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比较解剖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解剖学,锥体,结构,枝子,韧皮部,兴安,器官。
比较解剖学论文文献综述
谭泰忠[1](2019)在《橡胶树愈伤乳管和树皮乳管的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及细胞标记辅助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橡胶树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也是最重要的产胶经济作物。橡胶树常规育种周期长,培育一个品种约需30年,因此育种学家一直在寻找橡胶树高产无性系的早期预测方法来缩短育种周期。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愈伤组织乳管发生频率和天然橡胶产量的相关性,发展出新的产量早期预测方法,以期达到缩短橡胶树育种周期的目的。乳管细胞是高度特化的植物细胞,也是天然橡胶合成和贮存的唯一场所。不同类型乳管间的形态和功能依然不清楚,但这些信息对橡胶树育种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橡胶树乳管不仅存在于茎干树皮中,而且也存在于叶片、叶柄、幼嫩枝条和根中。我们在橡胶树愈伤组织中也发现乳管。本研究系统研究了橡胶树树皮两种乳管和愈伤乳管的形态差异,比较树皮乳管和愈伤乳管发生频率以及它们与产量的相关性。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橡胶树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从橡胶树花药、幼嫩枝条、幼嫩叶柄诱导出愈伤组织,从花药愈伤通过体胚发生途径再生了植株。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体胚发生率均依赖于基因型。高产品种热研7-33-97的愈伤组织比低产品种的长得快。拥有较高橡胶产量的品种其体胚发生和植株再生能力均较强。这些结果说明愈伤组织特征与产胶潜力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二、橡胶树体内体外乳管类型的细胞形态学比较对来源于花药、幼嫩枝条、叶柄的愈伤组织中的乳管细胞与树皮中的初生、次生乳管细胞进行形态学比较,结果表明初生乳管是不分枝、无节且联结的乳管,当其发育成熟时细胞侧壁呈现凹凸不平形态。次生乳管拥有光滑的细胞壁,其端壁溶解、细胞质融合,属于有节联结类型乳管。愈伤组织中乳管细胞表现为一种新的乳管类型,不同于植物中其它类型乳管,因此可排除它们来源于外植体中的乳管。它们形态上与次生乳管更相似,也拥有光滑的侧壁和溶解的端壁,细胞壁相对厚度也相似。叁、橡胶树MADS-box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特征及它们参与乳管发育的研究通过对橡胶树转录组和基因组数据库的挖掘,发现97个MADS-box基因。93.8%的基因能匹配到橡胶树基因组的scaffold中,与当前发布的橡胶树基因组序列版本的覆盖率(93.8%)是一致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橡胶树的II型ADSbox基因较拟南芥和水稻的相应同源基因有更多的重复,因此橡胶树大部分ADSbox基因(70个,占72.2%)属于II型亚家族基因。而拟南芥和水稻MADS-box基因属于II型亚家族基因所占的比例不高,分别只有43.7%和56.8%。而且在橡胶树70个II型基因中69个检测到转录本,它们主要在花中表达,还有一些主要在乳管中表达,说明它们在乳管和花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橡胶树MADS-box基因属于I型的数量较少,仅有27个(占27.8%),比拟南芥和水稻的相应同源基因少很多。橡胶树大部分I型基因(15个,占55.6%)是沉默的,它们可能是假基因。II型基因高的出生率和低的死亡率和I型基因低的出生率和高的死亡率的特点可能与橡胶树特殊的发育需要相对应,例如乳管系统发育及顺式聚异戊二烯(橡胶)的合成。此外,橡胶树中还存在一些非典型的MIKC*因子(例如位于S进化枝的HbMADS1、位于P进化枝的HbMADS20)。这些基因与典型的MIKC*基因在序列上有较大差异,它们参与乳管发育和橡胶生物合成,而在拟南芥和水稻中是不需要的。四、通过细胞标记辅助育种来加速橡胶树育种进程:比较分析橡胶树体内体外乳管类型和它们与橡胶产量的相关性对来源于嫩茎的愈伤组织中的乳管细胞、成龄树树干树皮的次生乳管与相应母树橡胶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建立一种新型的高产无性系早期预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愈伤组织中乳管的密度与树皮中乳管列数均高度依赖于基因型,它们与产量均极显着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46(P<0.002)、R=0.899(P<0.002))。由于杂交后代群体的幼苗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因此愈伤组织中乳管细胞的密度可作为一种早期选择标记用于杂交后代高产株系的筛选,从而缩短育种周期。(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马志禹,陈风雷,张金龙[2](2018)在《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比较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解剖学内容多且容易混淆,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将研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于比较解剖学教学中。分析了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意义,并阐述了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比较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4期)
