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腈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物,机理,固化剂,室温,杂环化合物,弹性体,羟基。
腈氧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川,舒远杰,雷永林,樊亚勤,卢先明[1](2018)在《腈氧化物固化端羟基聚丁二烯》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以1,2,4,5-四甲基苯为原料,经溴甲基化、氧化、缩合、脱氢氧化4步反应,得到了四甲基对苯二腈氧化物(TTNO),各步产物的结构用FTIR、1HNMR和13CNMR进行了表征。然后,将TTNO用于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的室温固化,按照固化剂腈氧基团与HTPB中双键的物质的量之比(R值)分别为0.03、0.04、0.05、0.06和0.07制备了哑铃形聚合物弹性体。最后,通过FTIR、拉伸强度测试、DSC、TG和接触角测试对聚合物弹性体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随着R值的增加,聚合物弹性体的拉伸强度从0.135 MPa增至0.416MPa,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从-73.08℃增至-66.70℃,接触角从98.80°减小到73.54°。在室温下,四甲基对苯二腈氧化物能实现HTPB的固化,固化后的聚合物弹性体有望用于复合固体推进剂。(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王晓川,舒远杰,卢先明,刘宁,莫洪昌[2](2018)在《2,4,6-叁甲基间苯二腈氧化物的合成及固化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均叁甲苯为原料,经溴甲基化反应、氧化反应、缩合反应、脱氢氧化反应合成了含能固化剂2,4,6-叁甲基间苯二腈氧化物,总收率42%;利用红外光谱、1 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目标化合物和中间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DSC分析了2,4,6-叁甲基间苯二腈氧化物的热分解性能;探讨了溴甲基化和氧化反应的机理,确定了合成2,4,6-叁甲基间苯二腈氧化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氧化反应时间为3d,缩合反应的催化剂为NaOH,脱氢氧化反应NaClO摩尔量为43mmol时,合成的2,4,6-叁甲基间苯二腈氧化物产率最高,为73%;2,4,6-叁甲基间苯二腈氧化物的腈氧基团相对比较稳定,100℃才开始分解,在室温下即可固化液体聚丁二烯橡胶。(本文来源于《火炸药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樊亚勤[3](2018)在《高活性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室温固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腈氧化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固化剂,在聚合物粘结剂中有广泛的应用。腈氧化物可以实现在室温条件下对聚合物粘结剂的固化。本实验分别以间苯二甲醛和对苯二甲醛为原料合成了间苯二氯代醛肟、对苯二氯代醛肟和5-硝基-1,3-苯二氯代醛肟叁种固化剂前体,并以液体聚丁二烯(LPB)和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为固化基体,在室温条件下制备了间位弹性体、对位弹性体和含硝基的弹性体。通过对不同固化比例下的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模量、邵氏硬度、红外分析、热稳定性分析、玻璃化转变温度分析、疏水性分析、断面扫描分析以及对叁种弹性体的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进行计算,从而实现对叁种固化体系的研究。本课题通过不断改善固化工艺实现了液体聚丁二烯和端羟基聚丁二烯的室温固化,改善了异氰酸酯固化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对间位固化体系和对位固化体系的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含硝基的固化体系在不同固化比例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1)对间位弹性体和对位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和邵氏硬度对比可以看出:两种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模量和邵氏硬度都随着氯代醛肟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断裂伸长率都在减小。间位弹性体的拉伸强度从0.17 MPa增加到0.33 MPa,模量从0.13kPa增加到0.47 kPa,邵氏硬度从17.6 Ha增加到32.9 Ha,断裂伸长率从135%减小到73%。对位弹性体的拉伸强度从0.21 MPa增加到0.45 MPa,模量从0.26 kPa增加到0.88 kPa,邵氏硬度从22.3 Ha增加到37.8 Ha,断裂伸长率从83%减小到51%。可以得出对位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比间位弹性体大,但间位弹性体的伸长率明显优于对位弹性体。间苯二氯代醛肟含量为11%时,间位弹性体疏水性最好;对位弹性体在对苯二氯代醛肟为10%时疏水性最好。