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受到了其深刻的影响。在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撰写的德文版序言中,其基调是坚持和发展《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的坚持与发展表现在: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阶级斗争原理和统一战线思想的坚持;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提出的强制性革命措施的再认识;对不断革命理论和暴力革命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的坚持和发展,是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方法论的现实运用,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发展 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1](P25)《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为《宣言》)自1848年问世以来,对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和指导作用,它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完整表述的历史性文件,曾被译成多国文字广泛流传。随着欧洲革命形势的转变,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认知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保持《共产党宣言》的完整性和发展性,自1872年起马克思恩格斯在保持《共产党宣言》原文不动的基础上作了七篇序言,通过序言的方式对主要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其中《〈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是在纪念巴黎公社革命一周年之际,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中央机关报即《人民国家报》编辑部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的德文本合写的序言。他们在序言中表示:随着国家、政治形式和经济发展模式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许多学者抓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序言中关于“过时”的言论,就断章取义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了。列宁对此表示否认,他认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也是对《共产党宣言》的歪曲,是没有读懂《共产党宣言》,没有理解序言中所包含的“修改”的意义而导致的误解。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过时”,是在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对《宣言》中提到的某些问题的科学评价,从长远意义来看,其实质是对《共产党宣言》中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
本研究发现,石河子大学本科生学习动机居中等程度。经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总平均分小于临界的比例相当大,共96人,即有52.17%的大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不高;总平均分高于4分的(学习动机较强)仅4人,占总人数的2.17%。从总体上看,本研究证实了当今大学生学习动机偏低,只有在能力追求维度上得分接近4分,其余均不到3分。因此,需要在教育教学中重视石河子大学本科生的学习动机。
一、坚持和发展《共产党宣言》中基本原理的时代背景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受伦敦代表大会的委托,起草并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这是现实工人阶级革命的需要,是根据当时的客观历史条件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历史性。1872年,巴黎公社革命一周年之际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撰写序言。距离《共产党宣言》发表的25年间,世界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马克思和恩格斯重新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提供了主观因素和实践基础。
1.《共产党宣言》是工人阶级革命的需要。18世纪60年代,由于原有的工场手工业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英国、法国、德国等相继爆发了工业革命,随着革命的不断推动,蒸汽机和机器逐渐普及和发展,现代化大工业在欧洲不断发展壮大,在工业、航海业和铁路交通等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各国生产力不断提高,并带动资产阶级日益占据统治阶级的主导地位。与之相反,在这一时期“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2](P407)他们不仅承受着竞争的压力,还受到资本家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阶级之间的对立逐渐简单化,成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本越来越集中在资本家的手中,而机器生产下的劳动差别越来越小,工人的生活日趋贫困,这导致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加剧,抵抗资产阶级的形式和程度也在各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最初是工人自发地破坏生产力,捣毁生产工具等,其目的是“恢复已经失去的中世纪工人的地位”。[2](P408)随后工人建立了反对资产者的联盟,并将这些斗争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的斗争来实现他们的经济目标即“保卫自己的工资”。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洲相继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推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
《共产党宣言》正是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结合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社会历史背景形成的社会主义文献。18世纪到19世纪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强盛时期,《宣言》中的很多论断和观点都是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而形成的,符合当时欧洲的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特点。正如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言,到目前为止,“《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2](P376)《宣言》的一般原理在工人组织中的广泛传播进一步提高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意识和革命目标,为工人阶级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1.基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实现了对十项革命措施的再认识。针对《共产党宣言》第二章末尾提出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采取强制性的革命措施,由于各国具体国情的不同和社会发展的差异性,马克思和恩格斯逐步认识到“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2](P376)但是对“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理解,并不是说这十项革命措施就是完全错误的。根据社会革命的实践经验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提出的革命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依据,但是对于新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行径仅仅依靠这十项革命措施来保障。在革命运动中,我们应该坚持“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将马克思主义与各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相结合,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提出具体的革命措施。因此《宣言》中的这些措施是不完善的、不彻底的,但并不能全盘否定,十大措施涉及资本主义制度从经济到政治的全面改造,对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造和建设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在实践中应该结合现实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合理运用十项措施。
