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协调控制论文_程维杰,任祖怡,刘金生,李娜,殷明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布式协调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布式,电压,光伏,车辆,稳定性,主动,需求。

分布式协调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程维杰,任祖怡,刘金生,李娜,殷明慧[1](2019)在《维持局部孤网稳定切换的网源荷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土地、发电资源等条件的限制,现代大型城市主要由外部电网进行负荷供电,形成大型受端城市电网。大型受端城市电网与主系统解列后,功率不平衡会导致频率下降,甚至可能引发网络崩溃,维持其稳定切换以形成局部孤网供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网源荷协调控制是维持局部孤网稳定切换的关键,然而,对于局部孤网,尤其是非计划形成的局部孤网,是较难实现集中式协调调控的。鉴于此,引入分布式多代理系统,提出一种无需集中控制器的网源荷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有别于依赖集中控制器、且通信结构复杂的传统集中式控制方法,分布式协调控制在仅依靠相邻节点通信的状况下,通过改进的平均一致性算法获取电网运行全局参数,实现网源荷全局协调控制。该控制方法能够较好地适应网络结构变化,挖掘网源荷协调潜能。同时,提出的改进平均一致性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为局部孤网切换时的频率和电压控制提供快速全局数据支撑。基于PSCAD/EMTDC和Matlab仿真平台,在典型工况下对网源荷协调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平均一致性算法和分布式网源荷协调控制方法能够维持局部孤网稳定切换。(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9年21期)

陈特,陈龙,徐兴,蔡英凤,江浩斌[2](2019)在《分布式驱动无人车路径跟踪与稳定性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人车路径跟踪过程中跟踪效果与车辆稳定性这一多目标控制问题,基于分层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驱动无人车辆路径跟踪与稳定性协调控制策略。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路径跟踪模型,利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上层控制器,旨在减小路径跟踪过程中的航向偏差和横向偏差的同时确保车辆自身的稳定性。在下层控制器中,设计了一种四轮轮胎力优化分配方法,根据上层控制器需求,结合车辆横摆与侧倾稳定性情况,实现四轮轮胎力的定向控制分配。基于CarSim和Simulink搭建了联合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协调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控制车辆路径跟踪中的航向偏差和横向偏差,同时确保车辆的侧倾与横向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林洋[3](2019)在《虚拟电厂下多种分布式能源的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对于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导致气候环境等问题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严重的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经济,而且这也严重的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发电方式,中国传统的发电方式和用户现在的需求已经无法相符。(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20期)

尹建林[4](2019)在《一种分布式光-储有功功率协调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功率输出具有间歇性、随机性等特点,容易引起电网电压波动,采用在光伏发电系统并网侧增加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对光伏发电系统和储能系统结合模型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储能系统变流器的恒功率控制系统,通过工程应用,对所提策略在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中控制进行有效验证。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够对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中输出功率进行精确协调控制,具有可行性,有助于提高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以及电网运行稳定。(本文来源于《电气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张爱祥,宋士瞻,高扬,王传勇,张健[5](2019)在《含能源互联微网的主动配电网分层分布式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天然气网络、热力网络和电力网络在主动配电网中的耦合联系加深,共同为用户提供冷、热、电、气等多种不同形式的能源,但相关的协调控制技术仍不成熟。以电网为核心,和热网、天然气网进行互动优化,首先提出了含电力网络、天然气网络和热力网络的综合建模方法,对各能源子系统多能流的约束条件及运行目标进行了综合优化,实现了多能源协调互补和深度融合。然后,设计了多微网和主动配网之间在稳定运行时的分层分布式协调控制策略,将系统分为主动配电网层、能源互联微网层和元件层的叁级控制结构,在元件层提出采用改进后的二级功率优化控制来进行分布式设备之间的协调控制。最后,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搭建主动配网的仿真平台,含3个能源互联微电网来证明智能调控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9年19期)

李雅妮[6](2019)在《基于分布式的局域交通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数据背景下,针对城市道路区域交通拥堵的现象,提出了分布式强化学习的控制策略,通过控制区域交通信号的合理配时,有效减少了车辆等待时间,通过仿真对比传统的控制策略,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局域交通的自适应控制,高效解决了局域交通拥堵现象。(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应用》期刊2019年09期)

王子铭,刘勇,鲍俊屹[7](2019)在《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讨论轮毂电机控制目标,依据横摆角速度与质心侧偏角对车身进行稳定性分析,然后结合车辆转向工况讨论了以稳定性为目标的转矩协调控制方法。最后在CarSim软件中创建车辆动力学模型,在Matlab/Simulink中创建转矩协调控制模型,通过Car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验证文章中的转矩协调控制策略可以提高车辆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16期)

王洪波,陈朔,丁亮,张宇翔,谢芝东[8](2019)在《含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电压协调控制实现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为解决分布式光伏并网电压暂态扰动问题和并网点功率因数过低问题,提出了一种以电压和关口功率因数为多目标的控制策略,通过改变现有通信网络、通信方式、以及系统结构的一种新的分布式光伏快速电压无功自动控制系统。本文对含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电压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实现其协调控制策略进行了相应探讨。(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14期)

