年的重复教学,重视的是本门课程知识结构的稳定性、完整性,而不去调研,也不将社会的发展变化对知识系统的影响融入到教学当中。把处于动态变化的知识系统当成一成不变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势必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考核方式往往还是以期末考试为主,没有根据动态变化的原则,来对学生作出综合性的全面评价。
(二)追求动态平衡。系统论强调,一切系统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为此,要从动态的观点来考察系统变化的原因和动力,主动灵活地加以驾驭,顺应系统变化发展的规律,使系统更好地发挥动态调节的功能。这就要求文秘专业的管理者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专业建设,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结合时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地区实际进行,并且每年都要根据情况变化修订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把整个文秘课程体系当成一个变化发展的系统,要具体地分析该系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通过动态预测,进行长远规划。每门课程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要根据动态的原则,而不是仅仅依据期末成绩。课程评价不拘泥于书面评价方式,更注重在实际工作情境或模拟情境中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过程性评价的比例,形成一个动态评价体系。
(三)达到目的最优。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较杂较多,而学时又较短,所以要坚持单独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的独立性、完整性其实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从系统的目的最优性这一观点来看,高职文秘专业各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服从于总体目标的需要,各门课程的授课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本课程的学科目标,而是“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一最主要的总体目标,并将这一总体目标分解细化,将达成这一目标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分配到各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去。文秘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分解为日常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文书撰写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商务活动组织能力、企业管理能力以及与之相关的职业道德素质等。而每个能力因素都对应相关的课程设置,其中日常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日常事务处理能力,由《办公室事务管理》《秘书理论与实务》等课程承担相应的能力培养目标;二是办公设备运用能力,由《办公自动化》课程承担;三是来访接待、上传下达、与人沟通的能力,由《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形式逻辑》等课程承担。此外,文书撰写能力由《应用写作》《行政公文写作》等课程承担。信息处理能力由《档案管理》《社会统计与调查》等课程承担。商务活动组织能力由《会议与会务管理》《公关策划》承担。企业管理能力由《管理基础》《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承担。授课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切忌一味围绕课程的知识体系本身,而应当始终将课程目标放置在“文秘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这个总体目标下进行衡量,并以此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简化知识点,摒弃与总体目标无关的内容,将所需的知识内容讲深讲透,并开展相关的技能训练,使该课程能够真正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起到作用。除了知识和技能之外,综合职业能力还包括相关的做人、做事的良好素质,这方面除了靠《法律基础》《职业道德》等课程承担外,还需要各课程的授课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言传身教,给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
(四)构建对外开放。从系统论的开放性来看,系统中各要素与外界环境处于不断交换信息的过程中,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变化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考虑开放性而不是闭门造车。应当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校外专家、企业家对每年的教学计划进行审核,重视吸取外界的建议,使专业课程的安排更符合社会需要的实际。平时多组织学生前往各企业进行参观实训,安排学生开展社会调查,通过多方联系努力建立一批实训基地,在深入企业实践的同时,强化学生对各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校内的实训也应当秉持开放性的原则,在经费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和学校其他专业共同组建仿真实训中心或“仿真公司”,这既可以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同时又可以按照公司管理的模式完成基于工作流程的文秘专业实训。此外,可以聘请一批既有较深厚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文秘工作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进行校外或校内授课,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弥补专业教师授课较为理论化、平面性的不足。在课程开设方面,可以增加财务管理、会计基础、营销学、广告学、中国文化概论等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与机会,这也是系统开放性的一个体现。
四、结语
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系统论思想指导下的高职文秘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是培养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课程设置必须摒弃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以培养文秘方向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综合考虑课程的整体性、动态性、目的最优性、开放性等原则,才能构建出较为科学合理的高职文秘方向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梁红波.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观构建行动导向高职课程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2,12
[2]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M].林康义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3]胡弼成.大学课程体系现代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26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汕头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研教改项目(编号:16jy1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辛倩儿(1980~),女,广东汕头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秘
标签:课程论文; 文秘论文; 能力论文; 系统论论文; 系统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管理学论文; 管理技术与方法论文;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年第1期论文; 2016年度汕头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研教改项目(编号:16jy11)研究成果论文;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