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锚索端部对中支架结构,钻孔壁内右中部处设有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内设有多个钢绞线穿线孔,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左端平面在各钢绞线穿线孔左端位置处固定有支架堵头,支架堵头中部开有通孔,各钢绞线右端穿过相应支架堵头的通孔并伸入相应钢绞线穿线孔内,各钢绞线安装好后各钢绞线与相应支架堵头接触处通过点焊使各钢绞线与相应支架堵头相固定;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内还设有多个注浆管孔,各注浆管右端插入相应注浆管孔内。本实用新型能保证锚索端部处于钻孔中部,进而能保证锚索位于注浆后的锚固体中部,从而能有效提高锚索承载力。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锚索端部对中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且横向设置并且左端开口的钻孔壁,钻孔壁内右中部处设有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右端椭球面正对钻孔壁右内侧壁,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左端平面与钻孔壁水平且横向的中心线相垂直;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内设有多个水平且横向布置的钢绞线穿线孔,各钢绞线穿线孔左端开口且右端封闭,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左端平面在各钢绞线穿线孔左端位置处固定有支架堵头,支架堵头中部开有贯穿支架堵头左、右侧面的通孔,且通孔内径与相应钢绞线穿线孔内径相等,并且通孔水平中心线与相应钢绞线穿线孔水平中心线相重合,各钢绞线外径与相应支架堵头的通孔内径相适配,各钢绞线右端穿过相应支架堵头的通孔并伸入相应钢绞线穿线孔内,且各钢绞线右端最后紧靠相应钢绞线穿线孔右内侧壁,各钢绞线安装好后各钢绞线与相应支架堵头接触处通过点焊使各钢绞线与相应支架堵头相固定;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内还设有多个水平且横向布置的注浆管孔,各注浆管孔左端开口且右端封闭,各注浆管外径与相应注浆管孔内径相适配,各注浆管右端插入相应注浆管孔内。
设计方案
1.一种锚索端部对中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且横向设置并且左端开口的钻孔壁,钻孔壁内右中部处设有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右端椭球面正对钻孔壁右内侧壁,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左端平面与钻孔壁水平且横向的中心线相垂直;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内设有多个水平且横向布置的钢绞线穿线孔,各钢绞线穿线孔左端开口且右端封闭,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左端平面在各钢绞线穿线孔左端位置处固定有支架堵头,支架堵头中部开有贯穿支架堵头左、右侧面的通孔,且通孔内径与相应钢绞线穿线孔内径相等,并且通孔水平中心线与相应钢绞线穿线孔水平中心线相重合,各钢绞线外径与相应支架堵头的通孔内径相适配,各钢绞线右端穿过相应支架堵头的通孔并伸入相应钢绞线穿线孔内,且各钢绞线右端最后紧靠相应钢绞线穿线孔右内侧壁,各钢绞线安装好后各钢绞线与相应支架堵头接触处通过点焊使各钢绞线与相应支架堵头相固定;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内还设有多个水平且横向布置的注浆管孔,各注浆管孔左端开口且右端封闭,各注浆管外径与相应注浆管孔内径相适配,各注浆管右端插入相应注浆管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索端部对中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半椭球形对中支架水平且横向的中心线与钻孔壁水平且横向的中心线相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索端部对中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钻孔壁呈圆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索端部对中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钢绞线穿线孔均匀分布于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内,各钢绞线穿线孔右端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各钢绞线穿线孔的内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索端部对中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注浆管孔的数目为一个,注浆管孔水平且横向的中心线与半椭球形对中支架的水平且横向的中心线相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索端部对中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左端平面的直径比钻孔壁的内径小4mm,半椭球形对中支架水平且横向的长度为钻孔壁内径的2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索端部对中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半椭球形对中支架的材质为摩擦系数小的塑料。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坑工程及边坡工程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索端部对中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空间快速发展,基坑工程越来越复杂。复合土钉墙、桩锚等支护结构在基坑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锚索在上述支护结构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锚索具有以下优点:1、提供开阔的施工空间,极大地方便方开挖和主体结构施工,锚杆施工机械及设备的作业空间不大,适合各种地形及场地;2、对岩土体的扰动小,在地层开挖后,能立即提供抗力,且可施加预应力,控制变形发展;3、锚索的作用部位、方向、间距、密度和施工时间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4、用锚索代替钢或钢筋混凝土支撑,可以节省大量钢材,减少土方开挖量,改善施工条件,尤其对于面积很大、支撑布置困难的基坑;5、锚索的抗拔力可通过试验来确定,可保证设计有足够的安全度。