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强化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水污染,废水,土壤,技术,芽孢,菌株。
生物强化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将成,黄钦佩[1](2019)在《生物强化技术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环境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加强环境保护属于十分重要的社会性任务,也是必然的要求,而废水处理在环境保护中属于重要内容,对于环境保护及治理的整体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因而有效进行废水治理也就十分必要。在当前废水治理工程中,生物强化技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明显的优势,因而废水治理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有效应用生物强化技术进行废水治理,从而使废水治理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31期)
曾涛涛,张诗琦,胡青,蔡萍莉,刘迎九[2](2019)在《酸性含硒含镉废水低温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活性污泥中,系统考察了酸性含硒含镉废水的低温生物强化处理效果.研究发现,活性污泥联合枯草芽孢杆菌对硒、镉的去除效率(Se:94.9%,Cd:99.1%)高于单一枯草芽孢杆菌(B菌)、混合枯草芽孢杆菌及活性污泥.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20℃、pH 4.0、甲醇为碳源时生物强化硒、镉去除效率较高.利用SBR反应器处理酸性(pH 4.0)含硒(3.7~10.0 mg·L~(-1))含镉(5.0~11.2 mg·L~(-1))废水,在低温(8.0~10.8℃)条件下运行80个周期,硒、镉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4%、90.7%和95.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酰胺基、芳香族C—H伸缩健在硒、镉去除中起到主要作用.透射电镜与能谱分析证实了生物强化污泥对硒、镉去除之后形成纳米颗粒物.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现生物强化污泥中富集了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脱氯单胞菌)等典型硒还原菌.(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袁凯燕[3](2019)在《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决定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从生物强化修复技术方面论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10期)
崔学慧,单超[4](2019)在《乙烯装置废碱液处理中生物强化技术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强化处理工艺是高难污染物生化处理的创新技术,独山子石化、大港石化、韩国SK公司等已采用微生物强化处理工艺,均取得较为理想处理效果。综合比较,此技术居国内外先进水平。(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徐俊,朱雯喆,谢丽[5](2019)在《生物强化技术对厌氧消化特性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生物强化技术应用到厌氧消化过程中,可克服复杂底物类型或消极环境条件等不利因素,因而近年来备受研究者的青睐。本文从生物强化制剂的类型出发,阐述了细菌强化、真菌强化、古菌强化、互营微生物强化和生物酶强化对厌氧消化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回顾了生物强化技术在木质纤维素类底物、受氨氮/丙酸抑制类废水和难降解有机物消化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附着型强化方式和多段式强化方式对生物强化技术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生物强化技术具有显着促进厌氧消化特性的积极影响,但在部分研究中并未得到良好成效,生物强化制剂的选择是该技术的关键所在。利用互营微生物的协同代谢或提高生物酶在系统中的稳定性将稳固生物强化技术的作用。此外,选择合适的附着载体和投加策略将进一步拓展生物强化技术在废水厌氧处理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9期)
陈小妹[6](2019)在《水污染治理中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污染问题是当前国家发展建设中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用水的增加,水污染问题逐渐严重。本文结合水污染问题实际情况,针对当前在水污染治理中使用较多的生物强化技术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这一技术的作用机理、应用策略和应用注意事项,希望可以推动我国水污染治理事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9年08期)
李坤[7](2019)在《生物强化技术的特性及水污染治理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水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后工业时代可持续发展的"拦路虎"。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确保水环境的质量。充分利用生物强化技术,发挥该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有效改善水污染状况,实现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论述了生物强化技术及其应用优势,以及该技术在水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运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农经》期刊2019年13期)
高寒,陈娟,王沛芳,王超[8](2019)在《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强化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环境治理中具有独特优势。针对目前土壤农药污染现状,本文介绍了土壤微生物修复方法中的生物强化技术的概念及内涵,探讨了在污染土壤环境中影响生物强化修复效率的生物及非生物因素,重点阐述了生物强化技术在4大类农药(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叁嗪类除草剂)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实例,并提出生物强化技术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9年03期)
