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忠学(黑龙江省通河县人民医院150912)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6-0146-02
【摘要】目的探讨利福喷汀、氟嗪酸治疗复治空洞型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强化治疗阶段用RPE0.45~0.6g每周服2次,OFX0.2g每日3次。PZA1.5g每日1次。Rm0.5g每日1次:巩固治疗阶段去掉PZA或Rm。结果治疗12个-24个月之内痰查结核菌仍阳性6例(16.67%)。痰结核菌培养仍生长或间断生长;空洞无变化或扩大变化8例(22.22%),其中糖尿病2例,治疗过程中l例死亡。结论我们对复治空洞型肺结核36例患者采用RPE和()F)(为主的化疗方案再强化治疗,治疗效果较满意。治疗1年内根据痰结核菌阴转.总有效率83.33%;根据X线胸片或CY片,空洞缩小,总有效率为77.78%。
【关键词】利福喷汀、氟嗪酸空洞性肺结核疗效
当前.世界及我国结核病患者有明显增多趋势,由于治疗不当出现复治难治空洞型患者亦随之增加。2001年l0月~2009年6月,我单位收治36例复治空洞型肺结核患者,在复治化疗方案中我们采用了利福喷汀(RPE)、氟嗪酸(OFX),疗效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6例均系住院患者.肺结核病史最长17年,最短3年;均为初治失败造成复治空洞(初治化疗方案为标准化疗方案).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7岁,平均46.5岁;合并糖尿病4例。36例患者痰涂片查结核菌均为阳性,X线胸片或CT片均有空涮存在,直径>2cm。
l.2用药方法我们自定为再强化治疗阶段l~9个月和巩固治疗阶段9~12个月;再强化治疗阶段用RPE0.45~0.6g每周服2次,OFX0.2g每日3次。PZA1.5g每日1次。Rm0.5g每日1次:巩固治疗阶段去掉PZA或Rm。出现药物副反应时对症治疗。
1.3观察方法(1)主要观察痰涂片结核菌阴转或痰结核菌培养结核菌生长情况及X线胸片或CT片病灶及空洞变化情况。用药3个月为一疗程,复查X线胸片或CT片与住院时胸片或CT片比较观察空洞变化;痰涂片每月一次查结核菌,每2个月做一次痰结核菌培养,观察痰涂片结核菌转阴及痰结核菌培养有元结核菌生长情况。(2)疗效判定:显效:3个月内空洞较住院时缩小1/2以上或6个月内较住院前缩小l/2以上或2/3或9个月内空洞基本闭合或闭合,痰涂片检查结核菌9个月内转阴,痰结核菌培养6次,最后2次无结核菌生长。无效:12个月后至24个月内空洞无变化或有扩大趋势,痰涂片查结核菌阳性或间断阳性,痰结核菌培养每次均有结核菌生长,加做痰结核菌药物敏感试验出现耐药。
1.4结果治疗3个月内痰结核菌阴转14例(38.89%),空洞缩小l/3以上或1/212例(33.33%),空洞缩小l/2以上或基本闭合或闭合20例(55.56%);治疗9个月内痰结核菌阴转29例(80.56%).空洞缩小1/2以上或基本闭合或闭合25例(69.44%);治疗12个月内痰结核菌阴转30例(83.33%),空洞缩小l/2以上或基本闭合或闭合28例(77.78%);治疗12个月后至24个月之内痰查结核菌仍阳性6例(16.67%).痰结核菌培养仍生长或间断生长;空洞无变化或扩大变化8例(22.22%),其中糖尿病2例,治疗过程中l例死亡。
2讨论
本组36例均系结核病复治空洞形成,对常规标准化疗方案中的药物出现程度不同的耐药或药物敏感性降低。因此.我们对复治空洞型肺结核36例患者采用RPE和()F)(为主的化疗方案再强化治疗,治疗效果较满意。治疗1年内根据痰结核菌阴转.总有效率83.33%;根据X线胸片或CY片,空洞缩小,总有效率为77.78%。
RPE是一种新型抗结核药,为RFP的环戊基衍生物,抑杀菌作用比RFP强4~5倍。口服吸收良好,蛋白结合率98.99%,组织停留时间长,半衰期比RFP长4~5倍。我们采用RPE0.45~0.6g每周2次口服,有效地保证了血药浓度高峰时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5年前提出OFX可用于治疗复治难治性肺结核.该药易进入巨噬细胞内而杀灭结核菌。2001年以来我们先后给多名患者配合化疗方案试用,疗效非常满意。因此,我们在本文36例中再强化治疗阶段和巩固治疗阶段首选此药,效果理想,能达到临床治疗目的,值得同道一试。该药毒副作用有消化道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皮疹、肾损害、肝损害、血液异常、口腔炎等,对症治疗可缓解或在停药后很快好转。我们认为对复治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首先应考虑连用此两种药物,再加其他抗痨药物。因时间短、病例少,仍需继续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病和呼吸杂志,2002,24(2):70-74.
[2]张庆和.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现状[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3):372-373.
[3]黄绍光.肺内科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1-195.
[4]罗永艾.回复吴友根医师关于肺结核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5(5):35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