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温固相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温,正极,材料,尖晶石,负极,锂离子电池,性能。
高温固相法论文文献综述
付威,袁志,陈开远,刘来君[1](2019)在《尖晶石型CoAl_2O_4蓝色色料高温固相法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尖晶石型CoAl_2O_4蓝色色料是蓝色陶瓷墨水中使用最广的色料,本文利用氧化铝、氧化钴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尖晶石型CoAl_2O_4蓝色陶瓷色料,采用XRD、SEM、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方法,考察原料的不同质量比、保温时间以及煅烧温度对CoAl_2O_4晶化程度和呈色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达到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耗的目的。结果表明:当m(CoO):m(Al_2O_3)=0.540,煅烧温度为1200℃,保温时间2 h,制备了色泽较好的钴蓝色料。同时该色料有很好的可见光响应性能和荧光效应。(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田孖存[2](2019)在《高温固相法合成稀土掺杂磷钨酸盐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光LED具备亮度高、显色性佳、色温低等优点,是照明的首选。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方法是通过蓝光LED芯片激发YAG黄色荧光粉组合成白光,但采用这种方式产生的白光由于缺少红色成分,制备的灯具显色性较差,一直是阻碍白光LED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发可被近紫外光有效激发且性能稳定高效的红色荧光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采用磷钨酸盐作为荧光粉基质,因为其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能量传递效率高等优点,并且在磷钨酸盐体系中激活离子被同平面的磷酸根离子和上下层的钨酸根离子包围,使得激活离子之间相互作用较小,淬灭浓度较大。同时,稀土离子Eu~(3+)和Sm~(3+)拥有丰富的能级结构,在近紫外区有较强的吸收,符合紫外芯片激发制备白光LED的要求,且由于Sm~(3+)的~4G_(5/2)能级与Eu~(3+)的~5D_0能级接近,使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成为可能,利用此特点可以研究Sm~(3+)对Eu~(3+)能量传递过程的影响。本论文以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Eu~(3+)掺杂和Sm~(3+)掺杂的以K_2Gd(PO_4)(WO_4)为基质的红橙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能、物相结构进行表征。(1)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K_2Gd_(1-x)(PO_4)(WO_4):xSm~(3+)(x=0.01~0.05)系列荧光粉,通过对其结构及发光性能的研究发现,样品为类白钨矿结构,拥有Ibca(73)空间群的斜方晶系。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随着Sm~(3+)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佳掺杂浓度为x=0.02,之后发生浓度猝灭作用。色坐标点均位于橙红色区域,色纯度较高。研究不同温度对发射强度、寿命及色坐标的影响,发现荧光粉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2)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系列K_2Gd_(1-x)(PO_4)(WO_4):xEu~(3+)(x=0.05、0.1、0.2、0.3、0.4、0.5)荧光粉,通过对样品进行晶体结构、发光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发现,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x=0.3,在394 nm激发下,Eu~(3+)占据格位为非中心对称环境,电偶极跃迁(~5D_0→~7F_2)占主导,表现出有较好的红光发射。荧光粉的色坐标点均落在红光区域并靠近色度图边缘。另外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寿命、发射强度均没有发生很大变化。(3)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K_2Gd_(1-x-y)(PO_4)(WO_4):xSm~(3+),yEu~(3+)新型红色荧光材料。在394 nm和404 nm的激发下分别研究了样品的发光性能,结果显示掺入Sm~(3+)离子后复合荧光粉的激发峰明显增强和变宽,证实了Sm~(3+)到Eu~(3+)的能量传递过程。并且样品150度时的荧光强度仍为初始温度的78%,说明此类荧光粉在白光LED照明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袁敏娟,阚素荣,卢世刚[3](2018)在《高温固相法一步合成碳包覆钛酸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二氧化钛(TiO_2)、碳酸锂(Li_2CO_3)、蔗糖(C_(12)H_(22)O_(11))为原料,以去离子水作混合溶剂,以氩气(Ar)作为保护气,高温固相合成了碳包钛酸锂(Li_4Ti_5O_(12)/C)材料。