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核心技术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能力,核心,职业,课程,工程,专业,信息技术。
核心技术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丁广乾,张嵩,龚宇雷,陈芳,程新功[1](2019)在《《电力电子技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案例教学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电力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加强对学生工程设计、工程实践等方面应用能力的培养,以解决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9期)
吴婧姗,朱凌,施锦诚,吕正则[2](2019)在《未来工程师的核心能力——基于智能技术驱动型企业实证研究的内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正驱动产业智能化发展转型。智能工程情境下涌现出的新技术手段和工具,正在改变甚或颠覆工程师的工作模式,对工程师能力亦提出了全新要求。针对这一现实诉求,本研究对七家智能技术驱动型企业开展深度调研,并基于访谈资料的内容分析和工程需求分析,尝试构建未来工程人才核心能力的基本框架,包括3个主维度和12个子维度。毋庸置疑,在智能化技术及话题愈加普及的当前,该框架也凸显出了未来工程师基于数字的复杂问题求解能力:其中,数字思维与建模仿真、跨界融合是企业智能化转型中最受关注的能力项。此外,相比于前沿洞察与技术开发能力,我国企业对工程人才创新性思维与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视仍然不足,对于智能化趋势下可能从技术追赶到创新引领的转型契机尚未形成及时充分的响应。本文最后尝试从产业需求和工程教育演进规律出发,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建议和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贾琛霞,毛辉,戴安全[3](2019)在《基于暖通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暖通)专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探索、改革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本着"强基础、重实践、求发展"的原则,将课程体系分为职业基础板块、职业岗位板块和职业拓展板块,不仅将着眼点放于学生毕业就业和短期生存发展方面,更是为学生的长远事业谋发展。文章就此展开论述,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21期)
王建伟,杨春景,白宏洁,闫国新[4](2019)在《基于OBE理念的专业核心能力调查结果分析——以高职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检测技术方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在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念的指导下,以高职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检测技术方向)核心能力为主题,开展面向2017届毕业生、校友、专业教师、核心雇主和行企专家的问卷调查,考查分析不同群体对该专业核心能力的认可度,修改完善该专业的核心能力描述。(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钟国斌[5](2019)在《上市公司总量已达773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商报/读创讯】(记者 钟国斌)十年砥砺前行,创业板公司家数已从28家增加到773家,总市值达5.68万亿元,集聚了一批具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公司,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截至2019年9月30日,创业板市场共有773家上市公司,占(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19-10-31)
王瑜[6](2019)在《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背景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我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课程逐渐成为重要学科。为打造高效信息技术课堂,迎合教育需要进行教学变革,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积极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的前提下,把握课程教学专业发展方向,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下有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进而成为符合教育新时期需要、具有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新型人才。(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9年10期)
樊亚娟,程进,薛叙明[7](2019)在《基于岗位核心能力的《化工生产技术》课程资源建设与使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理顺了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基于岗位核心能力进行了课程资源的顶层设计和形式设计。资源的表现形式以互动为其主要特征,包括互动数据分析动画、互动仿真操作动画、互动流程配置动画、互动计算题以及移动端的富媒体教材。利用所建资源在云课堂平台上进行教学实施,学生的任务完成率达到95%以上,岗位核心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29期)
邓飞[8](2019)在《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误区及矫正——以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调整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训、深化校企合作、改进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表明,这些改革能有效改进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游晓功,仇冰洁,李静,朱菲菲[9](2019)在《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超声检查技术教学改革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超声检查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重设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开展新领域的实践与探索,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可行路径,重视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6期)
王乃芳[10](2019)在《水利高职院校水文化教育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水利高职院校角度看,培养学生的水文化素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毕业生质量调查为切入点,将学生提升职业核心能力与水文化教育相结合,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情感教育、增加课程实践项目等路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针对目前水利高职院校存在的水文化教育落实和传播的难题,一方面要建立完整牢固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要注重水文化教育的开放性和多途径传播。(本文来源于《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核心技术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正驱动产业智能化发展转型。智能工程情境下涌现出的新技术手段和工具,正在改变甚或颠覆工程师的工作模式,对工程师能力亦提出了全新要求。针对这一现实诉求,本研究对七家智能技术驱动型企业开展深度调研,并基于访谈资料的内容分析和工程需求分析,尝试构建未来工程人才核心能力的基本框架,包括3个主维度和12个子维度。毋庸置疑,在智能化技术及话题愈加普及的当前,该框架也凸显出了未来工程师基于数字的复杂问题求解能力:其中,数字思维与建模仿真、跨界融合是企业智能化转型中最受关注的能力项。此外,相比于前沿洞察与技术开发能力,我国企业对工程人才创新性思维与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视仍然不足,对于智能化趋势下可能从技术追赶到创新引领的转型契机尚未形成及时充分的响应。本文最后尝试从产业需求和工程教育演进规律出发,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建议和研究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核心技术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丁广乾,张嵩,龚宇雷,陈芳,程新功.《电力电子技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案例教学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吴婧姗,朱凌,施锦诚,吕正则.未来工程师的核心能力——基于智能技术驱动型企业实证研究的内容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
[3].贾琛霞,毛辉,戴安全.基于暖通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方农机.2019
[4].王建伟,杨春景,白宏洁,闫国新.基于OBE理念的专业核心能力调查结果分析——以高职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检测技术方向)为例[J].大学教育.2019
[5].钟国斌.上市公司总量已达773家[N].深圳商报.2019
[6].王瑜.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背景下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探析[J].新课程(下).2019
[7].樊亚娟,程进,薛叙明.基于岗位核心能力的《化工生产技术》课程资源建设与使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9
[8].邓飞.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误区及矫正——以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
[9].游晓功,仇冰洁,李静,朱菲菲.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超声检查技术教学改革与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
[10].王乃芳.水利高职院校水文化教育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路径研究——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