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应力论文_李桂明,周超,王晓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主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巷道,围岩,模型,应变,挡土墙,隧洞。

主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李桂明,周超,王晓东[1](2019)在《最大主应力方向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最大主应力方向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以贵州某矿1101工作面矩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最大主应力为水平或垂直应力时巷道围岩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最大主应力为水平应力时,顶板受影响较大,易发生较严重的剪切破坏,且顶板位移较两帮大,应着重加强顶板支护;当最大主应力为垂直应力时,两帮受影响较大,易发生剪切破坏,且顶板和两帮位移均随垂直应力增大而明显增大,应着重加强两帮支护。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及该工作面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的情况,近似将水平应力作为最大主应力,提出了以顶板支护为主的支护方案。现场监测结果表明,采用该支护方案后,巷道顶板及两帮位移均较小,验证了该方案能较好地维护巷道围岩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工矿自动化》期刊2019年10期)

黄鑫,曹文贵,刘涛[2](2019)在《基于主应力迹线的有限土挡墙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有限填土土压力分析中常用水平薄层分析模型以期得到墙后土压力强度分布公式,而水平薄层模型中其实际受力情况是土压力计算中最关键之处。为得到水平薄层各点实际受力情况,在现有理论基础上,首先基于墙土间摩擦必然引起挡土墙后土体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的力学机理与特点,引入主应力迹线概念,探讨了挡土墙后主应力迹线型式,得到土体各点的主应力偏转规律,最终得到各点实际受力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改进了水平薄层法受力模型,建立两侧墙背垂直且粗糙、填土面水平的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与现有有限土体挡土墙土压力计算理论进行分析,验证了本文土压力理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赵运铎,陈志敏,张常书,张永强,余云燕[3](2019)在《低液限粉质黏土最大主应力差与含水率关系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粉质黏土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盾构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粘附刀盘和地表沉降过大等问题。研究粉质黏土最大主应力差与含水率的关系,对减小刀盘粘附和控制地表沉降具有重要的意义。试验研究了应力水平和应力路径对主应力差关系特征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围压条件下土的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样破坏特征为明显的鼓型破坏;粉质黏土对于含水率的变化非常敏感,2%含水率的变化都会使粉质黏土的强度发生明显改变;拟合出可用于估算一般低液限粉质黏土最大主应力差的经验公式。(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袁亚飞[4](2019)在《基于主应力迹线的应力场可视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巷道塌陷、瓦斯突出等力学产生的问题,严重影响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应力场进行有效的可视化,对分析应力场拓扑结构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当前最常用的可视化方法是绘制应力分量的等值线图,但该方法不能有效反映出应力场的基本特征。主应力迹线是研究应力场可视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显示出应力场的全貌特征、反映应力的传递路径,并以此解释应力场结构与巷道失稳破坏、瓦斯突出等之间存在的关系及规律。论文借助计算机图形学中张量场可视化的相关方法,通过理论分析、算法设计,得出较为有效的主应力迹线绘制算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无法用简单的方法确定应力张量的两个主应力方向所属族别的问题,论文根据应力场的连续性原则,设计了一种基于One-Class SVM的主应力向量分族算法,对应力场异常数据点进行修正,将所有已知点的两个主应力向量进行分族,从而使应力场的可视化问题转化为两个主应力向量场的可视化问题,为主应力迹线的绘制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分析退化点对应力场拓扑结构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实对称矩阵的退化点提取算法。该算法首先选取适当的退化点特征参数绘制等值线图,能够反映出应力场退化点位置及应力之间存在的联系。根据退化点与实对称矩阵的对应关系,结合变异系数来控制特征值参数的阈值,加快了算法提取退化点的速度。通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SIFT算法相比,在执行效率上得到了显着的提升。最后,对传统的迹线绘制算法中存在迹线放置、迹线闭合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力场拓扑结构的主应力迹线放置算法。该算法结合数值积分、虚拟网格、余弦相似度等方法,通过选取适当的种子点来快速绘制主应力迹线。为了进一步展示应力场结构和巷道失稳破坏的岩体结构之间存在的关系,将应力值、主应力迹线与颜色相结合,构造出叁维模型用于显示应力场中的多特征信息。(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吴智勇,李彦斌,任杰,韦庆亮,谷攀[5](2019)在《置孔释压材料在主应力巷道中的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高应力软岩巷道破坏特征及原因的分析,建立了置孔释压支护模型,并对置孔释压的支护原理进行了力学和能量学的分析,提出了2种不同的置孔释压支护方式,同时利用FLAC~(3D)软件分析其支护效果。结果表明:当只有金属支架时,巷道底角的应力集中诱发底板及巷道两帮大面积的破坏,导致顶板垮落;当置孔释压材料置于金属支架底角时,一部分围岩应力通过金属支架的传递由释压材料释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巷道底板及两帮的破坏,但是支护效果有限;当置孔释压材料置于金属支架周围时,大部分围岩应力由材料的压缩变形所释放,围岩没有出现明显的破坏,底鼓程度也较轻,支护效果良好。