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隔药灸脐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不孕症,针刺,曲泉,公孙,小儿,肠系膜,障碍。
隔药灸脐法论文文献综述
周悦,孙世洁,王凤笑,马东云,董艳敏[1](2019)在《针刺“膝膑”和“膝灵”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膝骨关节炎28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目前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针灸、推拿、针刀等中医治疗方法以及西医手术、西药口服、关节腔注射治疗等[1]。笔者跟随导师学习期间,采用运动针法针刺"膝膑"和"膝灵"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膝骨关节炎28例,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07期)
李春静,马玉侠[2](2019)在《基于代谢组学的隔药灸脐法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讨隔药灸脐法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机制。方法:将24例脾虚型IBS患者随机分成隔药灸脐组和隔淀粉灸脐组,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样进行处理和代谢组学分析,检测治疗前后的尿液代谢产物,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尿样代谢谱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两组共同变化较为显着的是色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精氨酸代谢、胆汁酸代谢。隔药灸脐组还调节了儿茶酚胺类代谢物、大麻素代谢物、酪氨酸代谢。这些代谢物涉及到体内的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代谢等过程。结论:两组治疗脾虚型IBS均有显着疗效。隔药灸脐法调节的代谢物质更多,影响代谢的趋势更有利于抑制内脏高敏性,改善肠道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失调状况,缓解脾虚型IB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潘亚辉,李文元,马玉宁,马玉侠[3](2019)在《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确切,目前相关研究日益增多。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生殖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阿片类物质、免疫系统、氧自由基、嘌呤代谢、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等方面综述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为科学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的参考依据。参考文献30篇。(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刘云霄,衣华强[4](2019)在《隔药灸脐法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案》一文中研究指出1 病例介绍王×,男,50岁,于2017年11月29日因"腹胀反复发作1个月余"就诊。病史:患者自述40 d前于山东省肿瘤医院行胃癌手术,术后出现持续上腹部胀满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后症状可暂时减轻。视诊发现患者上腹部膨隆,轻叩上腹部呈鼓音,听诊可闻及振水音。胃镜下见残胃扩张,胃壁张力欠佳,蠕动减慢,吻合口黏膜充血水肿,但胃镜尚可通过吻合口,可排除机械性梗阻,证实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遂给予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本文来源于《中医外治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袁淑芬,叶咏菊,王婷婷,刘鸿[5](2018)在《隔药灸脐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67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探讨了隔药灸脐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肾虚血瘀型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的影响,以期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中医妇科就诊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观察组年龄22~39岁,平均31.42±5.69岁;不孕年限1~8年,平均5.37±1.60年;原发不孕46例,继发不孕21例。对照组年龄23~39岁,平均31.28±5.46(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颜晓,马凤君,曹洪福,孙萌,王文秀[6](2018)在《针刺“尺卵”、曲泉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排卵性腹痛19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排卵性腹痛属于女性功能性腹痛疾病,疼痛多发生在两次月经周期的中间,即排卵期,由女性排卵时卵泡破裂以及排卵后卵泡液对腹膜的刺激所引起的,多表现为一侧少腹部疼痛~([1-2])。笔者对19例排卵性腹痛患者采用针刺"尺卵"、曲泉穴配合隔药灸脐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9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山东中医(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8年09期)
范强芳,柯婵,吴晓兰[7](2018)在《改良隔药灸脐法治疗宫寒不孕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改良隔药灸脐法治疗宫寒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宫寒不孕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改良隔药灸脐50例为A组,传统神阙隔姜灸50例为B组。A组采用涂抹姜汁、铺暖宫散、铺桑皮纸、铺姜绒成饼状、置艾炷并点燃、连续施灸9壮、收集暖宫散、置神阙封固、24 h后去除;B组采用姜片刺孔、覆脐、点燃艾条、啄灸。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第2、第3个月经周期及随访期症状、体征情况,按评分标准对比研究,比较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A组治疗后第1、第2、第3个月经周期及随访期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B组;A组作用自开始治疗就已显现,B组作用是从第3个月经周期开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隔药灸脐组治疗宫寒不孕,在整体疗效及起效时间上,明显优于传统神阙隔姜灸组。(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8年16期)
李昭凤,盖晓丽,郝明耀,于岩瀑,马玉侠[8](2018)在《隔药灸脐法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口服克罗米芬(CC)为对照,观察隔药灸脐法对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设计,将9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隔药灸脐法和口服安慰剂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隔模拟剂灸脐法和口服CC的治疗方法,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妊娠率、排卵率、中医证候积分和总有效率。结果:两组妊娠率、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治疗组能够促排助孕,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效果优于对照组。(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仲彤[9](2018)在《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遗尿症40例临床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遗尿是指发育和智力正常的3周岁以上的小儿在夜间熟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又称尿床,遗溲,夜尿症。3岁以下的小儿,由于脑髓未充,智力未健,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或因白天嬉戏过度,精神兴奋,过度疲劳,或睡前多饮等偶有尿床者,此不属病态。若3岁以上幼儿,尚不能自控,每睡即遗,形成惯例,则应视为病态。笔者自2016年以来运用隔药灸脐法与普通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医师进修峰会暨中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8-11)
颜晓,马凤君,曹洪福,李姝静,代宗辉[10](2018)在《针刺“尺腹”、公孙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26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mesenteric lymphadenitis,ML)是发生于回肠、结肠区域的肠系膜淋巴结的炎性反应,好发于儿童及18岁以下青少年,尤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经常出现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中或者发生于肠道感染之后,是引起儿童腹痛的常见病因之一~([1])。笔者采用针刺"尺腹"、公孙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26例,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8年07期)
隔药灸脐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从代谢组学的角度探讨隔药灸脐法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机制。方法:将24例脾虚型IBS患者随机分成隔药灸脐组和隔淀粉灸脐组,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样进行处理和代谢组学分析,检测治疗前后的尿液代谢产物,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尿样代谢谱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两组共同变化较为显着的是色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精氨酸代谢、胆汁酸代谢。隔药灸脐组还调节了儿茶酚胺类代谢物、大麻素代谢物、酪氨酸代谢。这些代谢物涉及到体内的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代谢等过程。结论:两组治疗脾虚型IBS均有显着疗效。隔药灸脐法调节的代谢物质更多,影响代谢的趋势更有利于抑制内脏高敏性,改善肠道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失调状况,缓解脾虚型IB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隔药灸脐法论文参考文献
[1].周悦,孙世洁,王凤笑,马东云,董艳敏.针刺“膝膑”和“膝灵”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膝骨关节炎28例[J].中国针灸.2019
[2].李春静,马玉侠.基于代谢组学的隔药灸脐法治疗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3].潘亚辉,李文元,马玉宁,马玉侠.隔药灸脐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9
[4].刘云霄,衣华强.隔药灸脐法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案[J].中医外治杂志.2019
[5].袁淑芬,叶咏菊,王婷婷,刘鸿.隔药灸脐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67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8
[6].颜晓,马凤君,曹洪福,孙萌,王文秀.针刺“尺卵”、曲泉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排卵性腹痛19例[J].中国针灸.2018
[7].范强芳,柯婵,吴晓兰.改良隔药灸脐法治疗宫寒不孕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8
[8].李昭凤,盖晓丽,郝明耀,于岩瀑,马玉侠.隔药灸脐法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8
[9].仲彤.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遗尿症40例临床报道[C].第二届医师进修峰会暨中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10].颜晓,马凤君,曹洪福,李姝静,代宗辉.针刺“尺腹”、公孙穴配合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26例[J].中国针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