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重磁刺激论文-谢娟娟,陈宇鑫,罗鸿波

经颅重磁刺激论文-谢娟娟,陈宇鑫,罗鸿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经颅重磁刺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急性期脑梗死,重复经颅磁刺激,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经颅重磁刺激论文文献综述

谢娟娟,陈宇鑫,罗鸿波[1](2019)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急性期脑梗死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按刺激方案不同分组,其中高频组36例,低频组35例,伪刺激组34例。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选用依瑞德CYY-Ⅰ型磁刺激仪。对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神经电生理测试。结果治疗前叁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叁组患者WMFT评分、ARAT评分及CMCT测试均较治疗前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频组和低频组患者在治疗后与伪刺激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高频组和低频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 Hz高频r TMS及1 Hz低频r TMS均能显着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两者对肢体康复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疗养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黄斌[2](2019)在《经颅磁刺激对分裂症及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后抑郁症患者的表现,分析经颅磁刺激在住院分裂症及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人数相等。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HAMD评分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PANSS评分、HAMD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40.10±3.25)分、(38.05±3.17)分、(15.42±2.68)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加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精神状态,有利于患者睡眠,临床应用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33期)

罗明民,张红雷[3](2019)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病(P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认知改善情况、自我效能感、抑郁情绪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20.93%,P<0.05)。干预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显着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认知功能及自我效能感评分均有显着升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P300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波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PD患者实施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等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认知情况,减轻抑郁情绪,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朱萍,钟燕彪,徐曙天,单春雷[4](2019)在《不同范式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的作用机制及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脑卒中发生率高,是我国第一致残性疾病~([1]),大约1/2~2/3的患者遗留有运动功能障碍~([2])。这不仅大大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因此,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对于患者、家属以及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针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主要是通过重复的肢体功能训练来间接影响脑重塑,然而这些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遇到疗效瓶颈。神经调控技术能够直接调控大脑活动和神经环路重塑来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改善,逐渐成为康复领域研究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11期)

陈艳丽,郑婉玲,陈旭先,黄惠君[5](2019)在《心理分析干预对首次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理分析干预对首次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1日-11月30日在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住院并首次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分析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次数、流失率和满意度及PANSS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干预组完成rTMS治疗的平均次数为(17.1±1.9)次,提前终止治疗1例,对照组平均(12.5±3.8)次,提前终止治疗8例,干预组治疗总满意度97.5%,高于对照组的80.0%;干预组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流失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次数、治疗满意度、PANSS降低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分析干预对首次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33期)

叶家盛,彭智聪[6](2019)在《头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头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汉语失语症评定量表(ABC)中各语言功能项目得分及总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21期)

袁珊,谢席胜,冯胜刚,张红玉,郭志伟[7](2019)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尿毒症失眠患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尿毒症失眠患者的疗效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下大脑自发神经活动低频振幅(ALFF)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失眠患者31例,分为rTMS治疗组(n=21)与空白对照组(n=10)。rTMS治疗组接受rTMS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进行评分及rs-fMRI图像采集。空白对照组不接受rTMS治疗,不采集rs-fMRI图像,其余与rTMS治疗组相同。对比分析rTMS治疗组治疗前后睡眠量表评分及低频振幅(ALFF)的差异。结果 rTMS组治疗15d后,与治疗前及空白对照组入组15d后相比,尿毒症失眠患者睡眠情况明显改善。rTMS组治疗前后ALF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双侧眶额叶、双侧杏仁核、左侧海马、左侧前扣带回的ALFF值增高,双侧脑岛的ALFF值降低。结论低频可rTMS通过影响大脑相关脑区神经活动强弱来治疗尿毒症患者的失眠,改善睡眠结构。(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朱蓓英,尹肖雯[8](2019)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运动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运动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就诊的抑郁症患者3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r TMS组和联合组,各150例。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疗效。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定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结果联合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r TMS组(P <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r TMS组(P <0.05)。联合组治疗后WCST随机错误数、WCST持续错误数及WCST总错误数均高于r TMS组(P <0.05),WCST完成分类数低于r TMS组(P <0.05)。两组治疗后WCST随机错误数、WCST持续错误数及WCST总错误数均高于治疗前(P <0.05),WCST完成分类数低于治疗前(P <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低于r TMS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 <0.05)。结论 r TMS联合运动疗法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乔慧子,闫瑾[9](2019)在《调神抑痛法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中枢神经痛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调神抑痛法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梗死后中枢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80例脑梗死后中枢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rTMS治疗,研究组给予调神抑痛法针刺联合rTMS治疗,均治疗4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2组疼痛和睡眠质量变化,采用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2个疗程后、治疗后VAS及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2个疗程后和治疗后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2组治疗后评分均低于2个疗程后(P<0.05);治疗后2组血清S100β、NSE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S100β、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疗效分布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中枢神经痛患者采用调神抑痛法针刺联合rTMS治疗可显着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还可控制血清S100β、NSE水平,疗效理想且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沈阳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赖靖慧,蔡扬帆,林凌,饶婷,林坤山[10](2019)在《不同模式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5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低频组与持续性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cTBS)组。对照组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常规低频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r TMS常规模式刺激。c TBS组则在对照组治疗上联合cTBS。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进行言语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叁组的WAB各项评分包括失语商(A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叁组WAB各项评分包括AQ值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常规低频组、cTBS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常规低频组与cTBS组两组之间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仅cTBS组中发生1例轻微头痛,并在休息后自行消失,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结论:rTMS确实能促进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相较rTMS低频刺激(常规模式)而言,cTBS所需刺激时间明显缩短,操作效率高,但临床疗效尚无肯定的差距。(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经颅重磁刺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后抑郁症患者的表现,分析经颅磁刺激在住院分裂症及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人数相等。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HAMD评分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PANSS评分、HAMD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40.10±3.25)分、(38.05±3.17)分、(15.42±2.68)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施加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精神状态,有利于患者睡眠,临床应用效果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颅重磁刺激论文参考文献

[1].谢娟娟,陈宇鑫,罗鸿波.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疗效的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9

[2].黄斌.经颅磁刺激对分裂症及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3].罗明民,张红雷.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4].朱萍,钟燕彪,徐曙天,单春雷.不同范式重复性经颅磁刺激的作用机制及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9

[5].陈艳丽,郑婉玲,陈旭先,黄惠君.心理分析干预对首次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

[6].叶家盛,彭智聪.头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

[7].袁珊,谢席胜,冯胜刚,张红玉,郭志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尿毒症失眠患者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9

[8].朱蓓英,尹肖雯.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运动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

[9].乔慧子,闫瑾.调神抑痛法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中枢神经痛的疗效分析[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9

[10].赖靖慧,蔡扬帆,林凌,饶婷,林坤山.不同模式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标签:;  ;  ;  

经颅重磁刺激论文-谢娟娟,陈宇鑫,罗鸿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