采用XRD、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分别对合成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合成的钛酸锂相比,碳包覆钛酸锂的颗粒明显减小,一次颗粒平均粒度为82 nm;碳包覆钛酸锂放电比容量明显提高,0.1 C、1.0 C、5.0 C倍率下的放电质量比容量分别为171.3、162.3、157.8 mAh/g,循环2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为100%。(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姚寿广,魏超,程杰,申亚举[4](2018)在《高温固相法合成水系富锂锰基Li_2Mn_(1-x)Co_xO_3》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水系锂离子电池用富锂锰基Li_2Mn_(1-x)Co_xO_3(x=0、0.1、0.5和0.9)正极材料。用SEM和XRD技术对材料进行物相分析,用循环伏安(CV)和恒流充放电(0.5 mA/cm~2、1.00~2.05 V)测试分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掺入金属钴,不改变材料的基本结构;当钴含量x=0、0.1、0.5和0.9时,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66.9 mAh/g、375.8 mAh/g、291.2 mAh/g和331.5 mAh/g,x=0.1的材料表现出最优的电化学性能,比容量可稳定在380 m Ah/g附近,库仑效率稳定在90%以上。(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18年01期)
盛锁江,王振伟,耿海龙,徐艳辉[5](2017)在《高温固相法合成LiNi_(0.6)Co_(0.2)Mn_(0.2)O_2的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LiOH·H_2O为锂源,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LiNi_(0.6)Co_(0.2)Mn_(0.2)O_2正极材料,研究合成温度对产物微观形貌和脱锂行为的影响。XRD及SEM分析可知:产物为α-NaFeO_2型层状结构,未发现杂质。在800℃下,合成产物的电化学性能良好,在3.0~4.3 V充放电,电流为28 mA/g时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72 mAh/g,第100次循环的比容量为159.4 mAh/g。(本文来源于《电池》期刊2017年04期)
周安宜[6](2017)在《高温固相法合成硫属化合物以及红外二阶非线性光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线性光学材料在科研,国防,军事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研究表明在非线性材料所具有的性质中二阶非线性响应系数与带隙的适宜的平衡是合成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二阶非线性材料的关键。从结构组成和元素成分上分析,大多数晶体由畸变四面体MQ4(M=Ga,In,Ge,Sn,Zn;Q = S,Se)组成没有对称中心的负电荷结构框架,较大半径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阳离子位于框架间隙中。由于反应一般需要隔绝水和氧气,实验方法往往采用真空下的高温固相法。依据以上分析,本论文得到了六个尚未报道过化合物,化学式分别为:Ba10In6Zn7S26,Ba10In6Zn7S10Se16,Ba10In6Zn7Se26,Ba10In6Mn7S26,Ba13In12Zn7S38,Ba10In2Mn11Si3O12S18。晶体结构与性质总结如下:Ba10In6X7Y26(X=Zn,Mn,Y=S,Se)晶体均为四方晶系的非心空间群I-42m,均具有类似黄铜矿的叁维网格状结构。Ba10In6Zn7S26,Ba10In6Zn7S10Se16,Ba10In6Zn7Se26均具有良好的红外透过性质,带隙分别约为2.9 eV,2.6 eV,2.1 eV。Ba10In6Zn7S26和Ba10In6Zn7S10Se16不满足一类相位匹配,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光学响应,在晶体颗粒度为45-74微米处其大小约为AgGaS2的0.8倍和0.7倍。Ba10In6Mn7S26的带隙为2.4 eV。Ba10In6X7S26热稳定性很强,1200K下可稳定存在。Ba13In12Zn7S38晶体为四方晶系的I-42m非心空间群,主要由MS4(M=In,Zn)四面体通过共角或者共边组成化合物的基本骨架[In12Zn7S38]26-,Ba2+位于间隙,良好的红外透过性能,较强的红外非线性效应,强度大约为AgGaS2的一半,较大的带隙3.0eV,说明有较大的激光损伤阈值,在900K以下可稳定存在。Ba10In2Mn11Si3O12S18晶体为立方晶系的I-43m非心空间群,In/MnQ4(Q=S,O)四面体和In/MnQ6八面体之间通过共角方式连接组成结构基本骨架,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可以稳定存在至1400K,有两条光学吸收带隙,分别约为2.4 eV和1.9eV,具有较好的近红外透过性质。(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高娟娟[7](2017)在《BaFe_2Se_3和BaFe_2Se_2O单晶的高温固相法合成及其磁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导电性是一种宏观量子现象,由于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自1911年发现以来一直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1986年在铜氧化合物中高温超导性质的发现掀起了高温超导体的研究热潮,但是至今对其超导机理的理解还没有达成共识。