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际环境论文_李庆,王玉凤,张翼飞,郭伟,杨克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根际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活性,环境,真菌,喀斯特,碳水化合物。

根际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李庆,王玉凤,张翼飞,郭伟,杨克军[1](2019)在《大豆玉米轮作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土壤环境因素及根际微生物数量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我国东北地区长期由于土地单一种植一种作物,以及普遍采用单一栽培模式,导致土壤某些养分片面消耗、土壤耕层逐年变浅阻碍根系下扎、水分供应能力减弱,进而使作物的产量也呈现出连年下降的趋势。尤其近10年来,土壤有机质大约每年减少0.01%,由此造成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使作物不能满足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导致作物减产。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轮作有利于作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均衡利用土壤养分;以深松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打破犁底层,提高水分利用率,形成良好的团粒结构,增加玉米产量。但针对东北地区大豆玉米轮作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环境因素和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探究大豆玉米轮作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环境因素和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旨在为研究适合东北地区大豆玉米轮作下作物高产的合理耕作措施。【材料与方法】试验于黑龙江省虎林市云山农场试验基地,设置5种处理,分别为大豆玉米轮作旋耕(XL)、隔行深松(GS)、深松(SL)、深翻(SF)和玉米连作下深翻(CK),各处理均在秋季进行整地作业,以玉米连作深翻处理为对照,供试玉米品种为绑玉353。于玉米苗期、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分别测定土壤容重、含水率和干物质累计。在玉米大口期测量玉米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结果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苗期GS处理0~20 cm平均含水率最高,达到34.79%,高于CK处理5.72%,但20~30cm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显着;土壤容重表现为,SF较其他处理相比容重最高,达到1.32 g·cm~(-3),其中GS显着低于各个处理,与SF相比降低了4.7%土壤容重;苗期SL处理干物质累计量最大,达到0.29g·株,与CK相比提高了40%干物质量。SL处理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菌落数量均为各处理间最高,分别比CK增加了79.22%、117.29%。【结论】GS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玉米苗期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降低土壤容重;SL处理能够提高根际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并增加干物质累计,能够建立良好的群里结构,最终能够提高玉米产量。(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张华,郭冬琴,周浓,潘兴娇,张杰[2](2019)在《丛枝菌根化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对滇重楼幼苗接种28种AM真菌,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结合室内分析对其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各接种AM真菌组菌根浸染率在75%~100%,接种不同AM真菌的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及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接种AM真菌提高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率,改变了土壤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均一度,增加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酶(蛋白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力的增加,尤其可显着增强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结论]AM真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对滇重楼人工栽培应用AM菌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金辉,杨晓燕,郭鸿儒,李秀壮,辛爱一[3](2019)在《青藏高原瑞香狼毒化感物质、土壤酶活性及环境因子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瑞香狼毒是危害我国天然草地的重要毒草,是草地退化的标志性植物之一。瑞香狼毒在土壤环境中释放的化感物质可能是影响其生态竞争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瑞香狼毒化感物质、土壤酶活性和环境因子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揭示瑞香狼毒种群在天然草地扩张的生态因素。[方法]本文利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技术,对青藏高原北部5个地区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和丰度进行了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确定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化感物质、土壤酶活性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根际土壤样品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数量占优势地位,不同海拔间瑞香狼毒根际细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Actinobacteria与新狼毒素B(neochamaejasmin B)、异新狼毒素A (mesoneochamaejasminA)之间呈现正相关,而与狼毒色原酮(chamaechromone)、7-甲氧基新狼毒素A (7-methoxylneochaejasmin A)之间呈现负相关。