曹英楠[9](2019)在《基于生物强化技术的再生纤维造纸废水有机物降解过程与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再生纤维造纸相比于传统造纸工艺,具有用水量低、排污少的优势,但其用水趋于封闭循环,难降解有机大分子污染物随循环次数递增而积累,易造成降解循环系统崩溃,严重限制可再生纤维造纸产业发展。生物强化技术具有设备增设耗费低、高浓缩污水处理效率高、针对性强等特点,是强化有机废水处理工艺的关键技术,也是废水排量波动大、经济实力弱的中小型造纸企业提升废水处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紫外、红外光谱,GC-MS联用等有机污染物表征手段,选择3种工程菌剂运用混料设计优化最佳菌剂复配比例进行降解效果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生物强化处理工艺条件,基于生物强化技术针对再生纤维造纸废水有机物降解过程、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机理、最优碳氮酶补充量和投加时机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应用常规水质分析手段、UV-vis等波谱分析联用方法,通过研究小型再生纤维造纸厂废水水质特性和组成,得出此类废水具有浓度高、波动性大、色度深、粘度大等特点,废水中有机物以小分子为主,大分子占比少且主要是以芳香族结构形式存在的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纤维素、半纤维素。有机污染物近40种主要包括低碳酸、脂肪酸类、醇类和少量酮类有机物。废水Mg2+,A13+含量均较高,并含有微量重金属离子。(2)根据再生纤维造纸废水色度高、粘度大等特点,筛选出有针对性的EM菌、PP菌、苏柯汉菌叁种菌剂。通过分析微生物生长特性确定最佳活化时间、通过比较不同投加方式确定直接投加效果最佳。应用混料设计构建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得出PP菌占比77.91%,苏柯汉菌占比21.09%时为最佳配比,木质素、色度和粘度去除率分别可达到35.06%、44.08%和43.08%。(3)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选用Design-Expert的响应曲面中心组合方法,以接种量、温度、溶解氧浓度、pH值为自变量,建立以木质素和色度去除率为响应的多元回归方程,模拟结果显示接种量和温度对木质素降解效果影响显着。对模型进行优化,获得微生物接种量为14%、温度为28℃、溶解氧浓度为2.8 mg/L、pH值为7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优工况下木质素和色度去除率可分别达到55.13%和65.01%。(4)通过对氮和碳补充作用的考察,发现最佳氮碳源分别是氯化铵和蔗糖,草酸铵对木质素的降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佳蔗糖和氯化铵用量分别为2 g/L和0.5 g/L,不需要过量蔗糖。通过对漆酶的测定发现添加碳和氮会影响漆酶活性,适当的初始C/N比对漆酶生产起重要作用。(5)在复合菌剂构建、最优工艺条件控制及最佳补充碳氮酶分析基础上,应用常规水质分析手段、FTIR等波谱分析联用方法,研究生物强化处理可再生纤维造纸废水有机物处理过程和效果,得出处理后废水中常规水质指标、重金属含量均大幅度下降;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降解比例提高,达70%以上,降解产物以烷类为主,处理后溶解性有机物从37种增加到50种。通过对纤维素酶组分优化研究,获得了最佳纤维素酶组分比例,为后续的工艺处理效率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再生纤维造纸废水有机物生物强化降解技术有助于提升中小型可再生纤维造纸业废水处理能力,可为造纸业污水资源化利用提供翔实的实验数据和可靠的理论依据,并为可再生纤维造纸废水实现封闭循环探索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易平[10](2019)在《浅谈生物强化技术及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进程,水体污染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如何治理好水污染成为备受瞩目的话题。生物强化技术的诞生给水污染的治理带来高效的解决方案,本文简要介绍了什么是生物强化技术,及论述其应用于水污染治理中优势,并通过相关研究数据论证生物强化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及其应用的效果作出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04期)
生物强化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将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活性污泥中,系统考察了酸性含硒含镉废水的低温生物强化处理效果.研究发现,活性污泥联合枯草芽孢杆菌对硒、镉的去除效率(Se:94.9%,Cd:99.1%)高于单一枯草芽孢杆菌(B菌)、混合枯草芽孢杆菌及活性污泥.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20℃、pH 4.0、甲醇为碳源时生物强化硒、镉去除效率较高.利用SBR反应器处理酸性(pH 4.0)含硒(3.7~10.0 mg·L~(-1))含镉(5.0~11.2 mg·L~(-1))废水,在低温(8.0~10.8℃)条件下运行80个周期,硒、镉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4%、90.7%和95.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酰胺基、芳香族C—H伸缩健在硒、镉去除中起到主要作用.透射电镜与能谱分析证实了生物强化污泥对硒、镉去除之后形成纳米颗粒物.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现生物强化污泥中富集了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脱氯单胞菌)等典型硒还原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强化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将成,黄钦佩.生物强化技术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
[2].曾涛涛,张诗琦,胡青,蔡萍莉,刘迎九.酸性含硒含镉废水低温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9
[3].袁凯燕.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节能与环保.2019
[4].崔学慧,单超.乙烯装置废碱液处理中生物强化技术应用探讨[J].辽宁化工.2019
[5].徐俊,朱雯喆,谢丽.生物强化技术对厌氧消化特性影响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
[6].陈小妹.水污染治理中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
[7].李坤.生物强化技术的特性及水污染治理工艺研究[J].山西农经.2019
[8].高寒,陈娟,王沛芳,王超.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土壤.2019
[9].曹英楠.基于生物强化技术的再生纤维造纸废水有机物降解过程与效果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10].刘易平.浅谈生物强化技术及其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