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卷中构建知识网络——怎样上好地理试卷分析课

从试卷中构建知识网络——怎样上好地理试卷分析课

鲍成慧

(浙江省温州第八中学,浙江温州325000)

摘要:试卷上面的试题是抽取课本中的知识要点,可谓是精华,通过试卷上的试题分析考点,重温要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补充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纠正知识点上的错误,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试卷;分析;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1-6035(2013)06-0000-02

一、案例背景

试卷分析课是高考或会考复习阶段中的一种长见课型。通过试卷分析课可以帮助学生查找学习薄弱环节,及时纠正知识点上的错误,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地理素养的目的。因此试卷分析课是提高地理复习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怎样上好一堂地理试卷分析课,也是困绕广大地理教师的一个课题。目前的地理试卷分析课形式多样,有的教师按题目顺序逐题分析;有的教师让学生分析,自己再分析重点;有的教师先做好试卷的前期分析,比如得分率、难度值,再根据得分情况重点分析。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目的都是希望通过一堂试卷分析课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构建知识网络,提升综合分析能力。下面就我的一堂课谈谈怎样有效地上好地理试卷分析课。

二、案例过程

本次是高中地理必修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全市统考。考试范围是必修一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高一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我这堂课的步骤是:

1.对试卷进行难度值的分析和统计。

2.分析整张试卷的知识点,查找学生在哪一部分的知识点比较欠缺。

3.将相关知识点的题目统一分析(重点)。

例如:

28题: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相比较:

29题:图中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则图中所示是情况是

A.夜里的海风B.夜里的陆风C.白天的海风D.白天的陆风

30题:若该模式图表示“中纬大气环流示意图”,甲纬度大于乙,则甲处代表的气压带为:

根据上述实验

34题:读“世界大洋环流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CD这支洋流的流向。

(2)在中低纬度,作顺时针方向流向流动的是半球以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3)若此图为太平洋洋流图,则图中洋流名称是:

(4)图中字母处海域,能够形成渔场的是处,原因是。

33题:读季风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两图中为1月份的是图,判定理由是。

(2)东亚季风:该地冬季受控制,盛行季风;夏季受控制,盛行季风。

(3)南亚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季风,其成因既与有关,也与有关。

(4)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最典型地区是。

这几道题的难度值都比较高,比如33、34、35题分别是0.46、0.43、0.51;而28、29、30分别是0.65、0.63、0.53。学生失分比较大。而这几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所以我在分析试卷的时候,把这几道题结合起来,并按照知识点的逻辑顺序加以分析:

第35题实验分析题A考察的知识点是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被大气中的成分削弱掉一小部分。大部分太阳辐射都能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然后地面增温也向外辐射能量。由于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于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并向外辐射能量。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这就是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35题中的盖在温度计A上的塑料瓶就充当了水汽和二氧化碳的作用,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应用到农业上,可以抵御霜冻和寒潮等气象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但是由于纬度位置和下垫面性质的不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是不同的。因此就会造成地面受热不均。很自然地过度到35题B题。

放置电炉的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放置冰块的地面较冷,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就出现了气压差。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纸片A向右偏,纸片B向左偏。这题的解释和画图结合起来,先让学生到黑板上解释分析。有时候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比教师的讲解效果好很多。根据学生在黑板上留下的画图,我们发现和28、29、30题的图是一样的,而且知识点也可以串联起来,顺理成章先继续分析28、29、30。28题的答案在分析35题时就已经显而易见了,不用再分析。29题,由于下垫面性质的不同,造成受热不均。白天,陆地升温比较快,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相反。所以29题的图表示的是白天的海风。

教师过度:热力环流是大气环流最简单的一种形式,把范围扩大的全球就是三圈环流。30题考察的就是“三圈环流”的知识点。带着学生回顾三圈环流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30题的答案就揭晓了。

教师过度:在常年盛行风的吹拂下,大洋表面海水做常年大规模的运动,就是洋流。分析34题。在刚才分析的三圈环流的图旁边画出世界大洋环流模式图。再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完后,学生重做34题。

教师过度:“三圈环流”是在假设地面均一的情况下形成的。但是地面还有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因此就会形成不同的大气活动中心。盛行风也会随季节而发生改变,称为季风。分析33题。

知识点框架:

三、分析案例

这堂试卷分析课,学生反映收获比较多。首先是知识点,特别是这章中的难点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堂课把过去比较零散的知识点,梳理成一个知识结构。明确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教师在上试卷讲评时也应从一个知识的“点”出发,把知识结构的“面”带出来呈现给学生,尽可能地构建知识间的广泛联系,尽可能通过试题拓展使地理能力得到更多的训练。

同时在试卷分析课中,教师更应该把分析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分析整张试卷的知识点,查找自己的薄弱环节,以及失分的原因。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地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将地理知识落实,才能更有助于地理解题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林禅.如何上好地理复习课及试卷讲评课[J]《魅力中国》2010年6月第3期。

[2]马长乐.上好高中地理试卷分析课的几点看法.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标签:;  ;  ;  

从试卷中构建知识网络——怎样上好地理试卷分析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