汤晓韵[3](2018)在《尾叶香茶菜和蓝萼香茶菜比较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尾叶香茶菜(Rabdosia excise(Maxim.)Hara)和蓝萼香茶菜(R.japonica(Burm.f.)Hara var.glaucocalyx(Maxim.)Hara)为唇形科(Uabiatae)香茶菜属(Rabdosia)草本植物,二种植物都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山西、山东等地。二种植物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组织培养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尾叶香茶菜及蓝萼香茶菜的营养器官通过石蜡切片、徒手制片法及Jeffery氏离析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结合对生物学特征、物候期以及生境的调查,从形态解剖学的角度对二种香茶菜属植物对其分类地位、结构与环境的关系及引种驯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尾叶香茶菜和蓝萼香茶菜初生根:二者皮层中内皮层细胞壁凯氏带不明显,皆为星状中柱,初生木质部发育方式均为外始式,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于初生木质部之间,髓薄壁组织发达。尾叶香茶菜的初生木质部为3原型,蓝萼香茶菜的初生木质部4原型。2.尾叶香茶菜和蓝萼香茶菜次生根:尾叶香茶菜次生根的导管排列方式为散孔状;蓝萼香茶菜次生根的导管排列方式为半环孔状。二者的次生木质部的导管均为环纹导管,形状短粗。导管管壁略有加厚,端壁倾斜程度较小或平截,穿孔板类型均为单穿孔板。二者的管胞均为环纹管胞;木薄壁组织为离管型;大部分为星散薄壁组织;其中尾叶香茶菜的木射线类型为异形I。蓝萼香茶菜的木射线类型为异形Ⅰ和异形Ⅱ。3.尾叶香茶菜和蓝萼香茶菜茎:二者茎的结构大致相同,均为真中柱;木质部发达,其发育方式为内始式;髓薄壁组织发达或中空。其中,皮层、韧薄壁组织细胞和髓中含大量的草酸钙针晶束。4.尾叶香茶菜和蓝萼香茶菜叶及叶柄:二者均为异面叶;气孔类型为无规则型,长椭圆状;气孔下陷且仅存于叶片下表皮。尾叶香茶菜气孔密度平均为372个/mm~2;蓝萼香茶菜气孔密度平均为188个/mm~2。二者栅栏组织均为一层,圆柱状;海绵组织发达,胞间隙大。尾叶香茶菜的栅海比为80.9%;蓝萼香茶菜的栅海比52.81%。二者的叶片下表皮、叶柄均存在大量腺毛和非腺毛。分泌道在二种植物的叶及叶柄均有分布。二者的叶柄结构基本相似。5.二者均为中生型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性,具耐阴、抗寒、抗虫、抗负压强等特性,从解剖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方面,二者易采用分根、播种和组织培养等营养繁殖方式进行引种驯化和繁殖。(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闫如雪[4](2018)在《两种胡枝子比较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兴安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与细叶胡枝子(Lespedeza juncea var.subsericea)均为豆科灌木,目前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山东等地区。近些年,在药用,环境修复,遗传多样性及物种分类上都有一定研究,但在比较解剖学方面研究不多。本试验选取兴安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和细叶胡枝子(Lespedeza juncea var.subsericea)的根、茎、叶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石蜡切片技术以及电镜扫描技术,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结构与其生境的关系,分析了其生态的适应性,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叶的解剖结构特征两种植物叶均为异面型叶,气孔均为无规则型,气孔下陷,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二者上表皮气孔数量均大于下表皮气孔。上表皮无表皮毛,下表皮都存在大量表皮毛。两种植物的叶片组织结构紧密度比例几乎相同,均为40%,疏松度所占的比例相同,约为45%,两者栅栏组织层大多均为1-2层。兴安胡枝子叶的其他各项指标检测结果都不同于细叶胡枝子且全部大于后者,上表皮气孔密度:兴安胡枝子大于细叶胡枝子。兴安胡枝子上表皮气孔密度为277个/mm2,细叶胡枝子的上表皮气孔密度为190个/mm2;下表皮气孔密度:兴安胡枝子大于细叶胡枝子,兴安胡枝子的下表皮气孔密度为25个/mm2,细叶胡枝子的下表皮气孔密度为20个/mm2。栅海比:兴安胡枝子比值为86%,细叶胡枝子为71%。研究结果表明兴安胡枝子较细叶胡枝子而言,具有较好的光合作用和更高的抗旱力。2茎的解剖结构特征二者次生木质部均为散孔材,导管多是径向排列,多为螺纹导管。木射线类型均是异形I,木射线单射线都居多,多列射线较少。二者茎的中心都有髓。两者薄壁细胞都有含晶细胞,这均是抗旱表现。兴安胡枝子周皮不发达,细叶胡枝子周皮发达,细叶胡枝子周皮厚度大于兴安胡枝子周皮厚度;细叶胡枝子髓比兴安胡枝子髓发达,细叶胡枝子环髓带很明显,兴安胡枝子则不明显。兴安胡枝子导管直径为51.28μm~62.22um,细叶胡枝子导管直径为21.09um~31.88μm。在相同外界条件下,说明兴安胡枝子比细叶胡枝子更耐旱。3.