宋拓[9](2019)在《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并网PQ协调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伏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其潜在的价值被世界各国所青睐,高渗透率下运行已成为发展新态势。随着分布式光伏系统在配电网中的渗透水平不断提高,反向潮流引起的电压越限和用户功率因数不合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后,如何针对逆变器制定合理有效的本地控制策略和通过分布式光伏的优化运行对网络进行最优分区实现区域电压控制,已经成为提高光伏渗透率的新要求、新高度。因此,重新审视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优化运行与本地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价值。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对分布式光伏接入低压配电网后产生的电压越限机理进行分析,确定以逆变器无功裕度调节为前提,有功功率削减做支撑的PQ协调控制策略思想。其次对电压越限时有可能发生的用户功率因数不合格问题,建立了以电压安全为主目标,功率因数合格为辅目标的控制模型,对系统出现的不同工况采用多模式切换控制,充分发挥各逆变器本地控制策略潜力和无功调节能力。在此基础上,对单个光伏并网和多个光伏并网系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电压-功率因数双模式的逆变器本地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第二部分对目前迫切需要解决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并网所产生的电压越限问题,考虑多节点之间耦合度和电压偏差最小为前提,以逆变器输出有功和无功作为控制变量,在考虑节点电压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种网络分区理论的高比例分布式光伏并网集群电压控制策略。将配电网划分为若干个分区,针对每个子分区,采用闪电算法(LFA)优化方法的无功/有功电压分区控制方案来调节区内各节点电压。最后以33节点测试系统和某工程的典型现场数据为例,对多节点接入配网的优化控制策略及其算法进行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的优化分区控制策略是正确的,建立的最优分区电压控制模型及其算法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许龙彪[10](2019)在《微网运行中主动负荷与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电源的并网运行对未来电力系统的环保与经济运行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分布式发电出力的不稳定,并网运行会给系统的运行带来挑战,挖掘区域内消纳潜力实现其优先就近消纳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主动负荷因具有互动响应特性,成为分布式发电消纳的重要互动资源,为应对分布式电源增长过快和高渗透率对主动配电网功率平衡影响,论文研究将围绕主动负荷参与分布式电源消纳的协调控制策略进行展开。首先,对微电网运行中的分布式电源与主动负荷模型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主要的分布式电源模型及输出特性进行研究,以及微电网的基本结构、运行控制方法进行研究;二是研究微电网中主动负荷资源及需求响应措施,分析重点的主动负荷模型及用电特性。其次,研究单微电网运行中主动负荷参与分布式电源消纳的控制策略。此部分以居民小区型微电网为例进行展开研究,通过对用户侧主动负荷资源的分析,建立居民主动负荷需求响应的数学模型,提出微电网运行中主动负荷需求响应促进分布式电源就地消纳的协调运行策略。通过具体的居民微电网仿真分析可知,主动负荷为微电网系统运行提供备用容量,有效提高了分布式电源就地消纳,并提高微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最后,研究含主动负荷的多微电网联合运行系统的分布式协调优化策略。在以上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多微电网联合运行与配电网的协调互动模式,提出含主动负荷的多微电网联合运行模型,建立以配电网稳定性和多微电网运行中分布式电源消纳最优化为目标的双层协调优化模型;模型的优化求解中引入目标级联法,使用虚拟负荷与虚拟发电机对应配电网和各微电网间的联络线耦合功率,实现解耦双层优化模型的运行约束条件。通过改进含多微电网的IEEE14节点系统仿真结果验证,提出的双层优化模型显着提高了微电网内分布式电源在区域内的就近消纳,并可改善电网平衡调节能力。(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4)

分布式协调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无人车路径跟踪过程中跟踪效果与车辆稳定性这一多目标控制问题,基于分层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分布式驱动无人车辆路径跟踪与稳定性协调控制策略。建立了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路径跟踪模型,利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上层控制器,旨在减小路径跟踪过程中的航向偏差和横向偏差的同时确保车辆自身的稳定性。在下层控制器中,设计了一种四轮轮胎力优化分配方法,根据上层控制器需求,结合车辆横摆与侧倾稳定性情况,实现四轮轮胎力的定向控制分配。基于CarSim和Simulink搭建了联合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协调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控制车辆路径跟踪中的航向偏差和横向偏差,同时确保车辆的侧倾与横向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布式协调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程维杰,任祖怡,刘金生,李娜,殷明慧.维持局部孤网稳定切换的网源荷分布式协调控制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

[2].陈特,陈龙,徐兴,蔡英凤,江浩斌.分布式驱动无人车路径跟踪与稳定性协调控制[J].汽车工程.2019

[3].林洋.虚拟电厂下多种分布式能源的协调控制[J].中国新通信.2019

[4].尹建林.一种分布式光-储有功功率协调控制技术研究[J].电气应用.2019

[5].张爱祥,宋士瞻,高扬,王传勇,张健.含能源互联微网的主动配电网分层分布式协调控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

[6].李雅妮.基于分布式的局域交通协调控制[J].自动化应用.2019

[7].王子铭,刘勇,鲍俊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转矩协调控制策略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

[8].王洪波,陈朔,丁亮,张宇翔,谢芝东.含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电压协调控制实现策略[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9].宋拓.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并网PQ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10].许龙彪.微网运行中主动负荷与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策略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多机器人分布式协调控制系统结...交直流混合微网分布式协调控制...分布式协调控制过程中的形状标准分布式协调控制机制...省、地互动协调控制模式光伏接入前、后的电压分布对比图

标签:;  ;  ;  ;  ;  ;  ;  

分布式协调控制论文_程维杰,任祖怡,刘金生,李娜,殷明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