PCA和RDA分析表明:化感物质neochamaejasmin B和mesoneochamaejasmin对链霉菌目(Streptomycetales)的群落结构影响较大,而Frankiales的群落结构主要受到chamaechromone和7-methoxylneochaejasmin A的影响。此外,土壤酶活性和环境因子与瑞香狼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综上所述,化感物质、土壤酶活性和环境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此结论有助于深入研究瑞香狼毒的化感作用机理,并揭示瑞香狼毒种群在天然草地的竞争优势和广泛生态适应性。(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赵振华[4](2019)在《菲和芘在稻田系统中的环境命运及根际微生物响应:节水模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考察节水模式对稻田中PAHs运移及稻米安全的影响。[方法]利用室内模拟盆栽实验及高通量测序法,考察了半旱节水、浅湿控灌、湿润灌溉和常规淹灌对菲和花在稻田系统中运移的影响及根际微生物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条件对土壤中菲和花的消减影响较大,至黄熟期菲和芘的总残留浓度大小的排序为常规灌溉>湿润灌溉>半旱节水>浅湿控灌,表明水分过高(淹水灌溉)或过低(半旱节水)都不利于菲和芘的消减;(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尹砾[5](2019)在《种植年限对樱桃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樱桃营养丰富且酸甜可口,16世纪时开始被用于经济栽培,目前已发展为世界性的果树。樱桃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近年来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樱桃在山东大面积种植,但是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环境逐渐恶化,病虫害频发,不仅影响了樱桃产量和品质,而且使土地质量退化,限制了樱桃果树产业更好的发展。关于樱桃种植年限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为探讨种植年限对樱桃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山东省烟台市种植5年、10年、15年、20年和25年以及青海省平安县种植5年、10年和15年樱桃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酚酸类物质以及微生物的差异变化,深入地了解樱桃种植年限对根际土壤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产生的影响,旨在找出反映土壤劣化的指标,以期为调控樱桃的种植管理和栽培土壤的健康积累研究资料,提供理论和生产实用依据;本实验还从樱桃根际土壤中筛选了有良好应用潜力的促生细菌,为制作生物菌肥奠定基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不同种植年限樱桃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不同。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山东烟台和青海平安的土壤PH无明显变化;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持续增加,其中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增长迅速。2、不同种植年限樱桃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不同。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山东烟台的土壤脲酶活性呈不规则的变化趋势,其中25年的土壤脲酶活性最高(2.78mgNH_4-N·g~(-1) 24h~(-1)),与其他年限的土壤形成显着差异;青海平安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山东烟台,其活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山东烟台和青海平安的土壤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均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即种植年限越长,酶活性越低;山东烟台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其中25年土最高(0.11mol·L~(-1) KMnO_4 ml·g~(-1)),青海平安的碱性土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则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下降,但其活性均高于山东烟台。3、不同种植年限樱桃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的变化不同。两地区樱桃根际土壤中苯甲酸、香草醛、肉桂酸的含量均随着樱桃种植年限的增加呈明显的积累,且种植25年和15年的樱桃根际土壤中各酚酸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土样,分别为苯甲酸0.064μg·Kg~(-1)、0.031μg·Kg~(-1),香草醛0.050μg·Kg~(-1)、0.025μg·Kg~(-1),肉桂酸0.031μg·Kg~(-1)、0.012μg·Kg~(-1)。4、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樱桃砧木的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不同。随着樱桃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有害真菌的数量增多,而有益真菌、细菌等的数量减少,结果表明种植年限的增加会使土壤微生物的组成比例发生变化,有害微生物增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不同樱桃砧木对微生物有不同的聚集作用,比如‘马哈利’的根际土壤有益微生物较多,而‘吉塞拉6号’的有害微生物较多。5、樱桃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与鉴定。从樱桃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叁种具有良好应用潜力的细菌,其测序结果于NCBI网站上的Gen Bank核酸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叁种细菌分别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和甲基营养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9-06-05)