根的解剖结构二者周皮都很发达,二者根的初生木质部均为四原型,次生韧皮部内均有伸长成管状的分泌腔。二者导管均由单管孔和管孔团组成,导管管径大、数量多,多为螺纹导管。二者均无髓存在,木射线类型为均异形I。两者薄壁组织细胞都有含晶细胞。细叶胡枝子木射线类型中多列射线和双列射线居多,兴安胡枝子单列射线居多。导管直径:兴安胡枝子导管直径为63.15μm~105.28μm,细叶胡枝子导管直径为42.11μm~52.63μm;兴安胡枝子根维管柱直径和导管直径明显大于细叶胡枝子。(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阿不来丁·赛买提,王锦绣,王鼎予,王建伟,刘胜勇[5](2017)在《人羊猪肾锥体的比较解剖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肾锥体标本的制作,对人、羊和猪的肾锥体大小、数量及形态结构特征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方法自肾动脉灌注7%甲醛固定人、羊和猪的肾标本,采用解剖剥制技术,自肾的皮质向深方逐层剥离暴露出肾锥体,测量肾锥体的大小、数量及观察肾锥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结果人、羊和猪的肾锥体分界清楚。人肾柱明显,肾锥体呈现多枝"菜花样"结构,每个肾锥体是由3~5个形似圆锥形的"肾亚锥体"组成的"肾锥体单元",亚锥体尖端在肾乳头处逐渐融合,共同开口于肾小盏。人的肾锥体单元的底面呈多结节状突起。羊和猪的肾柱狭细。羊的"肾亚锥体"不明显,在肾中部存在多个肾乳头开口处形成的嵴状隆起。猪的肾锥体数量较多,"肾亚锥体"较少。结论通过肾锥体的剥离,进行了人、羊和猪的肾锥体的形态学特征比较观察,更新和补充了人、羊和猪肾锥体的形态学特征。(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于婷[6](2017)在《2种橐吾属植物比较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蹄叶橐吾(L.fischeri(Ledeb.)Turcz)和狭苞橐吾(L.intermedilaNakai)是菊科(Compositae)橐吾属(Ligularia)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橐吾属在中国有112种,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地区。其花朵艳丽,叶片翠绿,其中有叁十余种植物的根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作为草药,称“山紫菀”,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活血止痛、化痰止咳等功效。当前对橐吾属植物的研究主要在化学成分分析及提取,药理作用,核型研究,组织培养等方面。本文以蹄叶橐吾和狭苞橐吾为研究对象,通过石蜡切片法对两种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形态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描述和比较,并分析了其生态适应性,其研究结果如下:1.两种植物的叶片均为背腹型叶,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形,上下表皮皆有气孔分布,且下表皮的数量多于上表皮,蹄叶橐吾的上表皮气孔密度为22个/mm2,下表皮的气孔密度为207个/mm2。狭苞橐吾的上表皮气孔密度为29个/mm2,下表皮的气孔密度为158个/mm2。此气孔的分布特点可使得植物抵御强烈的日光照射,促进与外界气体的交换。2.狭苞橐吾的CTR值及海绵组织厚度皆高于蹄叶橐吾,分别为0.24>0.22,195.35μm>168.42μm,表明狭苞橐吾比蹄叶橐吾更适应干旱的环境。3.两种植物茎的结构相似,都有发达的髓部和维管组织,能有效快速的运输及吸收水分,提高抗旱性,而导管直径越大,运输水分的阻力就越小。狭苞橐吾茎部维管束导管直径大于蹄叶橐吾,说明在相同的干旱条件下,狭苞橐吾比蹄叶橐吾更耐旱些。4.蹄叶橐吾根的初生木质部为五原型,而狭苞橐吾根的初生木质部为四原型,发育方式皆为外始式。蹄叶橐吾有髓,狭苞橐吾无髓部;在根的皮层中分布着分泌腔,蹄叶橐吾有4个分泌腔,狭苞橐吾有6个分泌腔。由于这两种橐吾属植物具有很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对不良的环境有一定的抗性和适应性。在园林观赏及园林绿化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及应用空间。(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于婷,刁吴炜,张友民[7](2017)在《两种橐吾属植物叶片比较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技术,对蹄叶橐吾(Ligularia fischeri)和狭苞橐吾(L.intermedia)的叶片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植物的叶片结构相似,均为背腹型叶,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形,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且下表皮的气孔数量多于上表皮的;两种植物的叶片结构紧密度、叶片结构疏松度、栅海比差异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杨悦[8](2017)在《松果体区及叁脑室后部肿瘤不同手术入路的比较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在标本上进行枕下经幕入路、Krause入路及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详细阐述松果体区及叁脑室后部区域的重要结构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工作中进行此叁种手术提供依据及获得经验,并了解其适应症及优缺点。