2008年铁基超导体的发现是继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为研究超导电性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研究高温超导体的微观机理,最主要的是要研究超导相图,超导相图包括反铁磁态,赝能隙和超导态叁个部分,反铁磁态通过电子或空穴掺杂有可能步入超导区域。对于123型铁硒化合物(AFe_2Se_3)和混合阴离子铁氧硒化合物,它们主要具有反铁磁性质。因此,研究其结构和磁学性质有助于理解高温超导机理。在本论文中,我们对123型钡铁硒化合物和钡插层的铁氧硒化合物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出了BaFe_2Se_3单晶,并且对其结构和磁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对单晶衍射仪的测试数据进行结构解析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证实在BaFe_2Se_3单晶中Fe离子以+2价和+3价的形式存在。同时,我们对样品进行了磁化强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和磁滞回线的测试,其结果表明BaFe_2Se_3单晶具有反铁磁性质,奈尔温度大约为140 K。通过总结奈尔温度随铁位点的平均电子自旋变化的关系曲线,结果表面我们的样品几乎与其保持一致。另外,由磁化曲线的测试结果证实单晶在低温下有自旋玻璃态的转变。(二)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出Se位点用O取代的BaFe_2Se_2O单晶,并且对其晶体结构和磁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mmn空间群。EDS测试的结果证实在BaFe_2Se_2O单晶中Ba、Fe、Se原子的摩尔比接近于1:2:2,与目标产物一致。通过对其磁学性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温度约120 K和20 K时具有反铁磁性。此外,由磁化曲线的测试结果表明其在低温时有一定的倾斜铁磁性。总体而言,我们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具有正交晶系的123型钡铁硒化合物和钡插层的铁氧硒化合物单晶,通过研究其结构和磁学性质,为未来探索新型的铁基超导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于小林,吴显明,李叶华,丁心雄,陈上[8](2017)在《高温固相法合成Li_4Ti_5O_(12)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锐钛矿TiO_2和Li_2CO_3为原料,无水乙醇作为分散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锂(Li_4Ti_5O_(12))。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等方法对不同条件合成的材料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煅烧温度750℃,煅烧时间16 h,可以制备出性能良好的纯相Li_4Ti_5O_(12)材料。在电压区间1~2.5 V范围内进行充放电,在0.5 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53.44 mAh/g,循环5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5.43%。在5 C大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08.64 mAh/g,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7年07期)
米增财[9](2016)在《高温固相法合成LiFePO_4及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磷酸铁、碳酸锂、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通过碳热还原法得到LiFePO_4/C复合正极材料。通过控制烧结温度、烧结时间、掺碳量等条件,设计3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合成LiFePO_4/C的在0.2C时最佳工艺条件:烧结温度700℃,烧结时间12h,含碳量n(FePO_4)∶n(Li_2CO_3)∶n(C)=2∶1∶1.5。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样品在0.2C时的放电比容量可达151.2mAh/g。随着PVA掺入量的增加,材料的放电容量先增大后减小,当掺入量为1.5时材料表现出最优的电化学性能。经实验测得,振实密度为1.24g/cm3,电导率可达6.91×10-2 S/cm。(本文来源于《山西化工》期刊2016年06期)
陈姿,江奇,李欢,邱家欣,刘青青[10](2016)在《基于高温固相法的锂锰元素比对尖晶石锰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已成为目前叁大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电极材料之一~([1])。高温固相法具有操作简单、易于产业化等优点。但此法在煅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锂元素挥发的问题~([2]),从而影响其性能的发挥。因此加入少许过量的锂元素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鲜有关于专门研究锂锰元素比来制备尖晶石锰酸锂,考察其容量性能、循环性能和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报道。特别是高倍率充放电性能,这对于动力电池而言(本文来源于《第18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电化学储能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11-03)