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水文条件相差大,甚至同一地区不同区域的地质水文条件也会不同,施工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锚索的施工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当锚索在砂层中施工时,由于锚索重量大,锚索端部在钻孔推进过程中易进入砂层中而非位于钻孔中部,注浆后锚索位于锚固体外部,导致锚索承载下降,达不到设计要求,影响基坑工程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索端部对中支架结构,能保证锚索端部处于钻孔中部,进而能保证锚索位于注浆后的锚固体中部,从而能有效提高锚索承载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锚索端部对中支架结构,包括水平且横向设置并且左端开口的钻孔壁,钻孔壁内右中部处设有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右端椭球面正对钻孔壁右内侧壁,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左端平面与钻孔壁水平且横向的中心线相垂直;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内设有多个水平且横向布置的钢绞线穿线孔,各钢绞线穿线孔左端开口且右端封闭,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左端平面在各钢绞线穿线孔左端位置处固定有支架堵头,支架堵头中部开有贯穿支架堵头左、右侧面的通孔,且通孔内径与相应钢绞线穿线孔内径相等,并且通孔水平中心线与相应钢绞线穿线孔水平中心线相重合,各钢绞线外径与相应支架堵头的通孔内径相适配,各钢绞线右端穿过相应支架堵头的通孔并伸入相应钢绞线穿线孔内,且各钢绞线右端最后紧靠相应钢绞线穿线孔右内侧壁,各钢绞线安装好后各钢绞线与相应支架堵头接触处通过点焊使各钢绞线与相应支架堵头相固定;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内还设有多个水平且横向布置的注浆管孔,各注浆管孔左端开口且右端封闭,各注浆管外径与相应注浆管孔内径相适配,各注浆管右端插入相应注浆管孔内。
进一步地,半椭球形对中支架水平且横向的中心线与钻孔壁水平且横向的中心线相重合。
进一步地,钻孔壁呈圆筒形。
进一步地,多个钢绞线穿线孔均匀分布于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内,各钢绞线穿线孔右端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各钢绞线穿线孔的内径相等。
进一步地,注浆管孔的数目为一个,注浆管孔水平且横向的中心线与半椭球形对中支架的水平且横向的中心线相重合。
进一步地,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左端平面的直径比钻孔壁的内径小4mm,半椭球形对中支架水平且横向的长度为钻孔壁内径的2倍。
进一步地,半椭球形对中支架的材质为摩擦系数小的塑料。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各钢绞线安装好后各钢绞线与相应支架堵头接触处通过点焊使各钢绞线与相应支架堵头相固定,这样各钢绞线在向钻孔内推进过程中半椭球形对中支架随同各钢绞线向前推进,进而能避免各钢绞线在向钻孔内推进过程中半椭球形对中支架与各钢绞线发生位移,由于半椭球形对中支架处于钻孔壁内中部,半椭球形对中支架能起到对中作用,这样就能保证锚索端部处于钻孔中部,进而能保证锚索位于注浆后的锚固体中部,从而能有效提高锚索承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断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钢绞线,2、注浆管,3、半椭球形对中支架,4、钢绞线穿线孔,5、钻孔壁,6、支架堵头,7、注浆管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锚索端部对中支架结构,包括水平且横向设置并且左端开口的钻孔壁5,钻孔壁5呈圆筒形,钻孔壁5内右中部处设有半椭球形对中支架3,半椭球形对中支架3水平且横向的中心线与钻孔壁5水平且横向的中心线相重合,半椭球形对中支架3右端椭球面正对钻孔壁5右内侧壁,半椭球形对中支架3左端平面与钻孔壁5水平且横向的中心线相垂直;半椭球形对中支架3内设有多个水平且横向布置的钢绞线穿线孔4,各钢绞线穿线孔4左端开口且右端封闭,半椭球形对中支架3左端平面在各钢绞线穿线孔4左端位置处固定有支架堵头6,支架堵头6中部开有贯穿支架堵头6左、右侧面的通孔,且通孔内径与相应钢绞线穿线孔4内径相等,并且通孔水平中心线与相应钢绞线穿线孔4水平中心线相重合,各钢绞线1外径与相应支架堵头6的通孔内径相适配,各钢绞线1右端穿过相应支架堵头6的通孔并伸入相应钢绞线穿线孔4内,且各钢绞线1右端最后紧靠相应钢绞线穿线孔4右内侧壁,各钢绞线1安装好后各钢绞线1与相应支架堵头6接触处通过点焊使各钢绞线1与相应支架堵头6相固定;半椭球形对中支架3内还设有多个水平且横向布置的注浆管孔7,各注浆管孔7左端开口且右端封闭,各注浆管2外径与相应注浆管孔7内径相适配,各注浆管2右端插入相应注浆管孔7内。
其中,多个钢绞线穿线孔4均匀分布于半椭球形对中支架3内,各钢绞线穿线孔4右端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且各钢绞线穿线孔4的内径相等。
其中,注浆管孔7的数目为一个,注浆管孔7水平且横向的中心线与半椭球形对中支架3的水平且横向的中心线相重合。
其中,半椭球形对中支架3左端平面的直径比钻孔壁5的内径小4mm,半椭球形对中支架3水平且横向的长度为钻孔壁5内径的2倍,且半椭球形对中支架3的材质为摩擦系数小的塑料。
本实用新型中各钢绞线1安装好后各钢绞线1与相应支架堵头6接触处通过点焊使各钢绞线1与相应支架堵头6相固定,这样各钢绞线1在向钻孔内推进过程中半椭球形对中支架3随同各钢绞线1向前推进,进而能避免各钢绞线1在向钻孔内推进过程中半椭球形对中支架3与各钢绞线1发生位移,由于半椭球形对中支架3处于钻孔壁5内中部,半椭球形对中支架3能起到对中作用,这样就能保证锚索端部处于钻孔中部,进而能保证锚索位于注浆后的锚固体中部,从而能有效提高锚索承载力。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8967.7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585033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E02D 5/74
专利分类号:E02D5/74
范畴分类:36D;36C;
申请人:中赟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赟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中原路210号
发明人:胡继承;张波;赵鹏昊;肖阳;毛亮;吕立邦;田中峰
第一发明人:胡继承
当前权利人:中赟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郭艳玲;任彬
代理机构:41135
代理机构编号:郑州万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