1枕下经幕入路用于切除主要的病变在天幕缘水平或在其上部者,且病变局限在一侧者,以及向对侧及后颅窝侵袭较少的病变。也可切除生长在小脑上蚓部和胼胝体压部的病变。当Galen静脉及其分支在病变下部时,此入路尤为适用。由于枕叶的内侧面和底面向横窦及矢状窦引流的桥静脉并不多,所以相比于Krause入路,枕下经幕入路对于桥静脉的保护更好。枕下经幕入路不适合切除过多的侵犯对侧的四迭体区及丘脑的病变。由于受Galen静脉及其分支的阻挡,当肿瘤向下生长时,这些静脉之间的空间较为狭窄,遂不宜应用此手术入路。2 Krause入路适用于位置偏后,且直径<20mm的病变,特别适用于大部分病变在直窦延长线的下面,上界距此线的距离<10mm,且病变主要在中线,两侧偏离中线的距离<30mm者。由于Krause入路不容易显露出小脑中脑裂的深部,所以当主要的病变在小脑幕上部时,或病变长入叁脑室内时,应用Krause入路全切病变较为困难。Krause入路中正中与旁正中相比,可发现旁正中入路对于桥静脉的保护更好,且更易切除位于同侧上、下丘及中切迹间隙的病变。但当Galen静脉及其分支位于病变下方时,此为Krause入路的禁忌症。3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对于肿瘤的主体位于叁脑室前部及中部的治疗较好,特别当肿瘤生长于Fore孔后方时,但当病变较大且主体位于第叁脑室后部并向四迭体池下方侵及较多者,由于受Galen静脉及其分支的阻挡,完全将病变切除较为困难。因为冠状缝的前部额叶表面至矢状窦的静脉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其对于回流静脉的保护相对较好。(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7-03-01)
兰庆,刘果厚,刘冠志,李红颖[9](2016)在《四合木根部及茎部导管分子比较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显微照相技术对四合木根、茎部导管分子形态特征及数量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SMA分析导管分子长度与直径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探讨四合木的次生木质部导管分子对草原化荒漠地区的适应特性。结果表明:(1)四合木根部与茎部导管分子均以孔纹、网纹和两端无尾类型为主,具单穿孔板。(2)四合木根部与茎部导管分子在长度上均为短级水平,直径上均为小级水平,且宽窄导管并存;茎部导管分子较根部导管分子更加"小型化"。(3)不论根部或茎部,其导管分子的长度与直径之间均表现出异速生长的关系,且导管分子长度的增长速率大于直径的增长速率。这些结果有助于从细胞学尺度上了解荒漠区木本植物对草原化荒漠地区的适应策略。(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苏娟,刘钊,李荣春,任春琼,杨晓君[10](2016)在《云南沉香和白木香的木材结构比较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显微和亚显微解剖观察方法,对云南沉香和白木香的木材结构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沉香的木材由内函韧皮部、木射线、管孔、木纤维等组成。内函韧皮部呈岛式均匀分布,可见大量的长方体晶体;管孔以复管孔、单管孔的形式存在;木射线为异性Ⅲ型。说明云南沉香与白木香的木材结构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比较解剖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比较解剖学内容多且容易混淆,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将研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于比较解剖学教学中。分析了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意义,并阐述了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比较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比较解剖学论文参考文献
[1].谭泰忠.橡胶树愈伤乳管和树皮乳管的比较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及细胞标记辅助育种[D].华中农业大学.2019
[2].马志禹,陈风雷,张金龙.研究性教学方法在比较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8
[3].汤晓韵.尾叶香茶菜和蓝萼香茶菜比较解剖学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
[4].闫如雪.两种胡枝子比较解剖学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
[5].阿不来丁·赛买提,王锦绣,王鼎予,王建伟,刘胜勇.人羊猪肾锥体的比较解剖学[J].解剖学报.2017
[6].于婷.2种橐吾属植物比较解剖学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
[7].于婷,刁吴炜,张友民.两种橐吾属植物叶片比较解剖学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7
[8].杨悦.松果体区及叁脑室后部肿瘤不同手术入路的比较解剖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
[9].兰庆,刘果厚,刘冠志,李红颖.四合木根部及茎部导管分子比较解剖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6
[10].苏娟,刘钊,李荣春,任春琼,杨晓君.云南沉香和白木香的木材结构比较解剖学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