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栽培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苹果产业,苹果栽培,集约栽培,果树苗木
栽培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林军,王兆顺,王洪强,陈浪波,张圣先[1](2018)在《变革栽培制度 助推产业振兴——威海市多措并举推动苹果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省威海市是我国优势苹果栽培区。随着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的日益严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苹果种植模式已不可持续。威海市农业部门选择了以矮砧轻减集约栽培模式、轻简省力机械化程度高为特征的现代果业发展道路,苹果产业成为业内公认的行业领跑者。本文介绍了威海市推进苹果栽培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果业信息》期刊2018年12期)
杨文刚,刘可群,孟翠丽,童红梅[2](2018)在《武汉气候特征及大棚蔬菜栽培制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棚蔬菜生产在武汉城市菜篮子工程中的位置举足轻重,对武汉1951~2016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2014~2015年冬季大棚小气候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1月平均气温为3.5℃,冬季46%的天数为阴天,40%为晴天,不利于大棚内温度升高,但在大棚设施环境条件下,武汉1月白昼温度晴天、阴天分别比棚外提高11.4℃和4.9℃,能满足半耐寒性蔬菜正常生长。武汉初春冷空气活动频繁,50%的年份稳定通过10℃的时间在3月下旬及之后,晴天少、阴雨天气多,大棚升温难,难以满足喜温蔬菜生产的温度条件;秋季秋高气爽,75%以上的年份入冬时间在11月16日之后,且晴天多、阴天少,对大棚升温有利,适合发展秋延大棚蔬菜生产。建议调整大棚蔬菜生产结构,减少春季喜温蔬菜比重,增加秋延茄果类蔬菜的种植。(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8年08期)
梁录瑞[3](2018)在《改革果业栽培制度是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虽为苹果、葡萄生产大国,但与欧美果品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产品成本高、果品质量差两方面,其主要原因是栽培模式落后、机械化和标准化程度低。意大利、新西兰、美国等国家,目前苹果、葡萄生产全部实行矮化密植,机械化程度高达80%以上(亩用工5~10个),挂果早(果园0~1年挂果、2~3年丰产),产量高(5年以上植株亩产上万斤),优果(本文来源于《科学种养》期刊2018年05期)
陈芳,王小艺,周进,段祥坤,罗燕娜[4](2018)在《农作物栽培制度与害虫发生程度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单一作物种植模式、间作模式、以及农田防护林带对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的影响及原因。【方法】本研究分别在夏秋两个季节调查了六师垦区内西部、中部和东部3个农场、4种作物、4种生境内的害虫和天敌种类及其丰富度情况。【结果】秋季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均显着高于夏季,秋季害虫和天敌种群密度分别是夏季的4.7倍和2.7倍。不同农场害虫种类和数量存在显着差异,以芳草湖农场害虫平均虫口数量最高,是奇台农场的2.8倍。不同作物地害虫种类存在明显不同,但虫口数量无显着差异。间作地和林带明显比单作和地边害虫种类多,但单作地害虫数量是间作地的2.1倍。不同的调查地点、作物类别和生境条件下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均存在显着差异,以奇台农场天敌数量最高,是共青团农场的2.9倍。林带内的天敌数量最丰富,是单作地的7.5倍,靠近地边的作物植株上天敌数量也较单一种植作物上高出3.1倍,间作地天敌数量是单作地的1.6倍。六师垦区内共发现8种捕食性瓢虫,其中以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Goeze)丰富度最高,占31.92%以上;其次为深点食螨瓢虫,约占26.54%。因此多异瓢虫Adonia variegata(Goeze)是六师垦区内最有保护利用前景的捕食性天敌,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不同生境条件下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存在较大差异,林带内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间作地,单作田最低。【结论】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六师垦区内主要农作物虫害类别及其种群动态,明确了不同季节作物害虫的种类变化和消长规律,研究结果为垦区内生物灾害的有效治理和作物合理种植及其管理模式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石峰,窦明明,马留辉,冯宇,张亚琴[5](2017)在《栽培制度优化对泽泻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水稻-泽泻/小麦或油菜种植模式下,研究移栽期、排水期、采收期组合对泽泻块茎产量的影响,为泽泻标准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叁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建立移栽期、排水期、采收期与泽泻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叁因素对产量有显着影响,各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移栽期>采收期>排水期。两因素互作效应不显着,利用统计频数法选优得出,当泽泻目标产量大于450 kg/667 m~2,95%置信区间内泽泻最优农艺栽培措施为:移栽期9月11~16日、排水期为41~46 d、采收期为12月11~16日。结论:农艺栽培措施会影响泽泻的产量,为了保证彭山一年叁熟且水稻和小麦或油菜能够同时稳产增产,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建议泽泻适当推迟移栽,排水晒田时间延长,采收时间适当提前。(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7年03期)
姜乾,于凯,曲日涛[6](2016)在《我市开展苹果免袋试验示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YMG 姜乾 通讯员于凯 曲日涛)18日,我市召开苹果矮化集约免袋栽培技术研讨会,来自省植保总站、青岛农业大学和相关企业的专家、教授齐聚一堂,针对市农技中心制定的《苹果矮化集约免袋栽培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征求意见稿)》,共同探讨技术难点和克服(本文来源于《烟台日报》期刊2016-03-20)