如图1所示,该实验条件下红外蒸汽烤制烤鸭综合品质得分高于其他正交试验组品质得分结果,综合品质得分达到市售优质烤鸭品质得分标准(54.09),即其品质优于大部分市售烤鸭产品,且该试验组烤鸭关键指标均符合烤鸭关键指标参数范围。
2.社会主义文献没有详尽,但仍然坚持阶级斗争原理。对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这一批判主要集中在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这些社会主义思潮都是在1847年较为流行和广为传播的社会主义形式。虽然,《宣言》对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没有详尽,但是马克思通过对他所列举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抓住其实质性问题,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
为避免在不同的双基配置构型下使用不恰当的方法检测目标,研究不同双基构型的杂波特性和相应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价值。雷达杂波分类[3]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不同双基构型更有效地抑制杂波。 Klemm[4]首先根据收发平台的飞行航向将双基构型归纳为4种类型,即航向一致、平行、正交和交叉,同时仿真分析了较为特殊的航向一致、平行和正交三种构型下杂波特性,没有对较一般的交叉构型进行进一步杂波特性仿真分析;文献[2,5]也从发射或接收机静止的双基构型到发射机、接收机都运动的情形进行了机载双基雷达的建模仿真,并仿真分析了典型几何配置下的杂波特性,但没有给出一般化的杂波分类及其特性分析和处理方法分析。
《宣言》通过分析、批判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表明,尽管它们形式不一,但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就如列宁所说的:“它们不懂得历史运动的唯物主义原理,不能分别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阶级的作用和意义”[3](P305),只是通过具有特征性的词句例如“正义”“人民”等,来掩盖所谓民主阶级变革的资产阶级实质。首先,从世界观的高度考察,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流派所表现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在世界观上有共通之处,即受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局限,他们在理论思维上不能超越近代哲学所具有的思维方法,坚持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例如,反动的社会主义,坚持唯心史观,资产阶级和空想的社会主义坚持英雄史观,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则坚持倒退的历史观;其次在阶级利益上,有的社会主义虽然打着为无产阶级利益着想的幌子,但其实质都是代表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不可能真正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即使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将自己置身于无产阶级之外,凌驾于无产阶级运动之上,希望通过自己的天才实现社会的美好;最后,在对待资产阶级的统治问题上,这些社会主义流派只希望通过经济的、和平的方法克服资产阶级社会的弊端,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阶级产生极其对立的物质根源。[4](P96)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基础上指出工人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统治,变革原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
从时代背景来看,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人阶级革命的需要为《共产党宣言》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二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历史性发展,亦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和发展《共产党宣言》中的基本原理提供了主观因素和实践基础。既坚持又发展的科学态度,充分展示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相关理论的认识过程中经历了从理论上的“解释世界”向实践上的“改造世界”的历史性转变,是对《共产党宣言》的不断完善和深化。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的坚持
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社会历史条件变化给《共产党宣言》带来的挑战,但是这并未影响他们对这一纲领中基本原理的坚持和运用。
1848年欧洲革命是一场席卷欧洲大部分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此次革命与以往相比最大特点是,无产阶级在革命中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发挥作用。尤其在1848年2月法国的巴黎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同盟中央委员会号召各共产党人积极投入革命,实现了共产党人的第一次伟大实践。但是在这场革命中,“正如在七月事变中工人争得了资产阶级君主国一样,在二月事变中他们争得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PP452~453)资产阶级不仅抛弃了自己的天然同盟军农民,并且利用国家机器对工人阶级进行残酷的镇压,而无产阶级在欧洲这场革命实践中尚未成熟,最终导致了革命的失败。马克思和恩格斯直接参加了1848年的德国革命,亲身的经历为马克思和恩格斯重新认识和理解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理论提供了客观实践基础,他们认识到:无产阶级“要在资产阶级共和国范围内稍微改善一下自己的处境只是一种空想”,[2](P469)无产阶级只有掌握政权,首先成为统治阶级,才能真正争得民主。
建议成立伦理委员考核制度,要想成为伦理委员必须有标准、有门槛。所有备选委员必须经过医院统一进行的严格培训和各方考核之后才能持证上岗,不经过考核或者考核不通过者均不得成为伦理委员会成员。除此之外,实践是提高伦理委员审查能力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委员应该积极参加伦理审查工作,积累经验,拓宽知识,不断提高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能力和审查觉悟[25]。
1848年二月革命失败后,到了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从自由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对资本的扩张程度日益加大,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越来越加剧,工人运动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欧洲工人阶级政党组织也纷纷建立,如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1870年建立的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等在无产阶级革命中不断发展和壮大起来。其中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的建立为巴黎公社革命提供了思想条件,培养了骨干力量。
通过内控流程体系进行业务层面控制,能够梳理各业务流程,突出流程中主要风险及关键控制点,更加清晰的反映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并实施针对性控制,加强企业对于风险的反应及处理能力。同时,也易于企业按照流程体系对风险控制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企业需要注意的是,以流程形式实施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既要坚持全面性原则,尽可能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又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突出重点,以控制有效来保证经营高效。
