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当前,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深化,对于城市道路来说,其在实际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往往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这当中,雨水因素对于城市道路所产生的影响因素非常大,但是,城市道路雨洪管理和控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当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采用道路绿化带对城市雨水实现收集,以此来对城市地下水资源紧张的缓解和避免城市产生内涝实现。然而,在这当中,就需要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将海绵城市理论有效应用,还需要城市管理人员强化海绵城市理论以及道路绿化的有效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海绵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应用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1.1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和建设意义
海绵城市理念主要是指对城市的建设管理加强规划,有效发挥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城市绿地、城市水系以及生态系统中的雨水处理,保证城市中的雨水径流能够得到很好地控制,实现雨水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自然地可持续发展。通过控制雨水径流,恢复城市原始的水文生态特征,使其地表径流尽可能达到开发前的自然状态,即恢复“海绵体”,从而实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水安全、复兴水文化的五位一体的目标。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
海绵城市实现了对城市规划中不同设施的互相组合,并且实现了科学有效的平面设计以及竖向设计,将“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合理利用起来,将城市发展中对环境的作用降低到最小范围。通过建设类似于海绵性质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抗洪防涝能力。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统筹规划,有利于将道路基础设施、给排水基础管线、雨水收集设施等统一规划、合理布置,并结合道路绿化带的植物种植,打造集功能性、观赏性、前瞻性、生态性为一体的道路景观。
1.2城市道路景观工程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思路
由于城市道路具有平面性和带状性,受特点限制影响在城市道路建设中主要应用到海绵城市理念中的“渗、滞、蓄、净、排”,具体应用理念如下:雨水的下渗主要通过透水路面和绿化带,选择使用下凹式绿地、植草沟和雨水花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径流流速减小,利用雨水管网能够有效地将市政雨水管网系统的压力减小。雨水花园在丰雨期形成一个低洼湿地,不仅能储蓄降雨,还能有效的缓解热岛效应
2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技术主要运行的就是基础的控制指标以及优化的城市布局,并且利用优化的植物配置和基础管理措施,实现整体城市发展和水资源的合理化分配。
2.1道路绿化带设计
相对于城市道路来讲,需要和道路绿化带以及道路红线外绿地进行结合起来对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雨水湿地等优先设计,在这当中,道路的绿化主要应用的就是生物滞留带措施,其基本的作用主要就是不但需要对机动车道的雨水径流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还需要对于自身的雨水径流实现有效的存储,从而能够实现结构整体完整以及规范。在实际的分车绿带设计中,只有实现道路纵坡大于基础横坡,才能实现道路中心线附近基础径流的截留作用,保证整体设计结构符合城市道路的基础需求。
2.2行道树绿带设计
在实际的设计当中,行道树绿带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于人行道以及非机动车道水流的基础实现储水和调蓄,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应用。人行道最好能够采用透水铺装,非机动车道以及机动车道主要应用透水沥青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铺装设计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行道树绿带主要采取的就是树池结构的单排植被,进行基础的LID树池布局,实现整体结构的完整和平衡。设计设施进水口(如路缘石豁口)处应局部下凹以提高设施进水条件,进水口的开口宽度、设置间距应根据道路竖向坡度调整;进水口处应设置防冲刷设施。另外,也要在基础上进行合理化的优化,向内设置基础坡度为18%的地坡以及基础碎石缓冲地带,利用复合式栽种模式对基础水资源进行合理化的截留,以减少树池中的水土流失,进一步优化整体设计结构。
2.3路侧绿带设计
对于路侧绿带主要就是为了能够确保汇入绿带当中的雨水实现续存,在实际的景观设计当中需要按照乔-灌-草复合方式进行运行,对植物的缓冲结构进行优化,以此来实现整体结构能够对于水资源实现有效的集约。在设计当中需要和周边的基本结构以及需求进行结合起来,采用植物缓冲带对于水资源实现有效的过滤,这样不但能够满足人们对于景观通常远距离实现欣赏,也能够将车辆所产生的噪音干扰降低,同时确保整体设计结构的完整性。在对于路侧绿带的绿化植物实际选择当中,需要将防尘以及除噪以及减轻污染等作为基础,对结构的布局实现科学合理的布置,对于一些高大的乔木以及灌木需要实现科学合理的设计,确保色彩最基本的搭配以及因为季节所产生的植物变化,从而有效的实现道路景观的美观性以及舒适性,这样不但满足了人们对于道路景观的欣赏,并且也有效的实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除此之外,在路面排水中最好能够采用生态排水的方式,路面雨水最好能够首先汇入道路红线当中的绿化带,在红线内部绿地空间不充足时,可以由政府来进行协调,对道路雨水引入道路红线外城市绿地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消纳。当红线内绿地空间充足时,也可利用红线内低影响开发设施消纳红线外空间的径流雨水。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通过溢流排放系统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相衔接,保证上下游排水系统的顺畅。
2.4植物选择
在对植物的选择中,第一,尽量选择本土植物作为道路绿化纸杯,也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以及已被驯化的其它地域植被;第二,选择一些根系发达以及茎叶茂盛和能够净化污染的植物;第三,选择一些生命力比较强以及适应性很好的植物;第四,选择可和谐共生的植被群,不免植株之间产生相应的竞争关系,对植被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以此来确保绿化景观的生命力。并且,因为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的影响,绿地的含水量也不是一定的,因此其含水量往往随着季节产生变化,夏季降水量较大植被发挥调蓄作用,而冬季降水量较少,因此,所选择的植被一定要能够具有抗旱以及抗涝这两种能力。
结语
在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期间,城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处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在城市道路绿化带建设当中,保证雨水能够被有效地引入到城市绿化带中,从而实现防渗的效果。为了防止下渗雨水导致城市道路、路基和路面等的强度与稳定性,所以在海绵城市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当地的地水分布状况与降雨量等,合理地选取绿化带植物,尤其要选取耐污染与耐淹等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总之,在城市道路绿化带建设阶段,为了增强建设的效果,需要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理念的作用,不但拓宽了绿化带的面积,而且使得城市道路附近的地下空间可以得到理想的排水效果。
参考文献:
[1]胡军发.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道路景观设计研究[J].低碳世界,2016,(17):185-186.
[2]熊华萍.“生态园林城市”导向下福州市园林绿地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
[3]刘红远.城市道路景观绿化与照明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