林宇龙[6](2019)在《酞酸酯DBP在小白菜根际界面的环境行为及微生物响应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一类广泛用为工业增塑剂的化合物,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由于其在化合物之间采用物理连接,极易迁移到土壤中对生态安全构成重大风险。DBP不易降解,土壤中残留的DBP可以被作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探索DBP在植物根际多介质界面中的迁移、归趋等关键科学问题,对于植物-污染物互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现实问题,本试验以DBP为目标污染物,小白菜为供试植物,考察DBP在小白菜根际界面的吸附行为,通过构建多层根箱模型深入研究了DBP在根际界面的时空变异特征,阐明根系分泌物与DBP的互作机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小白菜根际微生物对DBP污染的响应。本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通过盆栽试验考察了小白菜对20 mg·kg~(-1)浓度DBP的耐受能力。小白菜对浓度为20mg·kg~(-1)DBP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小白菜株高和根长在试验的前28天略有抑制,随后抑制现象逐渐减弱。对小白菜根系的微观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DBP胁迫使根系部分表皮细胞脱落,减少细根部分根毛数量。观察不同处理土壤微观形态,结果表明DBP和根系分泌物增加了土壤团聚体数量。通过根袋试验,探讨了DBP在小白菜根际土壤的吸附行为,土壤对50 mg·L~-11 DBP的吸附在12 h内达到平衡,根际土对DBP的吸附量高于非根际土,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3.46mg kg~(-1)和281.95 mg kg~(-1)。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拟二级模型,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表明吸附过程为多层非均相的化学吸附。小白菜的种植可改变黑土对DBP的吸附能力,根际黑土对DBP的吸附力远大于非根际黑土,含有根系分泌物的根际土K_F为6.6264,是非根际土壤的2倍。通过荧光结合试验,揭示了小白菜根系分泌物促进土壤对DBP吸附的原因。利用GC-MS分析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成分,探讨DBP对土壤养分和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中含有碳氢化合物,硫化合物和酸。根系分泌物中的大分子多糖可以增加土壤团聚体数量,进而增加速效磷、有机质及溶解的有机物(DOM)的含量并促进DBP在土壤上的吸附。通过叁维激发发射矩阵(3D-EEM),同步荧光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根分泌物与DBP,DOM和DBP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显示,根系分泌物的主要成分为类蛋白质物质,DOM的主要成分为类蛋白质和类腐殖质物质。根系分泌物、DOM和DBP发生络合反应,荧光淬灭机制为静态淬灭。根分泌物中的-COO和DOM中的-CH_2官能团在与DBP的结合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通过构建多层根箱模型,揭示了DBP在小白菜根际微域内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DBP在根际微域内的消减率整体呈现根室>近根际区>非根际的趋势,距离根系3 mm处DBP消减率最高,第45天的消减率可达到91%。通过3D-EEM、同步荧光光谱、二维相关光谱(2D-COS)以及2D-FTIR-COS揭示了DOM与DBP在根际微域内结合的生物化学机制。结果显示DBP中的烷基酯首先发生响应并且结合强度最高,其次是DOM类腐殖质物质中的芳香族,羟基,羧酸和酚基,最后为DOM类蛋白质物质中的酰胺官能团。通过高通量测序考察了小白菜根际微生物对DBP的响应(取样时间为7,14,21,28,45天)。DBP胁迫下增加了土壤中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鞘氨醇菌属(Pseudarthrobacter)的数量,但根际微生物的α多样性指数chao1、shannon、PD whole tree和observed species均有所降低,表明DBP扰乱了黑土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功能多样性。根系分泌物的存在增加了土壤微生物丰度并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缓解了DBP对根际微生物的胁迫,提高了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增加了根际土壤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细菌的数量。距离根系较远的非根际土壤在第14天之后的α多样性指数高于DBP处理(即含DBP而无小白菜种植的处理),但仍低于根际土壤,表明根际分泌物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根际土逐渐扩散进而促进附近土壤中微生物的增长。根系分泌物的存在,也可以聚集诸如Alsobacter,Lacibacter,Myceligenerans,Schrenkiella parvula和Undibacterium等独特的菌属降解DBP。(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雷[7](2019)在《微生物肥料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给农田土壤带来了大量问题。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在土壤碳、氮循环和转化等生态系统功能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微生物肥料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对于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和调控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五种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生育期内根际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玉米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呈现出大致相同的变化规律,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高峰出现在拔节期,土壤过氧化氢酶在成熟期活性最高。条施和撒施方式下,增施复合菌种微生物肥料能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不同时期分别较对照高出6.3%~9.0%和4.0%~10.5%;而增施解淀粉芽孢杆菌微生物肥料则提高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在不同时期蔗糖酶活性分别较对照高出20.7%~68.0%和18.6%~37.4%;在不同时期脲酶活性分别较对照高出21.8%~30.4%和4.6%~14.4%。两种施肥方式表明条施可以提高肥料的综合利用率,利于作物的充分吸收。综上分析表明,无机肥和微生物肥料配施可以改良玉米根际土壤环境,提升土壤中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水平。(2)配施微生物肥料对土壤养分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时间的推移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时间的推移则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变化受施肥处理影响不明显。