最后,通过工业性实验,验证了置孔释压材料置于金属支架与围岩之间时,能有效维护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谷拴成,周攀,孙魏,胡春晖,李志[6](2019)在《考虑剪胀与中间主应力的被锚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被锚巷道围岩稳定性,将锚杆的支护作用考虑成作用于锚固体两侧的一组夹紧力与强化了锚固体强度参数,综合考虑围岩剪胀特性与中间主应力效应,建立被锚圆巷弹塑性力学模型,推导出围岩的应力场与位移场解析解,求得围岩塑性区半径表达式。算例研究表明:随着中间主应力系数增大,塑性区半径、洞壁位移与锚杆轴力均减小,最大主应力峰值增大;随着剪胀角增大,塑性区半径稍有减小,最大主应力峰值稍有增大,洞壁位移与锚杆轴力急剧增大;影响因素最不利组合(b=0,ψ=30°)与影响因素最有利组合(b=1,ψ=0°)相比,塑性区半径增大了23.49%,最大主应力峰值变化很小,洞壁位移增大了76.20%,锚杆轴力增大了1.94倍。该结果在围岩稳定分析方面具有一定工程实用价值,也可为锚杆支护设计和优化提供一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梅诗明,胡小川,苏国韶,陈冠言[7](2019)在《中间主应力对隧洞岩爆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隧洞纵轴线方向应力对隧洞岩爆的影响,利用真叁轴岩爆试验系统,对含预制圆孔的立方体花岗岩试样进行不同中间主应力条件下的岩爆模型试验,在室内再现了隧洞岩爆过程。试验中采用视频观测系统与声发射系统监测岩爆过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无宏观破坏、颗粒弹射、岩板劈裂和块片喷射是隧洞岩爆孕育过程主要经历的4个阶段;中间主应力越高,颗粒弹射到块片喷射之间的历时越短,岩板劈裂持续时间越长,块片喷射的持续时间越短且喷射破坏越剧烈;中间主应力越高,在环向第一主应力和纵轴向中间主应力的泊松效应迭加作用下,围岩劈裂破坏越严重,岩爆发生需要的应力水平越高,岩爆发生风险有所降低;但当应力集中水平足够高导致岩爆发生时,岩爆烈度越强。(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朱慧[8](2019)在《主应力—应变全过程本构模型及位移求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各国学者对土体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研究从未懈怠,所建立的本构模型有几百种,与这些模型所对应的强度准则主要有:摩尔库伦准则、D-P屈服准则、Mises屈服准则、Tresca屈服准则等。现行所发展的几百个土的本构模型都不可能全方位地反映土体各个方面的性质,针对土体某些方面的特点对模型进行研究和应用才是切实可行的方法。近年来,随着有限元学科的发展及推进,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本构模型与各类有限元软件结合,如ABAQUS软件。ABAQUS软件不仅,拥有许多不同的单元类型、材料模拟和分析过程,而且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灵活的二次开发平台,包括若干用户子程序以及在编程时可以调用的实用程序。为了进一步推动土的本构模型的发展,本文作者针对Cam-Clay模型和主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及其参数取值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分析国内外现有的土体本构模型,总结分析各种本构模型的优缺点,为本文的研究提供部分参考。(2)介绍Cam-Clay模型(包括修正Cam-Clay模型)及卢应发教授所提出的新剪应力本构模型,同时将新剪应力本构模型推广至主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分别对两种模型的基本方程、参数取值、相关系数等进行分析研究。(3)先后分别用Cam-Clay模型和主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对武汉某粘土的常规叁轴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在此试验的基础上,求解主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的各参数,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修正Cam-Clay模型和主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都较为理想,令人满意。(4)开发修正Cam-Clay模型和主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的子程序,并将其嵌入到ABAQUS有限元软件中,将该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再次论证了修正Cam-Clay模型和主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结果的真实性。利用本文所开发的Cam-Clay模型和主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对同一试验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均比较令人满意,从而进一步验证了主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在土的本构模型中的适用性,为土的本构模型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蒋邦友,顾士坦,王连国,张广超,李文帅[9](2019)在《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隧道开挖应力路径下大理岩应变型岩爆过程试验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应变型岩爆常发生于深埋隧道中,是岩爆的基本类型之一。本文利用自主研制的真叁轴试验系统对大理岩试样开展隧道开挖应力路径下应变型岩爆过程试验研究。设计了两种试验路径,一种是常用的真叁轴卸载岩爆试验路径,另一种是考虑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中间主应力变化的新试验路径。试验过程中,应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岩样卸载临空面应变型岩爆破坏过程,并应用声发射监测系统监测岩样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路径下岩样均发生了应变型岩爆破坏现象,但新试验路径下岩样应变型岩爆过程更剧烈,表明中间主应力对大理岩的岩爆行为具有显着的影响;卸载前中间主应力越大,岩样内积聚的弹性应变能越多,破坏过程中累计声发射能量越大,即岩样破坏时释放的弹性应变能越多,岩样发生岩爆破坏时弹射碎屑的总质量越大、粒度越大,破坏过程越剧烈。(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4期)

