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其职业技能培训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和失地农民一般资料调查表方式,了解职业院校培训失地农民的优势,失地农民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和职业院校培训失地农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职业院校参与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进行探析,提出职业院校培训失地农民长效发展思路。
关键词:职业院校;失地农民;技能培训;半结构式访谈提纲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数量迅速扩大。据预测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达1亿人以上。面对如此庞大的特殊农民群体,如何使农民失地不失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然而,在非农劳动力市场上,失地农民要想顺利就业,必须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由于其专业、师资、实训、就业、多样化的培训方式等方面的优势,可作为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首选。职业学校在对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过程当中,如何因地制宜实现长效发展,值得深入探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对徐州市10家职业院校的16位教职人员及徐州市周边45位失地农民进行调查。
(二)研究工具。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和失地农民一般资料调查表。均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失地农民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收入水平、技能培训意愿、需求等。
二、职业院校培训失地农民的优势
(一)专业涵盖面广,实用性强。我国职业教育主要面向社会基层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等领域,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与失地农民的培训目标相契合。同时,职业院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学科和专业设置完善,既能教授语文、数学、英语、思想道德与文化修养等基础性文化知识,又能培养专业技能。以本研究所调查的10所职业院校为例,各职业学校共计开设一百余个专业,包括:老年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保健按摩、汽车维修、电工、厨师、理发、糕点、酒店管理等。专业涵盖面广,技能实操性强。鉴于地方高校具有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职能,职业院校作为失地农民再培训基地是极为合适的。
(二)实训基地众多,设备先进。调查显示,职业院校的各个专业均拥有3个以上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拥有先进的教学和实训设备、场地,且各个学校的大部分专业老师均为实践丰富、理论扎实的“双师型”教师。丰富的实习实训基地、良好的教学设备、专业的教学老师能够保证失地农民再培训的良好培训效果。
(二)招生宣传力度不够。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少,主要依靠看电视、听广播等,信息来源比较单一,对再就业培训的认识不足,加之部分年龄偏大,无进行学习培训的主动性,不能积极地搜寻相关信息。同时,很多地区开展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宣传上多“点到为止”,未能做到大范围的广泛宣传。
(三)获取信息渠道狭窄,培训机会少。虽然失地农民有较强的培训意愿,但接受培训的比例较低。本研究所调查的全部失地农民均表示没有在职业院校参加过某职业技能的系统培训,仅1人表示在汽修厂工作并学习了部分汽修知识,1人表示在装修队学习了部分装修技能。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失去安身立命的土地后的农民缺乏产业转型意识,主动参与培训,获得相关职业技能的主动意识薄弱,且无获取相关培训的信息渠道,不能有效地将土地补偿所得投入继续教育寻求可靠、稳定的收入;二是职业院校缺乏社会培训的服务意识,专门针对失地农民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的职业院校很少,且宣传力度不够。
三、失地农民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三)培训内容无法满足多方需求。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的培训内容多侧重于农业技术,如养殖、果蔬栽培技术和汽车驾驶与维修等,其他培训类型少、比重小。同时,培训内容设置的层次较低,无法满足各个年龄层次,尤其是年轻人的培训需求。访谈过程中发现,年轻一代的失地农民有三分之一没有找工作的原因是工作辛苦、工资低、不体面。如建筑行业、装修行业、餐饮服务、家政服务等工作,由于无法满足他们的培训意愿,他们对这类培训和工作的参与度相应较低。
(一)为农民工培训服务意识不足。目前,大多数城市都拥有一定数量的职业院校,这对失地农民乃至所有渴望职业技能培训的市民来说,是一笔丰富的教育资源。然而,职业院校虽然具备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和师资,但这样宝贵的资源很少运用到失地农民培训当中;根据调查,大部分学校到目前为止基本没有对失地农民开展过培训工作,地方高校未能很好地执行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职能。
(四)职业技能鉴定方便,便于考取。很多职业院校都设有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站,如笔者所在学校设有国家育婴师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可以让参加培训的失地农民在完成培训后,直接进行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取得上岗证,方便就业。
在汉译英过程中。汉语句子定语修饰词较多置于中心词之前,英语则相反,中心词在前,修饰语置后,这时需做语序调整。例如:
茶道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使人们对基督教徒的形象认识也有所改变。“我们让信众知道,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信仰方式,并不单调,不是只能读圣经、做祷告,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很丰富多彩的。”
四、职业院校培训失地农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基础文化知识与专业技术薄弱。根据调查,失地农民中有职业培训需求的主要集中在20~50岁年龄段之间,该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者占75.5%;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者占11.1%,小学及小学以下学历者占13.4%。该群体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质较低,缺乏一技之长,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中无法安身立命,常常陷入“上班无岗、种田无地、低保无份”的困境。且部分失地农民年龄偏大,学习能力和记忆力有所下降,对自己接受技能培训,考取相关证书缺乏信心,使得很多失地农民还以“只能出苦力”自居。
(二)授之以渔,探讨补偿金的合理使用。在征收土地的过程中,农民能够得到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安置费用,作为征收土体的补偿。但是,所获得的补偿金有限,钱一旦花完,失地农民既没有一技在身发展其他产业,又无地可耕,往往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只能外出务工,从事技术含量低的体力劳动。关于补偿金的使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拿出部分补偿金,同时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用于继续教育或职业技术培训,需要当地政府进行民意调查,根据失地农民意愿,制定相关标准。本研究调查显示,80.5%的失地农民希望获得免费培训,19.5%的失地农民尤其年轻人表示愿意根据培训内容拿出部分补偿金用于职业培训或提升学历的继续教育。
