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诸城市相州镇初中韩福生
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为此,我们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发现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
1.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
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初二物理引言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们大家将从这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紧接着再引入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拼搏夺冠的情景,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与力学有关;及时运用奥运健儿乒乓球队员的自信,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的境界。
在讲物理有用时,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及时鼓励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2.通过实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的学科。通过创设一些奇特、新颖、有趣的实验,会使教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1)通过实验创设情境
实验产生的新信息要遵循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发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先做“瓶吞鸡蛋”、“复杯实验”以及“利用可口可乐瓶制作的气球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使学生不解,瓶口小,鸡蛋怎么进去的呢?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呢?气球为什么吹不起来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2)通过实验问题创设情境
实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
例如,在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会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
3.巧用各种偶发事件,出奇制胜
初中学生的学习意志相对来讲还比较薄弱,因此课堂上有些学生不免要开小差,这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风趣有吸引力的语言妥善处理。
例如,上课时难免有时会遇到雷电交加的外界情景,这时,我对学生说:你们知道雷电是怎么回事吗?你们知道雷电发生处距离我们多远吗?你们知道雷电会带来什么问题吗?现在我们可以学习一下。
再如,上课时有时会出现个别女孩子照镜子的情景,这时可讲述“给美丽做到加法”的故事,正是这样及时调控了课堂的气氛,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可见,情境的灵活应用会使教学充满魅力。
二、探究习题,拓宽知识面
近年来,探究式习题层出不穷,样式越来越活,但其宗旨是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要领悟透彻。为此,在教学中,不时的引入这些习题,让学生时刻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不时的体验物理学家角色,体验成功的快感与喜悦,从而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并不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倘若在学习、探究的同时,加以创新,那将是教育的升华。
例如,在讲完“光的折射”以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几章的知识用一篇作文的形式,将它描述出来。一位学生写到:“星期天的早晨,刚睁开睡意蒙蒙的双眸,整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映入了眼帘,这是光的漫反射现象,看到了本身并不发光的物体;回头发现墙上的影子,这是光的直线传播;走到鱼缸前,欣赏美丽的鱼,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在去盘山的车上,发现身边的树木飞速的向后跑去,这是以车为参照物。到了山上,看到美丽的景色,我们开始拍照,一会近景,一会远景运用着物理中所学的透镜成像知识,真是兴奋极了。可见,作文用于物理,使物理更充满魅力,更吸引人;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逻辑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自主探究意识,从而使探究式教学得到了升华。
总之,作为一个教育者,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探究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主导的教师,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