吴奕东[10](2019)在《泡沫金属的初始屈服面和破坏面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应用广泛并且吸能效果优异的多功能结构材料,泡沫金属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通常处于复杂的应力状态,因此研究其在主应力和主应变空间中的初始屈服面和破坏面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多轴拉伸加载的困难导致多轴下的屈服点和破坏点的数据量严重不足,难以刻画在主应力和主应变空间中的初始屈服面和破坏面。用数量稀少的数据点去表征泡沫金属的初始屈服面和破坏面存在以偏概全的可能,这也是泡沫金属初始屈服面和破坏面的表征一直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在主应力空间或主应变空间中用足够数量的数据点去直接展示泡沫金属屈服面和破坏面的全貌,才有可能得到合理的表征结果。本文建立包含细观结构的3D Voronoi闭孔泡沫铝模型并开展其的多轴加载有限元数值模拟实验。在单轴压缩、单轴拉伸和双轴拉伸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检验了基体铝的材料参数和计算参数的合理性。通过预设初始力加载的叁轴比,可以得到覆盖整个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许可区域的动静态数据点,进而全面表征准静态屈服面、准静态破坏面和动态破坏面。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适用于泡沫金属的多轴加载初始屈服准则和破坏准则。初始屈服准则和破坏准则是确定初始屈服面和破坏面上数据点的判据。然而目前很多研究都只是把单个方向的应力应变特征作为多轴加载下材料进入初始屈服或破坏的标志,忽略了多轴效应的影响。在初始屈服面的研究中,本文从基体材料的塑性耗散能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适用于泡沫金属多轴加载的初始屈服判据,该屈服判据能全面地考虑每个方向的荷载对屈服的作用。然而由于破坏面的研究涉及到较大的变形,此时基体的塑性耗散能远小于整个泡沫金属的塑性能量,以塑性耗散能作为初始破坏的标志不再合理。因此,本文还提出了以泡沫金属破坏单元的比例为指标的破坏准则,解决了泡沫金属多轴加载合理确定初始破坏状态的关键问题。(2)探究多轴准静态加载下泡沫金属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的初始屈服面特征。屈服数据点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均沿着不同的Lode角有序排列,但由于塑性流动的影响,应力屈服点存在着较大的离散,因此用应变表征屈服面比用应力表征更优。屈服点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的分布构成了椭球型的屈服面,利用几何关系可以在(σ_m,σ_e)应力平面或(ε_m,ε_e)应变平面中表征屈服面。平面中屈服点的分布与Lode角无关,构成了椭圆型的屈服面,屈服面的形状随着泡沫金属的相对密度增大而增大。用双参数对屈服面进行归一化可以消除相对密度的影响,从而可以用一个统一的椭圆方程拟合泡沫金属多轴准静态加载的应变初始屈服面。(3)探究多轴准静态加载下泡沫金属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的破坏面特征。数据点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均沿着不同的Lode角有序排列并在许可区域内构成了椭球型破坏面。受泊松效应的影响,相同工况下的应力破坏点和应变破坏点所对应的Lode角存在一定的偏差。材料的破坏发生在屈服状态之后,因此应力破坏数据点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的分布依旧比应变数据点更离散,用应变表征破坏面优于用应力表征。与屈服面相类似,破坏数据点在(ε_m,ε_e)应变平面中表征为椭圆型的破坏面,破坏面的形状随着泡沫金属相对密度的增加而增大。用单轴拉伸破坏应变对破坏面进行归一化消除了相对密度的影响并提出一个统一的多轴准静态加载应变破坏面方程。此外,还确定了准静态加载下的全局破坏面缺失区域的边界。因为在某些叁轴加载工况下泡沫金属会被压缩至密实而不发生破坏,所以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的破坏面会出现一个缺失区域。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出破坏面缺失区域的边界,与数值仿真结果吻合很好。(4)探究多轴动态加载下泡沫金属的破坏面特征。在中应变率多轴拉伸加载情况中,泡沫金属内部胞壁呈现出局部破坏特征,在胞孔间的连接部分由于应力集中而最先发生破坏,此时应力波不能在泡沫金属内部充分传播而导致固定端的应力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减小。在微结构破坏机制下,泡沫金属多轴动态拉伸破坏面的形状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扩张。可以用椭球面表征各应变率下泡沫金属的全局破坏面并在(σ_m,σ_e)应力平面上建立带有应变率参数的椭圆破坏面方程。该破坏面方程同时适用于准静态多轴加载的情况,且与泡沫金属的相对密度无关。(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9)