(三)校企合作办学,利于就业。职业院校一般会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进行校企合作办学,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进行订单式培养等。与企业联系密切,能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就业信息,围绕企业用工和就业需求,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将失地农民培训为企业和社会亟须的技能性人才,做到培训与就业相结合,顺利就业。
(一)失地农民提高职业技能愿望迫切。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尤其年轻的失地农民对提升自身职业技能水平有迫切愿望,93.5%的受调查人员基本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以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育婴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保健按摩等培训课程为例,80%以上的受调查人员表示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
(四)培训与就业脱轨。失地农民参与职业培训的目的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从而顺利就业。然而,大部分针对失地农民的培训未能与就业有机结合,完成培训的失地农民由于相关就业信息不通畅,依然无法顺利就业,或依然在原有的工作岗位上,未能实现提升工作层次的愿望。
五、职业院校培训失地农民长效发展思路
(一)政府主导,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出台相应政策,与当地职业院校建立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长效合作机制,担负起“牵头、组织、实施”的三大责任。首先,对失地农民进行登记造册,了解失地农民的现状及培训需求;其次,与各相关职业院校共同建立健全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体的、多层面的市、区、镇三级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与各职业学校共同建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制定并论证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体系,各级财政拨出失地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专项资金,充分利用公共财政资源,开展低费或免费的培训;最后,政府与相关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在做好培训服务的同时做好就业指导和岗位安排。
资产在评估中的过分夸大或者缩小,都会给整个金融体系运行带来顺周期性风险,怎么来遏制金融机构在资产评估中的随意性,这是国际上很多国家在金融监管中的难题。公允会计计量原则运行不好,容易在金融实践中产生顺周期性,而通过建立科学的公允会计计量来缓释这一评估监管制度带来的顺周期性是各国通行的做法。
(三)践行职责,职业院校提高服务意识。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服务意识,践行自身的社会职责。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采取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加强技能培训。根据失地农民和市场实际情况,免费开展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特别像家政服务、保安、保洁、缝纫、维修、电工、焊工、微机操作这些适用性强的专业,市场前景广阔,无需很高层次文化知识即可掌握;另一方面培训安排和课程设置要符合实际需要,要以就业需求引导技能培训,以劳动密集型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与相关用工单位开展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的方式。
六、结论
调查表明,职业院校可充分发挥自身在专业设置、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的优势,参与到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失地农民提高职业技能愿望是非常迫切的,但其基础文化知识与专业技术相对较为薄弱,职业院校为农民工培训服务的意识还不足,招生宣传力度还不够,部分培训内容也无法满足多方培训需求与就业脱轨。
其次,该研究验证了网络口碑与顾客价值共创意愿之间的关系。通过121位消费者的数据得出网络口碑对顾客价值共创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这表明网络口碑是消费者表达自我与分析经验等内在需要的外在表达,网络品牌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和正面口碑越多,对其他消费者参与分享、推荐他人和受他人影响的正向作用就越大。亦说明农业品牌企业可以通过制定有效的口碑营销策略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价值共创意愿,并最终促进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农业品牌的价值共创过程,从而为品牌的长期发展提供动力。
农民用水协会的组建,既明确了末级渠系工程的管理责任主体,也有效保证了支斗渠维修资金的来源。《宁夏引黄灌区支斗渠水费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引黄灌区支斗渠水费专项用于:管理人员工资、办公及业务费、支斗渠工程设施维修养护费等。协会每年利用30%的支斗渠水费,通过“一事一议”及时进行支斗渠维修、清淤,完全改变了以往末级渠系水利工程维修资金不落实、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真正实现了支斗渠维修管理的经常化、常态化和制度化,确保各类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分析认为,政府、失地农民和职业院校应各司其职,共同促进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失地农民应改变思路,提高认识,在思想上愿意接受培训,合理使用补偿金;职业院校应践行其公益职责,提高服务意识。通过培训再就业,提升失地农民原有的就业渠道,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其进一步融入城市。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声.2020年失地农民超1亿 国家应出台法规保障权益[N].中国青年报,2009.3.14.
[2]董显辉.职业学校在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使命[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4(13).
[3]张萍.以高职院校为依托解决失地农民职业教育问题[J].农村经济,2014.19(43).
[4]周基燕,武永成,杨婉玲,吴玲.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性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
[5]柯忠.对宁陕失地农民安置的调查与思考[J].陕西国土资源,2009(186).
[6]赵艳霞,张红.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陕西杨凌示范区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1.16(32).
[7]冯甫.广州失地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2.
基金来源:本文获得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项目(项目批准号:1350102006)资助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11月6日
标签:失地农民论文; 职业院校论文; 职业技能培训论文; 补偿金论文; 需求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劳动科学论文; 职业培训论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年第2期论文;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科学" 十三五" 规划一般课题项目(1350102006)论文;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