(2)对含硝基的固化体系的研究分析可知:对各弹性体进行力学性能和邵氏硬度分析,随着5-硝基-1,3-苯二氯代醛肟的含量从10%增加到18%,各弹性体的拉伸强度从0.14 MPa增加到0.65 MPa,模量从0.04 kPa增加到0.75 kPa,邵氏硬度从5.6 Ha增加到25.8 Ha,断裂伸长率从346%减小到87%,说明固化弹性体随着固化剂的增加反应生成的固化网络逐渐完整;对弹性体的热失重过程进行了分析可知:弹性体中残留的C=C双键对弹性体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在低温时残留双键越多弹性体越稳定;当系统温度足够高时(大于480℃)固化体系的网络完整性决定了弹性体的热稳定性;对含硝基的弹性体接触角分析,当5-硝基-1,3-苯二氯代醛肟含量达到14%时,弹性体的疏水作用最强。(3)对间位固化体系、对位固化体系和含硝基的固化体系动力学的分析计算可知:叁个不同的固化体系都为一级反应;间位固化体系的表观活化能约为8.62kJ/mol;对位弹性体的表观活化能约为10.23 kJ/mol;含硝基的固化体系表观活化能约为8.94 kJ/mol。叁个固化体系的表观活化能较小,因此能实现对聚合物粘结剂的室温固化。(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8-03-27)
王岩,陈亚楠[4](2014)在《1-硅萘和2-硅萘与腈氧化物1,3偶极环加成反应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研究了1-硅萘和2-硅萘与腈氧化物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微观机理、势能剖面及取代基对反应势能剖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研究反应均以协同但非同步的方式进行,且总是Si-O键先于C-C键形成。1-硅萘和2-硅萘分子中Si原子上的给电子和吸电子取代基均有利于反应的进行。1-硅萘和2-硅萘具有相似的反应性,且二者的反应性均高于硅苯。(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4年07期)
曾小兰,袁红霞,王岩[5](2012)在《锗苯与腈氧化物1,3偶极环加成反应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研究了锗苯与腈氧化物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微观机理、势能剖面,考察取代基和四氢呋喃溶剂对反应势能剖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研究反应均以协同但非同步的方式进行,且总是Ge—O键先于C—C键形成.锗苯分子中Ge原子上的给电子和吸电子取代基均有利于反应的进行,而腈氧化物C原子上的2,4,6-叁甲苯基取代基在热力学上对反应很不利.四氢呋喃溶剂对所研究反应的势能剖面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王岩,张亚,王淑星[6](2012)在《硅苯与腈氧化物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研究了硅苯与腈氧化物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微观机理、势能剖面,考察取代基和四氢呋喃溶剂对反应势能剖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所研究反应均以协同但非同步的方式进行,且总是Si-O键先于C-C键形成。硅苯分子中Si原子上的给电子和吸电子取代基均有利于反应的进行,而腈氧化物碳原子上的2,4,6-叁甲基苯基取代基在热力学上对反应非常不利。四氢呋喃溶剂对所研究反应的势能剖面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2年06期)
郑爱庭[7](2012)在《腈氧化物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通过腈氧化物与含环外双键的亲偶极体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一系列新型杂环化合物的方法。合成了七种含环外双键的亲偶极体和在室温干燥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的2,6-二氯苯腈氧化物。以自合成的亲偶极体与2,6-二氯苯腈氧化物偶极子进行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叁大类7个系列新的杂环化合物。1、以自制的2-芳亚甲基苯基-2,3-二氢-1H-吡里-1-酮、7-芳亚甲基苯基-6,7-二氢吲哚嗪-8(5H)-酮分别与2,6-二氯苯腈氧化物进行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16个新型的螺异恶唑啉类化合物;2、以自制的(2Z)-2-芳亚甲基-5,6-二氢咪唑[2,1-b]并噻唑-3(2H)-酮、(2Z)-2-芳亚甲基-6,7-二氢-2H-噻唑并[3,2-a]嘧啶-3(5H)-酮、1'-甲基-4'-芳基-6'',7''-二氢-5''H-二螺[吲哚-3,2'-吡咯烷-3',2''-[1,3]噻唑并[3,2-a]嘧啶]-2,3''(1H)-二酮分别与2,6-二氯苯腈氧化物进行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2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恶二唑衍生物;3、以(2Z)-乙基2-((甲氧基)亚甲基)-3,5-二氢-7-甲基-3-羰基-5-芳基-2H-噻唑并[3,2-a]嘧啶-6-羧酸、(2Z)-[5-芳基-3-羰基-5a,7,8,9a-四氢-5H,6H-吡喃[2,3-d][1,3]并噻唑[3,2-a]并嘧啶-2(3H)-亚基]羧酸分别与2,6-二氯苯腈氧化物进行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15个新的异恶唑类化合物;所合成的各种新杂环化合物均经质谱、红外、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进行详细的表征,并对新的母体杂环培养单晶,经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空间构型。(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期刊2012-06-05)