李丙智[7](2016)在《矮化自根砧——突破苹果栽培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矮化自根砧方法受到重视近年来,小麦、玉米、水稻已全面实现机械化,这些产业稳步发展;油菜、棉花产业发展机械化尚未解决,发展受限。其中我国食用油60%靠进口;棉花面积大幅度下降,30%-40%靠进口。果园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省力化、机械化是苹果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另外,随着苹果产量的增加,消费者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苹果大冠树形常导致苹(本文来源于《中国农资》期刊2016年02期)
沈广宁,魏东[8](2015)在《科研“接地气” 推动果树栽培制度大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原本需要7—9年才能进入结果期的苹果树,现在只需5—6年便可进入盛果期,足足提早了两叁年;一个高科技果袋,解决了鸭梨储存期太短的致命弱点;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肥城桃因为“不好吃了”的品质遭遇滞销,通过增施有机肥、果实套袋、避雨栽培技术等“组合拳”找回了(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5-12-14)
黄信豪[9](2015)在《中国政治精英“栽培”制度的利与弊》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一个一党执政的国家,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缺少定期更替行政权的可能。因此,党必须在制度上提供激励各级领导干部、官员产出善治的机制,并随着时空环境来不断地更新评估标准。绩效对中国官僚精英的晋升重要吗?一国官僚精英的选拔、晋升模式,对其政治发展方向、体制运作情况以及公共决策质量扮演决定性角色。早在20世纪初期,政(本文来源于《文化纵横》期刊2015年05期)
李晗[10](2015)在《中国杉木不同产区栽培制度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栽培制度是森林培育中一个重要问题,是林木如何科学合理种植的根本所在。构建科学、合理的杉木栽培制度才能使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从当前的研究和实践层面来看,对杉木栽培制度的研究目前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比较薄弱。因此,本研究提出构建杉木不同产区栽培制度的课题旨在对杉木分布栽培状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以根据自然条件、生产力划分产区及不同立地条件划分的方法实现杉木不同产区栽培制度的归纳和构建,从而对今后杉木及其它树种的培育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借鉴。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章论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目标及意义,研究特色和创新点及相关概念;第二章主要对国内外林木栽培制度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了解该领域过去的研究路线以及最新动态。对我国杉木栽培制度和农业耕作制度的文献进行分析,以期通过这些文献综述积累本研究所需的理论、方法,确定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重点;第叁章主要通过对林业经营模式的对比分析以及对杉木生长、发展的社会背景的全面思考,提出本研究的指导思想、原则及依据;第四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以自然条件、生产力划分不同产区及各产区不同立地条件划分的研究视角构建了杉木栽培制度研究的理论体系,对以自然条件划分的八个产区进行探讨,按照树种的多种功能用途,如肥土树种、耐旱耐贫瘠树种、速生丰产树种、防大气污染树种、珍稀濒危树种、珍贵用材树种、观赏树种等分类罗列出各个产区可与杉木混交或轮栽的树种,以及可在杉木林混作间种的粮食作物、蔬菜、经济作物、中草药类、菌类及绿肥作物等,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根据立地条件的好、中、差将已列出的树种及林下经济种类按照适生林地条件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从而为杉木栽培制度的构建及将来的实际应用等方面提供了便捷和更多选择性;第五章主要根据一些杉木栽培制度的实例,阐述和分析强调了杉木栽培制度构建的必要性,为杉木栽培制度的建立提供更多可行性和现实指导意义。构建杉木栽培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杉木产量、维护林地生态环境,杉木栽培制度的建立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资源,实现杉木林速生丰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培育杉木林的过程中,要做到林地资源高效利用,长短期效益相结合,低投入高回报,林地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从而形成科学健全的杉木栽培制度。(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5-04-01)
栽培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棚蔬菜生产在武汉城市菜篮子工程中的位置举足轻重,对武汉1951~2016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2014~2015年冬季大棚小气候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1月平均气温为3.5℃,冬季46%的天数为阴天,40%为晴天,不利于大棚内温度升高,但在大棚设施环境条件下,武汉1月白昼温度晴天、阴天分别比棚外提高11.4℃和4.9℃,能满足半耐寒性蔬菜正常生长。武汉初春冷空气活动频繁,50%的年份稳定通过10℃的时间在3月下旬及之后,晴天少、阴雨天气多,大棚升温难,难以满足喜温蔬菜生产的温度条件;秋季秋高气爽,75%以上的年份入冬时间在11月16日之后,且晴天多、阴天少,对大棚升温有利,适合发展秋延大棚蔬菜生产。建议调整大棚蔬菜生产结构,减少春季喜温蔬菜比重,增加秋延茄果类蔬菜的种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栽培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林军,王兆顺,王洪强,陈浪波,张圣先.变革栽培制度助推产业振兴——威海市多措并举推动苹果产业新旧动能转换[J].中国果业信息.2018
[2].杨文刚,刘可群,孟翠丽,童红梅.武汉气候特征及大棚蔬菜栽培制度探讨[J].中国蔬菜.2018
[3].梁录瑞.改革果业栽培制度是果业转型升级的方向[J].科学种养.2018
[4].陈芳,王小艺,周进,段祥坤,罗燕娜.农作物栽培制度与害虫发生程度的关系[J].应用昆虫学报.2018
[5].石峰,窦明明,马留辉,冯宇,张亚琴.栽培制度优化对泽泻产量的影响[J].中药材.2017
[6].姜乾,于凯,曲日涛.我市开展苹果免袋试验示范[N].烟台日报.2016
[7].李丙智.矮化自根砧——突破苹果栽培制度[J].中国农资.2016
[8].沈广宁,魏东.科研“接地气”推动果树栽培制度大变革[N].科技日报.2015
[9].黄信豪.中国政治精英“栽培”制度的利与弊[J].文化纵横.2015
[10].李晗.中国杉木不同产区栽培制度初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