主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限填土土压力分析中常用水平薄层分析模型以期得到墙后土压力强度分布公式,而水平薄层模型中其实际受力情况是土压力计算中最关键之处。为得到水平薄层各点实际受力情况,在现有理论基础上,首先基于墙土间摩擦必然引起挡土墙后土体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的力学机理与特点,引入主应力迹线概念,探讨了挡土墙后主应力迹线型式,得到土体各点的主应力偏转规律,最终得到各点实际受力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改进了水平薄层法受力模型,建立两侧墙背垂直且粗糙、填土面水平的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与现有有限土体挡土墙土压力计算理论进行分析,验证了本文土压力理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李桂明,周超,王晓东.最大主应力方向对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9

[2].黄鑫,曹文贵,刘涛.基于主应力迹线的有限土挡墙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J].公路工程.2019

[3].赵运铎,陈志敏,张常书,张永强,余云燕.低液限粉质黏土最大主应力差与含水率关系特征研究[J].路基工程.2019

[4].袁亚飞.基于主应力迹线的应力场可视化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5].吴智勇,李彦斌,任杰,韦庆亮,谷攀.置孔释压材料在主应力巷道中的适应性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6].谷拴成,周攀,孙魏,胡春晖,李志.考虑剪胀与中间主应力的被锚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9

[7].梅诗明,胡小川,苏国韶,陈冠言.中间主应力对隧洞岩爆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9

[8].朱慧.主应力—应变全过程本构模型及位移求解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

[9].蒋邦友,顾士坦,王连国,张广超,李文帅.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隧道开挖应力路径下大理岩应变型岩爆过程试验研究(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10].吴奕东.泡沫金属的初始屈服面和破坏面在主应力空间和主应变空间中的表征[D].华南理工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_3J-0220试样试验结果煤层开挖30m时,沿走向剖面垂直位移...芦草沟组相干属性透视分析Fig.672LuC...距离注入点400m应力状态分析井筒煤岩应力状态示意图数据显示窗口

标签:;  ;  ;  ;  ;  ;  ;  

主应力论文_李桂明,周超,王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