高温固相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白光LED具备亮度高、显色性佳、色温低等优点,是照明的首选。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方法是通过蓝光LED芯片激发YAG黄色荧光粉组合成白光,但采用这种方式产生的白光由于缺少红色成分,制备的灯具显色性较差,一直是阻碍白光LED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发可被近紫外光有效激发且性能稳定高效的红色荧光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采用磷钨酸盐作为荧光粉基质,因为其具有化学性质稳定、能量传递效率高等优点,并且在磷钨酸盐体系中激活离子被同平面的磷酸根离子和上下层的钨酸根离子包围,使得激活离子之间相互作用较小,淬灭浓度较大。同时,稀土离子Eu~(3+)和Sm~(3+)拥有丰富的能级结构,在近紫外区有较强的吸收,符合紫外芯片激发制备白光LED的要求,且由于Sm~(3+)的~4G_(5/2)能级与Eu~(3+)的~5D_0能级接近,使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成为可能,利用此特点可以研究Sm~(3+)对Eu~(3+)能量传递过程的影响。本论文以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Eu~(3+)掺杂和Sm~(3+)掺杂的以K_2Gd(PO_4)(WO_4)为基质的红橙色荧光粉,并对其发光性能、物相结构进行表征。(1)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K_2Gd_(1-x)(PO_4)(WO_4):xSm~(3+)(x=0.01~0.05)系列荧光粉,通过对其结构及发光性能的研究发现,样品为类白钨矿结构,拥有Ibca(73)空间群的斜方晶系。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随着Sm~(3+)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佳掺杂浓度为x=0.02,之后发生浓度猝灭作用。色坐标点均位于橙红色区域,色纯度较高。研究不同温度对发射强度、寿命及色坐标的影响,发现荧光粉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2)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系列K_2Gd_(1-x)(PO_4)(WO_4):xEu~(3+)(x=0.05、0.1、0.2、0.3、0.4、0.5)荧光粉,通过对样品进行晶体结构、发光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发现,Eu~(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x=0.3,在394 nm激发下,Eu~(3+)占据格位为非中心对称环境,电偶极跃迁(~5D_0→~7F_2)占主导,表现出有较好的红光发射。荧光粉的色坐标点均落在红光区域并靠近色度图边缘。另外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寿命、发射强度均没有发生很大变化。(3)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K_2Gd_(1-x-y)(PO_4)(WO_4):xSm~(3+),yEu~(3+)新型红色荧光材料。在394 nm和404 nm的激发下分别研究了样品的发光性能,结果显示掺入Sm~(3+)离子后复合荧光粉的激发峰明显增强和变宽,证实了Sm~(3+)到Eu~(3+)的能量传递过程。并且样品150度时的荧光强度仍为初始温度的78%,说明此类荧光粉在白光LED照明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温固相法论文参考文献
[1].付威,袁志,陈开远,刘来君.尖晶石型CoAl_2O_4蓝色色料高温固相法合成研究[J].陶瓷学报.2019
[2].田孖存.高温固相法合成稀土掺杂磷钨酸盐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9
[3].袁敏娟,阚素荣,卢世刚.高温固相法一步合成碳包覆钛酸锂[J].电源技术.2018
[4].姚寿广,魏超,程杰,申亚举.高温固相法合成水系富锂锰基Li_2Mn_(1-x)Co_xO_3[J].电池.2018
[5].盛锁江,王振伟,耿海龙,徐艳辉.高温固相法合成LiNi_(0.6)Co_(0.2)Mn_(0.2)O_2的电化学性能[J].电池.2017
[6].周安宜.高温固相法合成硫属化合物以及红外二阶非线性光学研究[D].云南大学.2017
[7].高娟娟.BaFe_2Se_3和BaFe_2Se_2O单晶的高温固相法合成及其磁学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7
[8].于小林,吴显明,李叶华,丁心雄,陈上.高温固相法合成Li_4Ti_5O_(12)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17
[9].米增财.高温固相法合成LiFePO_4及改性研究[J].山西化工.2016
[10].陈姿,江奇,李欢,邱家欣,刘青青.基于高温固相法的锂锰元素比对尖晶石锰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C].第18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电化学储能技术论坛论文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