李洪明[8](2012)在《腈氧化物与4',5'-双键胸苷的[3+2]环加成反应合成4'-螺环核苷》一文中研究指出修饰核苷是抗病毒的重要手段,核苷的构象是其发挥抗病毒作用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核苷中引入环结构对其构象进行限制和精细调节制备构象限制核苷,是发现新的抗病毒药物的有效手段。4′-螺环核苷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构象限制核苷,4′-螺环结构有效调节核苷5′-羟基构象同时可以避免RNA和DNA中因非键合作用引起的立体迭加和自由基降解作用。现有的4′-螺环核苷合成方法存在路线长、难度大、成本高和不易多样化等缺点。1,3-偶极环加成反应是高效多样化合成螺环的方法之一,本论文设计了以核苷的4′,5′-双键为亲偶极体与不同的偶极体经[3+2]环加成合成4′-螺环核苷的方法。论文通过实验考察以4′,5′-双键胸苷为亲偶极体,以苯基取代的腈氧化物为偶极体经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4′-螺环核苷的方法并优化反应条件,得到了较好的产率和立体选择性。变换芳环上不同的取代基多样化合成4′-螺杂环核苷也考察了反应的规律。通过在核苷3′-位引入位阻较大的保护基和改变核苷3′-位羟基的构型考察了核苷3′-取代基对反应的立体选择性的影响;通过对产物的碱基进行衍生化,考察了产物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4-01)
孙成科,林雪飞[9](2002)在《8-二甲基-7-甲氧基-5-烯-壬腈氧化物环加成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过渡态理论和AM 1方法 ,对 8-二甲基 - 7-甲氧基 - 5 -烯 -壬腈氧化物分子内环加成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存在两种产物的平行反应 ,对两个反应的速率常数比值的计算 ,得到反式和顺式的产率比为 90 .5∶9.5 ,与实验产率比值 (≥ 85∶15 )结果接近 .标题物立体专一选择性由活化焓和活化熵共同决定(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林雪飞,孙成科[10](2002)在《7-甲氧基-5-烯-辛腈氧化物分子内环加成的立体选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过渡状态理论和量子化学 AM1方法 ,对 7-甲氧基 -5 -烯 -辛腈氧化物环加成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存在得到 2种产物的平行反应 ,由于 2个反应的速率常数比相差不大 ,得到反式产物和顺式产物比例为 70∶ 30 ,与实验产率比值 5 8∶ 4 2相比 ,结果基本一致 .标题物立体专一选择性大小由活化焓和活化熵共同决定 .(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腈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均叁甲苯为原料,经溴甲基化反应、氧化反应、缩合反应、脱氢氧化反应合成了含能固化剂2,4,6-叁甲基间苯二腈氧化物,总收率42%;利用红外光谱、1 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目标化合物和中间体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DSC分析了2,4,6-叁甲基间苯二腈氧化物的热分解性能;探讨了溴甲基化和氧化反应的机理,确定了合成2,4,6-叁甲基间苯二腈氧化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氧化反应时间为3d,缩合反应的催化剂为NaOH,脱氢氧化反应NaClO摩尔量为43mmol时,合成的2,4,6-叁甲基间苯二腈氧化物产率最高,为73%;2,4,6-叁甲基间苯二腈氧化物的腈氧基团相对比较稳定,100℃才开始分解,在室温下即可固化液体聚丁二烯橡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腈氧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川,舒远杰,雷永林,樊亚勤,卢先明.腈氧化物固化端羟基聚丁二烯[J].精细化工.2018
[2].王晓川,舒远杰,卢先明,刘宁,莫洪昌.2,4,6-叁甲基间苯二腈氧化物的合成及固化性能分析[J].火炸药学报.2018
[3].樊亚勤.高活性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室温固化性能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
[4].王岩,陈亚楠.1-硅萘和2-硅萘与腈氧化物1,3偶极环加成反应理论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4
[5].曾小兰,袁红霞,王岩.锗苯与腈氧化物1,3偶极环加成反应理论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2
[6].王岩,张亚,王淑星.硅苯与腈氧化物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理论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2
[7].郑爱庭.腈氧化物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D].湖南科技大学.2012
[8].李洪明.腈氧化物与4',5'-双键胸苷的[3+2]环加成反应合成4'-螺环核苷[D].吉林大学.2012
[9].孙成科,林雪飞.8-二甲基-7-甲氧基-5-烯-壬腈氧化物环加成反应机理[J].分子科学学报.2002
[10].林雪飞,孙成科.7-甲氧基-5-烯-辛腈氧化物分子内环加成的立体选择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