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取热实验装置,该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包括:架体,架体具有多个支架,多个支架沿竖直方向可拆卸连接;多个背板,多个背板分别设置在每个支架的周侧;多个光伏组件,多个光伏组件分别设置在每个支架的周侧,多个背板与多个光伏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设置的光伏组件与背板之间具有空腔,沿竖直方向上相邻两个空腔相互连通以形成集热通道;冷却装置,设置在架体上,冷却装置用于对集热通道进行冷却。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伏高层建筑缺乏室外实验研究以及光伏组件散热的问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包括:架体(10),所述架体(10)具有多个支架,多个所述支架沿竖直方向可拆卸连接;多个背板(20),多个所述背板(20)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支架的周侧;多个光伏组件(30),多个所述光伏组件(30)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支架的周侧,多个所述背板(20)与多个所述光伏组件(30)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设置的所述光伏组件(30)与所述背板(20)之间具有空腔,沿竖直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空腔相互连通以形成集热通道;冷却装置(40),设置在所述架体(10)上,所述冷却装置(40)用于对所述集热通道进行冷却。
设计方案
1.一种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包括:
架体(10),所述架体(10)具有多个支架,多个所述支架沿竖直方向可拆卸连接;
多个背板(20),多个所述背板(20)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支架的周侧;
多个光伏组件(30),多个所述光伏组件(30)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支架的周侧,多个所述背板(20)与多个所述光伏组件(30)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设置的所述光伏组件(30)与所述背板(20)之间具有空腔,沿竖直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空腔相互连通以形成集热通道;
冷却装置(40),设置在所述架体(10)上,所述冷却装置(40)用于对所述集热通道进行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取热实验装置还包括:
封堵件(50),分别设置在所述集热通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封堵件(50)具有封堵集热通道的封堵位置和打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集热通道顶部的封堵件(50)设置在所述背板(20)上,位于所述集热通道底部的封堵件(50)设置在所述光伏组件(30)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50)包括电动百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40)包括风机,所述光伏取热实验装置还包括:
多个进风管(60),多个所述进风管(60)与多个所述集热通道一一对应连通;
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一端与多个所述进风管(60)连通,所述出风管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风机与所述出风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60)与所述集热通道的连接处位于所述集热通道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取热实验装置还包括:
阀门(61),设置在所述出风管和\/或所述进风管(60)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取热实验装置还包括:
检测件,设置在所述集热通道内,所述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集热通道内的温度、压力或气流速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30)由铜铟镓硒材料制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伏取热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将光伏幕墙安装在建筑外墙上,将太阳能发电技术与建筑幕墙相结合,既能够节约占地面积,又能够节约能源。但是,光伏幕墙在发电的同时,光伏组件产生的热量会降低其发电效率。
在现有技术中,缺少针对性的实验装置来检测光伏建筑一体化中的光伏组件的运行情况,无法得知热量对光伏组件的具体影响,且没有针对高层建筑的实体室外实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取热实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伏高层建筑缺乏室外研究以及光伏组件光电转化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包括:架体,架体具有多个支架,多个支架沿竖直方向可拆卸连接;多个背板,多个背板分别设置在每个支架的周侧;多个光伏组件,多个光伏组件分别设置在每个支架的周侧,多个背板与多个光伏组件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设置的光伏组件与背板之间具有空腔,沿竖直方向上相邻两个空腔相互连通以形成集热通道;冷却装置,设置在架体上,冷却装置用于对集热通道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光伏取热实验装置还包括:封堵件,分别设置在集热通道的顶部和底部,封堵件具有封堵集热通道的封堵位置和打开位置。
进一步地,位于集热通道顶部的封堵件设置在背板上,位于集热通道底部的封堵件设置在光伏组件上。
进一步地,封堵件包括电动百叶。
进一步地,冷却装置包括风机,光伏取热实验装置还包括:多个进风管,多个进风管与多个集热通道一一对应连通;出风管,出风管的一端与多个进风管连通,出风管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风机与出风管连通。
进一步地,进风管与集热通道的连接处位于集热通道的顶部。
进一步地,光伏取热实验装置还包括:阀门,设置在出风管和\/或进风管内。
进一步地,光伏取热实验装置还包括:检测件,设置在集热通道内,检测件用于检测集热通道内的温度、压力或气流速度。