1.社会历史条件虽然发生变化,但仍然坚持“一般原理”。历经25年,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848年的二月革命、1857年的印度反对英国殖民主义压迫的民族起义、1860年美国的南北战争、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及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等,这些历史性的变化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宣言》时没有出现过的,因此《共产党宣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社会历史性。但是,正如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说的,“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2](P376)所谓“一般原理”就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大发现之一: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思想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系统指出:第一,经济基础及其产生的社会结构是政治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第二,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只有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才能从剥削社会中解放出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多次强调这一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正确性,体现他们对这一原理的坚持的态度,同时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
1871年3月18日,法国巴黎工人阶级发动了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但由于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阶段,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历史条件还远未成熟,再加上国际国内的阶级力量对比对无产阶级不利,公社存在72天之后,在俾斯麦反动政府的帮助下被法国梯也尔政府绞杀而宣告革命的失败。这次革命的经验和教训让马克思和恩格斯逐步认识到,工人阶级不能只是简单地掌握国家机器就可以,而应该通过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并最终实现工人阶级的政治解放乃至全人类的解放。此外,巴黎公社虽然只是短暂时间内的掌权,但在经济、政治和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现政教分离;废除旧的官僚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机关即共设委员会;公社同时是监管立法和行政的机关等。这些措施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管理方面的认识,对完善和发展《共产党宣言》奠定了实践基础。
虽然1847年以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仍然不间断地出现在当时的社会中,但是仍然脱离不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所批判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所具有的共同问题和弊端,正如20世纪末苏联改革过程中,戈尔巴乔夫提出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完全背离的,同《宣言》中所提到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性质是一致的,它们凌驾于无产阶级之上,脱离了历史运动中的唯物主义原理。因此,虽然《宣言》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仅仅到1847年为止,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抓住了这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派的实质问题,其目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其他流派区分开来,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是坚持以无产阶级作为领导者,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通过暴力革命和阶级斗争实现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从这个意义来说,《宣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献的批判并没有过时,在批判中揭示的阶级斗争原理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共产党人对各种党派的态度虽然“过时”,但仍然要坚持统一战线思想。针对《宣言》所提到的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派的态度,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当时撰写《宣言》时所列举的党派历经25年后大部分已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消失殆尽,因此这些意见在实践方面已经过时了。《宣言》列举了共产党人对法国、瑞士、波兰、德国等反对党派的态度,指出共产党人是非常支持反对现存制度的革命运动的,但是同时也不放弃对反对派幻想的批判态度。“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5](P2)应该利用资产阶级革命的契机,加强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从不放弃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从不放弃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资产阶级剥削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进一步阐明了无产阶级不断革命理论和统一战线的思想。虽然在革命的实践中,《宣言》中所列举的党派大部分已经消失,关于共产党人对所列举反动党派的态度已经“过时”,但是在阐明共产党人对反对派的态度过程中形成的不断革命理论和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理论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并没有过时,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争的胜利以及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胜利,都是在坚持不断革命理论和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理论的基础上,沉重打击了反革命势力,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初步胜利。因此,《宣言》中所提到的党派虽然过时,但是无产阶级不断革命理论和统一战线思想仍然没有过时,这些理论思想是为共产主义这一最终目标而服务的,不管斗争的形式发生什么变化,党派的更替有什么样的改变,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彻底消灭私有制和消灭资产阶级,实现人的解放和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那么在实践基础上为实现共产主义而探索的正确理论思想仍然需要坚持。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所参与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仍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原理和统一战线思想。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宣言》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在二月革命、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巴黎公社起义等革命实践验证下,发出了其真理性的光辉。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自己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5](P588)坚持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坚持的根本准则。基于《〈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为对原有理论认识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及时补充不完善的理论认识。
2.二月革命和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和发展《共产党宣言》。《宣言》是在二月革命爆发之前送去付印的,因此1848年席卷整个欧洲的二月革命和1871年2月的巴黎公社革命运动的实际经验并没有囊括在《宣言》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撰写的序言中表示,历经25年的时间,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人阶级政党不断发展壮大,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相继发生。从二月革命的实践经验以及巴黎公社使得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的革命经验来看,《共产党宣言》中的某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然而,仅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这些纲领中的某些地方已经过时”就断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时,这是不正确的。两次革命的实践检验,为《共产党宣言》提供了新的检验平台,也赋予了它更为全面、切合实际的全新理解。革命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形成的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新认识和新理解,成为他们坚持和发展《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主观原因。