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微生物肥料在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9.4%~20.3%,土壤全氮含量增加9.8%~40.8%,土壤全磷含量提高12.4%~38.6%,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10.5%~82.1%,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4.6%~87.4%。故配施微生物肥料均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土壤全钾含量受其影响不明显。(3)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玉米根际细菌的16S rRNA全长序列进行测定,进而对施加不同微生物肥的玉米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进行分析。测序数据通过质量筛查后共得到86249条有效序列,5362个OUT数。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处理(KC)菌落丰度和多样性最高,复合菌种处理(FH)菌落丰度和多样性最低;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5个土壤样品中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优势菌种为Aciditerrimonas ferrireducens JCM 15389、Gemmatimonas aurantiaca和Pyrinomonas methylaliphatogenes。KC处理使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比例降低,放线菌门比例升高;FH处理导致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比例降低,酸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比例升高。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综上分析表明,无机肥和微生物肥配施可以改良玉米根际土壤环境,增加土壤酶活,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同时配施微生物肥料可以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促进根际优势菌群的定殖,进而加快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该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肥料在玉米稳产增产以及化肥的减量增效上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雷卉[8](2019)在《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柑橘是世界第一大类水果,也是我国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类水果。在生产上,施肥是柑橘栽培的关键技术,但是我国柑橘主产区普遍存在施肥量和施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如过度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结构变差、水污染以及柑橘栽培管理不当等不良后果。因此不论是从政策还是农业生产需求方面生产者们都在寻求新的方法,以期在减少化肥施用不合理的同时,转变肥料利用方式和提高化肥利用率。柑橘等少根植物可以通过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共生获取更多养分进而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利用柑橘与AMF这种共生关系,将接种AMF与减量施肥相结合,可能有利于改善土壤板结,提高土壤供水供肥能力,因此这项研究对于改善目前柑橘生产中施肥过量问题和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生长了一年的大雅柑/香橙[(Citrus unshiu×C.sinensis)×C.reticulate/C.junos]脱毒苗为试材,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记为:C.e)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记为:F.m)为AMF菌剂,采用接种×施肥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处理:(1)不接种(NAM);(2)接种AMF(C.e);(3)接种AMF(F.m)。每个处理根据施肥量设置3个水平:常规施肥(CK)、减量30%施肥(A)、减量60%施肥(B)。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5株,5次重复,共计225株。主要从柑橘幼苗营养生长、生理代谢、根际土壤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四个方面展开研究,综合分析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生长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叁种施肥水平下,柑橘幼苗根系均能与AMF(C.e和F.m)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侵染率与施肥量呈反比。减量30%施肥(A)不会影响柑橘幼苗的生长,但减量60%施肥(B)明显抑制其生长;接种AMF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柑橘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及氮、磷、钾元素的吸收,接种AMF后,减量30%施肥(A)柑橘幼苗生长最好,但减量60%施肥(B)柑橘幼苗接种效应最高,且F.m优于C.e。2.叁种施肥水平下,柑橘幼苗根系活力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减量30%施肥(A)不会影响柑橘生理代谢,但减量60%施肥(B)显着减少了幼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谷氨酰胺合成酶(GS)、硝酸还原酶(NR)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接种AMF(C.e和F.m)显着促进了柑橘幼苗各项生理代谢活动,且这些效应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增强。3.未接种(NAM)处理,减量30%施肥(A)不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区系和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减量60%施肥(B)显着减少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降低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接种AMF(C.e和F.m)均能显着改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活性,减量60%施肥(B)土壤各项指标最优,低施肥水平AMF(C.e和F.m)的作用更显着。4.柑橘幼苗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叁种施肥水平下优势细菌丰度差异显着,减量30%施肥(A)细菌丰度最高;接种AMF后显着增加了土壤富营养型细菌的相对丰度,对细菌群落多样性在数值产生了趋同性影响。子囊菌门是柑橘幼苗根际主要的真菌类群,叁种施肥水平下子囊菌门丰度差异不显着,但常规施肥(CK)会导致隶属于该菌门的一些潜在致病真菌比例增加;接种AMF(C.e和F.m)后均能显着降低柑橘根际土壤致病真菌的丰度,促进有益真菌的生长。(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5-01)