进一步地,光伏组件由铜铟镓硒材料制成。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包括架体、多个背板、多个光伏组件和冷却装置。将架体设置为多个支架沿竖直方向可拆卸连接的结构,便于装置的拆装,方便对不同地区进行测试,进而模拟高层光伏建筑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发电效率及取热效果。冷却装置用于对集热通道进行冷却,从而能够降低光伏组件的温度,进而能够提高装置的光电转化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取热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取热实验装置的正面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架体;20、背板;30、光伏组件;40、冷却装置;50、封堵件;60、进风管;61、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取热实验装置,该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包括:架体10、多个背板20、多个光伏组件30和冷却装置40。其中,架体10具有多个支架,且多个支架沿竖直方向可拆卸连接。多个背板20和多个光伏组件30均分别设置在每个支架的周侧,具体的,多个背板20与多个光伏组件30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设置的光伏组件30与背板20之间具有空腔,沿竖直方向上相邻两个空腔相互连通以形成集热通道。冷却装置40设置在架体10上,冷却装置40用于对集热通道进行冷却。通过将架体10设置为多个支架沿竖直方向可拆卸连接,便于光伏取热实验装置的拆装,方便对不同地区进行测试,进而能够根据测试得出的更准确的测试结果,使数据更具说服力。利用冷却装置40用于对集热通道进行冷却,从而能够降低光伏组件30的温度,进而能够提高装置的光电转化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通过将装置的多个支架设置为沿竖直方向可拆卸连接,使装置便于拆装,从而能够将装置安装在不同的地区进行测试,进而模拟高层光伏建筑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发电效率及取热效果。并且,通过利用冷却装置40对光伏组件30进行降温,提高了装置的光电转化效率。
其中,光伏取热实验装置还包括封堵件50,封堵件50分别设置在集热通道的顶部和底部,且封堵件50具有封堵集热通道的封堵位置和打开位置。通过控制设置在集热通道的顶部和底部的封堵件50的打开\/封堵状态,能够使装置具有多种运行模式,便于研究不同运行模式下装置的发电效率及取热效果。
具体的,本装置包括以下三种运行模式:
(1)同时关闭集热通道顶部和底部的封堵件50,利用暖墙保温模式对室内进行保温;
(2)同时打开集热通道顶部和底部的封堵件50,利用烟囱效应对空腔内的空气进行冷却,从而降低光伏组件30的温度,提高发电效率;
(3)打开集热通道底部的封堵件50并开启冷却装置40,采用强制通风的模式对光伏组件30进行降温的同时对室内进行供热。
具体的,位于集热通道顶部的封堵件50设置在背板20上,位于集热通道底部的封堵件50设置在光伏组件30上。如此设置,能够便于空气在装置内的进出,空气可以从光伏组件30上设置封堵件50的开口处进入集热通道,从背板20上设置封堵件50的开口处流出集热通道。相对于将顶部的封堵件50设置在光伏组件一侧,设置在背板20上能够避免杂质从封堵件处进入空腔内,影响光伏组件的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封堵件50为电动百叶,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操控。
具体的,冷却装置40包括风机,光伏取热实验装置还包括:多个进风管60和出风管。多个进风管60与多个集热通道一一对应连通,出风管的一端与多个进风管60连通,出风管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风机与出风管连通。通过将多个进风管60与多个集热通道一一对应连通,能够将集热通道内的热空气集中输送到出风管内。并且,开启设置在出风管内的风机能够强制的将集热通道内的热空气抽到风管内。
具体的,进风管60与集热通道的连接处位于集热通道的顶部。如此设置,能够充分利用热空气向上流通的性质,便于热空气直接进入进风管60,避免热空气在集热通道的顶部聚集。
其中,光伏取热实验装置还包括阀门61,阀门61设置在出风管和\/或进风管60内。在本实施例中,阀门61设置在进风管60内,且每个进风管60均设置有阀门61。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对每一个进风管60进行控制,在进行实验时,可以通过开启部分或者全部阀门61,研究在多种运行模式下装置的发电及取热效果。
其中,光伏取热实验装置还包括检测件,检测件设置在集热通道内,具体的,检测件用于检测集热通道内的温度、压力或气流速度。通过结合检测件检测出的数据,针对性的对装置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光伏组件30由铜铟镓硒材料制成。如此设置可提高装置的美观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光伏取热实验装置在室外进行光伏幕墙发电及取热实验,通过模拟高层及超高层光伏建筑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发电效率及取热效果,为其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光伏取热实验装置采用装配式结构,便于拆装,可实现不同地区的测试,得出的结果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可以全面的分析不同地区、风速和取热模式的影响。
(3)装置顶部采用电动百叶和风管强制取风的模式能够更充分地研究自然通风和不同风速下强制通风对发电和取热效果的影响。采用多个设置在进风管60内的阀门61可以研究不同方向的实验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5887.1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1(北京)
授权编号:CN209641190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G09B 23/18
专利分类号:G09B23/18;H02S40/42
范畴分类:15E;
申请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100011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西滨河路22号
发明人:姜鑫;汤洋;姜凯;李辰琦;张喜山;秦文军
第一发明人:姜鑫
当前权利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韩建伟;王西江
代理机构:1124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