2.在实践中创新发展了不断革命理论和暴力革命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到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等一系列著作中,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了一系列相关理论,如不断革命理论、暴力革命理论等,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了《宣言》的思想。
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通过对不同党派态度的分析阐释了不断革命的思想,他们认为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就应该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革命。随着1848年欧洲革命的实践,他们共同起草了《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进一步阐释和推进不断革命的策略思想,文中指出:无产阶级“却是要不断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产阶级的统治全都消灭,直到无产阶级夺得国家政权”。[2](P557)
本节首先利用极大值原理和上下解方法给出系统(3)正解的先验估计,最后借助于Leray-Schauder度理论与锥映射不动点指标可加性,得到了共存解共存的充分条件。
对于暴力革命理论,《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我们循序探讨了现存社会内部或多或少隐蔽着的国内战争,直到这个战争爆发为公开的革命,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2](P412)明确了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的思想。但是这一时期他们尚未明确认识无产阶级专政及其与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之间的内在联系。1848年欧洲革命和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不断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首先,针对1848年欧洲革命中巴黎工人六月起义的失败,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中指出,该起义的失败主要原因在于资产阶级拥有强大的军事官僚机器以压迫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国家内部政权形式的更替都是为了获得国家政权,其国家性质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2](P412)无产阶级则不同,无产阶级首先需要通过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逐步消灭阶级的过程中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其次,巴黎公社的伟大实践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暴力革命理论。巴黎公社通过炸毁旧的国家政权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形式,践行了以暴力革命打碎国家机器保护新生政权的理论思想。
在欧洲革命运动和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对《共产党宣言》中十项措施的再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不断革命理论和暴力革命理论,实现了理论的创新性发展。
四、小结
基于《〈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对《宣言》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采取了既坚持又发展的态度,从哲学维度审视,这是实践基础上创新与发展的结果,践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论,也为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现实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中,一方面,我们应该及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对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对现有理论成果的应用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事求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义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李士坤.《共产党宣言》讲解[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Adhe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of Marx and Engels——Based on the Preface to the German Version of 1872
ZHAO Huiling
(Marxism School of 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350)
Abstract:Since the advent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in 1848,the world Proletarian Revolutionary movement has been deeply affected.In the preface to the German version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written by Marx and Engels in 1872,the basic tone was to uphold and develop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ideas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The adhe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x and Engels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is acting in:the persistenc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the principles of class struggle and the united front;the Re-recognition of the compulsory revolutionary measures propo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and bourgeois production;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volutionary theory and violent revolutionary theory.Marx and Engels's adherence and development is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methodology that specific analysis of specific issues,which provides methodolog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Communist Manifesto;the Preface to the German Version of 1872;Development;Theoretical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4641.2019.01.05
[收稿日期]:2018-09-18
[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我国青少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研究”(18CKS019)。
[作者简介]:赵慧玲(1992-),女,河南焦作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责任编辑 曹李海)
标签:恩格斯论文; 马克思论文; 共产党宣言论文; 无产阶级论文; 资产阶级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实事求是》2019年第1期论文;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我国青少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研究”(18CKS019)论文; 南开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