王灿,曹绍玉,王艳芳,许俊强,张牧[9](2019)在《轮作对黄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葫芦科1年生蔓生或攀援草本植物,作为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经济效益显着,但连作障碍已成为制约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前人研究表明,作物轮套作是克服土壤连作障碍的有效方法之一。对黄瓜轮套作的研究与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了轮作黄瓜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及生长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08期)

吴沿友,姚凯,饶森[10](2019)在《喀斯特环境下根际重碳酸盐的多重生物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喀斯特(岩溶)分布面积约2200万km~2,占据陆地表面积的15%;中国喀斯特分布面积约有130多万km~2,其中石漠化面积约占28.7%。喀斯特生境中的基岩多为碳酸盐岩类,其主要化学成分为CaCO_3、MgCO_3等。由于长期强烈的岩溶作用,造成喀斯特地区水文地质结构为地表地下双重空间结构。该区地下河系很发育,地表发育有众多的溶洞、溶洼、溶沟、溶隙、漏斗和落水洞天窗等,再加上土层较薄,大部分岩石裸露,致使雨水很快渗漏到(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根际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对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对滇重楼幼苗接种28种AM真菌,通过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并结合室内分析对其土壤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各接种AM真菌组菌根浸染率在75%~100%,接种不同AM真菌的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及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接种AM真菌提高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降低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率,改变了土壤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均一度,增加了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酶(蛋白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力的增加,尤其可显着增强磷酸酶、蔗糖酶的活性。[结论]AM真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对滇重楼人工栽培应用AM菌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根际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李庆,王玉凤,张翼飞,郭伟,杨克军.大豆玉米轮作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土壤环境因素及根际微生物数量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张华,郭冬琴,周浓,潘兴娇,张杰.丛枝菌根化滇重楼幼苗根际土壤微环境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9

[3].金辉,杨晓燕,郭鸿儒,李秀壮,辛爱一.青藏高原瑞香狼毒化感物质、土壤酶活性及环境因子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研究[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4].赵振华.菲和芘在稻田系统中的环境命运及根际微生物响应:节水模式的影响[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5].尹砾.种植年限对樱桃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影响[D].烟台大学.2019

[6].林宇龙.酞酸酯DBP在小白菜根际界面的环境行为及微生物响应的机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7].刘雷.微生物肥料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9

[8].雷卉.减量施肥下AMF对柑橘幼苗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环境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9

[9].王灿,曹绍玉,王艳芳,许俊强,张牧.轮作对黄瓜生长及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J].现代园艺.2019

[10].吴沿友,姚凯,饶森.喀斯特环境下根际重碳酸盐的多重生物学效应[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论文知识图

地表裂缝对油蒿根际微环境的影响地表裂缝对杨树根际微环境的影响青杨根际环境因子和微生物群落...根际环境模拟装置Figure1Thesimu...不同灌溉和施肥方式对杂交稻生长和#~空间电场引起的根际环境的电化学...

标签:;  ;  ;  ;  ;  ;  ;  

根际环境论文_李庆,王玉凤,张翼飞,郭伟,杨克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